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物

仪器信息网靶向药物专题为您整合靶向药物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靶向药物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靶向药物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靶向药物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靶向药物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靶向药物相关的资讯

  • 如何实现纳米药物的靶向递送?
    脂质体及聚合物作为纳米药物的常用载体,在药物合成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靶向递送方面,仍存在着诸多挑战,纳米药物该如何实现靶向递送呢?在谈论靶向之前,先要了解一个关键的药理学概念,以器官靶向为例:器官靶向药物输送不是将所有给药剂量都输送到目标器官,而是提供足够的剂量以达到所需的生物效果,同时限制脱靶积累的毒性;即使大部分注射剂量没有到达目标器官,也应该足以引起生理效应并为患者提供益处。靶向方式分类纳米药物靶向的方式多种多样,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三大类(如图1)。图1. 靶向方式归类图被动靶向被动靶向依赖于调整纳米颗粒的物理性质,如大小、形状、硬度和表面电荷,使其与解剖学及生理学相结合。例如,调节纳米颗粒的大小可以确定纳米颗粒从不连续的血管(如肝脏和脾脏中的血管)外渗的趋势。主动靶向主动靶向包括用化学或生物的方法修饰纳米颗粒的表面,使其特异性地与靶器官高度表达的受体或其他细胞因子相结合。例如,用单克隆抗体修饰纳米颗粒,以使核酸传递到难以转染的免疫细胞中。内源性靶向内源性靶向包括设计纳米颗粒的组成,使其在注射时与血浆蛋白的一个不同的亚群结合,从而将其引导到目标器官并促进特定细胞的摄取。例如,参与体内胆固醇运输的蛋白质已被证明是脂质纳米颗粒有效的肝细胞传递所必需的。对比而言,被动靶向和内源性靶向的设计度与可控性相对较低,主动靶向自然成为了靶向递送的研究焦点。在肝外靶向的研究中,就涉及了较多的主动性靶向,表1也列出了多种肝外给药的纳米颗粒组合物。表1. 用于肝外给药的纳米颗粒组合物靶向修饰方法药物靶向本质上为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纳米药物表面的核心基团与受体部位的基团进行化学结合。以脂质纳米颗粒为例,载体组分中的PEG脂质多位于颗粒表面且本身易于修饰,因此,可以在PEG脂质上加载受体部位的结合基团以实现靶向目的。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的PEG脂质修饰方法。马来酰亚胺修饰使用DSPE-PEG2000-马来酰亚胺作为功能化PEG脂质,替换LNP中一定摩尔量的聚乙二醇脂质,通过其取代的羧基端半胱氨酸直接与肽偶联,可以形成肽靶向的纳米粒子。再如SS-31,一种线粒体靶向的四肽,具有巯基,只需与马来酰亚胺标记的脂质纳米颗粒孵育,即可进行硫酰马来酰亚胺偶联。NHS修饰NHS酯通常用于标记胺基生物分子。NHS酯与胺基的反应具有pH依赖性,结合的较佳pH值与生理环境的pH值相同。使用DMG-PEG-COOH-NHS作为功能化PEG脂质,替换LNP中一定摩尔量的聚乙二醇脂质,通过在C端添加赖氨酸修饰MH42,并通过其侧链的伯胺偶联,可以形成肽靶向的纳米粒子。同样,许多具有胺基的抗体和靶向肽也可通过该反应偶联到脂质纳米颗粒上:乳铁蛋白可特异性结合活化的结肠巨噬细胞上的LRP-1,实现细胞靶向抗炎治疗;还有较为熟知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氨基修饰氨基有利于醛酮分子的化学选择性附着。甘露聚糖还原端醛基与氨基羧基修饰的脂质之间肟偶联反应的正交特性保证了脂质纳米颗粒表面多糖分子的取向。甘露聚糖受体靶向脂质体既可以作为抗菌药物递送的载体,也可以作为用于免疫治疗的重组疫苗的载体。DBCO修饰DBCO标记可促进巯基-炔反应,并可选择性偶联荧光探针、亲和标记和细胞毒性药物分子。例如,抗体scFv-N3可被有效地偶联到DBCO修饰的脂质纳米颗粒上。研究发现,抗体修饰的脂质纳米颗粒可穿越血脑屏障,并诱导脑特异性积累,以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结论:人体复杂的生化环境给纳米药物的靶向递送制造了诸多阻力。在实际探索中,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内源性靶向,可作为靶向设计的联合工具,在寻找绝对的靶向位点、真实的靶向机理与达到实际的靶向效果之间寻求平衡。在此当中,主动性靶向的尝试值得支持,正如文中所讲PEG脂质的各种修饰方式,大量的设计性尝试定能排除越来越多的靶向干扰因素,朝靶向机理的挖掘处更深一步。参考文献:1. Menon, Ipshita et al. “Fabrication of active targeting lipid nanoparticles: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Materials Today Advances (2022): n. pag.2. Dilliard, S.A., Siegwart, D.J. Passive, active and endogenous organ-targeted lipid and polymer nanoparticles for delivery of genetic drugs. Nat Rev Mater (2023).3. Herrera-Barrera, Marco et al. “Peptide-guided lipid nanoparticles deliver mRNA to the neural retina of rodents and nonhuman primates.” Science Advances 9 (2023): n. pag.应用范围:纳米药物制备系统:
  • 院企共建创新靶向药物联合实验室
    癌症患者的治疗过程往往相当痛苦,一些抗癌药物&ldquo 威力巨大&rdquo ,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使大量正常细胞受损,有没有什么药物能只攻击&ldquo 坏细胞&rdquo ,绕过&ldquo 好细胞&rdquo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近日,该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药物学研究团队和我市一家医药科技企业共建创新靶向药物联合实验室,重点研发靶向抗癌药物,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药物对人体的伤害。   什么叫靶向药物?靶向药物指被赋予了靶向能力的药物或其制剂,其目的是使药物或其载体能瞄准特定的病变部位,并在目标部位蓄积或释放有效成分。靶向制剂可以使药物在目标局部形成相对较高的浓度,从而在提高药效的同时抑制毒副作用,减少对正常组织、细胞的伤害。   对于普通药物而言,通常在进入体内后仅有极少一部分真正作用于病变部位,这是制约药物疗效,并导致药物毒副作用的根本原因。获取具有像导弹一样精准靶向能力的药物是人类的梦想,也是药物开发的终极目标。   据了解,2012年以来,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药物学研究团队以生命健康为出发点,以肿瘤精准治疗为目标,以转化医学为实施手段,成功建设了以高通量为特色的蛋白层次核磁筛选系统、计算机高通量虚拟筛选系统和常规细胞层次高通量、高内涵筛选系统的药物开发和测试硬件体系。快速开发了研究肿瘤精准治疗所需的单基因依赖性的全细胞筛选库软件体系,建立了不同组织来源和基因背景的癌症细胞系库,构建了包含商业小分子药物和自行设计合成的新型小分子药物库。   据研究团队负责人刘青松研究员介绍,目前,他们已经针对B细胞淋巴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急性白血病、非小细胞肺癌等研发出一批抗癌抑制剂,有望实现对这些肿瘤的精准靶向治疗。
  • 创新靶向药物联合实验室成立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合肥合源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新靶向药物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这标志双方合作走向实质深入。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青松带领的药物学研究团队和合肥合源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推动精准靶向药物的研究,提升药物学研究的国际竞争力,双方确定携手合作,共同成立&ldquo 创新靶向药物联合实验室&rdquo 。   目标明确、合作共赢   从2012年实验室成立以来,随着刘青松带领的科研团队快速的进展,目前已经在B细胞淋巴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急性白血病,非小细胞肺癌等领域有一批抑制剂相继问世,一批临床上迫切需要的科研成果有转移转化的需求,迫切需要可以提供产业化开发研究的合作伙伴。   在此背景下,刘青松团队于2015年与合肥合源药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协议中成立联合实验室的立项原则明确规定&ldquo 联合实验室研究课题鼓励应用创新性、技术原创性研究&rdquo 、&ldquo 联合实验室将致力于科学研究、服务于生命健康&rdquo 。联合实验室将以靶向抗癌药物领域的相关研究作为工作重点,双方初期主要致力于创新靶向药物的发现研究,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分工合作,以血液癌症和肺癌等疾病为目标,打通药物研发过程中从实验室到临床研究的通道,加快一系列&ldquo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rdquo 科研成果的转化。以后再根据双方需要扩展到其他领域。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强磁场科学中心青年千人刘青松研究团队以生命健康为出发点,以肿瘤精准治疗为目标,以转化医学为实施手段,建设成功了以高通量为特色的蛋白层次核磁筛选系统、计算机高通量虚拟筛选系统和常规细胞层次高通量/高内涵筛选系统的药物开发和测试硬件体系 近几年来,快速开发了研究肿瘤精准治疗所需的单基因依赖性的全细胞筛选库软件体系 建立了不同组织来源和基因背景的癌症细胞系库 构建了包含商业小分子药物和自行设计合成的新型小分子药物库。   合肥合源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新药研究技术集成化开发服务平台,有着丰富的药物研发经验,可从事合成工艺研究,制剂研究、安全性评价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及临床研究等多个领域,贯穿新药研发全过程,可以面向全球制药公司提供&ldquo 一站式&rdquo 的系统解决方案,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经济有效地加速新药研发进程。合源技术服务获批上市品种包括阿奇霉素分散片、利巴韦林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113个,自主研发获批上市品种包括泛硫乙胺片4个。其合作伙伴包括哈药集团、华素制药等公司。   双方秉承&ldquo 协同创新、合作共赢&rdquo ,共同为生命健康事业服务。合作目标是在研究院所和药企间建立共赢机制,通过联合研究和合作项目进行共同创新,促进药学研究的发展。

