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认可条例

仪器信息网认证认可条例专题为您整合认证认可条例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认证认可条例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认证认可条例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认证认可条例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认证认可条例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认证认可条例相关的资讯

  • 意见征求|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关于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为了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加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组织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1年12月22日。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1.登录市场监管总局网站(网址:www.samr.gov.cn),进入首页“互动”栏目下的“征集调查”提出意见。2.邮件发送至:tlxd@cnca.gov.cn,邮件主题请注明“《认证认可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集意见”字样。3.信函寄至: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9号,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认监委秘书处(邮编:100088),并请在信封上注明“《认证认可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集意见”字样。4.传真发送至:010-82260799,请注明“《认证认可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集意见”字样。附件:1.《认证认可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2.《认证认可条例》修订新旧对照表3.关于修订《认证认可条例》的说明认监委秘书处2021年11月22日《认证认可条例》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规范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活动,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服务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定义】本条例所称认证,是指由第三方机构证明产品、过程、服务、管理体系和人员等符合标准或者相关技术规范的合格评定活动。本条例所称检验检测,是指由依法成立的专业技术组织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测试和评价的合格评定活动。本条例所称认可,是指由权威机构对认证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审定/核查机构等的能力予以证明的合格评定活动。第三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及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第四条【管理体制】国家实行统一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制度。国家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实行在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统称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下,各有关方面共同实施的工作机制。国家建立认证认可部际联席会议,作为议事协调机构。第五条【工作原则】从事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以及相关活动,应当遵循客观独立、公开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第六条【国际互认】国家鼓励平等互利地开展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国际合作互认活动,积极采信国际互认结果。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国际合作互认活动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实施国家统一推行的认证制度所开展的国际互认活动,应当在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经授权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外签署的国际互认协议框架内进行。第七条【信息公开和保密义务】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公开从事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活动的基本规范、实施规则、收费标准等信息,并对公开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从事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活动的机构及其人员,对其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第八条【激励采信】国家鼓励社会各方采信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结果,便利经济贸易活动,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结果的采信应当符合公平竞争原则。第九条【统计调查制度】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建立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依法开展统计调查工作。第十条【资源整合】国家鼓励创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检验检测认证资源整合和社会共享。第二章 认证第十一条【认证制度】国家构建统一管理、共同实施、权威公信、通用互认的认证体系。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国家统一推行的认证制度。凡已建立国家统一推行的认证制度的,不再设立类似的合格评定项目。面向社会的第三方技术评价活动应遵循通用准则和标准,逐步向国家统一推行的认证制度转变。第十二条【认证规则】认证机构应当按照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从事认证活动。国家统一推行的认证制度,由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认证基本规范和认证规则;涉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职责的,由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认证机构自主开展的认证,认证机构可以自行制定认证规则,并报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认证规则应当符合认证基本规范的要求,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妨碍社会管理,不得有损社会道德风尚。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认证规则组织审查。涉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职责的,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第十三条【认证机构准入审批】取得认证机构资质,应当经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在批准范围内从事认证活动。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从事认证活动。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认证活动的风险等级对认证机构的资质审批实施分类管理。