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转】我眼中的中国科研:一个中科院退学博士生的感想

毛细管电泳(CE)

  • 这是一篇点击量非常高的热帖,其中的很多说法发人深省。CE版的很多版友大多正在或者曾经至少接触过科研工作,所以转载跟大家一起分享。也许有些网友会觉得自己不是从事科研工作,不关心这些。其实,科研无处不在,并非科研工作者才是真真正正的在科研,平时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小发现小创新,也可以是研究工作的一种。所以希望这篇文章能带给大家一些思考。anyway,大家自己看吧。。。。。。

    ----------------------------------------------------------------

    1. 离开中科院将近两年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准备写一些东西了。我希望那些日益淡忘的记忆,能被长久保存下来。
    2. 2006年1月,我正式向中科院某所递交退学申请。经历了种种煎熬,半年后,我终于搬出了青年公寓。实验的不顺,前途的渺茫,与老板的争吵,其他纠缠不清的种种,突然间都消失了。我感到很轻松,有一种久违的平静。
    2006年整整一年,我的压力很大,但我过得很快乐。经历了阵痛之后,我成功实现了人生的转折:2007年4月1号,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归宿。这里没有封闭的实验室,没有没完没了的实验,每天不用面对老板不切实际的妄想,前途也似乎不像以前那么渺茫。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从事的是我喜欢的事业,我愿意为此奋斗。
    3. 痛定思痛,我常常想待在中科院的三年,到底给了我什么?
    细细想来,其实收获还是很多的。除了变得理性和客观以外,科学院还彻底改变了我的许多价值观。
    比如,现在我不再崇拜学术活动,而是只把它看成一种普通的职业,没觉得它比其他职业更神圣。尤其是现代的学术活动,越来越趋向于职业化、规范化,越来越依赖于大规模的投资和规范化的管理。科研活动也并不一定需要高智商,因为创新活动越来越规范化,创新也就变成了一种技能。既然是技能,理论上说,只要经过系统训练,谁都有希望掌握这种技能。所以,在我眼里,科学家也就变成了一种普通的职业。
    科学家并不意味着聪明过人,而仅仅代表他有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有比较规范的思考方式,有理性客观的态度,能用一些实验(具体的或抽象的实验模型)检验理论或假说。
    4. 科学院还让我比较深切地感受了中国学术界的种种怪现状。
    怪现状之一:中国独特的科研基金审批制度是学术腐败的温床。
    我们的科研基金在申请的时候,需要说明课题的科学意义,应用价值以及可行性。审批通过后,拨付科研经费。
    当然,我们毕竟是穷国,没有太多钱,所以只能严格审批,选择性地支持科研项目。这没有错,但也正是这一制度,催生了种种怪现状:
    A. 埋头做学问的,不一定有经费支持,整天跑关系的财源滚滚。
    B. 科学界的拉帮结派。审批时,需要专家出具意见,又由于近代以来,科学研究分工越来越细化,所以一个课题,全国也就寥寥几个专家有资格出具审批意见。那么很显然,这些圈子的人脉就变得很重要,在这上面投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很值得的。结果导致帮派形成,你审我,我审你,互相吹捧,互相抬高,形势一片大好。最终把钱忽悠到口袋里。
    C. 课题立项全是伪"高精尖",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猖獗。由于科研经费的有限,所以讲究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把大部分经费用在最有价值的课题上,这就导致科学家申请课题时,表面上个个都是高精尖项目,个个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项目,但实际上个个都是虚张声势,一片浮躁。那些扎扎实实、不招摇撞骗的基础研究项目,逐渐被边缘化。
