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mmacros
第1楼2015/08/01
可当我抱着好奇的心情寻遍县城的农贸市场鸡蛋销售点时,却没发现一个鸡蛋销售点有所谓的人造鸡蛋卖。只是有人声称,早几年某某卖过,现在转行做别的生意去了。但市里的农贸市场鸡蛋批发商那儿有卖的。我想,也罢,既然县里买不到人造鸡蛋,那就只好到市里去买吧。蛋贩们所讲的市,指的是湖南的怀化市。那是一个有着五十多万人的中等城市,商品丰富,各种蛋禽食品应有尽有。而且离媒体报导发现人造鸡蛋的广州、郑州也不远。因此我想,只要真有人造鸡蛋卖,在怀化应该能买到。可我怎么也没想到,当我寻遍了整个怀化市区十多个农贸市场的鸡蛋批零摊点,却还是没买到人造鸡蛋。这就让我犯疑了,再次怀疑起有关人造鸡蛋的新闻和传闻的真实性来了。为了证实我心中的怀疑,我又转赴省城长沙专程去购买人造鸡蛋。可当我同样转遍了长沙市区的农贸市场后,仍然没看到哪个鸡蛋批零摊店有人造鸡蛋卖。
好傢伙,既然县城、市里和省城都没有人造鸡蛋卖,那哪里有人造鸡蛋卖呢?于是我又托人在媒体曾报导发现过人造鸡蛋的广州、郑州、北京、石家庄等地购买人造鸡蛋,还是没买到。这样一来,我越来越怀疑有关人造鸡蛋新闻的真实性和制作人造鸡蛋的可能性了。
symmacros
第2楼2015/08/01
接着,我再对媒体所揭露出的制作人造鸡蛋的主要化工原料逐一进行了认真分析。首先是制鸡蛋壳,其主要原料为碳酸钙,制作方法是用水调成糊状加少量石腊后用模具套压成形。再就是制鸡蛋清,据媒体披露,其主要成份为海藻酸钠或明胶,制法为用水溶解后配成百分之五左右的稀释液后灌装入鸡蛋壳即成。然后就是蛋黄,据媒体公布,其为海藻酸钠用工业染料柠檬黄染色后混入蛋清中。专业知识告诉我,单凭这么几种简单的化工原料就能制出外观和口感仿真度足以以假乱真的所谓人造鸡蛋,简直犹如天方夜谈。
首先就拿制作鸡蛋壳来说吧,尽管天然鸡蛋的蛋壳中的主要成份有百分之九十几以上为碳酸钙不假,但单凭碳酸钙、石腊这些个普通化工原料是绝对制作不出售仿真蛋壳的。因为天然鸡蛋壳在母鸡体内的生物合成是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的最终结果。而且在这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过程中,必须要有各种各样复杂的生物酶参与。现在的问题是,合成鸡蛋壳究竟需要哪些生物酶,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位科学家研究出来。
再来分析一下制作人工鸡蛋蛋清的海藻酸钠和明胶是什么东西吧。海藻酸钠又名褐藻酸钠、海带胶,是从海带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多糖类碳水化合物,是制作果冻的主要原料。试想想看,果冻的口感和鸡蛋煮熟后的鸡蛋白的那个口感是一样的吗?绝对截然不同!何况果冻是完全不能加热的,一加热就变成水了。至于明胶,虽然也属于一种蛋白质,但它是从动物的结缔组织或表皮组织中的胶原部份水解出来的,热煮后的口感和鸡蛋煮熟后的口感完全不同。根本蒙混不过消费者的眼睛和嘴巴。
除了蛋壳、蛋清和蛋黄外,鸡蛋中还有一样东西难以仿造出来,那就是在蛋壳和蛋清之间的那一层膜,那也是一道高科技难题,眼下也没听说哪个国家研究出来了。
