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丑闻

仪器信息网学术丑闻专题为您整合学术丑闻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学术丑闻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学术丑闻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学术丑闻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学术丑闻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学术丑闻相关的资讯

  • 2013国内学术丑闻大盘点
    学术本来意味着一种高尚的职业,因为在古代先哲眼里,学术本就是求达至善之术。在老百姓眼里学术人也就是一种引导社会大众去求达至善的特别群体。然而,学术在当今社会却以丑闻的形式背离于古人失信于民众。下面为您盘点2013年几个&ldquo 爆炸性&rdquo 的学术丑闻,这些复杂事件的真相,也许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但是从这些事情中引发的思考与讨论,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张曙光贿选院士案   今年9月份的时候,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向企业巨额索贿,用于参评院士一消息引发公众哗然。据其本人供述有2300万的受贿款用于中科院院士的参评。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中科院2007年和2009年院士增选中,张曙光都曾参选,两次参评专业都是&ldquo 铁道车辆&rdquo 。据知情人说,落选的原因是张曙光找人代笔出书,学术造假。可是造假第一次就被发现了,为何还能参加第二次评选呢?而且两次分别以7票、1票之差落选。这增加的6票是否背后有&ldquo 不能说的秘密呢&rdquo ?   面对众多质疑,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就张曙光&ldquo 花钱参评院士&rdquo 一事发布声明。声明中说,中科院未曾收到与张&ldquo 花钱参评&rdquo 的相关投诉。如若查实绝不姑息,如查实哪位院士有受贿等违法行为,中科院绝不姑息,欢迎社会监督。声明中还说,中科院一贯坚决反对院士增选过程中的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近年来进一步加强了院士增选工作中各类人员行为规范的制度建设和执行力。今年是院士增选年,将严格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把握增选标准,严格坚持院士评选的独立性和学术性,严格执行增选行为规范和工作纪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增选程序,确保院士增选工作公平公正。   长久以来,中科院院士的评选就一直备受争议。从丘成桐抨击中国院士制度到袁隆平几次三番被拒之院士门外,再到&ldquo 烟草专家&rdquo 入选院士和饶毅、施一公双双落选院士评选,坊间不断惊爆评选院士存在的内幕甚而黑幕,有指责拉山头、立门户的,有直斥过度包装、请吃请喝的,有揭露学术造假、以次充好的,更有直指花钱打点、行贿受贿的。   看来,无论效仿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学会会员制度,还是打破院士终身制,不管是否在理,都反衬出院士制度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   臧敬五论文造假始末   2013年,一名自称是GSK员工的匿名举报人称,臧敬五于2010年发表在《NatureMedicin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涉嫌造假。随后GSK 便启动了对他的调查。6月19日,《Nature》以&ldquo Chinadrugs head fired over article row&rdquo 为题,对此事件进行了新闻报道。然而作为当事人之一的臧敬五说他仍然对整个事件感到困惑。   GSK的研究焦点是臧敬五和合著者刘学彬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现在 GSK 正要求撤回这篇论文 而臧敬五则坚持他的研究结果。之后 GSK 对这一调查作出了结论:论文中有一张图片在说明中被描述为来自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血液样本,而事实上是来自健康受试者。   臧敬五和论文的第一作者刘学彬都认为,这是一个意外的错误,并不会改变论文的整体结论。刘学彬的研究小组负责完成这项实验以及收集数据,他表示研究小组原本是希望利用来自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细胞的数据,并以此措辞起草了一份手稿。尽管来自患者的初步数据揭示了臧敬五提出的IL-7R信号通路与TH17细胞之间的关联,这些图像的染色并不是很好。于是研究小组转而采用了健康受试者的数据。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匆匆忙忙之间他们忘记了修改图片说明。刘学彬表示,来自任何一组的细胞都可以证实这一结果。  臧敬五参与了实验设计以及手稿起草,但没有参与动手实验及数据编辑。他认为他遭受解雇并不是因为数据失实,而是据说&ldquo 他影响了调查&rdquo 。解聘信中写到他&ldquo 任意以及有目的地破坏和误导了这次的调查,并提供了不真实的信息,&rdquo 他极力否认这些指控。   日前,这篇题为&ldquo Crucial role of interleukin-7 in Thelper type 17 survival and expansion in autoimmune disease&rdquo 的研究论文被《Nature Medicine》撤稿。根据相关统计,这篇论文已被引用 74 次。   学生举报导师 披露院士评选内幕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教授被举报了,举报者是他的学生兼前任助手王宇澄。