    D. 探索未知世界之前,却要求先拿出地图。学术活动是创新的过程,创新是探索未知领域的。严格来说,探索是不能规划的,或者至少是不能非常具体地规划的。而我们由于审批时需要拿出科研项目的具体材料,所以就需要科学家们事先把学术活动规划好。这就好像探险家们在探索一片完全未知的原始森林前,先要求他们画出地图。这是很荒唐的。
    E. 科学家也会傍大款。一些"小老板"(没有多少影响力的科学家),单靠自己的努力,是很难申请到经费的。于是,他们就努力跟大腕们拉关系,申请经费时写上这些大佬的名字,美其名曰"共同申请",这样就比较容易拿到经费。实际上,这些大佬们手下课题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根本管不过来。经费拨下来后,就由着下面的人折腾了。
    F. 一些比较有钱的科学家们拼命铺摊子。一些科学家在申请到经费时,不是埋头做课题,而是拼命买仪器,扩张实验室。我过去所在的实验室规模十分可观,从分子水平到细胞水平的实验啥都能做。这是为啥呢?其实仔细分析很简单。实验室成规模后,就比较容易申请到课题了,一年立好几个项,有做遗传的项目,有做发育的项目,有做免疫的项目,这个项目申请不下来还有那个,风险分散了,经费就有保障了。
    5. 怪现状之二:重立项,轻验收,很多课题不了了之。
    立项时轰轰烈烈,验收时马马虎虎。因为验收时还是专家评审,而这些专家其实都是圈内人,你评我我评你,互相都得给面子。不管做得怎样,只要能发几个文章就行。
    6. 怪现状之三:研究生培养制度。
    我们现在的培养制度,是以论文为硬指标的(少数地方目前有改革)。论文已经成了指挥棒,老板需要论文给评审专家交差,学生需要论文毕业。不同的是,老板需要高水平的论文,有利于自己升官发财,或者混个院士啥的。学生则是能毕业就行,这就是矛盾。但一般因为具体科研活动需要学生去做,所以大部分文章都是刚好够毕业就行。谁都明白做个大文章谈何容易,有很多课题,理论分析就得五六年。而且,探索未知领域,本身有风险,一般学生不敢冒险,万一五六年后课题做不完,或者做不成功,毕业就困难了。所以,我们的文章数量多(因为每年毕业的研究生数量多),质量普遍不高,或者简直可以说很低,浪费了大量的科研资源,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研究生的宝贵年华。
    7. 我们的科研害了谁?
    害了老板们。我们的好多科学家,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他们在国外做得很好,发的文章都很有水平,为什么回来以后,就难以拿出国际水平的成果?
    害了研究生们。我们的宝贵年华,我们的纯真梦想,都在一片浮躁中慢慢耗尽。逐渐变得呆头呆脑,谨小慎微,没有眼界,没有胆量,没有开拓精神,没有创新精神,也没有了为科学奋斗终身的激情,只是盼着毕业。这样的生活不是在做科研,而是在生产论文。
    8. 我们的科研帮了谁?帮了美国,帮了英国,帮了日本,帮了德国。
    我们的科研活动,每年消耗大量的仪器、试剂、以及其他实验耗材。而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进口的。就拿生物学来说,大部分仪器都是从日本和德国进口的,大部分试剂都是从美国进口的,价格高得惊人,我们买的数量也很惊人。而这些东西都在热热闹闹的所谓科研活动中消耗殆尽。投入是看得见的,产出却没踪影。就拿生物学领域来说,全国每年能发三五篇顶级杂志的文章,就高兴地庆贺半天,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同时,我们为美国培养了大量的熟练工人,我们的很大部分博士毕业之后,都到了美国做博士后,说白了就是廉价劳动力,为美国的科研殚精竭虑,耗费青春,等到"人老珠黄",再回国混个教授当当,又淹没在中国科研的滚滚洪流中。
  • 该帖子已被版主-wy20071722加10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带来思考
    +关注 私聊
  • wy20071722