靶向药物相关的方案

  • 颠覆传统!基于PROTAC技术的“靶向降解组学”鉴定中药成分靶点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技术是目前小分子药物研发领域最火热的技术之一。它颠覆了传统药物化学中“占位驱动 (occupancy driven)”的开发理念,借助内源性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有效地特异性降解致病蛋白,尤其是“不可成药(undruggable)”靶点。如此优秀的技术,不但让国内外众多制药巨头和Biotech公司趋之若鹜,更为科学家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中国科学院司龙龙课题组刚刚在Nature子刊发表了基于PROTAC技术的流感疫苗[1],沈阳药科大学陈丽霞和李华团队又创造性地将这项技术引入到了中药研究领域,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APSB)发表了题为“PROTAC Technology as a Novel Tool to Identify the Target of Lathyrane Diterpenoids”的研究论文 [2]。
  • 靶向自噬的脂类降解化合物开发
    近年来,PROTAC 等靶向蛋白降解技术通过特异性降解致病蛋白的机制,为药物开发提供了具有前景的新策略。但事实上许多非蛋白生物分子在疾病中同样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例如脂滴 (Lipid droplets, LDs) 的异常积累就会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脂肪肝和神经变性等疾病的发生。然而,脂类与蛋白不同,它不能被泛素化,无法被 PROTACs 这样的泛素化依赖技术直接降解,这也为开发 LD 等非蛋白分子的降解技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 多功能高光谱成像分析系统应用案例 - 靶向农药筛选
    易科泰EcoTech®生态实验室技术人员使用FluorTron®多功能高光谱成像系统进行了治疗蚜虫的靶向农药检测筛选实验。该实验以植物培养平台培养的感染蚜虫的“黄玫瑰”白菜为对象,选取其中的一片叶子正面喷洒1500倍液吡虫啉溶液(RGB中画红圈),其余部分不做处理(对照),使用FluorTron®系统分别采集两次UV-MCF紫外光激发生物荧光高光谱数据,喷药前进行第一次数据采集,喷药72h后进行第二次数据采集。结果显示,施药后叶绿素荧光强度提高,比值指数降低,叶片上的红色斑点显著减少(斑点为蚜虫危害造成),说明施药后叶片上的蚜虫死亡,且未对植物造成不良影响。实验表明集反射高光谱成像、UV-MCF荧光高光谱成像及多激发光叶绿素荧光高光谱成像于一体的FluorTron®多功能高光谱成像分析系统,能够以快速、无损、简便且高效的方式,为靶向农药筛选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靶向药物相关的论坛