2013年11月8日,王宇澄在北京向中科院递交了举报材料,内容涉及论文数目造假、专著抄袭以及临床试验造假等多个方面,并指控王正敏利用不规范的专著、论文获得了院士头衔。近年来,院士评选、资质审查和院士德行规范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学生公开举报导师,而且举报的对象是院士,这在学术界还是头一回。   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宇澄还曾兼任王正敏的秘书,是导师在单位最亲密的伙伴。王正敏的传呼机和个人邮箱都一度交由王宇澄打理。2005年,王正敏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家的身份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   王宇澄提供给中科院指控王正敏依靠违规学术成果当选中科院院士的材料里,最主要的指控,是关于著作抄袭。2005年前后,王宇澄担任王正敏的秘书,目睹了王正敏为当选院士&ldquo 凑&rdquo 论文数目的全过程。其做法之一,便是将《耳显微外科》一书的内容,拆分成14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   有人认为评选院士后的&ldquo 回报问题&rdquo 是师徒反目的原因,王宇澄希望有更多的资源更好的职位,但按照实力来说拿不到,被拒绝。但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申报院士成功正是王宇澄与王正敏师生关系的转折点。2012年1月12日,王宇澄带着他搜集的&ldquo 证据&rdquo 去见导师,希望王正敏不再为难他。一对师徒由此彻底反目。   2013年8月19日,在经过了长达一年半的研讨之后,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出具了调查报告。报告认为,王正敏的博士学位经过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不存在造假行为。对于图片、内容抄袭的质疑,学术规范委员会认为有大量图片的确与Ugo Fisch专著中的图片雷同,这仅仅是&ldquo 不规范&rdquo 而已。但因Ugo Fisch教授曾为王正敏的书写序,这表明原作者无异议,因此不违规。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的报告认定了王正敏&ldquo 一稿多投&rdquo 及在自己学生的论文上署自己名字,并且作为自己学术成果的情况 同时认定王正敏在申报科学院院士过程中,有&ldquo 不实事求是&rdquo 行为,报告认为王正敏应就院士申报论文材料中存在不实事求是的做法&ldquo 向中国科学院做出说明&rdquo 。   对这一结果,王宇澄表示将继续收集王正敏在临床实验数据、论文数目、著作抄袭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ldquo 反击&rdquo 。王正敏对此则不愿多谈。   王宇澄的举报尚未有效果,却引发了师门之内的争议,有人支持,也有人觉得这样有辱斯文。   《科学》杂志关注浙大科研丑闻   一位任职于中国一流学术机构的知名水环境研究人员陷入了到盗用公款的丑闻中。根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浙江大学水环境研究院院长陈英旭指使学生伪造了虚假收据、发票和合同,从而将政府大型研究经费中的资金挪为私用。 8月9日,顶级科学期刊《科学》以&ldquo EmbezzlementCasts Harsh Light on China' s Grant System&rdquo 为题,对这一事件予以了报道。   在中国国家审计署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调查并在3月召开了一次闭门听证会后,媒体的报道引起了中国媒体和博客圈的密切关注。在国家审计署盯上他之前,陈英旭的职业生涯非常的顺遂。1990年,陈英旭在获得浙江农业大学的博士学位后,成为了一名有才干的研究人员,其发表了一长串有关食品安全、环境生物化学、水和土壤污染的研究论文。作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一名理事,他得到了来自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和中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资金。他还参与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了他在中国科学界的精英地位。然而在2008年,陈英旭获得来自中国环境部,支持其太湖水域水污染治理和管理研究的1600万美元资金之后,他显然开始误入歧途。根据媒体的报道,他将大量的研究经费转移到了他研究生经营或拥有的两家公司,最终钱落入到了他的口袋之中。   陈英旭的律师戴梦华对媒体称,陈英旭的案件是在浙江大学的一次常规审计中显现出来,陈英旭已经归还了这笔钱。他不知道为什么这变成了犯罪行为。   朱广伟曾经在陈英旭研究组从事博士研究工作,他指出在几年前,陈英旭得到高达1600万美元资金之时,在大多数的实验室和大学科研经费的花费监管都不是&ldquo 非常严格。许多项目没有按照预算严格使用经费。&rdquo 尽管没有犯罪意图,科学家们以一种借口申请经费,然后将钱用于他处很常见:研究人员经常捏造预算项目为研究生发放津贴。   拿陈英旭示众,有可能是政府正在力图加紧控制研究花费的一种迹象。朱广伟指出,在过去几年里预算审计越来越频繁。研究机构越来越严格。