    第1楼2014/10/22

    说的很好,只是没有具体的解决办法。

0
    +关注 私聊
  • CEcret

    第2楼2014/10/22

    啥时候诸多米国人都到天朝来做博士后啊。。。。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nini2006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参与
    +关注 私聊
  • nini2006

    第3楼2014/10/22

    这个帖子在不同地方贴出来,得到的网友回复大不相同。研究生版面的回复大多一边倒支持LZ的说法,教师版面的则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一下贴一个我认为是比较全面的看法,蛮有道理的:

    这些现象奇怪吗?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讲,可能奇怪,因为他可能并没有高清楚科研究竟是什么。很多时候,课题进展不顺,就开始从外部去找一个似是而非的原因,就开始抱怨了。但从导师和科学活动本身来讲,有些并不奇怪:

    A. 埋头做学问的,不一定有经费支持,整天跑关系的财源滚滚。这是很显然的事,政府有权分配经费,这一权力难免要寻租。
    这年头,科研需要合作。经济挂帅的年代,竞争激烈,我们都需要向外宣传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研不是自娱自乐,需要与人交流,不能不管不顾地埋头干。政府的科研导向也要咨询专家意见,出现一些问题也比克避免,但不可否认的是,情况正逐渐变好。

    B. 科学界的拉帮结派。
    反过来想,一个小学科学科需要发展,是互相掐架最后大家都死掉,还是大家相互促进把蛋糕越做越大?

    C. 课题立项全是伪"高精尖",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猖獗。...那些扎扎实实、不招摇撞骗的基础研究项目,逐渐被边缘化。
    基金委和973支持基础研究,但应用研究也很重要。浮躁确实存在,追求“高精尖”也存在,这是问题,譬如在化学和材料领域里,“纳米”催生了大量的文章,但实际有用的不多。但这就是个过程,也需要做基础研究的走出来,更多地向外宣传其研究意义。

    D. 探索未知世界之前,却要求先拿出地图。...
    科研项目申请的流程就是这样的,全世界都这样。科研项目的竞争性要求申请者具有一定的研究背景和对拟研究项目的思考,这就是申请书。但是,在具体实施项目时,没有限制研究者的研究范围。有了新的发现,可以在现有项目的支持下继续深入研究,也可以申请新的项目来继续。至少基金委的项目可以这样运行,在结题时予以说明就可以。

    E. 科学家也会傍大款。
    可以傍大款,但大款也有限项。这种大课题组制度在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也存在,好处是年轻人可以较快的成长起来,但年轻人的研究方向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其他年轻人也不公平。

    F. 一些比较有钱的科学家们拼命铺摊子。
    仪器是科研的保障条件,很多是必要的,你在某个课题中用不上,但可能其他课题就用得上。

    7. 我们的科研害了谁?
    科研没有害任何人,是管理和考核体制在扼杀人。好多科学家在国外就是博士后,不是独立PI,发了好文章,但对科研思路的贡献可能并不大。
    害了研究生们?你的呆头呆脑、谨小慎微、没有眼界、没有胆量、没有开拓精神、没有创新精神、也没有了为科学奋斗终身的激情,不是科研害的,很多情况下是自己造成的。难道你的课题组里所有学生都是这样浑浑噩噩?很多时候,学生自己没有高的追求,对学科的了解不够也没兴趣去了解,就开始抱怨愤懑,那是自找的。
    生产论文?科研的一部分就是写论文,你的研究成果需要向外公布或申请专利,让其他人知道了才是成果,否则屁都不是。写论文也是一个很锻炼人的事,你觉得不用训练你就能写出一篇通顺的文章?

    8. 我们的科研帮了谁?帮了美国,帮了英国,帮了日本,帮了德国。
    我们帮的是自己。知识是最大的财富,我们培养出来的绝大部分硕士和博士还是在国内的。

    wy20071722(wy20071722) 发表:说的很好,只是没有具体的解决办法。

0
    +关注 私聊
  • nini2006

    第4楼2014/10/22

    能看到的至少20年,美国的世界科研中心的地位是撼动不了的。中国除了体制问题,还有很多传统文化因素纠结在里面,对科研的发展是各种阻碍。不然,国人也不会至今仍纠结诺贝尔奖了。。。。

    CEcret(v2812644) 发表:啥时候诸多米国人都到天朝来做博士后啊。。。。

0
    +关注 私聊
  • wy20071722

    第5楼2014/10/22

    A 科研交流是学术上的交流,不是和掌权者打太极拳,跑关系;这里A的反驳可以理解为承认现在的问题吗?

    B 不需要相互掐也不需要互相捧到弄虚作、假关系至上吧?

    C 是承认问题存在吗?我理解主贴的意思本应该做基础的人放下不做去“伪高精尖”

    E科学家傍大款要看傍的是哪种大款,要不要摧眉折腰

    F 问题是铺的摊子好多没用上,你没见很多仪器买回来就是放那里闲着?

    8 主贴说的是我们的科研花了很多钱,却没有相对应的成果;花出去的钱当然也培养了人才。不赞同非黑即白的说法。

    nini2006(nini2006) 发表:这个帖子在不同地方贴出来,得到的网友回复大不相同。研究生版面的回复大多一边倒支持LZ的说法,教师版面的则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一下贴一个我认为是比较全面的看法,蛮有道理的:

    这些现象奇怪吗?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讲,可能奇怪,因为他可能并没有高清楚科研究竟是什么。很多时候,课题进展不顺,就开始从外部去找一个似是而非的原因,就开始抱怨了。但从导师和科学活动本身来讲,有些并不奇怪:

    A. 埋头做学问的,不一定有经费支持,整天跑关系的财源滚滚。这是很显然的事,政府有权分配经费,这一权力难免要寻租。
    这年头,科研需要合作。经济挂帅的年代,竞争激烈,我们都需要向外宣传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研不是自娱自乐,需要与人交流,不能不管不顾地埋头干。政府的科研导向也要咨询专家意见,出现一些问题也比克避免,但不可否认的是,情况正逐渐变好。

    B. 科学界的拉帮结派。
    反过来想,一个小学科学科需要发展,是互相掐架最后大家都死掉,还是大家相互促进把蛋糕越做越大?

    C. 课题立项全是伪"高精尖",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猖獗。...那些扎扎实实、不招摇撞骗的基础研究项目,逐渐被边缘化。
    基金委和973支持基础研究,但应用研究也很重要。浮躁确实存在,追求“高精尖”也存在,这是问题,譬如在化学和材料领域里,“纳米”催生了大量的文章,但实际有用的不多。但这就是个过程,也需要做基础研究的走出来,更多地向外宣传其研究意义。

    D. 探索未知世界之前,却要求先拿出地图。...
    科研项目申请的流程就是这样的,全世界都这样。科研项目的竞争性要求申请者具有一定的研究背景和对拟研究项目的思考,这就是申请书。但是,在具体实施项目时,没有限制研究者的研究范围。有了新的发现,可以在现有项目的支持下继续深入研究,也可以申请新的项目来继续。至少基金委的项目可以这样运行,在结题时予以说明就可以。

    E. 科学家也会傍大款。
    可以傍大款,但大款也有限项。这种大课题组制度在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也存在,好处是年轻人可以较快的成长起来,但年轻人的研究方向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其他年轻人也不公平。

    F. 一些比较有钱的科学家们拼命铺摊子。
    仪器是科研的保障条件,很多是必要的,你在某个课题中用不上,但可能其他课题就用得上。

    7. 我们的科研害了谁?
    科研没有害任何人,是管理和考核体制在扼杀人。好多科学家在国外就是博士后,不是独立PI,发了好文章,但对科研思路的贡献可能并不大。
    害了研究生们?你的呆头呆脑、谨小慎微、没有眼界、没有胆量、没有开拓精神、没有创新精神、也没有了为科学奋斗终身的激情,不是科研害的,很多情况下是自己造成的。难道你的课题组里所有学生都是这样浑浑噩噩?很多时候,学生自己没有高的追求,对学科的了解不够也没兴趣去了解,就开始抱怨愤懑,那是自找的。
    生产论文?科研的一部分就是写论文,你的研究成果需要向外公布或申请专利,让其他人知道了才是成果,否则屁都不是。写论文也是一个很锻炼人的事,你觉得不用训练你就能写出一篇通顺的文章?

    8. 我们的科研帮了谁?帮了美国,帮了英国,帮了日本,帮了德国。

    我们帮的是自己。知识是最大的财富,我们培养出来的绝大部分硕士和博士还是在国内的。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nini2006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反对非黑即白
    +关注 私聊
  • 老多_小多

    第6楼2014/10/22

    院士都有渣子,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不过我们确实不能只看坏的,好的也得看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nini2006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说得对
    +关注 私聊
  • nini2006

    第7楼2014/10/22

    我想对这位退学博士和正在为硕博学位奋斗的朋友说几句话:

    其实很多东西很难在短时间内辩出个所以然来,所以,对你文中观点,我选择沉默。但无论如何,我是不支持半途而废的。正所谓“不是所有退学的孩子都是韩寒”。你可以不认同现在的教育体制,甚至可以不认同自己目前正在从事的研究,但是,既然当初你选择了考研读博,请给自己的这段岁月做一个交代!

    你也许很讨厌科研,但请你在拿到学位后再转行。毕业证和学位证是你进入社会谋生的敲门砖,你必须先敲开这个门才有资格谈人生抱负!因为,一个拿着硕博学位的人转行,人家会竖大拇指夸你有勇气,创业的时候很多手续也是可以开绿灯的。但是,如果你是半途退下来的硕士或者博士,人家会以一个鄙夷的眼光看你,刻薄的还有可能会说你缺乏意志力,坚持不下去,是个loser;更刻薄的甚至直接怀疑你在校期间是否犯了什么错事被勒令退学的!别不信,社会就是那么现实和势力!所以,如果你承认你不是“韩寒”,请先获得这块“敲门砖”。否则,你将一辈子戴着“loser”的帽子尴尬的活着,也许在哪个不眠的夜晚,你会对自己说:当初如果自己再稍微加点劲……别把自己想象得太清高太强大,因为你不是韩寒,更不是比尔盖茨。