  • 【原创大赛】靶向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

    [align=center]靶向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摘  要[/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left]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死率极高,死亡率占所有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传统意义上的抗癌药物在体内无一定的特异性分布,导致对肿瘤细胞起作用的药物剂量无法达到要求,在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相当数量的正常细胞,从而产生严重的器质性病变。随着人体内各种通路及肿瘤实体生理机制的阐明,出现了一种通过将药物或者相关蛋白直接导向肿瘤细胞的新型抗癌药物,即靶向抗癌药物。这类药物的特异性强,疗效显著。本文主要就近年来靶向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靶向抗癌药物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展望。[/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关键词:靶向;抗癌药物;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b]Progressin the research of anticancer drugs targeting [/b][/align][align=center][b]ABSTRACT[/b][/align][align=center][b] [/b][/align]Malignant tumor is aserious threat to human health of the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its mortality is very high, mortality accounts for all disease mortality in thefirst place, caused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of people. Anticancer drug in thetraditional sense of no specific distribution in the body, leading to drug doseeffect no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umor cells, damage to normal cellsin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kill or inhibit tumor cell at the same time,resulting in serious pathological changes. With the elucidation of variouspathways and tumor entity and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the human body, theemergence of a new anticancer drug or by direct guidance related proteins intumor cells, namely targeting anticancer drugs. This drug is of good effect. Thispaper mainly in recent years targeted anticancer drugs research progress were narrated,and the target anticancer drug development prospect is forecasted andprospected.[b]Keywords[/b]: Targeting anticancer drug research progress[b]一 引言[/b][align=left] 在癌症的治疗中,传统化疗药物细胞毒的特异性差,在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相当数量的正常细胞,直接影响心、肺、肝、肾以及神经系统等功能。严重者必须中断化疗,导致化疗失败[sup][/sup]。并且,药物分子不能有效到达预期靶标部位,造成药物在靶部位浓度不足。因此,研究者在癌症治疗中开始寻求具有较好靶向性并具有较高释放效率[sup][/sup]的体系,即靶向抗癌药物。靶向抗癌药是指针对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的特定靶标进行治疗的药物[sup][/sup],近年来这类药物被相继开发出来。例如,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阿瓦斯丁等已经开始在临床应用;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及其同类物最近对其机理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另外基于肿瘤信号转导机制的药物如蛋白激酶抑制剂等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也成为新的热点[sup][/sup]。[/align][b]二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b]任肿瘤细胞的生长与转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血管的生成。肿瘤会诱导其周围血管的快速生成,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形态的改变,内皮细胞不断迁移、增殖,从而使新血管逐渐生成[sup][/sup]。开发和研究能够破坏或抑制血管生成、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药物,是新型抗肿瘤药物研究的活跃领域之一。与抑制肿瘤生长的传统治疗方式相比,靶向新生血管生成的治疗模式可能意味着更高的特异性,更低的毒性,以及有利于克服肿瘤的耐药性,而且还可广泛用于多种肿瘤转移的治疗。抗肿瘤新生血管药物的主要类型有: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如贝伐单抗(阿瓦斯丁);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靶点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沙利度胺(反应停)。以近几年来研究热门的蛋白酪氨激酶(PTK)抑制剂为例,对其作用机制和上市情况进行阐述。PTK是一组酶系,能催化ATP上的磷酸基转移到许多重要的蛋白质的酪氨酸残基上,使其残基磷酸化,从而激活各种底物酶,通过一系列反应影响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sup][/sup]。多数肿瘤细胞PTK活性异常升高,因此PTK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抗肿瘤靶点。2005-2010 年间,此类药物累计申报新化合物总量已经达到 27 个,占所有类别抗肿瘤新药的50%[sup][/sup]。这些药物大多数为me-too药,如盐酸埃克替尼,该产品是在2004年获得 FDA批准上市的厄洛替尼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得到,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针对同样靶点的上市产品还有吉非替尼[sup][/sup]。[b]三  微管蛋白抑制剂[/b]一直以来,肿瘤细胞的微管都被视为抗肿瘤药物的良好靶点,微管蛋白抑制剂被作为最有效的抗肿瘤临床一线药物。许多化合物都能干扰微管蛋白的功能,主要是与微管作用以抑制其聚合,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或者促进微管聚合,抑制微管解聚进而影响细胞分裂[sup][/sup]。较为经典的如长春碱类和鬼臼霉素类可与微管蛋白结合,阻滞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影响微管蛋白稳定性,干扰纺锤体的形成,阻滞有丝分裂的进行,使细胞分裂停滞在中期[sup][/sup]。近年来,细胞微管相关的抗肿瘤药物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长春花生物碱类长春氟宁、多拉司他汀、罗米地新、艾立布林等药物已经相继进入二到三期临床试验,有的甚被作为某些肿瘤的二三线临床用药[sup][/sup]。这些药物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良反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细胞微管为靶点的抗癌药物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成为临床上更有效的抗癌药物。[b]四  叶酸介导的抗肿瘤药物[/b][align=left]在叶酸是核酸生物合成的代谢物,叶酸缺乏时白细胞减少,因此叶酸拮抗物可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某些以二氢叶酸还原酶为靶点的叶酸拮抗剂可以不可逆的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这样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从而抑制DNA和RNA的合成,阻碍肿瘤细胞的生长[sup][/sup]。此类药物如甲氨喋呤,临床用于急性白血病和绒毛膜上皮癌,常与亚叶酸钙合用降低毒性[sup][/sup]。[/align][align=left]此外,叶酸受体在大部分人体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而在正常细胞表面则很少表达,甚至不表达。这就使得利用叶酸介导的抗肿瘤药物靶向作用于叶酸呈阳性的肿瘤细胞成为可能,从而减少传统抗癌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此类药物如EC0225,Endocyte 公司于2007 年 3 月开始对其进行Ⅰ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顽固性或病灶转移性肿瘤[sup][/sup]。[/align][b]五  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b] DNA 的不间断复制是肿瘤细胞不断增生的关键所在。如果有效的抑制DNA 引物酶,阻断引物的合成,DNA制将会受到限制,肿瘤细胞将不再增生,进而抑制了肿瘤的生长[sup][/sup]。DNA引物酶作为理想靶点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了线索,当前抑制DNA复制主要以 DNA拓扑异构酶为靶点展开的。作为一种独特酶,DNA拓扑异构酶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细胞中,用以调节DNA空间构型动态变化,参与DNA的不断复制、翻译、重组和修复等过程,在形成染色体结构及染色体分离与浓缩方面起到了主导作用[sup][/sup]。[b]六  端粒酶抑制剂[/b]在基因端粒酶是一种RNA 聚合酶,能以本身RNA 为模板,在染色体末端合成六聚脱氧核苷酸TrAGGG 的重复序列,以补偿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末端缩短,解决“末端复制问题”[sup][/sup]。正常人体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较低,但大多数的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因此,检验端粒酶活性是癌诊断的重要方法,是抗癌药物需要研究的靶点之一。端粒酶在肿瘤细胞被过度表达,它是肿瘤细胞增殖所必需的。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肿瘤细胞进入静止状态,最后产生细胞凋亡。端粒酶抑制剂是一类潜在的高选择性的抗肿瘤药物,在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已发现的端粒酶抑制剂有AZT、AZGT及其衍生物、异噻唑啉衍生物TMPI、类黄连素、小的非核苷合成复合物BIBR等。[align=center]七  总结与展望[/align][align=left]近年来,抗癌药物的研究已从利用和改进毒性较大的传统抗癌药物发展向靶向药物设计和研发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肿瘤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临床抗癌药物的靶向性越来越集中。靶向抗癌药物已凭其特异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强,患者耐受性较好而毒副反应相对于细胞毒药物较低等特点,在肿瘤治疗中取得很大成功。与此同时,靶向抗癌药物研发中仍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科学与技术问题。例如:单一靶点的小分子类药物治疗范围窄,且易产生耐药性;即使是使用抗肿瘤靶向药物治疗非常成功的适应证,由于肿瘤细胞具有高度变异的性质,患者的肿瘤仍可能在初始治疗成功后复发;有些肿瘤靶点精确性不够,它们也存在于某些正常细胞,所以会导致相应毒性;多数靶向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多等。[/align][align=left]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解决。并且,要清醒的认识到靶向抗肿瘤药物开发近几年呈现爆炸式增长,可以想象在未来 5-10年市场将相当拥挤,此类药物的开发立项中需要趋于冷静和理性,需要药企和研究者之间的合作,探索更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临床研究模式。[/align][align=left]无论如何,根据特定导向的靶点的需要来设计制备疗效确切的抗癌药物,将是靶向抗癌药物的发展方向,靶向抗癌药物必将随着其疗效最优化的进步而在各类肿瘤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靶点治疗理念的指导下,在合理的研究设计、全面的临床前评价和严谨合理的临床试验的基础上,抗肿瘤药物新靶点研究前景变得更加广阔,也能开发出更多新靶点特异性抗肿瘤新药。[/align][align=left]另一方面,根据患者的基因和蛋白资料实施给药方案,并“量体裁衣”式地对患者合理用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利用基因导向个体化用药;能否通过对靶位基因的筛查达到早期诊断并提示预后,甚至可以通过干预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达到治疗的目的。个人认为,这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align][b]参考文献[/b] EavanG1 Prolififeration,elleyeleandaPotosisineaneer.Nature,2004,411(6835):342~348. Cho K J,Wang X,Nie S M. Clin.CancerRes.,2008,14: 1310—1316 Sawyers C. Targeted cancer therapy .Nature, 2004,432(7015): 294-297 梁岩,何珩,孙翠萍.抗肿瘤用药的应用及进展.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17~18 林健,卜一珊.分子抗癌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天津药学,2005,17(12):61~62 郑晓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8,4(29):7~12 DuffaudF, Blay JY.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and ncatmcnl . Oncology, 2003,65 (3):187-197 陈晓媛,张虹,高晨燕.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策略探讨及案例分析.新药申报与审评技术,2013,22(3):269~273 孙西洋,任常山,曹心珂.抗肿瘤药物的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8,3(6):461~464 Ng SS,Figg WD T.antiangiogenesisin vitroinfluence of formulation vehicles and binding proteins.Cancer Res,2004,64(3):821-824 Bellmunt J,ThéodoreC,Demkov T.Phase III trial of plus best supportive care compared with alone after aplatinum-containing regime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transitional cellcarcinoma of the tract.Clin Oncol,2009,27(27):4454-4461 王祎,刘燕,丁秀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包头医学,2012,36(3):129~132 曹胜利,郭燕文,王先波.抗叶酸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0):747~753 梁旭华,孙洋,谭春雷.叶酸受体介导的抗肿瘤靶向前药研究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12,21(22):2647~2653 卿晨.恶性肿瘤化疗耐药及克服耐药的研究.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1~3 王丽鸿.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2):81~82 李嘉,包春波.抗肿瘤化学药物研究进展.华西药学杂志,2009,4(21):1~5