  • 美国学术界接连曝出丑闻 3名科学家相继辞职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期,美国3名来自不同界别及不同机构的顶尖科学家,相继因学术丑闻请辞。报道称,该事件反映美国学术界对违反道德标准的研究方法,容忍度愈来愈低。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报道,在这3名科学家中,最著名的要数纽约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的医疗总监巴塞尔加。他本月初被揭发曾接受药厂或医疗企业数百万美元资助,但从未在名下研究报告中披露,涉嫌隐瞒利益冲突关系,最终他在13日宣布辞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另一名科学家则是康奈尔大学食物与品牌实验室主任万辛克,这位以研究薄饼闻名的科学家,去年被揭发数十份研究报告结果反常、过于正面,今年2月更有媒体公开他与一名研究人员的对话记录,显示他曾建议对方删减研究数据,令结果看起来更“抢眼”。经过一年调查,康奈尔大学20日证实万辛克行为不当,即日起停职,并于本学年完结后离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最后一名科学家则是达特茅斯学院公共卫生教授卫尔奇,他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指剽窃,已于上星期辞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监察学术研究的组织创办人奥兰斯基表示,愈来愈多案例浮面是好事。他指过往学术界担心公开讨论这些问题,会减低学术界可信性,但唯有提升透明度,才可以让公众更了解学术研究过程。 /p
  • 奥林巴斯丑闻撼动日本企业治理模式
    始于今年10月的奥林巴斯财务造假风波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尚未尘埃落定。虽然日本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可能仅对其进行行政处罚而非勒令其退市,但这一丑闻的曝光,所造成的冲击波仍未散去,日本股市被奥林巴斯舞弊案搅得水深火热,国际投资者仍在集体焦虑,日本监管当局更是坐立难安。   奥林巴斯丑闻的曝光,揭示了日本企业治理制度的诸多弊端,也使其成为继1997年山一证券倒闭后,日本最大的公司丑闻案。该公司股价11月11日在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报收于460日元,创下该公司股价自1975年2月以来最低值,与今年10月13日,即奥林巴斯总裁伍德福德因向外界披露财务造假问题而被迫离职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2482日元相比,跌幅达到81.5%,市值一度缩水5300多亿日元,约合69亿美元。   奥林巴斯财务丑闻也拖累了整个日本股市,这一丑闻导致其股东损失惨重。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奥林巴斯约有五分之一的股权由日本四大金融集团持有,分别是日本生命保险公司、三菱UFJ金融集团、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和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公司。其中日本生命保险公司持有奥林巴斯8.3%股份(2200万股),账面损失超过5亿美元。美国东南资产管理公司等众多海外基金纷纷派人前往日本,要求该公司董事会承担责任,希望获得更高的回报。奥林巴斯最大的海外股东——拥有奥林巴斯5%股权的东南资产管理公司日前表示,奥林巴斯退市将对外国资本对日投资造成负面影响。   由于担心奥林巴斯被迫退市,一些投资者为了止损抛售所持股票。日本明治安田资产管理公司声称,旗下8只基金已经出售了全部奥林巴斯股票。奥林巴斯第10大股东,也是最大企业股东——日本泰尔茂株式会社(TERUMO)日前表示,不排除出售奥林巴斯股票的可能性。截至今年3月31日,泰尔茂持有681万股奥林巴斯股票,约占后者2.51%流通股本。全球第六大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则做出“壮士断腕”之举,对奥林巴斯财务丑闻“零容忍”,11月12日宣布基本沽清奥林巴斯的股票。彭博社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底,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持有奥林巴斯约2.13%的股份。   奥林巴斯财务丑闻不仅使国内外投资者深受其害,也影响到日本企业的声誉,引发外界对东京证券交易所治理标准的批评。有业内人士指出,奥林巴斯的案例表明日本过时的公司治理方式依然存在,甚至还有抬头的迹象,日本企业不能再以“日本的行为方式”作为借口,拒绝增加财务透明度。其企业管理上的弱点之一是,企业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人数太少。这一丑闻使得市场对日本企业治理问题的担忧死灰复燃,担心其他日本企业存在同样问题。   外界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奥林巴斯通过财务造假“成功”掩盖1300亿日元(约合16.8亿美元)投资亏损长达20年而不被监管当局发现,本身就说明这种操作绝非偶然。德安华商业风险管理咨询公司亚太区主管影山正表示,他过去10年来已经对该地区的150多家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进行过调查,出现这种案例并不出人意料,“政府需要对白领犯罪进行惩罚”。据报道,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多家投资银行通过所谓的“技术手段”帮助日本企业隐瞒投资亏损,这种被称为“资产负债表外融资”的会计方式在2000年被认定为违法,日本开始引入公允价值会计规划。亚洲公司治理协会早在2008年就曾发出警告,由于日本企业领导者未能遵守国际准则,将对该国投资造成负面影响。奥林巴斯财务丑闻曝光后迅速发酵,不仅引发国际投资者的疑虑,甚至还成为美国联邦调查局和英国重大欺诈调查局的调查对象。   因奥林巴斯隐瞒巨额投资损失、大王制纸前董事长向子公司借巨资等上市公司丑闻接连曝光,日本执政党民主党财务金融部门会议日前决定设立“资本市场及企业治理工作小组”,负责讨论企业治理的强化措施。此举旨在加强对企业经营的监管力度,要求企业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该工作小组秘书长、众议员网屋信介表示,在奥林巴斯的问题上,日本必须有危机感,需要意识到将严重损害资本市场的诚信问题。为提升市场活力,日本不仅要修改法规制度,还应讨论东京证交所自主规范和注册会计师的作用。据此间媒体报道,日本国会已经开始考虑修订《公司法》、《金融商品交易法》等相关法规。   日本证监会对奥林巴斯手下留情,这家百年老店或可躲过灭顶之灾。而日本政府能否将这一丑闻化为推开企业治理改革之门的契机,则是对其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

