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奖

仪器信息网生物物理奖专题为您整合生物物理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生物物理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生物物理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生物物理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生物物理奖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物物理奖相关的资讯

  • 颜宁教授获2015年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280px HEIGHT: 418px" title=" 20151081512248800.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715d234f-59d4-4213-9f85-308bce500be5.jpg" width=" 280" height=" 418" / /p p   清华新闻网10月8日电 10月7日,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Stephan Grill教授共同获得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The Raymond & amp Beverly Sackler International Prize in Biophysics)。颜宁的获奖理由为“对包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在内的关键膜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做出突出贡献”(For seminal contributions to structural biology of crucial membrane proteins including the landmark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颁奖典礼将于12月15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举行。 /p p   颜宁教授自2007年10月回国组建实验室以来,一直致力于结构生物学中最富挑战的领域之一、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并在短短8年内取得了一系列杰出成就。2014年,她率领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2015年进一步获得了具备更多构象的GLUT3结合底物和抑制剂的超高分辨率结构,从而清晰揭示了葡萄糖跨膜转运这一基本细胞过程的分子基础。此外,她还对离子通道结构生物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解析了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晶体结构,最近又利用最新冷冻电镜技术获得了最大钙离子通道RyR1的高分辨率结构。 /p p   颜宁因其杰出工作获得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2012年入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HHMI)首批“国际青年科学家”,同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和中国第9届“青年女科学家奖” 2015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 2015年颜宁教授因为对跨膜运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获得国际蛋白质学会(Protein Society)颁发的“青年科学家”奖。 /p p   雷蒙德与比佛利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简称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是由雷蒙德博士和比佛利赛克勒夫人捐赠所设立的,旨在促进原创及杰出的生物物理研究成果,一般表彰年龄在45岁以下的科学家,个别年度不设年龄限制。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和美国哈佛大学的庄小威教授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获得该奖。(原标题:清华大学颜宁教授获2015年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p
  • 五洲东方将参加“第17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暨第12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
    五洲东方将于2011年10月30日-11月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参加&ldquo 第17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暨第12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rdquo 。   本届大会是生物物理研究领域的盛会,首次在华举办,由国际生物物理联合会(IUPAB)主办,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同承办。本届大会主席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饶子和院士担任,届时有250余名享有盛誉的生物物理学家,包括多位诺贝奖获得者介绍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五洲东方展位号:A55和A57   会议时间:2011年10月30日-11月3日   会议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五洲东方诚邀您的参加。
  • 17位华人学者获2016年斯隆研究奖 含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
    美国时间2月23日,艾尔弗斯隆基金会 (The 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 公布了2016年斯隆研究奖 (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共有17位华人获此殊荣。 斯隆研究奖自1955年设立以来颁发给物理学、化学和数学领域的杰出青年,以向这些“早期职业科学家和学者提供支持和认可”,后来陆续增加了神经科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以及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本届获奖者共126名,虽然奖金数额并不抢眼,但该奖项自设立以来共产出了43位诺贝尔获奖者,16位菲尔茨奖获奖者,以及众多杰出人才。 化学顾臻 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2010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同年获聘于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Koch癌症复合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医学院,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12年获聘于北卡大学,建立“生物大分子诊疗工程实验室”,现为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 (UNC-CH) 医学院、药学院,北卡州立大学 (NCSU) 工学院联合生物医学工程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药物控释,智能生物医用材料及器件,生物芯片技术,新型微纳加工技术及基于交叉学科的高效教学方法探究等。顾臻博士领导的实验室紧扣药物传递及组织工程的研究前沿,致力于癌症、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及诊断的新方法、新材料和新器件的研究及其成果转化。曾获“美国糖尿病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美国糖尿病学会Pathway加速研究奖”、“Sigma Xi协会青年教授研究奖”及“细胞/分子生物工程创新者奖”等。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 杂志评为“2015年TR35全球杰出青年创新人物”。田博之 2001年和2004年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哈佛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博士。期间师从于全美十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查里李博 (Charle Lieber),从事新型纳米线材料合成以及在细胞和组织中的应用等方面研究。2010-201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博士后工作。目前任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造细胞交互、 细胞组织纳电子研究、仿生纳米材料与设备开发等。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杂志评为 “2012年TR35全球杰出青年创新人物”,荣获Searle Scholars Award (2013),AFOSR Young Investigator Program Award (2015), Kavli Frontiers of Science Fellow (2015) 等奖项。Qiu Wang 199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环境化学专业,2005年在埃默里大学取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哈佛大学以及Broad Institute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任杜克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类生物学与疾病中的生物活性分子探测、表观遗传学修饰酶治疗研究、生物分子标记和目标识别的新型化学方法研究等。