  • 过程工程所开发出新型难溶性抗肿瘤药物靶向给药系统

    多数抗肿瘤药物因其本身的难溶性而无法实现有效的靶向递送,进而严重影响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紫杉醇(Paclitaxel, PTX)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难溶性抗肿瘤药物之一,其对肺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均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为了解决其难溶问题,现用临床注射制剂(Taxol®)是将其溶解于聚氧乙烯蓖麻油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媒后再行给药。然而,该制剂因缺乏靶向性,对其他正常组织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而且添加的聚氧乙烯蓖麻油在体内降解时会释放组胺,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因此,开发方便安全的靶向给药系统对PTX的临床应用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近日,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马光辉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的纳米靶向给药系统(如图所示)。首先,利用O/W/O复乳液法并结合程序升温法,成功地将PTX以纳米晶形式原位装载于亲水性材料羧化壳聚糖纳米球中,并结合快速膜乳化技术实现了纳米球粒径的均一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利用纳米球表面的羧基,引入具有隐形效果的聚乙二醇(PEG)链和靶向肿瘤细胞的RGD肽,最终制得兼具隐形和靶向能力的纳米给药系统。 后续的体外细胞及体内荷瘤小鼠模型实验表明,该制剂能够有效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周期,改善纳米球对肿瘤细胞的亲和能力,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另外,与传统的注射制剂相比,该制剂还具有很低的毒副作用。 上述研究工作已发表在Molecular Pharmceutics(2012, 9, 1736-1747)上,审稿人认为这是一项有趣的工作,方法新颖。该研究工作受到973项目(2009CB9303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20102036, 21161160555)的资助。http://www.cas.cn/ky/kyjz/201207/W020120720343496926834.jpg PTX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示意图

  • 【分享】靶向药物治疗肿瘤效果明显 市场潜力巨大

    [center]靶向药物治疗肿瘤效果明显 市场潜力巨大[/center]近日,由阿斯利康举办的我国首届CSCO靶向治疗知识竞赛在上海、北京、广州3个赛区正式拉开序幕,据阿斯利康公司透露,此次竞赛的目的在于将肿瘤靶向治疗这一先进的治疗方法更广泛、更正确地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中,从而通过多学科、多途径的治疗,尽可能地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了解,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肺癌是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肿瘤疾病之一。而近年来,我国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作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化疗的疗效却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 据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林桐榆教授介绍,临床经验证明,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有效率一般在30%~40%左右,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备受关注。肿瘤靶向治疗作为21世纪肿瘤治疗的热点,其优势在于,它以癌细胞作为特异性靶点,能够准确地作用于肿瘤,因此不会或者很少伤害正常细胞,产生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已被证实能在多种肿瘤的治疗包括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头颈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

