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技术

仪器信息网顶级技术专题为您整合顶级技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顶级技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顶级技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顶级技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顶级技术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顶级技术相关的资讯

  • 2018生命科学领域7大顶级技术
    p   近日,The-Scientist杂志公布了其评选出的2018年顶级技术突破。 /p p   “双父亲”小鼠、摧毁肿瘤的纳米机器人、“AI化”的液体活检、颠覆基因表达分析的革命性技术…… /p p   这一年,科学家们,依然很“赞”!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 突破哺乳动物同性生殖障碍,首次获得孤雄小鼠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8a5cb837-2cca-47d4-a0e4-bcece1d8a136.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一只健康的成年双母亲小鼠(bimaternal mouse)有了自己的后代 而双父亲小鼠(bipaternal)出生不久后便会死去。(图片来源:LEYUN WANG) /p p   同性生殖的现象在动物中并不罕见,例如在爬行类的蜥蜴、两栖类的蛙以及多种鱼类中,都有“孤雌生殖”现象:即不经过与雄性的交配,雌性个体即可生下后代。但与孤雌生殖对应的孤雄生殖则极其罕见,科学家们迄今只在一种斑马鱼中发现了孤雄生殖。 /p p   然而,对于高等哺乳动物来说,无论是孤雌生殖还是孤雄生殖都不存在。在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中不存在、而在哺乳类动物中进化出来的印记基因(imprinted genes)被认为是阻碍哺乳动物同性生殖的重要因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2b8a5a8f-1e97-441e-9cf8-fc2d2f8565b2.jpg" title=" 2.png" alt=" 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图片来源:Cell Stem Cell /span /p p   今年10月,发表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首次用两只雄性小鼠“生出了后代”,获得了具有两个父系基因组的孤雄小鼠。这些孤雄小鼠外观正常,可以自主呼吸,但是都在出生后48小时内死亡。 /p p   而早在2015年,科学家们曾成功培育出“双母亲”小鼠,这些“孤雌小鼠”似乎生长正常,并且能生育后代。 /p p   研究人员认为,这项新成果证实,在最高等的哺乳动物中,孤雄生殖也有可能实现,但所有的孤雄小鼠均无法存活至成年,意味着相比孤雌生殖,孤雄生殖有着更多的障碍。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 摧毁肿瘤的DNA纳米机器人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9e50c042-8e80-4407-9fce-6abaa843e6ed.jpg" title=" 3.jpg" alt=" 3.jpg" width=" 393" height=" 342" style=" width: 393px height: 342px " / /p p   DNA纳米机器人运输了一种切断小鼠体内肿瘤血液供应的药物(图片来源:BAOQUAN DING AND HAO YAN) /p p   借助纳米机器人将药物精准输送至肿瘤细胞,在定向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又不危及周围健康组织是许多科学家的梦想。 /p p   今年2月,来自中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科学家们报道了一种用DNA制成的纳米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在血液中“穿行”,找到肿瘤,释放一种导致血液凝固,从而触发小鼠体内癌细胞死亡的蛋白——凝血酶。 /p p   研究人员之所以采用DNA作为原料构建纳米机器人,主要是基于DNA本身的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le)与生物可降解性( biodegradable)。 /p p   实验表明,这一新型纳米机器人可精准定位并有效杀死肿瘤细胞,在多种小鼠肿瘤模型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aac06d04-daa7-4d42-bda8-095f642c25c4.jpg" title=" 4.png" alt=" 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图片来源:Nature Biotechnology /span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3 液体活检“AI化”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86e5f9f9-6afb-40cb-bc40-a24ef1030f4c.jpg" title=" 5.jpg" alt=" 5.jpg" / /p p   用于检测血液中癌症DNA的机器学习算法有望为个性化癌症治疗铺平道路。(图片来源:ISTOCK, VITANOVSKI) /p p   “如何在癌症很早期时发现它”以及“如何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动态的治疗”是现代癌症医学的两大挑战。为了找到解决方案,一些实验室和生物技术公司开始转向人工智能,也就是AI。他们希望开发出能够帮助破译血液中微弱信号的机器学习算法。基于这些信号,科学家们可在早期识别癌症,也可以实时判断患者是否对接受的治疗有响应。 /p p   到目前为止,用于检测血样中微量肿瘤DNA的机器学习算法在临床验证研究中表现良好,但还没有一种自主学习算法被批准用于临床。通过直接从血液中寻找DNA、RNA和蛋白质的突变,这些技术在检测和监测癌症方面有可能超越成像和组织活检技术。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4 实验动物的“救星”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3352e382-972c-4090-a43f-4925c305d8bd.jpg" title=" 6.jpg" alt=" 6.jpg" / /p p   基于软件的化学筛选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实验(图片来源:ISTOCK, NIDERLANDER) /p p   在世界范围内,数以百万计的动物被用于化合物的毒性测试。现在,毒理学家开发出了一款能够准确预测这些试验结果的软件。该软件预测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率为87%,相比之下,重复实验本身只在81%的情况下重现了原始结果。这一成果于今年7月发表在Toxicological Sciences杂志上。作者们希望,该软件能够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5 无人机的“大用途”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c755d191-b46b-4d0f-ab1f-995f79c2b14c.jpg" title=" 7.jpg" alt=" 7.jpg" / /p p   无人机使研究人员能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容易收集大量的生物数据,且成本更低、分辨率更高。(图片来源:ROHAN CLARKE) /p p   一些研究人员希望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而另一些人则希望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野生动物的信息。如果使用得当,无人机可能会是个“好帮手”。一些科学家正在利用无人机做这样的事情,包括收集鲸鱼的鼻涕、检测整个海龟种群的大小和状况等。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6 革命性技术,改写视网膜细胞研究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ce9c1df9-0bd8-4624-93b0-dea422635d43.jpg" title=" 8.jpg" alt=" 8.jpg" / /p p   超柔性网状电极监测醒着的动物完好无损、功能正常的眼睛。(图片来源:GEORGE RETSECK) /p p   先前,为了记录视网膜细胞的活动,研究人员往往需要将眼睛从动物身上摘除,解剖视网膜,然后把它平放在一组微电极上。这种处理下,视网膜细胞可以对光线做出几小时的反应。 /p p   今年6月,哈佛大学纳米技术专家Charles Lieber及其同事开发了一款新型网状电极。这种超柔性网状电极能够留在活体动物的眼睛内,记录视网膜细胞的活动长达数周。值得注意的是,网状结构对视觉的影响很小,几周后就会从视网膜上脱落。 /p p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arla Feller表示,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创新。