Qiu Wang是美国化学学会成员,美国科学促进会成员,曾获Boehringer-Ingelheim Scholarship (2003),Osborne R. Quayle Award for Outstanding Research (2004) 等奖项。许可 2004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2009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博士学位。2009-2013年在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年加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学院任助理教授。博士阶段主攻方向是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电学性质。在纳米线的超导电性、一维量子点阵列的制备及测量,以及纳米线的热电效应等多个科研方向均有突破。曾获美国材料协会优秀研究生奖 (MRS Graduate Student Award) 及加州理工学院纳米方向优秀毕业论文奖 (Demetriades-Tsafka-Kokkalis Prize in Nanotehnology or Related Fields) 等奖项。于贵华 2003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2009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2009至2012年在斯坦福大学从事化学工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功能性纳米材料的合理化设计与合成,纳米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以及能源科学、电子学和纳米生物技术领域的大规模集成策略研究等。曾被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评为2014年度“新兴青年研究员”(Emerging Young Investigator),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 杂志评为“2014年TR35全球杰出青年创新人物”。张文君 2002年获得南京大学生物化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哈佛医学院任研究员。目前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助理教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生物学家。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分子工程在医学和生物能源领域的应用。获201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创新奖 (NIH Directors New Innovator Award),2016年生物无机化学保罗萨特曼纪念奖 (Paul Saltman Memorial Award in Bioinorganic Chemistry) 等奖项。 计算与进化分子生物学李勁葦 (Gene-Wei Li) 2004年获国立清华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2010-2014年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在麻省理工学院任生物学专业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从量化角度理解细胞行为,重点关注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控制。获Helen Hay Whitney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2011),NIH Pathway to Independence Award (2013) 等奖项。翁经科 2003年获浙江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学士学位,2009年取得普渡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2009-2013年在索尔克生物研究所跟随Joseph P. Noel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美国麻省理工 (MIT) 的白头生物研究所 (Whitehead Institute) 成员,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代谢变化、激素信号、种间化学交互、代谢工程、代谢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草药等方面的研究。曾获得Tansley Medal (2013),ASPB Early Career Award (2014),Searle Scholar Award (2015) 等奖项。Chang Liu 1982年生于上海,后移居美国图森。2005年获哈佛大学化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化学博士学位,2009-2012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目前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化学系和生物医学工程系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合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和定向进化。获201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创新奖 (NIH Directors New Innovator Award),Dupont Young Professor Award (2015) 等奖项。Jian Peng 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本科毕业,2013年获芝加哥大学丰田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曾于麻省理工学院Berger Lab进行博士后研究,目前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科学系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生物学与机器学习相关领域,如基因组、系统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大数据分析处理。他是微软研究院2010-2012年PhD研究员,曾获CROI 2011青年学者奖。Jenny Tung 2010年获杜克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杜克大学生物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野生种群基因进化。 数学马宗明 2005年获北京大学数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斯坦福大学统计学博士学位。自2010年至今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统计学专业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维统计学推理,非参数统计,网络数据分析等。曾获2014年美国科学基金会职业成就奖 (NSF CAREER Award)。汪璐 2006年获北京大学数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博士学位。目前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数学系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几何分析与几何偏微分方程,特定几何流,极小曲面,调和映射和最小-最大理论等。曾获AMS-Simons Travel Grant (2012-2014);Chapman Fellowship,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2014-2016) 等奖项。 神经科学马登科 2002年获清华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博士学位。2014年前在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于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心血管研究院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生理性自体稳衡机制,目前重点关注动物对环境中物理化学信号变化所做的反应。曾获Charles A. King Trust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2013),NIH Pathway-to-Independent Award (2014-2018) 等奖项。 物理学沈悦 2002年与2005年分获清华大学物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2009-2015年分别在哈佛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和卡内基天文台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天文学系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星系天文学,重点关注活动星系核 (AGN) 和 超大质量黑洞 (SMBHs)。曾获Clay fellowship (2009) 和Hubble Fellowship (2012)。Jonathan Fan 2004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2006年和2010年分获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于斯坦福大学任电子工程助理教授。曾获美国国防部AFOSR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2015) 等奖项。Yen-Jie Lee 国立台湾大学物理学硕士毕业,2011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12-2013年于欧洲核子中心 (CERN) 工作。2013年9月回到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曾获2015年美国能源部新进研究人员奖 (Early Career Research Award)。