学术丑闻相关的方案

  • 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看咖啡
    一则“星巴克最大丑闻曝光,全球媒体刷屏!”的帖子在网络中传播甚广。帖子援引华尔街日报内容,根据法庭命令,星巴克及其他咖啡公司今后必须在产品显著位置标注丙烯酰胺致癌物质标识。
  • 用多通道稳定性分析仪评价增稠剂的表现
    增稠剂实质上是一种流变助剂,加入增稠剂后能调节产品的流变性,使其增稠,防止物料沉淀,赋予产品良好的物理机械稳定性,并控制其使用过程的流变性。增稠剂被广泛应用于众多行业,有水性和油性之分,尤其是水性增稠剂应用更为普遍。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通常有纤维素类,聚丙烯酸类,天然胶及其改性物,无机高分子及其改性物,聚氧乙烯类等。本文简述了利用多通道稳定性分析仪LUMiFuge,以聚丙烯酰胺添加至悬浮液为例,进行增稠剂的效果评价,试图为相关行业的用户提供应用思路。
  • 食品检测前的样品粉碎及均质
    食品工业一次次备受丑闻,毒鸡蛋,毒奶粉等安全事故引起了人们的恐慌。这些怎样去避免呢?这些年在食品投入的精力很大,方法有很多。新的更好的技术已经或将被开发,它们拥有更精确的检测精度,更好的用于食品质量监控。在一次次的分析检测中,针对不同的类型的样品处理方法有了发展。食品、原料以及方便食品通常组成是多样的,研磨时还要考虑到材料的流动性,一些样品无法过筛,所以需要进行一些特别的方式进行研磨,比如可以用选择刀式研磨仪。针对食品行业,我们现在推出了Pulverisette 11刀式研磨仪。

学术丑闻相关的论坛

  • 2013国内学术丑闻大盘点 院士门前是非多

    学术本来意味着一种高尚的职业,因为在古代先哲眼里,学术本就是求达至善之术。在老百姓眼里学术人也就是一种引导社会大众去求达至善的特别群体。然而,学术在当今社会却以丑闻的形式背离于古人失信于民众。下面为您盘点2013年几个“爆炸性”的学术丑闻,这些复杂事件的真相,也许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但是从这些事情中引发的思考与讨论,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31220/119823.shtml