相关成果发表在顶级期刊Science杂志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e039522f-0c1d-448f-943f-a79b14dc5f9f.jpg" title=" 9.png" alt=" 9.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图片来源:Science /span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7 迈向三维基因表达分析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a512ad12-5ad2-412c-9aaf-fdd4792351b7.jpg" title=" 10.png" alt=" 10.png" width=" 363" height=" 477" style=" width: 363px height: 477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图片来源: GEORGE RETSECK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ARmap能够同时分析完整的、体积大的样本中的多个RNA。 /p p   特定类型或组织的细胞可能看起来相似,但行为却不同。例如,在大脑中,相同亚型的神经元可能会根据它们的位置和连接扮演非常不同的角色。也就是说,当涉及到特定的细胞功能时,空间信息是绝对关键的。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能够检测组织切片中多个基因表达的工具。 /p p   由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开发的STARmap便是这类工具中的一种。STARmap涉及将组织样本转化为水凝胶,以更好地检测揭示目标RNA位置的“条形码”。研究小组利用该技术分析了多达28个基因同时在150微米的小鼠脑组织切片中的表达,以及1000多个基因同时在8微米的切片中的表达。这些分析揭示了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亚型在大脑皮层上分布的差异。 /p p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分子系统生物学家Sten Linnarsson认为,STARmap是迈向真正三维基因表达分析的重要一步。相关成果也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e4ea0213-b580-4ab1-93ba-cf237742f03b.jpg" title=" 11.png" alt=" 1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图片来源:Science /span /p
  • 青岛科大牵手世界顶级生产商共建橡胶实验室
    继全球最大的合成橡胶材料生产厂商德国朗盛将该公司亚洲最大的研发中心落户青岛科技大学之后,日前世界顶级橡胶加工分析仪器生产商美国阿尔法(Alpha)公司也向青岛科技大学伸出橄榄枝,将与该校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携手共建橡胶测试示范实验室。   Alpha公司座落于世界橡胶科学研究及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美国阿克隆(Akron)市,是世界顶级的橡胶加工分析仪器生产商。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在国内高校中设立的唯一一个橡塑领域的专业实验室。根据协议,Alpha公司将在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设置示范实验室,室内将免费放置Alpha公司主打产品橡胶硫化仪、门尼粘度仪、毛细管流变仪以及炭黑分散度测定仪等价值百余万元的国际顶级测试仪器,并负责议器的维护和软件升级 重点实验室将依托这些世界顶级仪器开展橡胶测试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为国内橡胶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测试数据,提高中国橡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 全球新冠持续多久?梅奥顶级专家给出答案