生物物理奖相关的方案

生物物理奖相关的论坛

  • 【分享】生物力学的发展简史

    生物力学的发展简史生物力学一词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但它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却是古老的课题。例如,1582年前后伽利略得出摆长与周期的定量关系,并利用摆来测定人的脉搏率,用与脉搏合拍的摆长来表达脉搏率等。1616年,英国生理学家哈维根据流体力学中的连续性原理,从理论上论证了血液循环的存在;到1661年,马尔皮基在解剖青蛙时,在蛙肺中看到了微循环的存在,证实了哈维的论断;博雷利在《论动物的运动》一书中讨论了鸟飞、鱼游和心脏以及肠的运动;欧拉在1775年写了一篇关于波在动脉中传播的论文;兰姆在1898年预言动脉中存在高频波,现已得到证实;材料力学中著名的扬氏模量就是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为建立声带发音的弹性力学理论而提出的。1733年,英国生理学家黑尔斯测量了马的动脉血压,并寻求血压与失血的关系,解释了心脏泵出的间歇流如何转化成血管中的连续流,并他在血液流动中引进了外周阻力概念,并正确指出:产生这种阻力的主要部位在细血管处。其后泊肃叶确立了血液流动过程中压降、流量和阻力的关系;夫兰克解释了心脏的力学问题;斯塔林提出了透过膜的传质定律,并解释了人体中水的平衡问题。克罗格由于在微循环力学方面的贡献获得1920年诺贝尔奖金。希尔因肌肉力学的工作获得1922年诺贝尔奖金。他们的工作为60年代开始的生物力学的系统研究打下基础。到了20世纪60年代,一批工程科学家同生理学家合作,对生物学、生理学和医学的有关问题,用工程的观点和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使生物力学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中有些课题的研究也逐渐发展成为生物力学的分支学科,如以研究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为主要内容的生物流变学等。中国的生物力学研究,有相当一部分与中国传统医学结合,因而在骨骼力学、脉搏波、无损检测、推拿、气功、生物软组织等项目的研究中已形成自己的特色。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生物的各个系统,特别是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动力学问题,是人们长期研究的对象。循环系统动力学主要研究血液在心脏、动脉、微血管、静脉中流动,以及心脏、心瓣的力学问题。呼吸系统动力学主要研究在呼吸过程中,气道内气体的流动和肺循环中血液的流动,以及气血间气体的交换。所有这些工作,包括生物材料的流变性质和动力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了解,而且还能为人工脏器的设计和制造提供科学依据。生物力学还研究植物体液的输运。环境对生理的影响也是生物力学的一个研究内容。众所周知,氧对生物体的发育有很大影响,在缺氧环境下生物体发育较慢,在富氧环境下发育较快。即使在短期内,环境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实验表明:在含10%的氧气、压力为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中的幼鼠,即使只生活24小时,在直径为15~30微米的肺小动脉壁下,也会出现大量的纤维细胞。若延续4~7天,纤维细胞则会过渡为典型的平滑肌细胞,这无疑会影响肺循环中血液的流动。又如处于高加速度状态中的人,其血液的惯性会有明显的改变,悬垂器官会偏离原位,从而改变体内血液的流动状态。

  • 生物物理化学专业词汇

    生物物理学 biophysics分子生物物理学 molecular biophysics生物物理化学 biophysical chemistry分子动力学 molecular dynamics柔性 flexibility   指生物大分子,如蛋白多肽链和磷脂脂肪酸链活动程度的大小。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FanE『翻译中国』http //www.FanE.cn序参数 order parameter一级结构 primary structure二级结构 secondary structure三级结构 tertiary structure四级结构 quaternary structure螺旋结构 helical structureα螺旋 α-helixβ折叠 β-pleated sheet   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一种构象,其多肽链在空间的走向发生180°的转变。链间氢键 interchain hydrogen bond链内氢键 intrachain hydrogen bondβ转角 β-bend, β-turn蛋白质折叠 protein folding解折叠 unfolding解旋 unwinding内旋转 internal rotation三股螺旋 triple helix, triplex螺旋度 helicity分子肺 molecular lung   血红蛋白随氧的得失,其四级结构和亚基间距离发生显著变化,这种一张 一合的情况与肺的呼吸类似,可理解为分子肺。双螺旋 duplex, double helix碱基堆积 base stacking扭结 kink水结构 water structure结合水 bound water生物能学 bioenergetics[离子]近层水 primary water   离子与水作用,使分子沿着离子造成的电场排列,在离子周围形成结合较紧密、有序性较高的水层。全反构型 all transconfiguration