    我身边有两个退学的例子。第一个是大学同学,他认为大学误人,所以本科读了2年多退学出去闯。他的死党当时这么评价他的:“他那么聪明,一定可以做出一番成绩来的”。多年过去,现在如何呢?做保险推销员,三天两头在班级群里面推销他的保险产品,生活艰难。另一个认识的朋友,公认的聪明,脑子灵活,连他导师和同学都是这么评价他的。可是他博士读了三年,坚持不下去,拿着肄业证离开了校园。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花了半年时间沉沦,再花半年时间找到了一份硕士生的工作,做了半年多后跳槽到了目前的公司。现在的这家公司,拿博士文凭的员工近百,硕士生更是满地爬。博士和经理身份的人有自己独立的餐厅,而他则要跟其他普通员工一起挤那个普通职工餐厅,身份地位立马拉开了。除此之外,在这样一个拥有众多高学历员工的公司里,博士肄业文凭的员工其上升难度之大是可以想象的,他现在的各种后悔自不必细谈。

    当然,以上例子都很俗,但我等凡人,岂能不考虑人间烟火?很多时候,困难就只不过是咬咬牙再咬咬牙的事情,坚持和意志力才是最宝贵的品质。

0
    +关注 私聊
  • nini2006

    第8楼2014/10/22

    说得对,高屋建瓴!

    老多_小多(emoc98311) 发表:院士都有渣子,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不过我们确实不能只看坏的,好的也得看

0
    +关注 私聊
  • zyl3367898

    第9楼2014/10/22

    应助达人

    坚持把毕业证拿到手,社会上认毕业证的人多。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nini2006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参与
    +关注 私聊
  • 1518xj

    第10楼2014/10/23

    nini2006(nini2006) 发表:我想对这位退学博士和正在为硕博学位奋斗的朋友说几句话:

    其实很多东西很难在短时间内辩出个所以然来,所以,对你文中观点,我选择沉默。但无论如何,我是不支持半途而废的。正所谓“不是所有退学的孩子都是韩寒”。你可以不认同现在的教育体制,甚至可以不认同自己目前正在从事的研究,但是,既然当初你选择了考研读博,请给自己的这段岁月做一个交代!

    你也许很讨厌科研,但请你在拿到学位后再转行。毕业证和学位证是你进入社会谋生的敲门砖,你必须先敲开这个门才有资格谈人生抱负!因为,一个拿着硕博学位的人转行,人家会竖大拇指夸你有勇气,创业的时候很多手续也是可以开绿灯的。但是,如果你是半途退下来的硕士或者博士,人家会以一个鄙夷的眼光看你,刻薄的还有可能会说你缺乏意志力,坚持不下去,是个loser;更刻薄的甚至直接怀疑你在校期间是否犯了什么错事被勒令退学的!别不信,社会就是那么现实和势力!所以,如果你承认你不是“韩寒”,请先获得这块“敲门砖”。否则,你将一辈子戴着“loser”的帽子尴尬的活着,也许在哪个不眠的夜晚,你会对自己说:当初如果自己再稍微加点劲……别把自己想象得太清高太强大,因为你不是韩寒,更不是比尔盖茨。

    我身边有两个退学的例子。第一个是大学同学,他认为大学误人,所以本科读了2年多退学出去闯。他的死党当时这么评价他的:“他那么聪明,一定可以做出一番成绩来的”。多年过去,现在如何呢?做保险推销员,三天两头在班级群里面推销他的保险产品,生活艰难。另一个认识的朋友,公认的聪明,脑子灵活,连他导师和同学都是这么评价他的。可是他博士读了三年,坚持不下去,拿着肄业证离开了校园。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花了半年时间沉沦,再花半年时间找到了一份硕士生的工作,做了半年多后跳槽到了目前的公司。现在的这家公司,拿博士文凭的员工近百,硕士生更是满地爬。博士和经理身份的人有自己独立的餐厅,而他则要跟其他普通员工一起挤那个普通职工餐厅,身份地位立马拉开了。除此之外,在这样一个拥有众多高学历员工的公司里,博士肄业文凭的员工其上升难度之大是可以想象的,他现在的各种后悔自不必细谈。

    当然,以上例子都很俗,但我等凡人,岂能不考虑人间烟火?很多时候,困难就只不过是咬咬牙再咬咬牙的事情,坚持和意志力才是最宝贵的品质。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