    新冠出现动物感染,或将无休止传播  日前,科学期刊《疫苗》主编、梅奥诊所顶级流行病学家格雷戈里波兰博士 (Gregory Poland)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疫情的走势作出最新研判:新冠疫情将持续到下个世纪,后代将持续接种疫苗。根据微信公众号「加拿大家园」摘引外网,Gregory Poland作为美国疫苗接种和免疫学方面的顶级专家之一,他结合研究和疫情实际情况对这一结论给出了详述。  他指出:尽管许多人做出了乐观的预测,但现在认为新冠病毒将成为地方性流感病毒还为时过早。它对一些全球卫生专家所指出的「新冠病毒大流行转变为地方性流感病毒」的说法表示不认同。  此前,有不少专家表示,奥密克戎变种病毒虽然有快速传播的特征,也有温和的性质,新冠病毒的模式将稳定且可预测,但Gregory Poland博士并不持有同样乐观的观点。  「我们还没有处于可以预测流行病的任何阶段,我们无法根除它。」需要特别强调的是,Gregory Poland博士指出:新冠病毒已显示出感染动物的能力,这意味着它可能跨物种传播,并继续变异、无限期地传播。这种病毒会传播很长时间,以至于人们仍然会在未来几代人中接受新冠疫苗。  不管是已接种疫苗还是未接种疫苗甚至动物之间,新冠都能如此猖獗的传播,Gregory Poland博士和其他专家都在担心未来几十年内无法控制住,如果一定要作出一个预测,他指出,子子孙孙都将接种新冠疫苗。  对于这个结论,Gregory Poland博士给出了一个类比:如果你今年秋天接种了流感疫苗,那么这针流感疫苗其实是针对1918年出现并引起大流行的流感病毒株。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1月23日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斯坦福医学院流行病学家和传染病研究学者伊芳马尔多纳多(Yvonne Maldonado)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过后,另一个全新的新冠病毒毒株或将袭来,随之奥密克戎变异株则被代替,但新冠病毒可能永远不会完全消失。  世卫组织发言人:可能永远也无法消灭病毒  疫情严峻对社会的影响似乎已经渗透多个角落。  2月6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为了掌握美国新冠病毒扩散程度,美国疾控中心从1月17日至31日的15天里,要求全美各地400多个废水监控站点每天对当地公共废水系统进行新冠病毒监测。  当地时间4日,美国疾控中心在媒体简报会上公布了这一监测数据,结果显示,在这15天中,废水监控系统一共收集了代表约5300万美国人的34000多份废水样本,其中98%的监测站点在其所有收集的样本中都检测到了新冠病毒。与此同时,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还指出,由于大约五分之一的美国家庭房屋没有连接公共下水道,只使用当地化粪池系统,这意味着利用废水监测以评估全美新冠病毒传播水平,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美国疫情的严重程度。  如果病毒已经覆盖地球多个角落,那么人类下一步的策略是什么?  日前,世卫组织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上举行了有关疫苗公平问题的会议。在发言中,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新冠病毒可能最终会成为这个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同时他还呼吁,应保证新冠疫苗的公平分配。  迈克尔瑞安:我们今年不会消灭新冠病毒,人们可能永远也无法消灭新冠病毒,我们可以结束的是公共卫生紧急状态。  「目前人们要做的是降低发病率,最大限度地为所有人接种疫苗,这需要更加公平的疫苗分配。截至目前,全世界已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接种了两剂新冠疫苗,但在非洲地区,这个数字只有7%。」迈克尔瑞安还表示。  世卫组织也仍建议对新冠病毒感染者进行14天隔离。  新华社日内瓦1月12日电,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在几乎所有国家正迅速取代德尔塔毒株,各国应做好准备,谨防在即将到来的春季新冠和其他呼吸道疾病同时暴发。  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克尔克霍夫当天在记者会上说,随着人们社交活动的增加,以及春季流感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预计未来将出现新冠和其他呼吸道疾病同时暴发的状况。她呼吁各国为此做好准备,确保呼吸道疾病监测系统的一体化运行。  世卫组织表示,住院人数没有出现之前激增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奥密克戎毒株的毒性程度降低,以及人们因接种疫苗或感染后康复而产生的广泛免疫力。但世卫组织警告说,庞大的新增病例数正在给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  吴尊友:全球新冠大流行,3月不可能结束  新冠肺炎疫情已连续两年打乱全球民众的正常生活,如何彻底终止这场大流行成为人们心中越来越强烈的期盼。近段时间,一些来自国外的研究不断传递出这样的声音——“奥密克戎传播力强但毒性弱的特点已呈现出‘流感化’的趋势,新冠病毒给全人类造成的危害似乎在逐渐降低”。我们是否有理由对在不远的将来彻底终结新冠疫情抱以乐观的态度?