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环评变味,责任在谁?

环境监测政策法规

  • 不可否认,环评队伍也存在各种各样问题。环评作为一条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出现了问题,将环评的问题全部归结为环评单位、环评队伍的问题,并据此强化环评人员监管,不可能从从根本上改变环评存在的问题,也不利于环评事业健康发展。

    环评变成目前这个样子,责任到底在谁?
  • 该帖子已被版主-forth加5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发帖
    +关注 私聊
  • wsy18

    第1楼2018/09/15

    自从看到把二栋居民楼之间原先10车道拓宽成22车道的高架高速路,把原来居民楼距离道路40米的保护距离减为5米也能通过环评,就知道环评根本就是假的。

1
  • 该帖子已被版主-老兵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讨论
    +关注 私聊
  • 老兵

    第2楼2018/09/15

    应助达人

    在环评这条产业链上,环保部门、环评单位和建设单位各取所需。
    环保部门利用环评审批揽权提高部门地位和利益,环评单位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建设单位花钱买批文。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forth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讨论
    +关注 私聊
  • 未来工程师

    第3楼2018/09/16

    应助达人

    充斥着假货,哪里有假哪里就有钱。各种规章制度都让一群老家伙们在北京开个会决定,完全不知道考虑实际,所以各种各样的真真假假也有地方政府的关系。当公务员开始无视或者轻视的时候,连锁反应带给各方的影响是巨大的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forth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讨论
    +关注 私聊
  • m3167735

    第4楼2018/09/17

    “衙门八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环评这个行业是一个行政干预很强的行业,除去资格老的设计院、环科所,具有环评资质的私营企业好多都有政府领导的暗中参股,不然拿不到项目,就是拿到项目也很难持续经营。再者,这个行业游戏规则是:环评单位收企业的钱,替企业解决问题,跑批文,为此千方百计和环保局领导搞好关系,自然环评就偏了。基于以上的分析,制度流于形式,技术规范被忽略,专家,老板,官员共同导演了一场大戏,项目符合了政策,项目符合规划,项目占地合法…这样那样的证明,只是自欺欺人,堵住悠悠众口。吴敬琏说的好:当前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从根本上说是缘于经济改革没有完全到位、政治改革严重滞后、行政权力变本加厉地压制和干预民间正当经济活动,造成广泛寻租活动的结果。

1
  • 该帖子已被版主-老兵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讨论
    +关注 私聊
  • 老兵

    第5楼2018/09/18

    应助达人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环评报告只是一个各方博弈的工具,环保部批不批项目与环评报告质量没有直接关系,内定通过的项目,评估中心甚至不用看现场,专家的任务是怎么样帮环评单位改报告帮评估中心把项目说圆,专家很识趣很配合很和蔼。内定不让通过的报告,就召集几个狠角大炮专家,批的狗血淋头、一无是处,最后找几个冠冕堂皇似是而非的理由否项目。环评单位没领到批文领一个通报批评,建设单位不依不饶,不但不付尾款,而且必须继续“编下去”。
    环评异化成目前这个不伦不类的样子,责任到底在谁?
    环保部门既想利用环评审批揽权又不愿意承担责任,包括审批责任和监管责任。
    一方面,审批时附加许多不相干的前置审批一是为了推卸审批责任降低审批风险,二是多管闲事揽权提高审批门槛,导致环评报告越来越厚越来越不像环评报告,把环保部门打造成一个超级部门,项目审批阶段各方都得看环保部门脸色。
    另一方面,以批代管,推卸监管责任,建设过程的变更、环保措施的落实没有人去监管,竣工验收走过场。
    企业发生环境事故,要么是建设单位没按环评落实措施,要么是环评报告质量问题,反正有替罪羔羊。环评单位最弱势,环保部门打板子也顺手,企业有地方政府罩着,环保部门也无计可施。所以环评单位成了主要的替罪羔羊。
    被巡视组揪出了问题,他们不是真正想整改,而是制造话题,转移焦点,很不幸的是环评单位,忙着被通报,被加强管理,被嫁祸委过承担罪责。
    环保部门应该认真反省,转变思想观念,改革环评机制。轻审批重监管,环评采用备案制,撤销各级评估中心,严格管理所谓的专家们(胡言乱语、拿双份咨询费、卖数据资料很普遍)。
    一是评估部门的责任、权利问题。评估部门的存在是要替审批部门解决环评报告的技术可行问题,但不时出现评估意见都出了,审批部门又来要求进行技术方面的修改,评估部门存在真的必要嘛?依法治国嘛,建议先为评估部门找点法律依据。
    二是监管重心问题,前不久环保部发了个环评机构处理意见,令人不解的是所有出了问题的报告在程序上都是合法的,现在查出了各种问题,为什么就处理了环评单位呢?固执的认为环评单位及其编制的报告都出问题了,以出问题的报告在整个环评过程中涉及的部门、人员及后果都人应该出问题了,放弃追究不符合系统原理和依法治国的原则吧。四家资质被取消了,但为何核发资质、日常管理的机构及相关人员一点责任都没有呢?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forth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讨论
    +关注 私聊
  • 玉米馒头

