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锰铁测定磷前处理过程问题与成因分析
高碳锰铁是由锰、铁组成的合金,碳不大于2.0%至8.0%。主要用于炼钢作脱氧剂、脱硫剂及合金添加剂。而磷对于钢铁而言是有害元素,因此属于必检验的元素之一。锰铁一般易溶于硝酸,但是高碳锰铁相比低碳、中碳锰铁而言,单独用硝酸效果略差。本实验的任务是测定磷含量,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所以首先选择的方法是磷钼蓝光度法,而该法的重点就是需要把磷氧化到五价(原理部分见相关资料或文献)。因此本人选择了前处理方案1:
称取0.2g试样,放到500ml聚四氟烧杯中,加1+3稀硝酸30ml,加5ml高氯酸加热处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标样非常容易出现黑色盐类析出,用去离子水冲洗有些不能溶解,见图3,那真是惨不忍睹。最后的结果只能实验以失败而告终,没有进行测定数据。
由于方案1耽误了大量的时间,所以采用方案2(ICP-AES法):
称取0.1g试样到300ml玻璃烧杯中,加10ml盐酸+10ml硝酸+20ml去离子水加热溶解。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装有标样的杯底有细小的红色絮状物,溶液不怎么透彻,为此取下滴加大量的过氧化氢,反应非常的剧烈,溶液较透明,但是有更细小的红色絮状物,没有办法,只有进行过滤了,过滤后的溶液非常的清亮,采用了ICP—AES测定。但是磷的线性关系非常的不好,双样之间数据超差0.07%,马上又补了一个试样,但是没有加双氧水进行处理,强度差了20倍,测定的数据差数量级了,完全让人崩溃,这次的试样前处理也是失败告终。
连续的失败让人气馁,但是工作还得继续,又采用了方案3(光度法):
称取0.1g试样到300ml玻璃烧杯中,加10ml硝酸+10ml高氯酸加热溶解,直接冒高氯酸烟,控制体积在10ml左右,这次溶液较清亮,红色絮状非常少,定容到250ml,分取比色。标样曲线3点线性关系不太好,双样还行,但是前处理过程好像没发现特别异常的地方。那么这次的实验是否就完全成功了呢?实验数据如下:
曲线拟合1
可以看到曲线拟合1、2、4的数据比较接近,从一般性的选择应该选择3者的平均值较为保险,但是作为一个有经验的人,应该对这次的数据报以怀疑的态度,首先是否是标样不一致引起曲线关系不好,还是发烟过程控制不一致引起的,显色步骤是否存在不严谨的地方,都需要认真的排查与思考。抱着验证的态度,今天通过其他方法的验证,说明该方法的数据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过相比前2次的前处理,这次的数据可能在过程中有些细节没有处理好,导致数据出现系统偏差。
2结果与讨论
方案一:该方案中采用500ml的聚四氟乙烯烧杯对分析的过程监控能力有影响,因为500ml的聚四氟乙烯烧杯常时间使用,杯底已经不平整,这样在高温溶解的时候,局部温度过高,盐类析出,严重的时候将出现图3的情况,那时候加水再溶解都回天乏力,所以建议低温、选择底部较平整的烧杯溶解效果较好。
方案二:因为磷在盐酸的介质中可能会有H3P挥发,对结果的影响程度还不能完全确定,但是双氧水的随意滴加,溶液的体积过小、双氧水加热未分解完全对结果的影响是巨大的。测定对酸度有要求,这个原因未考虑到,结果测定数据失败。建议不加盐酸,低温溶解,过滤进行ICP-AES测定。但是双氧水导致P强度的增加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得到答案。
方案三:该方案整体是可行的,玻璃烧杯比聚四氟乙烯烧杯容易观察,但是一样存在发烟速度过快,体积不容易控制,红色絮状物很少。磷的结果测定中标样线性不好,是烧杯不干净,还是发烟过程不一致,酸度的影响,还是标样本身的问题,这些作为一个分析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该方法相比国标方法省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