  • [转帖]《自然》六月一日发表社论 :找中国的丑闻

    《自然》六月一日发表社论 :找中国的丑闻《自然》六月一日发表社论 :找中国的丑闻正当中国的科研扩张的时候,谁在注意捏造的结果?就是有必要的程序和有经验的专家委员会,调查研究不端总是带有很多困难。而中国,既无程序、也无有经验的委员会。如果这个国家在它成为重要的科学力量之时,要抓住不端的问题,必须改变这些现状。 中国研究机关有调查不端的结构,但是因为没有公开讨论和独立媒体的监督,研究者对这些结构没有信心。互联网上的快速和公开讨论,有填补空白的潜力,但是也有危险(见《自然》2006年441卷 392到393页)。它可以很容易地堕落成为一个危险的游戏,无控制的指控和反指控,而对了解实际不端毫无帮助。 去年南韩黄禹蜀的情况充分证明了互联网发现科学丑闻的力量。网上门户讨论黄论文中可疑的图像和资料,最终导致国立汉城大学进行调查,揭露了黄造假。互联网贴指控陈进数字芯片造假,也助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月将他开除。 对于中国和韩国这种没有适当调查不端指控体制的国家,互联网可以特别重要的作用。这不是说有体制国家完全能掌握这个问题,但是它们至少已经有一些必需的机构和程序来处理它。 中国社会“爱面子”的文化也使全面地公开向不端进攻难以想象。也没有有效的机制保护指控者。 在这种气氛下,由圣跌哥单独一个研究者操作的中文网站新语丝,对科学不端的监控起了显著的作用。但是,这个安排有很大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真正答案,要比连上互联网复杂的多。这需要中国研究机关建立独立的办公室,就象美国科学基金会的总检察办公室,或者美国卫生部的研究道德办公室。为了让这样的体制能够有效的运行,必须保护告密者。它也需要新一代的科学家经过教育知道什么使正当的科学行为。它也需要保证调查允许任何被告证明他们无辜的机会。 中国科学界,和全社会,正在挣扎着适应这些必需条件。为了多个原因(科学进步仅仅是其中一个),政府最优先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是一个害怕别人揭丑的国家,《自然》这个在全世界有影响的学术刊物让全世界的学着再次认识了中国的科研。中国人在国外杂志的投稿将会很困难,而且即使发表了,可信度会很差。

