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分享】土壤有机物质分析

  • 小小小风
    2006/09/27
  • 私聊

土壤固体废弃物监测

  • 土壤有机质分析
    资料来源:《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主编鲁如坤,中国土壤学会编

    1、分析意义
    土壤有机物质包括各种动植物残体即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各种有机产物。其中相对稳定的是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转化过程,主要是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形成的土壤腐殖质。它在土壤中的积累、移动和分解过程是土壤形成作用中最主要的特征。前苏联学者威廉士曾说:“土壤形成过程的本质士有机物质的合成与分解”。土壤有机质不仅能为作物提供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同时对土壤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土壤测试中土壤有机物质的分析士重要的基础分析项目之一。

    由于土壤有机物质士一个包括各种有机成分的总体,除专门研究其组成外,通常是指操作者借助放大镜用镊子挑除动物残体和植物细根后的土壤的有机质总量,其中大部分是腐殖质和一部分动物植物残体。


    2、方法选择的依据
    土壤有机物质的分析是用测定其有机碳的结果再乘以1.724换算系数实现的,这是由经验得来的平均数字。测定土壤有机碳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将土样中有机碳高温氧化后测定释放出的CO2的量,此类方法测得的结果也包含了土壤中以碳酸盐形式存在的无机碳和以高度缩合的、几乎为元素态的有机碳(碳、石墨、媒)。另一类是用氧化剂在一定温度下氧化后测定消耗氧化剂的量再换算为有机碳的量。这类方法不包括高度缩合的有机碳和碳酸盐形式的无机碳,但土壤中活性猛、亚铁以及氯离子则测定有干扰,可对土壤作预处理和加Ag2SO4来防止,这类方法的优点是快速、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操作技术,至今仍是通用的常规方法。又因为该法结果不包括石墨、碳等高度缩合态碳,应把该法测定的有机质称为“易氧化有机质”(李酉开,1983.)

    重铬酸钾-硫酸消化法是Schollenberger于1927年首先提出的。今天国内通用的丘林法是根据1935年Turin的建议采用的,其原理和步骤基本上是和Schollenberger相同,即将土壤与过量的重铬酸钾氧化剂反应后测定剩余氧化剂数量,再求出有机碳的含量(李酉开,1983.)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在应用氧化剂的过程中对技术上作了许多改进,如氧化温度和时间选定,用降低温度和延长时间在烘箱里大批量样品的外热法,多功能远红外消煮器的采用,以克服高温时间段条件难以控制的缺点。氧化后的测定技术改为直接分光光度测定Cr3+,有利于快速批量分析和自动流动分析仪的应用,而且避开了容量法中测定剩余Cr6+操作中的误差。如美国中北部各州土壤实验室和西欧法、德、瑞等以及东欧一些国家的测土施肥服务机构,多采用低温外热氧化-快速比色法(E.E.Schulte.1980)。而作为标准方法仍采用高温外热氧化-亚铁滴定法(GB 9834-88)。近十年来国内已开始应用比色法,在光度测量条件的研究方面时有报道(杨贵明.1987.)。在样品氧化条件的对比研究方面也有几个单位作了工作,例如,甘肃农大作了硫酸水合热氧化条件试验,确定氧化校正系数为1.32。又如,中国林科院杨光莹对国内不同土样作了大量氧化条件试验,证明在100度-110度烘箱中1.5小时重铬酸钾-硫酸氧化与煮沸5分钟效果相同我国在制定国家标准方法时,去过协作组参考国外标准,对高温煮沸5分钟条件又作了严格规范操作。综上所述,本文将就高温氧化容量法和水合热氧化比色法详细介绍,在应用时可根据实验室条件采用。高温氧化-比色法,或水合热氧化容量法测定都不会有实质差异。

    +关注 私聊
  • 过客

    第1楼2006/10/12

    谢谢了,我找这个东西很久了!

0
    +关注 私聊
  • hyt2008

    第2楼2008/05/23

    多谢了,这东西还不错,引用了!

0
    +关注 私聊
  • liu999999

    第3楼2008/05/29

    有机物质简称为有机质,但有时这两个概念不是一回事。有机质应该是稳定的大分子的有机物质。

0
0
    +关注 私聊
  • kyzy54288

    第5楼2008/06/02

    不错!!!!顶你下

0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