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布依法取得资质的认证机构名录。第十四条【认证机构批准书不得造假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冒用、转让、租借、买卖或使用已过期失效、被撤销、吊销、注销的认证机构批准书。第十五条【认证机构资质条件】取得认证机构资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取得法人资格;(二)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设备设施;(三)有符合认证认可要求的管理制度;(四)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三百万元;(五)有十名以上相应领域的专职认证人员;(六)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未受到信用惩戒。从事产品认证的机构,还应当具备与从事相关产品认证活动相适应的检验检测等技术能力。第十六条【境外认证机构在境内活动】境外认证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代表机构,须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从事与所从属机构的业务范围相关的推广活动,但不得从事认证活动。境外认证机构直接委派人员在境内开展认证及相关活动的,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规定,其认证结果仅能在境外使用。认证机构接受境外组织委托,依据境外组织制定的认证规则开展认证及相关活动的,应当在开展认证及相关活动前,对认证规则开展审查和论证,并将认证规则及论证材料报送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第十七条【境外企业设置授权代表】境外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强制性认证的,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指定具有法人资格的授权代表,由授权代表承担其相应的法律责任。第十八条【认证机构公正性要求】认证机构不得与行政机关存在利益关系。认证机构不得接受任何可能对认证活动的客观公正产生影响的资助;不得从事任何可能对认证活动的客观公正产生影响的产品开发、营销等活动。认证机构不得与认证委托人存在资产、管理方面的利益关系。第十九条【认证人员基本要求】国家建立认证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由符合条件的人员认证机构实施。认证机构应当建立并实施对认证人员的管理制度,制定能力要求和考核评价标准,确保认证人员持续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专职认证人员应当在一个认证机构从事认证活动,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认证机构从业。第二十条【认证申请】任何法人、组织和个人可以自愿委托依法设立并具有相应资质的认证机构进行产品、过程、服务、管理体系、人员等认证。认证机构不得以委托人未参加认证咨询或者认证培训等为理由,拒绝提供本认证机构业务范围内的认证服务,也不得向委托人提出与认证活动无关的要求或者限制条件。第二十一条【过程记录和信息报送要求】认证机构以及与认证有关的检验检测机构从事认证以及与认证有关的检验检测活动,应当完成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确保认证、检验检测的完整、客观、真实,不得增加、减少、遗漏程序。认证机构以及与认证有关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认证、检验检测过程作出完整记录,归档留存。认证机构以及与认证有关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送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有关的信息,并对其真实性负责。第二十二条【结论真实性要求】认证机构及其认证人员应当及时作出认证结论,并保证认证结论的客观、真实。认证结论经认证人员签字后,由认证机构负责人签署。认证机构及其认证人员对认证结果负责。第二十三条【认证结论】认证结论为产品、过程、服务、管理体系、人员等符合认证要求的,认证机构应当及时向委托人出具认证证书。认证机构应严格执行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及时对认证证书进行暂停、撤销、注销、恢复或变更认证范围。
  • 重磅!《认证认可条例》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稿)全文发布
    关于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为了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加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组织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1年12月22日。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1.登录市场监管总局网站(网址:www.samr.gov.cn),进入首页“互动”栏目下的“征集调查”提出意见。2.邮件发送至:tlxd@cnca.gov.cn,邮件主题请注明“《认证认可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集意见”字样。3.信函寄至: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9号,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认监委秘书处(邮编:100088),并请在信封上注明“《认证认可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集意见”字样。4.传真发送至:010-82260799,请注明“《认证认可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集意见”字样。附件:1.《认证认可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2.《认证认可条例》修订新旧对照表3.关于修订《认证认可条例》的说明认监委秘书处2021年11月22日《认证认可条例》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规范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活动,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服务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定义】本条例所称认证,是指由第三方机构证明产品、过程、服务、管理体系和人员等符合标准或者相关技术规范的合格评定活动。本条例所称检验检测,是指由依法成立的专业技术组织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测试和评价的合格评定活动。本条例所称认可,是指由权威机构对认证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审定/核查机构等的能力予以证明的合格评定活动。第三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及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第四条【管理体制】国家实行统一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制度。国家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实行在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统称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下,各有关方面共同实施的工作机制。国家建立认证认可部际联席会议,作为议事协调机构。第五条【工作原则】从事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以及相关活动,应当遵循客观独立、公开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第六条【国际互认】国家鼓励平等互利地开展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国际合作互认活动,积极采信国际互认结果。