    第6楼2018/09/18

    应助达人

    杀鸡儆猴,点到为止…
    环保这些年来随着政策变化真是大起大落…

    老兵(wangliqian) 发表: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环评报告只是一个各方博弈的工具,环保部批不批项目与环评报告质量没有直接关系,内定通过的项目,评估中心甚至不用看现场,专家的任务是怎么样帮环评单位改报告帮评估中心把项目说圆,专家很识趣很配合很和蔼。内定不让通过的报告,就召集几个狠角大炮专家,批的狗血淋头、一无是处,最后找几个冠冕堂皇似是而非的理由否项目。环评单位没领到批文领一个通报批评,建设单位不依不饶,不但不付尾款,而且必须继续“编下去”。 环评异化成目前这个不伦不类的样子,责任到底在谁? 环保部门既想利用环评审批揽权又不愿意承担责任,包括审批责任和监管责任。 一方面,审批时附加许多不相干的前置审批一是为了推卸审批责任降低审批风险,二是多管闲事揽权提高审批门槛,导致环评报告越来越厚越来越不像环评报告,把环保部门打造成一个超级部门,项目审批阶段各方都得看环保部门脸色。 另一方面,以批代管,推卸监管责任,建设过程的变更、环保措施的落实没有人去监管,竣工验收走过场。 企业发生环境事故,要么是建设单位没按环评落实措施,要么是环评报告质量问题,反正有替罪羔羊。环评单位最弱势,环保部门打板子也顺手,企业有地方政府罩着,环保部门也无计可施。所以环评单位成了主要的替罪羔羊。 被巡视组揪出了问题,他们不是真正想整改,而是制造话题,转移焦点,很不幸的是环评单位,忙着被通报,被加强管理,被嫁祸委过承担罪责。 环保部门应该认真反省,转变思想观念,改革环评机制。轻审批重监管,环评采用备案制,撤销各级评估中心,严格管理所谓的专家们(胡言乱语、拿双份咨询费、卖数据资料很普遍)。 一是评估部门的责任、权利问题。评估部门的存在是要替审批部门解决环评报告的技术可行问题,但不时出现评估意见都出了,审批部门又来要求进行技术方面的修改,评估部门存在真的必要嘛?依法治国嘛,建议先为评估部门找点法律依据。 二是监管重心问题,前不久环保部发了个环评机构处理意见,令人不解的是所有出了问题的报告在程序上都是合法的,现在查出了各种问题,为什么就处理了环评单位呢?固执的认为环评单位及其编制的报告都出问题了,以出问题的报告在整个环评过程中涉及的部门、人员及后果都人应该出问题了,放弃追究不符合系统原理和依法治国的原则吧。四家资质被取消了,但为何核发资质、日常管理的机构及相关人员一点责任都没有呢?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老兵加2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讨论
    +关注 私聊
  • 老兵

    第7楼2018/09/19

    应助达人

    老环评感言:
    记得“非典”的时候,我们一行冒着生命危险打个飞的上了帝都考足9块环评上岗证,领到了国环评证乙字第****号的乙级填表资质,欣喜的心情有如董小婉因贫领到了民国郑州警察局的妓女证书---我们终于可以做表(婊)子了!

    到2005年后实施环评工程师资格登记后,单位还以拥有多名正规在职环评工程师而沾沾自喜,只不过到了2015年,嘎的一声红顶被摘。哈,管他十年生死两茫茫,作为已经远离环评一线很久的感性油腻中年人,也就偶尔抱个保温杯,跑跑场,“枸且”赚取一点专家费改善小生活罢了。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forth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讨论
    +关注 私聊
  • rr丿

    第8楼2018/10/08

    应助达人

    不只是环评,验收,环境检测不都是拿钱解决问题么,有些单位业务员去谈业务时,甚至说出“检测报告包过”、“环评、验收”的话,排污单位不整改,如何“包过”?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老兵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讨论
    +关注 私聊
  • 老兵

    第9楼2018/10/08

    应助达人

    是有这种情况,包括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现在是到处建站和买雾炮车,感觉环境质量的改善不是通过治理来实现的,而是通过监测来实现的。

    rr丿(v3251800) 发表:不只是环评,验收,环境检测不都是拿钱解决问题么,有些单位业务员去谈业务时,甚至说出“检测报告包过”、“环评、验收”的话,排污单位不整改,如何“包过”?

0
    +关注 私聊
  • rr丿

    第10楼2018/10/08

    应助达人

    各方都把握了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数据”,这也是之前说的“环境监测数据的‘污染’,比环境污染严重”,只能希望以后能慢慢有所改变。

    老兵(wangliqian) 发表:是有这种情况,包括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现在是到处建站和买雾炮车,感觉环境质量的改善不是通过治理来实现的,而是通过监测来实现的。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老兵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讨论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