靶向药物相关的资料

靶向药物相关的仪器

  • 靶向药物筛选研究仪器 分析HERG通道 离子通道阅读器 Aurora 转运蛋白分析离子通道阅读器 简介 制药行业的关注焦点,从药物原料问题向药物研发早期中对药物安全性评估的转变,催生了药物研发早期对于离子通道筛选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越来越受到制药行业的关注。药物研发早期对于类似潜在风险的评估,将有助于药物研发企业集中精力在已通过毒性评估可以上市的药物上,避免将时间资源投放在不能通过测试的药品,降低企业研发成本。ICR技术通过检测细胞内和细胞外的离子浓度,高通量分析测试转运通道活性,不需要依赖电压或电流操作相对于手动或自动膜片钳技术,更适用于用于电中性的转运蛋白的高通量研究,可作为额外的补偿研究手段。 ICR8000欧罗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始于1990年,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药物研发/安全和化学分析研究等实验室自动化方案设计与研发的全球性领 导者。我们提供的技术与服务可以在提高质量、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同时提高样品处理量。产品包括:自动化液体处理工作站、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离子通道筛选技术-离子通道阅读器和微波消解系统,它们可以在水质检测、学术研究、农业检测、分子检测、环境检测、食品安全、法医法证、公共卫生、畜牧兽医、药物开发等应用领域中提供高销量的样品处理。我们的总部设在加拿大,2007年,Aurora Biomed开设了其亚洲销售和服务中心,以促进向快速增长的亚洲市场的扩张。为了进一步扩大Aurora的市场范围,我们在全球80多个国家建立了积极的经销商网络,为客户提供销售和服务支持。自2003年起,Aurora是每年精密医疗和离子通道年会的主办方。会议旨在将业界和领 先的学术研究人员聚集在一起,分享知识、交流想法,并建立富有成效的合作伙伴关系。该会议每年在加拿大和中国之间轮流召开,吸引世界各地的顶 尖科学家就药物研发和个性化医学展开发人深省的讨论。它使Aurora和社会能够掌握尖 端技术和创新研究的脉搏。欧罗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药物研发/安全和化学分析研究等实验室自动化方案设计与研发的全球性厂家。我们提供的技术与服务可以在提高质量、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同时提高样品处理量,我们致力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及环境的可持续性。欧罗拉致力于为各种研究领域的科学家提供自动化液体处理系统,包括:医药、生物技术、农业、食品科学和法医。VERSA系列作为液体处理系统,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和数据质量,降低重复烦琐工作带来的不稳定性和减少试剂成本。 Aurora 转运蛋白分析离子通道阅读器 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Aurora公司的离子通道阅读器技术不仅可应用于在细胞水平表达的离子通道靶点,也可应用在合成小泡中表达的离子转运通道或者孔形成蛋白例如,药物引起的QT间期延长以及心率失常,已经促使相关药物安全性评估法例的出台,例如S7B、E14指导文件。新的离子通道筛选技术以及资源有望彻底改变市场,有望降低药物研发的瓶颈,增大开发力度。随着药物专利的开放,以及药厂努力寻找新的治疗方案,自动化的解决方案更能为此类需要的企业降低费用,提高药物研发以及安全性评估效率。可作为离子通道靶点药物研发的初级大量筛选,或者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的二次筛选应用。ICR 通过精 准检测离子浓度,分析候选药物化合物对离子通道或载体蛋白活性的调节作用, Aurora 转运蛋白分析离子通道阅读器 特点 可以精 准检测细胞内离子流析出,从而进行离子通道和载体蛋白活性分析。ICR台式构造,设计紧凑,适用于电压门控离子通道与配体门控离子通道筛选,以及离子泵和转运载体研究用途广泛,帮助研究学者加速与膜蛋白转运通道靶点相关疾病治疗与预防的药物研发进程。ICR技术高通量分析测试转运通道活性,不需要依赖电压或电流操作相对于手动或自动膜片钳技术,更适用于用于电中性的转运蛋白的高通量研究,可作为额外的补偿研究手段。 Aurora 转运蛋白分析离子通道阅读器 产品规格 处理通量5000-60000数据点进样体积可低至50或20μL灵敏度检出限0.05ppmCV少于5%相关模块 ICR8000更多仪器模块配置根据你的实验项目需求推荐,欢迎点击【一键咨询】,【发送留言】后我们会马上联系您 Aurora 转运蛋白分析离子通道阅读器 原理 ICR技术通过检测细胞内和细胞外的离子浓度,高通量分析测试转运通道活性,不需要依赖电压或电流操作相对于手动或自动膜片钳技术,更适用于用于电中性的转运蛋白的高通量研究,可作为额外的补偿研究手段。 Aurora 转运蛋白分析离子通道阅读器 应用案例 应用ICR 8000和ICR 12000可应用在以下的离子通道研究:电压门控性钾离子通道,包括hERG, Kv1.1, Kv1.4和Kv1.5牵张激活钾离子通道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包括NaV1.2, NaV1.5和NaV1.7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包括GABAA, P2X, KATP, SKCa, BKCa 和 nAChR运输载体,包括Na/K-ATPase 和K-Cl 共转运载体 Aurora产品应用报告列表(部分),更多更新欢迎查阅Aurora官网~ 元素分析应用指南以下是部分使用Aurora仪器进行的分析应用方案。如需进一步了解,请直接联系我们。