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热流计法测试低密度刚性隔热瓦高温有效导热系数

  • 上海依阳实业
    2016/02/22
  • 私聊

热分析仪


  • 摘要:为了准确测试低密度刚性隔热瓦的高温导热系数,首先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进行了常温常压下的导热系数测量,同时瞬态平面热源法也采用美国NIST标准参考试样SRM 1453进行了测量准确性的考核和验证。然后采用高温热流计法导热系数测试系统对低密度刚性隔热瓦进行了试样热面温度200℃1000℃的导热系数测量,得到了一条完整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结果曲线。


    1. 低密度刚性隔热瓦试样

    送样单位送来的低密度刚性隔热瓦试样拆封前后图片如图1-1和图1-2所示。

    图1-1 包装试样


    图1-2 拆封试样



    分别对两块试样进行编号和尺寸及密度测量。
    图1-3所示为1号试样,长宽厚分别为300×300×19.71mm,重量435g,密度0.25g/cm^3。
    图1-4所示为2号试样,长宽厚分别为300×300×16.82mm,重量445g,密度0.25g/cm^3。


    图1-3 低密度刚性隔热瓦1号试样


    图1-4 低密度刚性隔热瓦2号试样

    其中1号试样是经过热面1000℃高温试验后的尺寸和密度测量数据,与2号未经高温试验的密度相比,高温试验前后的密度基本未发生改变。

    2. 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


    为了验证和考核低密度刚性隔热瓦导热系数测试的准确性,首先在常温常压下采用ISO 22007-2-2008 塑料-热传导率和热扩散率的测定.第2部分瞬时平面热源法,对导热系数与低密度刚性隔热瓦相同量级的美国NIST标准参考材料SRM 1453(发泡聚苯乙烯板)进行测试,以期实现以下目的:
    (1)评测和验证瞬态平面热源法导热系数测试系统的测量准确性,重点验证低导热材料(导热系数0.03W/mK左右)测量的准确性,以保证低密度刚性隔热瓦常温常压下导热系数测量的准确性。
    (2)NIST标准参考材料SRM 1453是一种典型的泡沫聚苯乙烯板,由于低密度和具有一定气孔率,所以这种材料的导热系数会随真空度增高而减小。因此希望通过在不同真空度下测试SRM 1453的导热系数,评估瞬态平面热源法导热系数测试系统测量极低导热系数(小于0.03W/mK)的能力。
    (3)通过真空控制和真空腔提供变真空测试环境,在1E-04~1E+03Torr覆盖七个数量级的真空度变化范围内,测试NIST标准参考材料SRM 1453在不同真空度下的导热系数,得到一条导热系数随真空度变化的完整曲线,以期获得导热系数随真空度变化的规律。


    2.1. 测试美国NIST标准参考材料SRM 1453


    2.1.1. 美国NIST标准参考材料SRM 1453
    将购置的NIST标准材料材料SRM 1453切割成100mm见方的正方形,如图2-1所示。

    图2-1 NIST标准材料材料SRM 1453

    2.1.2. 美国NIST标准参考材料SRM 1453导热系数标准数据
    美国NIST标准参考材料SRM 1453(发泡聚苯乙烯板)导热系数数据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会随材料的密度发生变化,这里仅给出导热系数与温度和密度的关系式:

    式中: ρ 表示体积密度,单位kg/m^3;Tm 表示整个体积密度和温度范围内的测试平均温度,密度范围为37~46kg/m^3 ,温度范围为281~313K 。
    2.1.3. 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SRM 1453导热系数
    测试试样和测试卡具整体放置在如图2-2所示的真空腔内,如图2-3所示将被测的NIST标准材料材料SRM 1453放入测试卡具内,如图2-4所示试样和探测器压紧后关闭真空腔,然后进行真空度控制和导热系数测试。

    图2-2 高真空试验腔体


    图2-3 测试试样和测试卡具


    图2-4 试样安装完毕后的待测状态

    在NIST标准参考材料SRM 1453不同真空度下导热系数测试过程中,首先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测试,然后再逐渐提高真空度并进行真空度控制,真空度控制精度达到5‰,稳定性优于1%。每个真空度至少恒定半小时后再开始导热系数测量,每个真空度下进行2次重复性测量,任何2次测量间隔至少30分钟以上。由于NIST标准参考材料SRM 1453比较薄,厚度为14mm,由此在测试中采用了小尺寸的探头,编号C5501。整个测试过程中,试样温度保持在室温范围内,温度范围为22℃23℃。为了便于测量控制及描述,真空度单位采用Torr,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的试验参数表示测试过程中的探头加热功率(豪瓦)和测试时间(秒)。