既然按现在的科技水平用碳酸钙、海藻酸钠、明胶等普通化工原料无法制出所谓的人造鸡蛋,那么有关人造鸡蛋的新闻和传闻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我揣测,对市民百姓而言,很可能只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误言而已。而对撰写这些所谓的人造鸡蛋的新闻的记者来说,是不是又是一起“纸馅包子”事件的重演?(湖南会同县食品药品监管局 竺琳)
symmacros
第9楼2015/08/02
报道异议
对假鸡蛋是否存在,也有人保存异议。假鸡蛋的传闻仅限于广告、新闻报道和表演,无一例有实验室鉴定意义的假鸡蛋存在,被人声称买到的异乎寻常的假鸡蛋,经鉴定均为过期变质蛋、孵化蛋等等真鸡蛋,而非化工合成品。专业人士认为,依据技术条件,以低于真鸡蛋成本的价格用非生物的方法人工造出假鸡蛋根本不可能,尤其是可以乱真的蛋壳根本无法人工制成。制作假鸡蛋的谋利方式仅限于技术培训,声称拥有技术的培训者本人并不投入生产,付费接受过培训的人无一人按学到的办法和买回的工具如法制造出假鸡蛋,因此有人判定所谓制作技术纯属骗局。另外,此项技术除了表演制作假鸡蛋一项用途,并无人在其它合法行业例如工艺品、玩具制造、魔术、娱乐演出等方面应用,从逻辑上也解释不通。
symmacros
第10楼2015/08/02
人造鸡蛋
持此意见的人认为,真鸡蛋每个售价在0.3~0.5元之间,考虑到制假风险与违法所需的高额利润,假鸡蛋成本只能在0.1~0.15元之间才有可能盈利。 假鸡蛋具有逼真的全椭圆薄壳,蛋膜,蛋清,成型蛋黄,气室等复杂结构,无法想象其成本只有0.1元左右。相比之下,一个最粗糙的塑料制乒乓球也要0.5-1元。 复杂结构,易碎,更重的人造鸡蛋成本仅为乒乓球的1/5,这令人难以置信。
无盈利渠道
大规模使用鸡蛋的企业很少,假鸡蛋又容易识别,这种企业都不可能收购假鸡蛋来做原料或销售成品。零散销售假鸡蛋则没有固定渠道,达不到盈利销量。 假设销售一个假鸡蛋无成本,销售一万个只能收入5千元,而在零售市场销售万个鸡蛋是很难做到的,而且万个鸡蛋至少需要100个消费者,被当场发现造假的机会非常高。所以假鸡蛋是没有市场的。
蛋壳难以制造
任何模具都不可能制造出毫无接缝毛刺,结合线的铸体,去毛边和结合线是模具制造中长久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蛋壳的极薄易脆更是使这种“模具制造”成为神话。 即使可以实验室条件制造出这种全椭圆空心无缝薄壳,其成本也不可能在0.1元附近。 与此相佐证的是,任何人造鸡蛋制造的教学视频或资料,都只偏重在于如何调制出逼真的蛋黄蛋清,但对于如何制造蛋壳均语焉不详或干脆避而不谈。新闻报道中记者的卧底学习过程,也无一例外地没有制造蛋壳的过程。
无可证实物
湖南会同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主任科员朱宝利,2009年4月,曾在《潇湘晨报》悬偿1000元买一个人造鸡蛋,至今未买到一个人造鸡蛋。许多怀疑是“人造鸡蛋”,但经检验这些鸡蛋都是真鸡蛋。
2008年2月,朱宝利上书温家宝总理。 2008年7月,他收到国家工商管理总局的回信,内容为:“今年3—4月,根据国务院领导及总局领导的批示精神,我局组织湖南、山东、广东等地工商机关对媒体报道反映的‘问题鸡蛋’认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湖南、山东、广东等地工商机关对市场销售的鸡蛋,以及部分媒体报道的小超市的鸡蛋,通过送法定检验机构检验,检验结果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