就相关问题,《环球时报》记者近日独家专访了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  “奥密克戎不可能是‘大号流感’”  环球时报:国外现在有种声音,认为奥密克戎传播力强但致病力弱,越来越像是“大号流感”。对此,您怎么看?  吴尊友:奥密克戎不可能是“大号流感”,因为它感染的部位和流感是不一样的,它造成临床症状的严重性和流感完全是两个级别。流感病毒的感染部位是上呼吸道,而新冠病毒的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很少会引起肺炎,除非久病不治,拖了很长时间,这种情况下少数患者会引起肺炎。而下呼吸道感染多数人会出现肺炎,包括感染奥密克戎毒株。此前天津的数据显示,在361例感染病例中,有42%的感染者有不同程度的肺炎症状,这个比例已经很高。  出现这么高比例的肺炎患者,如果不是因为我们的疫苗发挥了保护作用,病人病情的严重性会大得多。因为有疫苗“打底”以后,感染者具有一定的免疫力,所以症状就会轻很多。此外,就是我们国家的反应比较快,当病人刚刚确诊尚未出现症状,或是仅仅是轻症的时候,所有病例都会住院治疗,这和欧美国家不一样。在国外,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较轻的,根本就不会安排住院治疗。这也就是我们国家从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出现疫情后几乎没有死亡病例的原因——因为我们治疗的早。  放眼世界,奥密克戎造成肺炎的比例较高,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因奥密克戎导致的重症率、病死率远比流感要高得多。以美国为例,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其造成的死亡人数,甚至远远高于德尔塔毒株流行期间造成的死亡人数。流感造成死亡的比例还是比较小的。所以奥密克戎不可能是一个“大号流感”。如果把它当成“大号流感”来看的话,会淡化疫情,削弱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对疫情防控非常不利。  环球时报:1月19日,顶级医学学术刊物《柳叶刀》发表了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主任默里的一篇论文。该论文预测,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即将结束,3月将成为关键时间点。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吴尊友:我认为这篇论文中表达的观点不太准确。这篇论文的作者是一名统计学家,是数学模型领域的全球顶级专家,他对生物学以及病毒的了解并不是特别清楚。他是根据流感来提出这种假设——如果此前的流感能在两年之内结束,那么新冠已流行两年,应该到了要结束的时候。他是基于这种逻辑来展开分析的,但因为流感和新冠有很多不同,他的这种假设有一些要接受现实挑战的地方。首先就在于感染流感后免疫力维持时间通常能达到一年,而感染新冠后免疫力维持时间一般在3到6个月左右。其次就在于新冠病毒的变异很快,差不多每天都在变。而流感病毒的变异是有规律性的,且变异周期较长,通常是一年一变或几年一变,在这一年或几年内,病毒的变异若仅在“亚型”内,不会影响交叉保护。所以,从病毒变异的特点以及从新冠流行两年的规律来看,“3月份成为新冠疫情世界大流行结束的关键时间点”这种观点,科学的依据是不充分的。  “新冠病毒流行的趋势肯定会减弱”  环球时报:您的判断呢?  吴尊友:今后一段时间内新冠病毒流行的趋势肯定会减弱,因为每一种新毒株的流行在到了高峰以后总会下降,奥密克戎在南非已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在其他国家经过一段时间流行后也有下降迹象。如印度在去年4月、5月德尔塔毒株大流行后,有一段时间处在较低的流行水平,我们当时还在研究为什么印度的疫情突然就降低了,现在第四波疫情发生以后,印度的疫情又升上来。再如日本,在去年东京奥运会期间,疫情比较严重,但在奥运会结束后,疫情一下子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我们也试图解释为什么日本的疫情突然就平缓了,然而,全球第四波疫情来袭时,日本的疫情突然又升上来。新冠病毒就呈现这样一个流行规律,它一波流行峰过去后必然有下降的时候,所以从全球角度而言,3月或者未来一段时间流行趋势减弱,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全球新冠这一轮的大流行是有几个重要因素促成的,一个是冬季比较适合新冠病毒的生存和传播;第二个是冬季的节日比较多,感恩节、圣诞节以及新年,人们都会聚集,等到冬季过去,人们回到工作岗位,促进流行的因素也就减少了;第三个因素就是变异毒株的奥密克戎传染性比较强,特别是既往感染过或接种过疫苗的人也会感染、传播。  环球时报:有观点认为,根据病毒进化的特点,病毒的传播力越强,其毒性越弱,致病力也就越弱,到最后会呈现“强弩之末”的态势,直至与寄主和谐共生,请问这种观点是否科学?  吴尊友:这种观点把几个问题混淆而谈了。