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国际合作互认活动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实施国家统一推行的认证制度所开展的国际互认活动,应当在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经授权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外签署的国际互认协议框架内进行。第七条【信息公开和保密义务】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公开从事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活动的基本规范、实施规则、收费标准等信息,并对公开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从事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活动的机构及其人员,对其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第八条【激励采信】国家鼓励社会各方采信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结果,便利经济贸易活动,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结果的采信应当符合公平竞争原则。第九条【统计调查制度】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建立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依法开展统计调查工作。第十条【资源整合】国家鼓励创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检验检测认证资源整合和社会共享。第二章 认证第十一条【认证制度】国家构建统一管理、共同实施、权威公信、通用互认的认证体系。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国家统一推行的认证制度。凡已建立国家统一推行的认证制度的,不再设立类似的合格评定项目。面向社会的第三方技术评价活动应遵循通用准则和标准,逐步向国家统一推行的认证制度转变。第十二条【认证规则】认证机构应当按照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从事认证活动。国家统一推行的认证制度,由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认证基本规范和认证规则;涉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职责的,由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认证机构自主开展的认证,认证机构可以自行制定认证规则,并报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认证规则应当符合认证基本规范的要求,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妨碍社会管理,不得有损社会道德风尚。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认证规则组织审查。涉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职责的,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第十三条【认证机构准入审批】取得认证机构资质,应当经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在批准范围内从事认证活动。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从事认证活动。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认证活动的风险等级对认证机构的资质审批实施分类管理。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布依法取得资质的认证机构名录。第十四条【认证机构批准书不得造假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冒用、转让、租借、买卖或使用已过期失效、被撤销、吊销、注销的认证机构批准书。第十五条【认证机构资质条件】取得认证机构资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取得法人资格;(二)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设备设施;(三)有符合认证认可要求的管理制度;(四)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三百万元;(五)有十名以上相应领域的专职认证人员;(六)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未受到信用惩戒。从事产品认证的机构,还应当具备与从事相关产品认证活动相适应的检验检测等技术能力。第十六条【境外认证机构在境内活动】境外认证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代表机构,须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从事与所从属机构的业务范围相关的推广活动,但不得从事认证活动。境外认证机构直接委派人员在境内开展认证及相关活动的,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规定,其认证结果仅能在境外使用。认证机构接受境外组织委托,依据境外组织制定的认证规则开展认证及相关活动的,应当在开展认证及相关活动前,对认证规则开展审查和论证,并将认证规则及论证材料报送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第十七条【境外企业设置授权代表】境外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强制性认证的,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指定具有法人资格的授权代表,由授权代表承担其相应的法律责任。第十八条【认证机构公正性要求】认证机构不得与行政机关存在利益关系。认证机构不得接受任何可能对认证活动的客观公正产生影响的资助;不得从事任何可能对认证活动的客观公正产生影响的产品开发、营销等活动。认证机构不得与认证委托人存在资产、管理方面的利益关系。第十九条【认证人员基本要求】国家建立认证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由符合条件的人员认证机构实施。第二十一条【过程记录和信息报送要求】认证机构以及与认证有关的检验检测机构从事认证以及与认证有关的检验检测活动,应当完成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确保认证、检验检测的完整、客观、真实,不得增加、减少、遗漏程序。认证机构以及与认证有关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认证、检验检测过程作出完整记录,归档留存。认证机构以及与认证有关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送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有关的信息,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征求意见稿)》
    为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加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进行修订,已于2021年11月22日至12月22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吸收采纳相关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征求意见稿)》。现根据立法审查工作需要,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3年7月29日。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1.登录市场监管总局网站(网址:www.samr.gov.cn),进入首页“互动”栏目下的“征集调查”提出意见。2.邮件发送至:fgs@samr.gov.cn,邮件主题请注明“《认证认可条例》修订意见”字样。3.信函寄至: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东路8号,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邮编:100820),并请在信封上注明“《认证认可条例》修订意见”字样。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征求意见稿)》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7月13日

