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当所有的通知审核都变身突击检查,市场是否能规范?

  • 七月破晓
    2014/07/30
  • 私聊

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

  • 企业实验室少不了客户审核,定期不定期的都有,但是在来之前一般都会提前几天通知营销人员,营销将消息转到客服部门,客服将通知下达各需协助部门,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个流程。。。。

    但是最近,感觉突然形势就变了。

    从5月份开始,收件箱中客户考察通知变得很少,所有的大点的客户都开始转向突击检查,不通知公司,直接到了公司门口再打电话告知。

    突击检查虽然感觉压力增加但也让人觉得惊喜。

    保障食品安全,先保证原材料质量,保证原材料质量,先从供应商管理抓起。对于现在站在风口浪尖的食品企业来说,这算不算是好现象呢?

    想想如果CNAS也这样也不错,这样认可的门槛无形中又高了点,实验室应该也会规范很多吧。
  • 该帖子已被版主-看过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好话题
    +关注 私聊
  • 高冷病患者

    第1楼2014/07/30

    我觉得就应该这样做,提前打招呼就等于给对方准备的时间,到时候考察出来的东西说不定就是掩盖过的或者美化过的。
    到了门口再打招呼有一点缺陷就是打乱了对方正常的工作安排,给对方造成一定的麻烦。。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nicky2008加2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讨论
    +关注 私聊
  • 花生

    第2楼2014/07/30

    提前通知是有好处的,可以让被审核方先进行一次自查自纠,而正式的审核就相当于第二次审核了,这样子审核双方都会比较轻松,也能确实达到自我改进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很多单位都是利用通知到审核的这段时间来做材料、造假
    这要说是诚信缺失呢?还是质量管理不完善呢?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nicky2008加2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讨论
    +关注 私聊
  • fisher8272

    第3楼2014/07/30

    这个问题,破晓同学想多了。
    审核只是商业合作的一个方面,产业链相互依存的关系,比你想象的要高。对于老供应商而言,审核出问题,对采购的影响并不大,更换成熟供应商,要冒很大的风险,除非上游的管理很NB,否则轻易不会这样做。
    食品是工业,工业为商业服务,频繁的审核,固然会提升下游厂商的质量,同时也会提升产品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笔费用终究是要买家承担的,买家也不傻,他们要能卖出去的产品,而不是要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根本不是事,赚钱才是第一。
    客户这么做,是在整个行业在风口浪尖时的避险行为,是风险控制的一种。你看到的是加强审核,看不到的是合同条款的变更。上游企业开始进一步转嫁风险。
    是否有提高,现在看不出来,等风头过了,再说。要知道,中国人只有情绪,没有记性。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nicky2008加2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讨论
    +关注 私聊
  • 七月破晓

    第4楼2014/07/30

    应助达人

    确实是这样,昨天一个提前通知的客户和一个突然袭击的客户,重要人员都跑去应对大客户了,小客户被晾了

    高冷病患者(v2866535) 发表:我觉得就应该这样做,提前打招呼就等于给对方准备的时间,到时候考察出来的东西说不定就是掩盖过的或者美化过的。
    到了门口再打招呼有一点缺陷就是打乱了对方正常的工作安排,给对方造成一定的麻烦。。

0
    +关注 私聊
  • 七月破晓

    第5楼2014/07/30

    应助达人

    比较自觉的企业会是理论上那种,我们算不算自觉的呢?要不我自己定个算比较自觉吧,我们会提前自己查一下,不过该补还是要补,但不会全盘zaojia。

    客户提前通知,能让企业有计划的工作,但是同时也给不自觉的企业钻了空子。

    花生(knight34) 发表:提前通知是有好处的,可以让被审核方先进行一次自查自纠,而正式的审核就相当于第二次审核了,这样子审核双方都会比较轻松,也能确实达到自我改进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很多单位都是利用通知到审核的这段时间来做材料、造假

    这要说是诚信缺失呢?还是质量管理不完善呢?

0
    +关注 私聊
  • 七月破晓

    第6楼2014/07/30

    应助达人

    怎么说呢?可能是我想法有点简单了,我个人是觉得此举作用是很大的,一来感觉能够提升供应商质量,二来可以优胜劣汰,淘汰不规范的供应商。

    其中潜规则就不提了,我不知,也和我无关。

    客户加强审核在我看来只是控制风险,无论这风险是谁造成的,有风险,食品就容易出安全问题,品牌就会受影响,效益就会降低,这是连锁反应。

    三聚氰胺就是例子,品牌做出去了,风险控制不好,无论问题出在哪个环节,最后砸的都是自己牌子。

    fisher8272(fisher8272) 发表:这个问题,破晓同学想多了。
    审核只是商业合作的一个方面,产业链相互依存的关系,比你想象的要高。对于老供应商而言,审核出问题,对采购的影响并不大,更换成熟供应商,要冒很大的风险,除非上游的管理很NB,否则轻易不会这样做。
    食品是工业,工业为商业服务,频繁的审核,固然会提升下游厂商的质量,同时也会提升产品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笔费用终究是要买家承担的,买家也不傻,他们要能卖出去的产品,而不是要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根本不是事,赚钱才是第一。
    客户这么做,是在整个行业在风口浪尖时的避险行为,是风险控制的一种。你看到的是加强审核,看不到的是合同条款的变更。上游企业开始进一步转嫁风险。

    是否有提高,现在看不出来,等风头过了,再说。要知道,中国人只有情绪,没有记性。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nicky2008加2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讨论
    +关注 私聊
  • 高冷病患者

    第7楼2014/07/30

    影响多不好,批评一下你们的大客户。

    七月破晓(v2862045) 发表:确实是这样,昨天一个提前通知的客户和一个突然袭击的客户,重要人员都跑去应对大客户了,小客户被晾了

0
    +关注 私聊
  • 西瓜猫猫西瓜

    第8楼2014/07/30

    上有计策下游对策
    我记得建筑行业就经常有飞行检查,经常一个电话第二天就人来了,这么多年下来,早就摸透了规律,上下打点好了。

0
    +关注 私聊
  • fisher8272

    第9楼2014/07/30

    三聚氰胺就是例子,品牌做出去了,风险控制不好,无论问题出在哪个环节,最后砸的都是自己牌子。

    不赞同,这件事情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只是把三鹿改成了三元,蒙牛伊利连牌子都不换,就可以继续忽悠。要是再出这事,把商标改成四元就行了。

    很抱歉,我没有任何正义感,生意就是生意,无关道德。就算洋人在食品上标注“不含来自中国的成分”,在我眼里也只是生意。

0
    +关注 私聊
  • 雅麒

    第10楼2014/07/30

    我们的客户稽核大部分都只提前1到2天通知,难得的会提前一周以上的。

    我们的客户控制我们的方式,除了来稽核看体系运行之外,经常会以正常付费样品为考核样考核实验室,除了客户自己没人知道是考核样,我个人觉得这种形式的考核很好,他就能反映出实验室平时对待样品的态度,比临时稽核的效果更胜一筹。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nicky2008加2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讨论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