  • 拿化学奖的38个物理化学家在哪里……

    化学奖授予埃里克·白兹格,斯特凡·W·赫尔,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以表彰他们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由于他们的成就,光学显微镜现在可以进入纳米世界了。   ……等等,这不是物理学奖么?上一个因为显微镜(电子隧道显微镜)而获奖的都是拿的物理学奖啊……   化学奖公布之后,诺贝尔奖官推立马开始自黑:算上今年已经有38个人因为物理化学领域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了……我诺贝尔大理综奖万岁!   有哪38个人呢?八一八吧。   1901年,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第一届的化学奖就带有物理味儿,确实是开了一个好头!   1903年,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提出了电离理论”。   1909年,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对催化作用的研究工作和对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原理的研究”,看起来很化学的,但是确实是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   1914年,西奥多·威廉·理查兹因为“精确测定了大量化学元素的原子量”而获奖。咦好像不太对……你说有什么元素不是化学元素!摔!   1920年,瓦尔特·能斯特,“对热化学的研究”;其实擦边球啦,热学……明明是物理学……   1922年,弗朗西斯·阿斯顿“使用质谱仪发现了大量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并且阐明了整数法则”……嗯,参照楼上理查兹。   1925年,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阐明了胶体溶液的异相性质,并创立了相关的分析法”。   1926年,特奥多尔·斯韦德贝里因为“对分散系统的研究”而获奖。这个研究跟超速离心有关,算是物理方法吧。   1932年,欧文·朗缪尔因为“对表面化学的研究与发现”而获奖。表面化学是什么呢?就是表面活性剂(洗涤剂blabla)之类的东东。   1934年,哈罗德·克莱顿·尤里“发现了重氢”……隔壁物理学奖研究氢同位素的海森堡发来贺电。   1936年,彼得·德拜“通过对偶极矩以及气体中的X射线和电子的衍射的研究来了解分子结构”。分子嘛,还勉强算化学……   1948年,阿尔内·蒂塞利乌斯“对电泳现象和吸附分析的研究,特别是对于血清蛋白的复杂性质的研究”。   1949年,威廉·吉奥克“在化学热力学领域的贡献,特别是对超低温状态下的物质的研究”。其实隔壁物理学奖研究低温获奖的真不少(比如苏联的卡皮查和荷兰的昂内斯),该不会是物理学奖不要的吧【误】   (2人)1956年,西里尔·欣谢尔伍德以及尼古拉·谢苗诺夫“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这个机理其实算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   (3人)1967年,曼弗雷德·艾根、罗纳德·乔治·雷伊福特·诺里什、乔治·波特“利用很短的能量脉冲对反应平衡进行扰动的方法,对高速化学反应的研究”。物理化学方法。 1968年,拉斯·昂萨格“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倒易关系,为不可逆过程的热力学奠定了基础”。看来热力学是物化“交融”的热点啊。   1971年,格哈德·赫茨贝格“对分子的电子构造与几何形状,特别是自由基的研究”。   1977年,伊利亚·普里高津“对非平衡态热力学的贡献,特别是提出了耗散结构的理论”。又一个热力学。   1983年,亨利·陶布“对特别是金属配合物中电子转移反应机理的研究”。   (2人)1985年,赫伯特·豪普特曼和杰尔姆·卡尔“在发展测定晶体结构的直接法上的杰出成就”。   (3人)1986年,达德利·赫施巴赫、李远哲、约翰·查尔斯·波拉尼“对研究化学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的贡献”   1999年,亚米德·齐威尔“用飞秒光谱学对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研究”,又是物理工具、化学研究。   (3人)2002年,约翰·贝内特·芬恩、田中耕一、 库尔特·维特里希,分别用软解析电离法和核磁共振谱学对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也是算物理方法吧。   (3人)2000年,艾伦·黑格、艾伦·麦克德尔米德、白川英树“发现和发展了导电聚合物”;   2011年,丹·谢赫特曼“发现了准晶体”。   (3人)2013,马丁·卡普拉斯、迈可·列维特、阿里耶·瓦舍尔“为复杂化学系统创造了多尺度模型”。   今年2014年,又有三个物理化学领域的人获奖。   其实,诺贝尔官方之外,也有好一些有“物理学奖”的味道……   1908年,大名鼎鼎的欧内斯特·卢瑟福因为“对元素的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而获得了化学奖。但是卢瑟福是一个非常有节操的科学家,名言是——“科学要么是物理学,要么是集邮”。好的于是我们把化学奖愉快地颁发给了他。   接下来是1911年的玛丽·居里。她以前就拿过物理学奖,这次拿化学奖是因为“发现了镭和钋元素,提纯镭并研究了这种引人注目的元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我们可以理解为物理是对放射性的研究,然后把元素提取出来就是化学了,好的get√……这事儿还没完,1935年,伊伦·约里奥-居里以及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的女儿和女婿,“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母亲居里含笑点头。   1959年,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发现并发展了极谱分析法”。这又是一种采用物理手段研究化学的方式——用电流。   1964年,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利用X射线技术解析了一些重要生化物质的结构”。嗯物理奖也发给过用X射线观察各种晶体的布拉格一家呢……   1982年,英国的阿龙·克卢格“发展了晶体电子显微术,并且研究了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显微术!   然后是这条耐人寻味的……1960年,威拉得·利比“发展了使用碳14同位素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被广泛使用于考古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其他学科”。我大化学终于对其它科学(除了物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生物物理奖相关的资料