新冠病毒的传染性与致病性,在生物学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更多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样一个问题。以我个人理解,这种传染性越强,致病性越弱的反向关系,更多的是社会性因素。以新冠病毒、“非典”还有中东呼吸综合症这三种呼吸道传染病为例,它们都是冠状病毒,但病死率是完全不一样的。新冠的病死率不到2%,非典的病死率大概在10%左右,中东呼吸综合症的病死率大概在34%,在三种冠状病毒当中恰恰是病死率最低的新冠,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最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病人的症状如果比较轻的话,就不容易去就诊,就像我们前面讲的奥密克戎一样,它造成症状较轻的患者不容易去就诊,反而更容易传染给家人,传染给社会。但如果感染以后就出现重症的情况,病人很快就会去住院,病毒传染给他人的机会自然就会降低,病毒的传染性就减弱了。传染性是和人的社会行为有关的,交流越频繁,人口越密集,传染性就越强,而患病的严重性会限制病人和社会之间的互动能力。  所以,“传播力越强,其毒性越弱,致病力也就越弱”这种说法在生物学上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它更多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样一个问题。我个人不认为新冠的流行最终会呈现这种趋势,新冠病毒的变异,至少到目前为止也看不到这种规律,未来会不会出现呢?我想这种观点可能过于乐观了。  “对付新冠病毒,要通过综合的方法”  环球时报:新冠病毒不仅可以感染人类,还可以在动物中传播,因此有观点认为,人类可能永远也无法彻底终结新冠的流行,将与病毒长期共存,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吴尊友:应分为两个层面来表述这一问题。第一个就是新冠与人类共存,目前看来应是永久性的。第二个就是新冠流行的严重程度和规模将取决于人类与新冠斗争的程度。应该说新冠病毒会永远存在,只是流行水平会不一样。  现在难以判定的是,它是像目前这样维持一个高水平的流行,持续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可以通过人类的智慧,运用科学技术能够把它控制在一个地方性传染病的流行水平,不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及社会活动。我们现在难以确定未来新冠流行的程度,这要依赖于我们对新冠科学认识的水平,以及人类防控疫情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环球时报: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多地暴发的疫情中,感染者基本上都是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吴尊友: 近期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增多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奥密克戎的感染者其本身的症状可能相对比较轻,但不论是感染奥密克戎,还是德尔塔毒株,感染者都出现症状比较轻的情况,这是由于我国的疫苗接种,在70%到80%的接种人群中已产生一定免疫力,虽然这种免疫力不能完全阻止感染,但却使得感染者的症状大大减轻,或者根本就不显示症状。  无症状感染者的增多确实也增加了防控工作的难度,因为在发现疫情后想要把传播链理清楚就更难了。但应该看到,疫苗在控制疫情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感染者的症状减轻了,需要医疗照顾或者发生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的病例大幅度减少,也就减少了医疗的负担。所以疫苗仍然是我们控制新冠,包括奥密克戎最重磅的“武器”。  环球时报:世卫组织相关发言人1月24日在回复《环球时报》记者问询时表示,当全球疫苗接种率达到70%时,就意味着大流行最关键时期已过去,请问中国是否有这样的时间表?  吴尊友: 目前看来,世卫组织这一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在第四波新冠疫情大流行发生以前,德法英等欧洲多数国家的两针疫苗接种率都已超过70%,包括美国的疫苗总体接种率也是在70%以上。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原来我们所说的接种疫苗实现群体免疫的概念,在奥密克戎出现以后,因为突破病例的发生使得群体免疫的概念受到挑战。  如果新冠的变异毒株,多数都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的话,想要通过接种疫苗实现群体免疫从而终止新冠疫情的大流行,这个方法就不再适用了。