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NSCLC免疫治疗策略探索

  • 吃饭请叫我
    2023/10/24
    小矮马
  • 私聊

生物制药

  • NSCLC免疫治疗策略探索



    2020920日,肺癌免疫治疗临床病理研讨会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病理专家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等组织编写的《中国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正式发布。

    目前,关于NSCLC免疫治疗的研究大多是西方人群的数据。中国人群是否能从中获益、安全性如何都有待研究证实。CheckMate?078入组来自中国、俄罗斯和新加坡的晚期 NSCLC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接受Nivolumab和多西他赛治疗。结果显示中国患者的临床研究数据与世界其他研究数据基本一致[23]。正是基于这项研究,中国在2018615日批准 Nivolumab用于晚期NSCLC患者的二线治疗。2019年报道的SHR?1210?11?201研究是1期伞状研究,入组人群为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中国患者,结果显示中国患者的PD?L1表达率较高,且可以从免疫治疗中获益[24]

    近年来人们对肺癌精准治疗的认识明显提高,但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仍面临挑战,驱动基因阴性患者的治疗方式十分有限,晚期患者的预后仍较差。免疫治疗药物可以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使抗肿瘤T细胞免疫反应恢复或增强,或者T细胞受体转导的T细胞免疫疗法靶向大部分的肿瘤特异性抗原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目前,仅免疫检查点治疗的临床试验表明,非小细胞肺癌中非选择性人群的客观缓解率为10%~20%,仍有大部分患者不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故优势人群的筛选仍十分重要。PD-L1是目前最常用的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标志物,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作为常规标志物应用于临床。另外,肿瘤突变负荷、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微卫星不稳定等都是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重要生物标志物,研究还在不断进行中。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基于基因检测指导下的精准医疗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诊治模式。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iesNGS)可以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表达谱、基因组结构、基因突变以及筛查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phism, SNP),从基因水平上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分型,发现新的非小细胞肺癌类型和亚型,从而可以更加准确的进行临床诊断,辅助免疫治疗方案的制订及判断预后,并同时进行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及标志物的探索。

附件: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