生物物理奖相关的仪器

  • 江苏生物力学试验机主要用于各种材料的生物力学性能试验,包括用于人造血管、软组织、骨头、接骨板、椎间融合器、心脏棒膜、膝关节、脊柱固定器、金属涂层、髋关节、髓内钉等可进行金属与非金属、高分子材料、人体骨骼等的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项目机械性能测试和力学鉴定。可根据国家标准及ISO、DIN等标准进行试验和提供数据,自动绘制各种试验曲线,自动打印试验报告及试验曲线,是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医学、生物工程等部门的理想试验设备。江苏生物力学试验机外形更美观,操作更方便,噪音低、效率高、性能稳定、 加工精细、设计新颖,品质保障,价格优廉,由第三方下发的计量证书,非常权威性的技术与服务,值得广大客户的信赖江苏生物力学试验机技术参数Mainspecifications1大负荷Maxcapacity:5000N以内(任意选)2、荷重元精度拉力机LoadAccuracy:0.01%3、测试精度Measuringaccuracy:±0.5%4.位移示值误差:示值的±0.5%以内5、操作方式Control:全电脑控制6.测试软件:中英转换,还有一款八国语言的软件。7、操作方式Control:全电脑控制8、有效宽度Validwidth:150mm9、有效拉伸空间Stroke:800mm(根据需要可加高)10、拉力机试验速度Tetxingspeed:0.001~500mm/min(任意调),也可达到1000mm/min。11、速度精度SpeedAccuracy:±0.5%以内;12、位移测量精度StrokeAccuracy:±0.5%以内;13、变形测量精度DisplacementAccuracy:±0.5%以内14、安全装置Safetydevice:电子限位保护,紧急停止键Safeguardstroke15. 系统:配试验遥控或仪器本身的液晶显示屏控制16.夹具配置:根据用户产品试样要求定制夹具壹付17、机台重量MainUnitWeight:约100kg18. 电源电压: 220V19. 主机尺寸:590*355*1640mm
    留言咨询
  • 传统的降温方式:冰袋:冰袋温度过低容易冻伤,冰袋融化温度升高降温效果差,温度忽高忽低不恒定不循环,体感差,降温效果不理想退热贴:退热贴与敷毛巾原理相同,带走的热量少,只是外表皮肤变凉,而热量交换非常少,且长时间贴易出现儿童过敏。退烧药: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方可使用,退烧药中含有不同成分,每种药物药物都有自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可能会产生过敏、消化不良等副作用。康益生物研发生产的儿童物理降温仪器很好的弥补了传统仪器的缺点,适合临床使用操作。产品特点:1、循环冷水,恒温冷敷,持续性物理降温2、航天级半导体制冷技术,恒温缓降,缩短准备时间3、冷敷温度17-40℃,可调可控,满足不同治疗需求4、按键设计,便于操作5、机身小巧,便于携带
    留言咨询
  • 01为什么会发烧?当人体感受到病毒、细菌、支原体等侵犯时,会自动产生一些防御机制,如白细胞杀灭细菌、淋巴细胞杀灭病毒等。发烧是防御机制开启的一个主要信号: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上调体温调定点,使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引起体温升高,导致了发烧的现象。02为什么说发烧并非坏事?发烧是人体遇到病菌或异物侵犯时,对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它可以让人体免疫功能尽快消失病菌或异物,并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所以说发烧并非坏事,但也不能放任不管,我们要做的是帮助控制体温,避免体温过高。03儿童更容易高烧的原因:①由于儿童大脑发育不够成熟,当体温调节中枢发出上调信号后,时常会调节过度,因此儿童容易出现高烧。②病菌刺激越严重,很可能体温上升越高,体内的调节能力越强,体温也可能就越高。04体温达到多少才算作发烧?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发热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及时采取有效降温措施对小儿疾病的转归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见的降温方法有以下几种:①酒精退热:酒精很容易经皮肤吸收,引起过敏和肝功能损害。②药物治疗:一有发热马上服用退烧药,副作用较大,容易降低儿童免疫力。③输液:除非引起发热的病因如肺炎,脑炎,脱水等情况需要输液(单纯输液退烧药和口服药疗效相当,但副作用会更大)④儿童物理降温仪:专用降温设备,效果明显,无副作用,安全有效。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发热应先选物理降温。HW-1200儿童物理降温仪采用航天级半导体控温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患儿体温,可以缓解高热患儿不适症状,改善睡眠情况,缓解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确保患儿生命安全。 HW-1200物理降温仪其他功能①体温监测:红外线体温监测功能,当体温传感器检测温度低36℃或高于40℃时会有“嘀嘀”的蜂鸣提示音。②便携把手:符合人体工学,握持舒适,方便转运。③工作时间 :定时范围为10~240min,调整级差为10min,定时允差±5%。④音乐治疗:内置国际辅助康复治疗名曲10首,音量0~9级,可随意调节。⑤质量保证:产品通过ISO13485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有保证。 采用物理降温能够有效降低患儿体温,HW-1200物理降温仪可以采取积极的降温措施,把儿童的体温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操作简单、降温速度快、效果明显,能够保证儿童的安全。
    留言咨询