Applications环境工业 &bull 土壤中砷含量检测 &bull 土壤中汞含量检测 &bull 水质重金属检测 &bull 地下水重金属检测 &bull 钢铁及合金痕量重金属测定 &bull GF-AAS检测润滑油重金属 &bull 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案 &bull Application of GFAAS to Petrochemical Samples: Optimizing Ashing Temperatures &bull Determination of Silicon by Flame AAS &bull Determination of Mercury in Water Samples by HG-AFS &bull Determination of Germanium in Spring Water by HG-AFS &bull Heavy Metal Determination &bull Closed Vessel Digestion of Soil &bull Closed Vessel Digestion of Fertilizer食品安全 &bull 奶粉重金属含量检测(一) &bull 奶粉重金属含量检测(二) &bull 大米中重金属含量检测 &bull 烟草中铅含量测定 &bull 烟草重金属检测方案 &bull 烟草中镉含量检测 &bull Determination of Mercury in Milk Powder by HG-AFS &bull Determination of Selenium in Fish Meat by HG-AFS &bull Closed Vessel Digestion of Dried Beef &bull Closed Vessel Digestion of Tea Leaf生物医药 &bull GF-AAS检测胶囊中铬含量 &bull GF-AAS检测尿液样品中锰含量 &bull 全血样品中铅的测定 &bull Application of GFAAS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Metals in Blood &bull Application Procedure for Analyzing Copper in Urine &bull Determinration of Bismuth in Cosmetics by HG-AFS欢迎点击【一键咨询】,【发送留言】后我们会马上联系您,为您的实验或应用需求推荐合适的仪器配置离子通道及转运蛋白筛选 Aurora离子通道阅读器
    留言咨询
  • 微流控靶向单细胞给药系统BioPen图片简介此靶向单细胞给药系统,可以实现4种溶液的亚秒级微量切换(如PRIME款流量精度为7-25 nL/s),从而可对单个细胞周围的环境进行精确控制,单次仅将一个或少量贴壁细胞靶向特定化合物,例如药物或载体,并且不会扩散到周围实验区域。另外,此系统的溶液喷嘴兼容性很好,几乎适配市面上所有显微镜。 功能图解此系统组成有:一次性芯片①(分PRIME和FLEX两款);芯片支架②;压力控制器③;控制软件④。应用系统纳米医学案例:BioPen系统是一门强大的工具,可将纳米颗粒输送至单个细胞周围,以实时研究它们在细胞原生环境中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可以节省珍贵稀缺样本试剂,另一方面也能保障单细胞水平的研究过程。例如病毒感染、纳米颗粒药物输送、外泌体生物学和内吞作用。空间组织?物学与分析:BioPen系统可将部分组织或细胞选择性地暴露在特定的化学环境中,以此探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含细胞迁移、组织和器官功能)。例如,使? BioPen 选择性地将?液输送到蚊?吸?针的尖端,以研究?液感应背后的神经?物学。除以上案例,BioPen系统在细胞培养、神经学、肌纤维、生物物理学及脑切片等领域均有应用。 规格参数
    留言咨询
  • Olink 超微量高灵敏靶向蛋白组分析仪一、仪器主要用途Signature Q100可以直接对不同基质(包括血浆、血清、脑脊液、泪液、肺泡灌洗液、尿液、外泌体裂解液和细胞提取物等)中多种低丰度蛋白分子进行超高灵敏度检测。仅需要1ul上样量即可同时检测92种蛋白因子,一个样品中可检测多达上千种蛋白,灵敏度可以达到fg/ml的水平,动态范围可以达到10个log值。这些功能蛋白涉及炎症、免疫应答、心血管、肿瘤、神经、代谢、器官损伤、发育和细胞调节等相关功能蛋白。Olink技术认可度高,人类血浆蛋白组官网推荐,美国癌症登月计划临床检测技术官方推荐,UKB和deCODE大量用于人群队列研究,近几年发表文献超过1000篇,其中包括高分杂志LANCET、NEJM、Cell、Nature、Science等,涉及心血管、神经、肿瘤、感染性疾病、免疫炎症、内分泌、生殖、眼科、精神类等各种疾病研究领域的应用。该仪器型号Signature Q100,产地瑞典,品牌Olink Proteomics,代理商是斑马鱼(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二、检测原理Signature Q100超微量高灵敏靶向蛋白组分析仪采用PEA(Proximity Extension Assay,邻位延伸技术)的专利技术,这是一种靶向蛋白检测方法,它结合了基于双抗体夹心的免疫分析和“DNA 条形码”技术,它的原理非常巧妙(如下图所示):首先针对目标蛋白设计一对抗体,让每种抗体上连接互补的独特的DNA寡核苷酸探针;这对抗体特异性地与目标蛋白结合后,抗体对上的DNA寡核苷酸链杂交,创建一个双链DNA"条形码",该条形码对于靶蛋白来说是唯一的,并且在数量上与靶蛋白的初始浓度成正比。杂交和延伸后立即进行PCR扩增信号放大,最后再通过SignatureQ100微流控技术进行检测。通过这一过程,蛋白浓度信号会转换成核酸信号,从而实现不同丰度蛋白的检测。 三、实验流程(以血浆检测为例):1、免疫孵育:将1ul血浆加入反应溶液中,再加入92对偶联寡核苷酸链的抗体,在4 ℃进行免疫孵育反应;2、延伸及预扩增:结合在同一蛋白上邻近的一对抗体的寡核苷酸单链会形成互补配对,并在DNA聚合酶等的作用下延伸成一条完整“DNA”条形码,并进行PCR扩增;3、信号检测:将扩增后的样品加入到Signature Q100设备的微流控芯片中,机器自动进行Loading、定量检测以及信号读取。 