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取得认可的实验室来说,保持仪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实验室不仅应配备精度达到技术规范和方法标准要求的仪器,而且必须持续保证仪器处于完好状态。但是,由于仪器自身的机械、光学或电子等特性,导致损坏、不稳定、漂移等情况经常发生,从而影响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对仪器的期间核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分析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相关标准ISO/IEC 17025有具体规定。该标准相应条款要求实验室利用期间核查以维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这就要求实验室针对具体的仪器设备制定期间核查程序,编制设备期间核查细则或操作规程,明确期间核查的间隔时间、责任人、核查方法和结果的判定标准等内容,以保证程序的可操作性。
大多数实验室认为,只要对仪器进行了定期检定或校准,仪器就是可靠的,出具的数据就是有效的,这种认识就是仪器的期间核查成为实验室最易忽视的环节。实际上,使用频率高、易损坏、性能不稳定的仪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操作方法,环境条件以及移动、震动、样品或试剂溶液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并不能保证检定或校准状态的持续可信度。因此,实验室应对这些仪器进行期间核查。比如,分析天平是实验室称取物质质量的常用仪器,使用频率最高,容易受到被称量物质的污染,过载、使用不当还会造成刀口损坏,影响天平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又如,分光光度计对光波长的要求很高,在叶绿素的测定中波长偏差1-2nm即可造成叶绿素b浓度测定结果(10-20)%左右的相对误差。此外,样品室和比色皿的污染等都可能影响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实验室应针对具体的仪器进行分析研究,掌握仪器分析原理和特性以及可能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因素,确定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的仪器名称,编制相应的期间核查方法。
针对不同仪器的特性,可使用不同的核查方法,如仪器间比对、方法间比对、标准物质验证、加标回收率等。条件允许时,也可以按检定规程进行自校。期间核查的时间间隔一般以在仪器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进行一二次为宜。对于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仪器,应增加核查的次数。实验室应根据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情况,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使用相应的核查方法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只要检查方法有效,周期稳定,就一定能及时预防和发现不合格的仪器并避免误用,保证检验结果持续的准确性、有效性,为顾客提供可信的数据和满意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