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易中天先生写书的启示

周锦帆教授专版

  • 一、事由
    2013年5月3日,《北京青年报》B6文娱新闻版,重点报道了“易中天好大的口气”,摘文如下:
    1、昨日上午,被誉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明星学者”易中天,突然在新浪博客发布名为“我为什么要从女娲写到邓小平——三十六卷本《易中天中华史》致读者”的长篇文章,宣布用五到六年时间,重写中华史。
    易中天:我要用全球视野写中华史
    2、要一个人重写《中华史》的计划,各界的反映热闹,观点不一。安徽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丁怀超直言:“直觉告诉我,易中天教授精神发生了问题,或者是我自己的精神发生了问题。易老师著作已经等身,引人收藏细度者有几种?与其如此疯狂地写那么多书莫如五年写出一本书来。”
    3、诸多大V纷纷就此发表自己的观点,知名微博红人薛蛮子第一时间转发易中天的微博,表示“期待”。知名主持人李蕾则说,“3700年以来,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易老师的发现和探索将很难,但如果没那么难,也就没那么有价值。支持易老师,我们相信历史的力量,也喜欢让有价值的更有意思。”

    二、我的看法

    1、易中天被誉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明星学者。”
    易中天原是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2006年因登陆央视《百家讲坛》,凭借“品三国”系列节目一炮走红,成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明星学者。此后出版《易中天品三国》,创下高达350万册的畅销记录。2007年,易中天以68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三位,成为话题之王。

    我一直认为,数字最有力量。《北京青年报》上面讲的数字:350万册书的畅销;680万元版税收入;中国作家富豪榜第3位。
    这数字极其说服力。谁“不服”易中天先生,请你在这三个数字上超越他,否则……
    2、2006年我长期听易中天先生的央视《百家讲坛》,令我十分佩服。真不知道以后谁还能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超过他。
    易中天先生给我的印象:“得心应手、胸有成竹、才华超群、人才难得”可谓杰出天才。
    3、我是文学、历史门外汉。我佩服易中天先生,对他的写作计划、对他在某些人眼里的“好大口气”,我是衷心祝他成功。建议我国文学家、历史学家祝福易中天先生。

    三、易中天先生重写“中华史”,我国分析化学工作者是否应该写建国60多年的分析化学史?
    我记得,我原单位核工业二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已写毕院史;
    我记得,我现单位国家检验检疫所已写毕我国检验检疫史。
    我国分析化学从业人员众多,成果累累,出现了一批杰出学者。

    他们在前瞻性分析化学研究、实用分析化学研究、分析化学教育做出了实在的贡献。
    期待我国分析化学工作者有人能挑起写史的担子,分别编写:
    1、中国前瞻性分析化学60年;
    2、中国实用分析化学60年;
    3、中国分析化学教育60年;
    期待这三本书早日与读者见面。
    期待这三本书的价值颇不一般,其客观、真实、全面的优点将为专家和读者所承认。

    北京大学高小霞先生;
    南京大学裘家奎先生、高鸿先生、张祖训先生;
    上海材料研究所吴诚、吴继祖先生;
    湖南大学俞汝勤先生;
    中科院大连物化所周同惠先生;
    南京大学陈洪渊先生;
    核工业部北京五所殷晋尧先生;
    核工业部原子能研究所顾国英先生;
    浙江大学金钦汉先生;
    清华大学邓勃先生;
    上海检验检疫局钱毅先生;
    中国检验检疫研究院庞国芳先生;
    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
    南开大学严秀平教授;
    中山大学李攻科教授;
    武汉大学张华山教授;
    以及众多我不熟悉的我国分析化学家。
    +关注 私聊
  • Jason-lee

    第1楼2013/05/15

    作为厦门大学毕业的一员,曾经听过易老师的公开课,从语言的引人入胜的程度,以及整场对于节奏的掌控来讲,我觉得周老对易老师的评价还是很客观的。以史为鉴,方能正身。不仅仅是我们化学分析领域,我觉得各行各业都可以写一写,但是一定要注意的就是,要客观的对待,而不要写成了大家一起歌功颂德的文章。

0
    +关注 私聊
  • jenly1513

    第2楼2013/05/16

    支持一下,易老师很不错

0
    +关注 私聊
  • zzz23010402

    第3楼2013/05/16

    五年后还多少人记得继续关注

0
    +关注 私聊
  • 周锦帆

    第4楼2013/05/17

    我国实用分析化学研究的重要学者,可能是:



    1、欢迎质疑上述人选;

    2、欢迎增补对我国实用分析化学有名有姓的人选及分析对象

    Jason-lee(brain-lee) 发表:作为厦门大学毕业的一员,曾经听过易老师的公开课,从语言的引人入胜的程度,以及整场对于节奏的掌控来讲,我觉得周老对易老师的评价还是很客观的。以史为鉴,方能正身。不仅仅是我们化学分析领域,我觉得各行各业都可以写一写,但是一定要注意的就是,要客观的对待,而不要写成了大家一起歌功颂德的文章。
    五、六十年代是吴诚,吴继祖(金属分析),

    七十年代是吴诚,吴继祖、周锦帆(核材料分析),

    八十年代周锦帆,庞国芳(食品农残分析),

    九十年代至今庞国芳、郑建国(工业品分析)

0
    +关注 私聊
  • czq8

    第5楼2013/05/20

    思想有问题,走不出帝王将相,走不出所谓的杰出人物的思路,应该使用维基百科的方法,有个脉络,大家一起写才好

0
    +关注 私聊
  • xuyy3

    第6楼2013/05/21

    周老师会从人们意想不到的角度插入分析化学的领域 实在是令人佩服 这是一个对事业的无比热爱的前辈 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效仿

0
    +关注 私聊
  • seedworld

    第7楼2013/05/22

    啦害要从开始说起

0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