四、Signature Q100性能优势:1、超高灵敏度:目标蛋白检测灵敏度(低至fg/ml水平),可以在组学水平上检测疾病相关的成百上千种低丰度蛋白(尤其是血浆、血清、房水、脑脊液、胸水、尿液等各种体液样本中的低丰度蛋白);2、样本微量:仅需要1ul上样量可同时检测多达92种非常低浓度的蛋白因子,可检测微量样品,节约珍贵样本;3、多重能力:一个样品中可检测多达上千种功能蛋白,达到组学研究水平;4、宽动态范围:检测范围横跨10个log值,可以同时兼顾不同丰度的蛋白;5、高重复性:引入成熟“DNA”条形码技术及定量作为检测手段,重复性非常好,数据质量高重现性好,适合疾病研究、多组学联合应用以及大队列大数据分析要求。质控设计和充分验证,所有数据具备组学水平最高6、高特异性:基于PEA专利技术的独特性,克服了多重免疫检测中公认存在的抗体交叉反应及信号串扰问题(如下图A所示),而PEA是对目标蛋白的双抗体识别和高保真DNA杂交检测的双重要求,所以不会检测出任何非特异性抗体结合的信号(如下图B所示): 五、Olink 与质谱检测技术比较:1、Olink检测的灵敏度更高,能检测到fg级别的蛋白:质谱目前检测的多为血浆血清里的偏高丰度的蛋白,实际上那些中低丰度的蛋白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部分蛋白olink可以非常好的检测到,如下图所示: Stefanie M. Hauck团队的在“Systems biology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multiomics approach”文中写道:高丰度蛋白质的存在,如血清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在高度复杂的血浆基质中直接影响质谱检测的灵敏度,使得低丰度蛋白质如细胞因子没办法好的被检测出来。而邻位延伸技术(Olink)相对于质谱分析增加了蛋白质组覆盖的深度。2、Olink PEA在“靶向检出蛋白数”、“重现性”方面综合显著优于DDA、DIA:质谱在多样本检测时形成的蛋白与样本的表达矩阵中存在比较多的缺失值。引用参考文献中数据:基于KORA队列中的173份血浆样本进行MS(DIA、DDA)与Olink PEA检测(8个Panel)数据比较,结果如下:六、Olink技术 vs 其它蛋白检测技术科学家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乌普萨拉地区的不同实验室对多个技术平台进行了头对头比较,Olink平台的检测指标通量、灵敏度、样品量、动态范围、重复性等方面都具有领先优势,如果感兴趣,可以和斑马鱼公司联系。技术培训和支持:斑马鱼(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Olink代理商,负责仪器和试剂的推广销售,具备丰富的细胞因子和蛋白标志物检测方面经验,可为用户提供样本制备、仪器操作、数据分析等一整套解决方案。在购买仪器后,将安排有资质的工程师进行现场安装和培训。在培训完成后,客户还将获得全方位支持,包括远程技术支持(Technical Support)、现场应用科学家(FAS)、现场服务工程师(FSE)和生物信息学应用(Applied Bioinformatics)团队,覆盖实验工作流程、试剂耗材、仪器和软件的各个方面。七、Olink在转化医学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1、生物样本库进行人群规模队列血液蛋白组检测应用案例:英国生物样本库和冰岛deCODE中心均采用olink蛋白组平台进行世界级大规模人群队列的血液蛋白组检测;2、疾病早筛及伴随诊断蛋白标志物的开发(IVD及LDT开发)应用案例:Octave公司的多发性硬化症伴随诊断试剂盒开发、香港叶玉如院士阿尔兹海默症早诊标志物开发、加拿大卵巢癌诊断标志物的开发;3、药物靶点发现验证应用案例:Scallop联盟采用基因组数据加olink蛋白组数据进行孟德尔随计划分析,做pQTL寻找因果关系;4、临床预后疗效预测,病人分层&伴随诊断标志物开发应用案例:美国癌症登月计划将Olink公司的Immuno-Oncology panel指定为肿瘤免疫治疗中第一梯队的检测方法,主要用于免疫疗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5、免疫类组学研究应用案例:近期新冠炎症反应相关文章,自身免疫病,多组学联用研究免疫系统,早产儿、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评估等等;6、分泌组学研究(主要用于细胞培养上清中蛋白因子检测):应用案例:无创胚胎评估技术、细胞系药物实验等7、新技术应用开发应用案例:CTC细胞及稀有细胞的转录&蛋白质组研究,外泌体的蛋白质组研究,生物标志物发现等。八、技术参数1、功能用途:可以对细胞因子及蛋白标志物进行超微量、低丰度、超高灵敏度的多重检测;广泛应用于基础科学、转化医学、药物开发、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库和人群大队列研究;也可进行实验方案开发和优化,有利于生理状态评估、药物安全性有效性评估、诊断及疗效预测标志物开发,适合科研创新和开创性研究;2、样品类型:血浆、血清、脑脊液、泪液、肺泡灌洗液、尿液、外泌体裂解液和细胞提取物等;3、仪器为一体化设计,触屏操作,采用微流控技术自动构建纳升级反应体系;4、最小上样量:≤1ul血浆或其它体液样本;5、多重检测:1ul样本可同时检测≥92种细胞因子;6、灵敏度:fg/ml,发现不易检测的蛋白标志物;7、动态范围:10 log(fg/ml-ug/ml),可同时在一个体系里检测低表达和高表达的蛋白靶标;8、可检测指标数:每个样本可检测蛋白指标数≥1000个;9、高重复性:CV值小于10%;10、高特异性:基于PEA技术,克服了多重免疫检测中抗体交叉反应及信号串扰问题;11、温控范围:4–99 º C;12、抗体孵育:待检测蛋白的抗体与样本在同一个孔中完成均相孵育,无需洗板和包被;13、绝对定量:可以进行绝对定量;14、发表文献≥1000篇;九、斑马鱼(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Olink的经销商,负责超微量高灵敏靶向蛋白组分析仪的推广销售和技术支持,为您提供仪器的参数、价格、选型、技术原理等信息,更多相关信息可留言或来电咨询。
    留言咨询

