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讨论】水变油到底是科学还是伪科学,欢迎大家发表评论。

分析化学

  • 水变油技术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技术,同时也是一种并不科学的讲法,多数情况下只是坊间俚语的一种称谓。

      在技术上,水变油是可行的,而且已经发展到可以工业化生产的程度。该技术现在的缺点主要是成本依然很高,实际生产出的燃料产品在价格上依然没有什么竞争力。该技术是结合生物工程学、化学等多门学科的复合型新技术。
    +关注 私聊
  • 平凡人

    第1楼2011/04/16

    “水变油”曾屡次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诈骗活动。比如曾名噪一时的王洪成骗局、金义集团的水变油项目。
    正是由于王洪成、陈金义这样的不法分子为非作歹,才致使“水变油技术”被普遍认为是骗局和伪科学。

0
    +关注 私聊
  • 平凡人

    第2楼2011/04/16

    真实的"水变油"技术
      其一 生物培养法制取可燃燃料技术   这种技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变油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在水中有目的的养殖藻类作物,利用藻类的光合作用获得碳氢化合物或者碳氢氧化合物,然后通过其他方法制取相应的可燃燃料。   藻类作物产品主要有两种途径用以制取可燃燃料。方法一是从经过处理的藻类产品中提炼中间产品,继而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取合成汽油。方法二是对藻类产品进行发酵,提炼后直接获得醇类燃料产品——如甲醇、乙醇等产品。方法一和方法二也可以结合使用。   由于藻类作物生长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氮磷等元素,因此该技术尤其适合与城市污水厂整合,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如能控制好成本问题,将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0
    +关注 私聊
  • 平凡人

