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发展报告
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课题组*
摘要:本文以“十一五”期间食品领域数据为基础,从产业状况、食品安全水平、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政府政策及执行情况以及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等方面描述了我国食品安全的整体状况。本文认为,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客观、全面、科学的认识,并应在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基础上,通过加强风险交流、推进社会参与机制、完善监管体制、夯实科学基础和开展源头治理等方面加快食品安全科学决策能力的建设,将食品安全策略由危机处置向风险防控转型。
关键词:食品安全 食品产业 法律标准 风险治理 企业责任 法律监管
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与公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发生后,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仅以新华网社会频道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为例,据粗略统计,2011年1月到8月期间,全国各地媒体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就多达130余篇,几乎不到两天就有一篇。不同于以往以纸质为主的平面传播,当今网络化、“微博”化的立体多维传播对食品安全问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敏感度越来越高,极易发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发酵效应,从而影响当事企业的生存发展及相关行业的兴衰存亡,其后果已远远超出了公共卫生领域。 据统计,中国13亿多人口每天消耗200万吨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全国共有食品生产企业40多万家、食品经营主体323万家、餐饮单位210万家、农牧渔民2亿多户,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数量更多。数量庞大的食品生产、销售、消费主体,食品行业的复杂业态等因素对中国的食品安全保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食品安全问题既是民生问题,更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问题。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在不同场合,从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健全监测评估和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和道德文化建设等层面对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提出要求。食品安全监管作为系统的社会管理工程,需要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食品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媒体、公众等多主体共同参与,这一点已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课题研究总负责:唐民皓;审核:顾振华、高惠君;执笔:高磊、李伟、丁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