靶向药物相关的耗材

  • 绿百草科技专业提供抗菌类药物及磺胺类药物的色谱柱Kromasil C18
    绿百草科技专业提供抗菌类药物及磺胺类药物的色谱柱Kromasil C18,货号为100-5-C18 4.6 × 150 关键词:Kromasil C18色谱柱,100-5-C18 4.6 × 150,抗菌药物及磺胺类药物,如磺胺甲氧嗪,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二甲氧嘧啶和相关化合物,绿百草科技 绿百草科技专业提供Kromasil C18色谱柱。货号为100-5-C18 4.6 × 150的Kromasil C18色谱柱可以用来分析抗菌药物及磺胺类药物,如磺胺甲氧嗪,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二甲氧嘧啶和相关化合物。流动相10mM的柠檬酸缓冲液,pH 3 /甲醇 检测器为UV 225nm。绿百草科技可提供详细的操作条件和谱图。 需要详细的信息请和绿百草科技联系:010-51659766 登录网站获得更多产品信息: www.greenherbs.com.cn
  • 抗病毒药物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检测
    抗病毒药物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检测,USP官方推荐L1色谱柱为YMC J' Sphere ODS- H80 4.6*250mm 4um;有机杂质分析L26色谱柱 YMC Pack C4 4.6*150mm 3um;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中乙醇含量测定采用气相柱G16,推荐RESTEK Stabilwax-DB 0.53 mm x 30 m, 10 μm。 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三氮唑核苷、尼斯可等,是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可适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等。常用剂型有注射剂、片剂、口服液、气雾剂等。利巴韦林副作用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曾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广泛应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成为轻、中度患者的治疗入选药物。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第二部P486: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磺化交联的苯乙烯一二乙烯基共聚物的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填充剂,对利巴韦林含量进行测定。可参考USP标准,采用L1色谱柱YMC-PackODS-AQ(4.6*250mm,5um)对利巴韦林有机杂质进行测试。北京绿百草科技助力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研发,需要色谱柱的老师请联系北京绿百草科技!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 药物一致性评价 溶出检测HPLC适用柱
    本产品正在火热促销中,可前往博纳艾杰尔中文官网→火热促销页面进行购买药物一致性评价:政策之箭已在弦上紧迫!溶出度测试工作量之大对分析效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将来!!标准溶出曲线,将纳入到药企QC测试,现在和将来您不得不关注分析效率!!现在!!!Bonna-Agela及时推出溶出度测试适用柱,愿为每位药物研发工程师助力,快速得到溶出曲线!!!==================================================药物一致性评价 HPLC 检测适用柱——Venusil® XBP C18(L)规格: 5 μm,150 ,4.6×50 mm (适用于单组分溶出度测试) 5 μm,150 ,4.6×100 mm (适用于复方组分溶出度测试)几大优势: 高效率:低比表面积使得出峰快,高惰性固定相使得峰型窄,满足快速分析; 耐受宽范围pH值:1.5-8.0,完全兼容溶出测试的溶出试剂和流动相pH范围; 耐污染:硅胶基质颗粒的孔径大,无微孔,对辅料和溶解酶无死吸附。使用 Bonna-Agela 药物一致性评价HPLC 检测适用柱的理由效率至少提高一倍,成本不止降低一倍!根据《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药企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次仿制药和原研药的溶出曲线比较,应取受试和参比制剂各12片(粒),按照15分钟或更短时间间隔取样。我们假设需要取样5次,每次取样需要进样2针,那么进行一次仿制药和原研药的溶出曲线比较需要进行的含量测定次数为:12×2×5×2=240次。那么:柱床稳定!Bonna-Agela拥有领先的短柱填装技术,确保短柱柱床稳定,助力一致性评价获得高效率!Bonna-Agela的4.6×50mm短柱在美国医药市场拥有大量的客户,众多的客户使用经验使得该款色谱柱成为一款世界级稳定性能的产品。4.6×50mm短柱,常规使用柱压在50bar左右。Bonna-Agela药物一致性评价HPLC检测适用柱耐压实验将色谱柱置于150bar极高压力下进行:在高压高盐(50mmol)条件下,维持376小时,中间不间断测试柱床的稳定性,通过考察柱压和萘的保留时间的变化来反应柱床的稳定性。柱压维持在150bar所用液相条件:流动相:0.05 mol/L磷酸氢二钠(pH7.5)︰ 异丙醇=50︰50(v/v);流 速:1.6 mL/min;柱 温:室温;柱 压:150 bar 色谱柱柱床稳定性评测条件:流动相:水︰甲醇=35︰65(v/v);流 速:0.8 mL/min;波 长:254 nm;柱 温:25℃进样量:1 μL色谱柱在150bar极高柱压下柱床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结果表明:Venusil® XBP C18(L) 短柱柱床稳定性能非常优秀,完全可以胜任溶出度HPLC含量测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