所以说“70%的疫苗接种率就意味着大流行最关键时期已经过去”这个说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我们国家已经达到70%了,但只要有病毒具有逃逸性,还是会感染,这一轮天津疫情感染的病例当中多数都是接种过疫苗的,疫苗只是让感染者的症状更轻了。现在已不能用疫苗接种率这样一个指标来制定新冠大流行终止的时间表,因为它是很复杂的,没有一个单独的方法能把新冠控制住。现在要通过综合的方法,疫苗毫无疑问是对付包括奥密克戎在内的新冠病毒最重要的重磅武器。还有严格的公共卫生措施,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的医疗干预,中西医结合,预防加治疗这些手段综合的应用才能够控制住新冠的大流行。  “‘动态清零’是到目前为止最佳的防控方式”  环球时报:国外媒体一直试图从各种角度攻击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为什么说中国的“动态清零”仍然是应对疫情最佳方式?如果要调整目前的“动态清零”,可能将会依据什么标准?  吴尊友: 实际上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使得中国的疫情比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低出几百倍。全球目前因为新冠流行失去生命的人数很多,仅美国一个国家因为新冠累计死亡人数就达到了92万余人,而我们只是在早期武汉暴发新冠疫情时出现了几千死亡患者,在武汉的疫情结束以后,几乎再未出现感染新冠死亡的病例。这些数据足以证明“动态清零”不仅对疫情防控、减少死亡病例行之有效,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非常有效的。中国人民现在的生活应该说是非常幸福的,人民普遍有安全感,虽然说局部疫情的暴发会对少数人造成一些影响,但是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而言,疫情的防控,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成功,应该说“动态清零”政策是到目前为止最佳的防控方式。如果我们没有找到一个新的方法能够确保病毒输入后不造成大范围传播,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能够控制住疫情的话,动态清零的策略暂时也不会调整。

顶级技术相关的方案

  • 弘埔技术:硫化体系及工艺对丁基瓶塞与生理盐水相容性的影响
    丁基橡胶由于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抗老化性、耐热耐化学药品性,以及其制品的生物安全性、化学稳定性、低吸水率和高净洁度等都较天然胶要好。因此,丁基橡胶被广泛用于药用包装材料。 近几年来,药用丁基橡胶瓶塞的生产和应用发展很快,丁基橡胶输液瓶塞生产技术已取得了很大进步,国内一些企业现已批量化生产。然而瓶塞在经封装药物灭菌后,质量不太稳定,特别是在与药物的相容性方面较为突出。其具体表现为瓶壁挂水、澄明度不合格、不溶性微粒多和影响药物pH值等。由于丁基橡胶输液瓶塞与药物相容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输液药物的质量,因此,研究丁基橡胶瓶塞对药物相容性的影响,对提高输液瓶塞质量以及人们用药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生理盐水注射液作为研究对象,就输液瓶塞配方中的硫化体系和生产工艺对瓶塞与生理盐水注射液相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饲料中的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乙氧喹
    抗氧化剂即为防止或延缓饲料中某些活性成分发生氧化变质而添加于饲料中的制剂。主要用于含有高脂肪的饲料,以防止脂肪氧化酸败变质,也常用于含维生素的预混料中,它可防止维生素的氧化失效。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丁基羟基茴香醚可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干鱼制品、饼干、方便面、速煮米、果仁罐头、腌腊肉制品、早餐谷类食品,其最大使用量为0.2g/kg。丁基羟基茴香醚与二丁基羟基甲苯、没食子酸丙酯混合使用时,其中丁基羟基茴香醚与二丁基羟基甲苯总量不得超过0.1g/kg,没食子酸丙酯不得超过0.05 g/kg(使用量均以脂肪计)。此外也可用于胶姆糖配料。
  • 水中丁基黄原酸的测定
    采用安捷伦超高效液相色谱和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内标法,可测定不同环境水体中的丁基黄原酸。该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回收率和精密度均满足准确定量的要求。

顶级技术相关的论坛

  • 【资讯】盖茨百亿基金挑战世界顶级制药商

