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色谱中的两种超载-UV超载和质量超载

液相色谱(LC)

  • 在实际分析中,经常碰到UV超载和质量超载,那么质量超载后,浓度和峰面积还成线性吗?UV超载,质量就一定超载吗?

    体积超载

    现代液相色谱技术导论第三版P35给出了体积超载和质量超载的定义:“由于样品的进样体积或进样量太大而造成的分离度(或)保留时间的变化,分别称为体积超载或质量超载”,分别对应下图AB


    乍看这个定义,很懵,甚至读第三次的时候,任然懵,说的是进样体积,本质是UV超载,为什么说体积超载?如果溶液浓度很稀,进样高体积(且无溶剂效应和质量超载),真的会出现图A这个情况吗?

    实际实践了一下:配制某化合物5ug/mL,采用下表100*4.6mm*3um的色谱柱(临界体积为62.8uL),依次进样30uL50uL70uL80uL90uL100uL,得到如下重叠图,除了保留时间稍微有点飘,没发现A图所说的结果.

    各种规格色谱柱的临界进样体积计算公式:

    书中给出了4种不同规格型号色谱柱的临界体积(上表中标红色的),其他为自己计算后加上,为什么没给出250*4.6mm 5um色谱柱的?计算结果显示该规格型号色谱柱的临界体积较大,分别为104.7uL81.1uL,常用分析仪器进样体积也就1-100uL,体积超载概率太低。。

    书中“2.6.1 条—体积超载 样品体积对分离效果的影响”说完,都没指出体积超载就是UV超载(那是不是呢?就按照UV超载去理解吧),只有在“2.6.3.1 条”最后提到一句话“样品的最大进样浓度或者最大进样量Wmax应该尽早确定,这样就能避免因为样品超载引起的问题,包括检测器超载引起非线性的检查结果但不能让人和体积超载联系起来。

    个人理解:书中所说的体积超载只是用来表征检测器(常用UV)超载的指针,UV超载呈现给我们最直观的就是色谱峰,那以什么指标去衡量UV超载?只有计算体积比较直观了,这也可能是作者采用体积超载来描述UV超载的原因吧。如果不对也尽请谅解。

    质量超载

    理解较容易,也不会有什么难点,色谱柱的最大柱容量给出如下公式:

    最大柱容量和柱子长度无关,和色谱柱内径的平方成正比。

    回到前言的问题:质量超载后,浓度和峰面积还成线性吗?

    案例1

    某化合物检测波长采用220nm,进样10uL0.1mg/mL100mg/mL范围内的线性方程如下:



    结果显示,虽然质量超载严重,但浓度和峰面积仍然成线性,且截距百分百很小,说明UV无超载问题,为什么?紫外图显示,该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处于末端吸收,检测波长在220nm吸收平缓,且吸收不强,即使进样质量超载,化合物流经UV时,其紫外吸收尚未溢出,故仍然成线性。如果选择200nm作为检测波长,肯定不成线性;

    案例2

    某化合物,检测波长200nm,供试品浓度为10mg/mL,进样10uL,结果如下:



    结果显示,质量和UV均超载,浓度大于3mg/mL以后已经不成线性,3mg/m以下,看起来R2较好,但是截距很大,响应因子一直呈降低趋势,可能是化合物响应太强,低浓度仍然处于UV超载,在加上操作误差综合导致.

    质量不超载,检测波长处如果紫外吸收很强,则仍然会导致UV超载,不成线性,质量超载和UV超载,不存在必然的关系,关键还需要看化合物结构和所选择的检测波长;选择没有紫外吸收或紫外吸收很弱的波长做检测波长,那UV超载就比较困难。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