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救行动
- 每个营救地点都必须指定一人专门负责协调,统一指挥。他们拥有现场的全权人事调动权,包括调度那些本属于其他编制,但目前在这个营救地点工作的人员。
大型且复杂的搜救行动有时需要两支或多支营救分队合作。当两支或多支营救分队在一起合作时,搜救行动指挥部应该指定其中某支队伍的队长为此营救地点的全权负责人(这个人事任命一定要传达到所有参与搜救的人员)。在大型的复杂的搜救行动中,必须配备一名安全负责人。
营救分队以外资源的协调
获得营救分队以外的人员或组织的帮助往往是很必要的。这些帮助可来自于军人、公用设施承包商、重型设备操作人员等等。搜救行动指挥部应及时协调获得这些外部资源的协助。
- 有效管理和指挥搜救分队之外的资源,对搜救行动的整体安全和效率非常必要。
- 此类人员应配戴明确的标识以表明身份(可以考虑使用警戒线作为臂章)。
- 提供防护眼镜、安全帽等基本安全装备。
- 密切监督没有(或很少)救援经验的工作人员
提供基本的安全和危险评估指导
进入和离开救援地点的控制
必须制订并遵守进入和离开救援地点的规定
- 为了保障安全和提高搜救效率,搜救人员必需遵守规范、一致的管理流程
- 与此同时,营救专家应严格管理整个受灾地区。管理工作包括:
- 危险状况评估和解决办法
- 关闭所有水、电、煤气等基本设施
- 确认和标识高危地带
- 确定营救区域
- 清除无关人员
- 安排场地进行器械装备
- 完成搜救地点评估和确定行动计划之后,召集简短会议通报情况
评估营救机会
- 坍塌现场的搜救行动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评估坍塌区域;
- 搜索区域内的可能幸存者(在地面上/被掩埋);
- 评估结构稳定性;
- 评估水电气设施状况,并关闭设施以确保安全
第二阶段:迅速、安全地转移地面幸存者
第三阶段:搜寻并探察所有空隙和坍塌建筑物中的空穴,以发现可能的幸存者
- 本阶段可使用喊话设备
- 只有经过训练的搜救犬或搜救人员才可对空穴/可进入空间进行搜救
第四阶段:确定幸存者位置后,使用特殊的工具和技术,有选择性地移除建筑物残骸
- 第五阶段:大规模清理。通常在所有已知幸存者均被安全转移后才可实施大规模清理
- 最艰难的决策,是在营救资源不足以同时应他所有搜救机会时, 须迅速做出决定营救先后。发生这种情况时,营救分队必需考虑以下的因素,确定所有搜救机会的优先级:
- 幸存者生还的可能性和耐久能力
- 搜救难度和所需时间
- 搜救行动的预计结果(例如对一人的救援应让位于对两名或多名幸存者的救援)
- 搜救人员的安全
营救行动地点的设置 - 在开展搜救工作之前,必须立即将受灾区域设为禁区
- 设立一个只允许搜救队伍和其他救援人员进入的工作区域,并保证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在工作区域周围设置封锁线
- 坍塌现场附近可能会发生二次坍塌、坠物或其他危险情况(例如余震等),将这些区域划为坍塌/危险区域。该区域只限搜救队伍中负责搜索和进行救援工作的主要队员进入。未被许可进入该区域的搜救人员,必需留在该区域以外。
- 坍塌/危险区域外设置封锁线
建立营救工作点时,必须优先完成一下设置:
- 出入道路:必须事先规划好一条明确的进出道路。必须保证人员、工具、装备及其他后勤需求能顺利出入。另外,对出入口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幸存者或受伤的搜救人员迅速撤离。
- 紧急集合区域:这是搜救人员紧急撤退时的集结地。
- 医疗援助区:这是医疗小组进行手术以及提供其他医疗服务的地方。
- 人员集散区:暂时没有任务的搜救人员可以在这里休息、进食,一旦前方发生险情,这里的预备人员可以马上替换。
- 装备集散区:安全储存、维修及发放工具及装备的地方。
- 建材仓库:这里存放搜救行动中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并在行动时分发。
跨团队协作
在营救队伍中应该有建筑结构专家。
- 危险材料专家应当协助搜救队伍鉴定危险物品、评估建筑物周围和内部空气状况及后续的再次评估。
- 医学专家应当提供医学评估、对幸存者实施救治。搜救人员应当确保医疗人员能尽快接触到幸存者,这可能需要临时停止搜救工作。
- 重型设备专家应当在搜救工作需要起重机、重型搬运机等设备时提供建议。另外,他们必须作为搜救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之间的联络员,保证双方有效地沟通。
- 技术信息专家对营救行动的进展进行记录。
- 搜救团队主管需要整合其他人员,包括公用事业、执法、军队及志愿者。
营救人员安全保障
- 暂停行动/保持安静:一声长笛(持续3秒)
- 撤离该区域:三声短响(每次1秒),暂停一下,再次重复,直至所有成员撤离
- 重新开始行动:一长一短
营救的管理及协调
必须事先让所有参与搜救人员明确了解警示信号和撤退流程。比如,警报可以按下述方案鸣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