生物物理奖相关的耗材

  • 全生物降解吸管 其他耗材
    全生物降解吸管随垃圾填埋,在6个月可降解,燃烧不产生有毒气体,在自然环境下,可降解,对土壤和环境不产生有害影响,PLA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使用可再生的植物资源(如玉米,淀粉,谷物)等提炼出来。淀粉原料经由发酵过程制成乳酸,再通过化学合成转换成聚乳酸。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最后生产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对环境有利,是公认的环境良好材料。
  • 水培法生物降解堆肥
    一、产品用途:1、适用于GB/T19276.1水培法生物降解实验;2、适用于GB/T19276.2水培法生物降解实验;3、适用于ISO18830海水法生物降解实验; 4、适用于地膜,购物袋,食品包装袋,餐饮盒等各种生物基材料制品和母粒的生物可降解性实验。二、产品特点:1、微生物活性高,兼具可促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有机营养与无机营养;2、腐熟度高,稳定性强,每一批堆肥都经过3个月以上的充分腐熟;3、空白值低,有效减小背景的干扰; 4、菌群丰富,活力旺盛,可以极大地缩短降解周期; 三、技术参数:1、包装规格:1kg/袋;2、pH:7-8 3、湿度:<30%;4、腐熟度:>3个月;5、本品宜保存于阴凉干燥处,保质期为12个月。6、本品不宜与杀菌剂等混合使用。
  • 美国百思臻 细胞降温 梯度降温盒
    CoolCell® 是由美国BioCision公司开发的一款物理方式实现细胞程序降温的冻存盒,仅需将冻存管样品放入盒内,放在-80℃冰箱中,即可确保标准降温速率-1℃/分钟。这替代了传统异丙醇降温过程中刺激性气味对人体的危害,也降低了实验室污染风险。如今CoolCell细胞程序降温盒已经广泛应用于免疫细胞治疗中的干细胞、初代细胞、PBMC细胞、及各种细胞样本冻存环节,在生物样本库行业广泛使用。CoolCell® LX,需要通过-80℃冰箱提供冷源条件,通过结构上的设计,内置金属蓄冷能量芯,可实现-1℃/分钟,为细胞降温冻存条件提供了非常理想的降温速率条件,使用后在仅需打开盖子很短时间即可恢复至室温条件。CoolCell® FTS30采用同样的原理,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设计,可同时进行30支冻存管的降温过程控制,内置金属导热能量芯,及透孔式空气导流设计,确保-1℃/分钟的理想降温速率。

生物物理奖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