    将以上测试结果绘制成横坐标为真空度、纵坐标为导热系数的对数坐标曲线,如图2-5所示。

    图2-5 美国NIST标准参考材料SRM 1453常温不同真空度下的导热系数测试结果

    2.1.4. 分析与结论
    按照NIST所提供的SRM 1453导热系数标准数据,在常温22℃的常压环境下,导热系数标准数据为0.03348W/mK。
    按照上述的测试结果,在常温22℃的常压环境下,多次导热系数重复性测量测试结果范围为0.03226~0.03251 W/mK,偏差范围为2.90%~3.65%,完全处于±5%的误差范围内。
    另外,从图2-2所示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整个真空度变化范围内的导热系数测试结果随真空度的提高而下降,整体规律呈现出指数形式。即在0.1200Torr范围内,导热系数随真空度变成呈指数关系,而在大于200Torr和小于0.1Torr的真空度范围内,导热系数几乎不再发生变化,这完全符合气体热传导的规律。这也就意味着,这种材料的纯固体导热系数为0.009W/mK左右,而其它传热则都是气体热传导和接触热阻的贡献。
    通过以上测试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针对NIST标准参考材料SRM 1453的测试,验证了低温变真空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系统的导热系数测试误差完全达到小于±5%的设计指标。
    (2)整个测试系统空间环境的模拟,在0.007~760Torr真空度范围内,真空度可以精确定点控制在±1‰波动范围内。
    (3)特别是通过真空环境下材料极低导热系数的测试,证明瞬态平面热源法完全具备超低导热系数测试能力,再一次验证了以往瞬态平面热源法隔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结果经常比保护热板法偏大的原因,再一次证明国内绝大多数隔热材料超低导热系数测试结果明显偏低很多,存在巨大的误差。
    (4)此次测量并未采取任何措施降低试样与探测器接触热阻,因此从理论上来说,真实的导热系数结果应该比测试结果还要略微偏大一些。


    2.2. 常温常压下测试低密度刚性隔热瓦

    将300×300mm见方的1号和2号低密度刚性隔热瓦试样夹持住瞬态平面热源法探头并采用两个铜块压紧。采用C5501探头进行测量,功率7mW,加热时间40s,室温22℃。探头分别放置在如图2-6所示试样上的四个边缘位置进行测量,每个位置重复测量2次,由此获得试样不同位置处的导热系数,取平均后得到这两个试样的导热系数平均值,测试结果如图2-6所示。

    图2-6 低密度刚性隔热瓦试样不同测试位置示意图和导热系数测试结果

    3. 高温热流计法测试
    将被测试样放入高温热流计法导热系数测试系统中,如图3-1所示。


    图3-1 装入高温热流计法导热系数测试系统中的被测试样

    针对低密度刚性隔热瓦1号试样进行测试。首先进行试样热面温度为300、500、700、900和1000℃共5个温度点下的常压下导热系数测试,水冷板由油浴恒定控制在10℃。但由于1000℃试验未完成,仅得到300、500、700和900℃下的测试结果,图3-2 ~ 图3-4分别对应的热面温度、冷面温度和热流密度测试结果曲线。


    图3-2 整个试验过程中的试样热面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3-3 整个试验过程中的试样冷面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3-4整个试验过程中的试样厚度方向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下表是300、500、700和900℃下的试验结果列表:

    针对低密度刚性隔热瓦1号试样进行测试,再进行试样热面温度为200、400、600、800和1000℃共5个温度点在常压下有效导热系数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水冷板由油浴始终恒定控制在10℃,图3-5 ~ 图3-7分别对应的热面温度、冷面温度和热流密度测试结果曲线。

    图3-5 整个试验过程中的试样热面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3-6 整个试验过程中的试样冷面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3-7 整个试验过程中的试样厚度方向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下表是200、400、600、800和1000℃下的试验结果列表:


    将以上两次不同温度下的汇总后,得到200~1000℃范围内有效导热系数,如下表所示:



    将表中的测试结果绘制成横坐标为试样热面温度的对应曲线,如图3-7所示。


    图3-7 低密度刚性隔热瓦高温有效导热系数测试结果


    4. 分析及结论



    以上高温热流计法低密度刚性隔热瓦的导热系数测试是首次进行高温大温度梯度测试的结果,而且还是分为两次独立的升温过程进行测量。按照目前的测试程序,有可能会选择首先进行100、300、500、700、900和1000℃的升温过程测试以及800、600、400和200℃的降温过程测试,这样一个升降温过程可以得到一个完成的测试曲线,测试效率也较高。
    对比图2-5和图3-7所示的瞬态平面热源法和高温热流计法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瞬态平面热源法的测试结果要比热流计法测试结果偏高约16%以上,这也是采用这两种方法测试其他隔热材料普遍存在的现象,分析可能是高温热流计法测试过程中,由于试样表面的不平整度和粗糙度造成测试过程中的接触热阻明显要比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中的要高,热流计法试样的测试结果中包含了试样的接触热阻,使得测试结果偏低。
  • 该帖子已被管理者-ywding设置为精华,下面是奖励记录:加8积分,加5声望
    +关注 私聊
  • KK-yiqi

    第1楼2016/02/22

    应助达人

    热流法应该也是要经过标定的,校正过后那它测试NIST标准标样的结果如何呢?误差有多大?