    来源:医药经济报 来自伦敦的消息称,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正在改变新药研发的游戏规则,甚至对世界顶级制药商构成挑战。这一结论来自一公司近期发布的一份年度资讯报告,该报告研究了引起行业变革的各大因素。    盖茨基金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慈善基金会,为解决全球健康问题投入数10亿美元。对制药企业而言,这笔巨额慈善投入既是威胁,亦是一大合作良机,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    去年6月,全球第二大富豪“股神”巴菲特宣布,为慈善事业捐出370亿美元的私人财产,其中的大部分将用于支持盖茨基金会,基金规模翻番,接近600亿美元,具备足够资本比拼医药研究领域,与政府资助的研究院、世界顶级的制药企业抗衡。    去年7月,基金会宣布投入2.87亿美元,建立一个涵盖全球16个实验室的国际研究网络,旨在寻找研制艾滋病疫苗的新途径。对于那些迸发出创新思路的实验室,基金会在给予奖励扶持的同时,还会帮助他们实现这些思路。为了尽快出成果,基金会也在努力撮合各个实验室之间的合作,甚至利用其他制药商或生物技术公司的在研化合物等专利成果。    那么围绕专利问题势必会引发新的争议。目前,全球在研抗艾药物和疫苗超过200个,领头羊是葛兰素史克和默沙东,他们目前正集中精力研究抗艾疫苗。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是否与基金会合作的问题上,他们必然会面临巨大压力,甚至要突破自己的底线。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即便制药商率先在新药研制上取得关键性进展,若能与盖茨基金会合作,无论是从现实因素、还是从公共关系来考虑,仍然具有相当的诱惑力。    当下,摆在制药商面前有两条路可选:一是与全球健康理念背道而驰(坚持自主研发),二是失去自己苦苦积累的技术优势(与盖茨基金会合作)。

顶级技术相关的资料

顶级技术相关的仪器

  • 玖德隆丁基胶胶带生产线_丁基胶阻尼设备特性:1.可根据客户要求加工成各种形状和不同厚度,使用安装简单方便。2.玖德隆丁基胶胶带生产线_丁基胶阻尼设备根据安装方式不同分为:自粘型、热熔型、复合型和磁性四种不同类型。3.使用范围广,成本低,减振效果优异,性能水平高。4.耐候性,耐老化性能良好。5.玖德隆丁基胶胶带生产线_丁基胶阻尼设备符合《zek-01-4-08》标准,PAHS检测合格,无毒环保。减速箱:采用ZLYJ系列专业为单螺杆橡塑挤出机配套设计的高精度硬齿面带推力座的齿轮传动装置,设计采用JB/T8853-2001《圆柱齿轮减速机》规定的各项技术规范,玖德隆丁基胶胶带生产线_丁基胶阻尼设备输出轴采用高强度42CrMo,其他齿轮和轴类零件采用高强度20CrMnTi材料;齿轮经渗碳、淬火、磨齿工艺加工,齿轮精度高、硬度高;齿轮精度为GB10095-88,6级,齿面硬度在HRC-54~62,在空心输出轴前端配置推力轴承,玖德隆丁基胶胶带生产线_丁基胶阻尼设备承受螺杆工作时的轴向推力,整机体积小、承载能力高,传动平稳、噪声低、效率高。当油位低于油标位置时,请添加中负荷工业齿轮油L-CKC220或L-CKC320(油品需客户自行采购)
    留言咨询
  • 玖德隆丁基胶泥生产线_丁基胶胶带生产线产品描述:一种粘弹性高分子阻尼材料,紧贴振动部位,起到减少噪声、减少振动的作用,玖德隆丁基胶泥生产线_丁基胶胶带生产线物理和化学性能稳定,具有优良的减振降噪性、耐热性、耐寒性、防老性和极强的粘接性。 对人体皮肤无任何刺激作用,对金属、塑料、橡胶等材料无腐蚀作用。玖德隆丁基胶泥生产线_丁基胶胶带生产线应用领域:各种航空航天飞行器及航空飞行器上仪器设备的减振静音。玖德隆丁基胶泥生产线_丁基胶胶带生产线各种交通车辆的减振降噪。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防噪静音。玖德隆丁基胶泥生产线_丁基胶胶带生产线其它机械振动体的减振防噪。
    留言咨询
  • 玖德隆丁基胶片材生产线_丁基胶尼片材设备产品特点(1)优异的机械性能:粘结强度、抗拉强度高,弹性、延伸性能好,对于界面形变和开裂适应性强。(2)稳定的化学性能:具有优良的耐化学性,耐候性和耐腐蚀性。(3)玖德隆丁基胶片材生产线_丁基胶尼片材设备可靠的应用性能:其粘结性、防水性、密封性、耐低温性和追随性好,尺寸的稳定性好。(4)施工操作工艺简单玖德隆丁基胶片材生产线_丁基胶尼片材设备丁基防水密封胶带(1)优异的机械性能:粘结强度、抗拉强度高,弹性、延伸性能好,对于界面形变和开裂适应性强。(2)稳定的化学性能:具有优良的耐化学性,耐候性和耐腐蚀性。(3)可靠的应用性能:其粘结性、防水性、密封性、耐低温性和追随性好,尺寸的稳定性好。(4)施工操作工艺简单玖德隆丁基胶片材生产线_丁基胶尼片材设备适用范围(1)新建工程的屋面防水、地下防水、结构施工缝的防水处理及高分子防水卷材搭接密封。(2)玖德隆丁基胶片材生产线_丁基胶尼片材设备市政工程中的地铁隧道结构施工缝的密封防水处理。(3)彩色压型板接缝处的气密、防水、减震。阳光板工程中接缝处的气密、防水、减震。
    留言咨询

顶级技术相关的耗材

顶级技术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