    第3楼2011/04/16

    其二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了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克雷格.格兰姆斯的“水变油”实验:宾西法尼亚大学操场内,上演了一幕让人瞠目结舌的奇迹。研究者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装入一种纳米试管中,在光的作用下,开始发生化学反应,转化成俗称“天然气”的甲烷。近日,格兰姆斯接受了《外滩画报》的采访。   文/ 周一妍 图片提供/ 克雷格.格兰姆斯   1996 年,美国上映了一部名叫《链式反应》的科幻影片,说的是芝加哥大学的一群科学家,搞出了一种全新的能源技术,这种技术能够从水里提取出无穷无尽廉价而又环保的燃料。结果,当负责这个项目的科学家,打算向外发布新闻时,一群蒙面杀手从天而降,炸毁了整个实验室,“水变油”技术灰飞烟灭。   13 年后,原本只会在科幻片中出现的“水变油”技术变成现实,他的发明者同样是美国高校的一群科学家。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工程学教授克雷格.格兰姆斯和他在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同事们一起在学校的草地内,用二氧化钛纳米管(大约135 纳米宽,0.1 毫米长)去催化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结果喜出望外地得到想要的结果——碳氢化物。   “这是一个相当艰难的项目,我们为此研究超过一年半,而且是在完全没有先例参考的情况下完成的。” 格兰姆斯告诉记者,尽管在他之前,已经有科学家提出了用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催化反应,但由于催化效果不明显,科学家普遍认为这一研究没有任何价值。对此,格兰姆斯却提出不同观点。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尝试,他发现当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钛纳米管,同时引入氮气,另外在纳米管的表面负载了铜和铂的纳米颗粒,生成碳氢化学物的速度比以前快了20 倍左右。   “蚊型”团队的大成果   格兰姆斯教授带领的研究团共有12 人,“水变油”项目只是整个研究项目中的一小部分,只有4 人参与,和一般队伍庞大的科研团队相比,只能算一个“蚊型”团队。“我主管项目研发,研究员Oomman Varghese 负责研发,他的助手研究生Thomas LaTempa,最后一个成员是擅长纳米管研究的MaggiePaulose。”   在开始“水变油”研究项目前,格兰姆斯发明了一种名叫“利用可见光分解水”的新技术,这为“水变油”提供了基础的技术保障。2007 年7 月,格兰姆斯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Journal) 上发文称,由自动排列、垂直定向的钛铁氧化物纳米管阵列组成的薄膜,可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2008 年夏天,格兰姆斯在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进行实验。首先,他向钢管内通入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用纳米管薄膜覆盖住仪器的后部,然后在容器顶部安装石英窗户使阳光进入。随后,把这个封闭的仪器在天气好的时候放置在室外的校园内。“当阳光照射在纳米管上时,纳米管释放出高能量的载荷子,使得水分子分解为氢氧自由基和氢离子。当二氧化碳分解后的产物——氧气、一氧化碳和氢气后,就反应生成了甲烷和水。”   “每克二氧化钛纳米管,大约每小时生成160 毫升碳氢化学物。这个反应速率至少要快于先前在紫外线下得到的结果20 倍。”,格兰姆斯指出,在整个反应后期,铜和铂催化作用明显,但由于铂的价格昂贵,如何减少铂含量而使得催化效果不变,仍值得研究。   “还不具备拯救人类的能力”   在《链式反应》中,杀手“香农博士”这样说:搞出“水变油”技术当然是好事,但当今社会的能源支柱是石油!如果“水变油”技术向外公布,所有的石油产业将会在一夜之间倒闭!美国的股市会在第二天崩盘!金融体系将会瘫痪!整个社会就会陷于骚乱!所以说,“水变油”技术必须被雪藏,等到石油耗竭时,才可以问世。   当记者问及格兰姆斯是否担心“水变油”技术对于能源行业的颠覆性影响,他的回答却颇为谨慎,他承认目前催化剂的效率仍然很低,“目前为止,我们还不具备拯救人类的能力”。   然而,格兰姆斯对未来的研究持乐观态度。他向记者讲述了他未来的三步计划:第一步是给纳米管安装感应器,让它更好地起到光导作用;再者,通过在纳米管的表面更平均地沉淀铜纳米颗粒;第三,使用实惠的太阳能光电板,这样一来,可以更长时间给薄膜照明。“结合其他一些改进,转化速率还能成倍提高。”   格兰姆斯还指出,“水变油”技术顺带提供给二氧化碳一个绝佳的处理方式。“我相信如果有一个集中的二氧化碳来源,就像煤电厂一样,这个生产工艺就能得到工业应用。”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校的物理化学家Michael Gr tzel 称这个结果是基础性的研究,它表明纳米管通过变化试验,能让“水变油”具备更高的转化效率。科罗拉多州葛尔登市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电子化学家约翰。特纳也表示,这是很好的工作,很有科学性。但他指出,处理二氧化碳,或许还有更好的方法。现在已有人通过工业生产,把二氧化碳变为合成气,而且可以在同一个生产过程中把合成气转化为液态碳氢化合物,而格兰姆斯的实验则需要依靠太阳光提供转换条件,这样一来,二氧化碳转换为碳氢化合物,就变成了间断性生产过程。

0
    +关注 私聊
  • 平凡人

    第4楼2011/04/16

    对待如同“水变油”这样有些“耸人听闻”的新技术,我们应当用科学的眼光观看待问题。既不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借以实施诈骗行为。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将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新型技术冠以“伪科学”,扼杀在摇篮之中。

0
    +关注 私聊
  • yangzq4

    第5楼2011/04/16

    前些时间也见过相同的报道,只不过成本过高,还不实用

0
    +关注 私聊
  • yuduoling

    第6楼2011/04/17

    水变油的成本相当高,目前好象还没有实用价值

0
    +关注 私聊
  • csh0203csh

    第7楼2011/04/18

    水变油在未来时代可能实现,但成本很高

0
    +关注 私聊
  • 平凡人

    第8楼2011/04/18

    水变油是要耗费更多的能量,是有点得不偿失。

0
    +关注 私聊
  • ztyzxqgwf

    第9楼2011/09/06

    看的模模糊糊,眼睛有点痛.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