0
0
    +关注 私聊
  • 上海依阳实业

    第3楼2016/02/22

    非常遗憾,这是一个很艰巨的问题。就像保护热板法到目前为止没有高温标准参考材料一样,热流计法同样也没有高温标准参考材料,目前低导热的标准参考材料都是室温附近。德国耐驰公司对于其最高700℃的保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设备,因为国际上没有高温标准参考材料,耐驰配备的高温验收样品很无奈选择的是中密度硅酸钙,而且不得不采用激光脉冲法测量硅酸钙高温导热系数的结果作为保护热板法的校准数据。
    另外,热流计法测试低导热材料的最大优势是能模拟材料实际隔热状态中冷热面大温差下的边界条件,测试在大温差边界条件下的有效导热系数,这个有效导热系数是材料内部固体导热、气体导热和辐射导热多种传热方式的耦合作用,因此这种多传热形式同时存在的标准参考材料更是很难实现。但在这方面也不是没有进行努力,国外已经开展了多实验室之间对低密度硅酸钙材料进行比对测试,也是想在低导热测试可靠性方面推进一步。

    KK-yiqi(zhengkang) 发表:热流法应该也是要经过标定的,校正过后那它测试NIST标准标样的结果如何呢?误差有多大?

0
    +关注 私聊
  • KK-yiqi

    第4楼2016/02/22

    应助达人

    谢谢解答!那常温常压下的测试,热流计法测标样,误差有多大呢?

    上海依阳实业(SH103383) 发表: 非常遗憾,这是一个很艰巨的问题。就像保护热板法到目前为止没有高温标准参考材料一样,热流计法同样也没有高温标准参考材料,目前低导热的标准参考材料都是室温附近。德国耐驰公司对于其最高700℃的保护热板法导热系数测试设备,因为国际上没有高温标准参考材料,耐驰配备的高温验收样品很无奈选择的是中密度硅酸钙,而且不得不采用激光脉冲法测量硅酸钙高温导热系数的结果作为保护热板法的校准数据。
    另外,热流计法测试低导热材料的最大优势是能模拟材料实际隔热状态中冷热面大温差下的边界条件,测试在大温差边界条件下的有效导热系数,这个有效导热系数是材料内部固体导热、气体导热和辐射导热多种传热方式的耦合作用,因此这种多传热形式同时存在的标准参考材料更是很难实现。但在这方面也不是没有进行努力,国外已经开展了多实验室之间对低密度硅酸钙材料进行比对测试,也是想在低导热测试可靠性方面推进一步。

0
    +关注 私聊
  • 上海依阳实业

    第5楼2016/02/23

    我们这台高温大温差的热流计法热导率测试系统,还真没法采用标样进行考核,一是因为设备的热面温度最低要100℃,标准样品使用温度都比这个温度低;二是也没购买300×300mm大的低导热标准样品。目前国外的考核方法一是与其他绝对法对比,如激光脉冲法和瞬态平面热源法;二是进行实验室间比对,欧盟曾进行过低密度硅酸钙板(俗称防火板)的高温热导率多实验室间比对。
    发一张图说明各种测试方法的大致测量精度范围吧。

    KK-yiqi(zhengkang) 发表: 谢谢解答!那常温常压下的测试,热流计法测标样,误差有多大呢?

1
    +关注 私聊
  • KK-yiqi

    第6楼2016/02/26

    应助达人

    谢谢解答!还想了解一下,“有效导热系数”与我们常说的导热系数有啥区别?

0
    +关注 私聊
  • 上海依阳实业

    第7楼2016/02/26

    对于导热系数和有效导热系数,ASTM有专门的术语标准进行描述,大致意思是:在传热性能测试过程中,试样表面温差之间的热传递可能会存在三种传热形式,即热导传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导热系数一般是指只有只有热导传热时测试得到的传热性能参数,而有效导热系数则是指有多种传热性能混合或耦合时测试得到的传热性能参数。
    激光脉冲法、保护热板法,瞬态平面热源法和热线法等试样温差较小的测试方法,得到的基本都是导热系数;而只有热流计法,特别是高温热流计法,则可以得到更符合实际热工工况的有效导热系数。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特别是对于低密度防隔热材料,更能准确反应材料传热性能的是有效导热系数。

    KK-yiqi(zhengkang) 发表:谢谢解答!还想了解一下,“有效导热系数”与我们常说的导热系数有啥区别?

0
    +关注 私聊
  • ywding

    第8楼2016/10/28

    鼓励原创,欢迎带来更多的原创帖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