学术丑闻相关的资料

学术丑闻相关的仪器

  • Agilent VacIon Plus 20 离子泵是一款中型 20 L/s 离子泵。它不仅适用于学术和高能物理学 (HEP) 研究领域内的各种超高和极高真空应用,而且还可用于成像和放射医疗设备。这款泵配备通用二极离子泵抽气单元,以及适用于抽除混合气体的三极离子泵和惰性气体二极离子泵抽气单元。安捷伦专有的三极离子泵抽气单元可处理大量惰性气体和氢气,对甲烷、氩气和氦气具有最高的抽速和容量。多种选项可供客户选择(如抽气单元类型、集成加热器和高压真空穿导件),可帮助客户轻松实现系统集成,获得无颗粒超高真空抽送性能。 特性:可选择三极离子泵、二极离子泵和惰性气体二极离子泵抽气单元,以使不同气体达到最佳抽速配备 ConFlat 2.75 英寸旋转型或非旋转型法兰,可选不同方向的真空穿导件(Fischer、King、DESY、Varian、SHV 10kV (Safeconn))无活动部件,确保在高灵敏度应用中无振动运行低漏电流可提供稳定的真空压力读数低磁场可最大程度减少系统干扰在 400 °C 的条件下进行真空处理,并在真空下夹止,确保安装前的清洁度和真空密封性可定制不同的高压真空穿导件、泵体几何形状、额外孔和抽气单元布局,还可配备光学挡板、外部加热器和屏蔽磁体,满足您的需求SEM 版本具有低漏电流和高稳定性,可将电子干扰降至最低可以根据您的具体需求添加特殊测试程序
    留言咨询
  • Agilent VacIon Plus 75 离子泵抽速为 75 L/s,用于学术和高能物理 (HEP) 研究中的超高和极高真空应用。具有与其他 VacIon Plus 中型离子泵相当的紧凑尺寸而抽速更高,是需要更高抽速的大空间的理想选择。安捷伦专有的三极离子泵元件为惰性气体和氢气提供了一流的抽速,并为甲烷、氩气和氦气提供了最高容量。提供光学挡板、集成加热器和高压 (HV) 真空通导件等选项,可轻松实现系统集成。 特性:可选择三极离子泵、二极离子泵和惰性气体二极离子泵抽气单元,以为不同气体提供最佳抽速配备 ConFlat 6 英寸旋转型或非旋转型法兰、额外 2.75 英寸 ConFlat 孔,可选不同方向的真空穿导件(Fischer、King、DESY、Varian、SHV 10kV (Safeconn))无活动部件,确保在高灵敏度应用中无振动运行低漏电流可提供稳定的真空压力读数低磁场可最大程度减少系统干扰在 400 °C 的条件下进行真空处理,并在真空下夹止,确保安装前的清洁度和真空密封性可定制不同的高压真空穿导件、泵体几何形状、额外孔和抽气单元布局,还可配备光学挡板、外部加热器和屏蔽磁体,满足您的需求SEM 版本具有低漏电流和高稳定性,可将电子干扰降至最低可以根据您的具体需求添加特殊测试程序
    留言咨询
  • 即使作为入门级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Zetasizer Lab 的功能也不容小觑。 Zetasizer Lab 纳米粒度仪采用经典动态光散射(90°),包含"自适应相关"算法、M3-PALS 和恒流 Zeta 模式。 Zetasizer Lab 纳米粒度分析仪还随附 ZS Xplorer,这是一款易于使用的分析软件,提供有关数据质量的实时反馈,以及如何改进结果的指导。特点和优点Zetasizer Lab 纳米粒度仪是一款出色的入门级系统,提供各种功能,其中包括:动态光散射 (DLS) :用于测量从0.3 nm 到 15 μm 的颗粒和分子的粒度及粒度分布 (使用低容量可抛弃粒度样品池和扩展粒度分析可以测试粒度大于10 μm ;取决于样品和样品制备)电泳光散射 (ELS) :测量颗粒和分子的Zeta电位,以显示样品稳定性和/或团聚倾向性扩展粒度范围分析功能可针对超过 1 μm 的颗粒粒度提供更高的准确性,并针对超过 10 μm 的颗粒粒度提供指示性结果(使用 ZSU1002 低容量可抛弃粒度测量池)具有恒流模式的M3-PALS可以在高导电介质中测量Zeta电位和电泳迁移率 以样品为中心的ZS Xplorer软件可以实现灵活的指导式使用,并可轻松构建复杂的模型 “自适应相关”算法能生成可靠且可重复的数据,同时计算速度超过以往的两倍,可在减少样品制备的情况下更快速地执行更多可重现的粒度测量,实现更具代表性的样品视图通过深度学习实现的数据质量系统可以评估粒度数据质量问题,并针对如何改进结果提供明确的建议使用静态光散射(90°)测量分子量软件符合 21 CFR Part 11 法规支持使用低容量可抛弃毛细管样品池对低至 3 μL 的样品进行粒度测量选择 Red Label 型号可用于测定更具挑战性的样品,如蛋白质、表面活性剂溶液和低固含量样品如果您的需求发生改变,可现场升级到Zetasizer Pro 或 Zetasizer Ultra型号主要应用Zetasizer Lab 应用广泛,包括:学术界 Zetasizer纳米粒度分析仪是全球众多学术实验室的重要分析工具,广泛用于需要分析颗粒或分子大小以及 Zeta 电位的应用领域。 Zetasizer应用领域广泛,被科学文献引用的次数达上万次,成为许多科研机构的核心设备。生命科学和生物制药 在生物制药应用中,温度或pH值变化、 搅拌、剪切和时间都会影响生物分子的 稳定性,造成变性和聚集、功能丧失, 还可能会产生不良免疫反应。Zetasizer纳米粒度仪提供快速的纯度和稳定性筛选,并可协助配方开发, 从而优化流程和产品,消除风险。食品和饮料 Zetasizer纳米粒度分析仪用于分析颗粒粒度和Zeta电位,以改善食品、饮料和调味料的外观及味道,并优化分散和乳化稳定性,从而延长产品保存期限,提高产品性能。纳米材料 Zetasizer纳米粒度仪所测量的纳米颗粒粒度分布、分散特性、稳定性和团聚倾向是新纳米材料设计的关键。 此类材料的超大表面积可能会带来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比如更高的催化活性和溶解度,或者出乎意料的光学或毒理学性质。油漆、油墨及涂料 油漆、油墨及涂料配方必须稳定,以使它们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或团聚。 Zetasizer纳米粒度分析仪测量的颗粒粒度和Zeta电位在确定产品特性(例如分散性、颜色、强度、光洁度、耐久性和保存限期)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药物和给药粒度和Zeta电位检测有助于确保安全有效的治疗。Zetasizer纳米粒度仪用于表征分散体系、乳化液和乳膏的稳定性和质量,从而减少配方时间,加快新产品上市。消费品改良多种消费品时,需要了解和控制胶体参数,引导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并改善产品的稳定性和性能。其中一个例子是胶束和乳液的粒度和电荷对化妆品和洗涤剂性能的影响。Zetasizer纳米粒度分析仪可表征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大小、电荷和临界胶束浓度, 并测量乳液的液滴大小和稳定性。
    留言咨询

学术丑闻相关的耗材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