认证认可条例相关的方案

认证认可条例相关的论坛

  • 求教《认证认可条例》中的行政执法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回复

    因工作需要,近期接触和关注认证认可行业,同时研读了目前该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对照现有行业执法情况,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某些条款感到不清晰,特留言求教:1、《条例》第4条、第5条、第54条等规定国家实施统一的认证认可制度,并明确由贵局代国家依法行使,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授权的职责范围内行使监管;2、《条例》第71条进一步明确贵局和地方市监局的行政处罚权;这二条本人理解是否正确。3、《条例》36条: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确定的认认可机构(以下简称认可机构),独立开展认可活动。除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确定的认可机构外,其他任何单位不得直接或者变相从事认可活动。其他单位直接或者变相从事认可活动的,其认可结果无效。就一条,本人反复对照和查阅,发现贵局网站上有公开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信息,但查阅国内认证机构颁发的资质证书,发现发证部门为: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没发现贵局依法授权的认证认可部门,即贵局同时行使了认可机构的职权(评定委员会等属临时性协助组织),这样理解不知是否正确,特留言求教,敬请指教。[align=center][img]https://xgzlyhd.samr.gov.cn/gjjly/img/fd-a-avator.png[/img][/align][b]回复部门: 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b][color=#999999][back=transparent]时间:2023-09-18[/back][/color]1、《条例》第4条、第5条、第54条等规定国家实施统一的认证认可制度,由各级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授权的职责范围内行使监管;2、《条例》第71条关于执行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同上。3、目前在我国经确定的认可机构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感谢您对认可与检验检测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 全文发布 |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2020年修订版)

    [b]全文发布 |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2020年修订版)[color=#7b0c00][b][size=20px]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size][/b][/color][size=16px](2003年9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0号公布 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根据2020年11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size][b][b][color=#ff4c00]第一章 总则[/color][/b][size=16px]第一条[/size][/b][size=16px] 为了规范认证认可活动,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size][b][size=16px]第二条[/size][/b][size=16px] 本条例所称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size][size=16px]本条例所称认可,是指由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以及从事评审、审核等认证活动人员的能力和执业资格,予以承认的合格评定活动。[/size][size=16px][b][size=16px]第三条[/size][/b][size=16px]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认证认可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四条[/size][/b][size=16px] 国家实行统一的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制度。[/size][size=16px]国家对认证认可工作实行在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下,各有关方面共同实施的工作机制。[/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五条[/size][/b][size=16px] 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认证培训机构、认证咨询机构的活动加强监督管理。[/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六条[/size][/b][size=16px] 认证认可活动应当遵循客观独立、公开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七条[/size][/b][size=16px] 国家鼓励平等互利地开展认证认可国际互认活动。认证认可国际互认活动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八条[/size][/b][size=16px] 从事认证认可活动的机构及其人员,对其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size][b][b][color=#ff4c00]第二章 认证机构[/color][/b][size=16px]第九条[/size][/b][size=16px] 取得认证机构资质,应当经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在批准范围内从事认证活动。[/size][size=16px]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认证活动。[/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十条[/size][/b][size=16px] 取得认证机构资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size][size=16px](一)取得法人资格;[/size][size=16px](二)有固定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size][size=16px](三)有符合认证认可要求的管理制度;[/size][size=16px](四)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300万元;[/size][size=16px](五)有10名以上相应领域的专职认证人员。[/size][size=16px]从事产品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还应当具备与从事相关产品认证活动相适应的检测、检查等技术能力。[/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十一条[/size][/b][size=16px] 认证机构资质的申请和批准程序:[/size][size=16px](一)认证机构资质的申请人,应当向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符合本条例第十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文件;[/size][size=16px](二)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自受理认证机构资质申请之日起45日内,应当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涉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职责的,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决定批准的,向申请人出具批准文件,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size][size=16px]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布依法取得认证机构资质的企业名录。[/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十二条[/size][/b][size=16px] 境外认证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代表机构,须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从事与所从属机构的业务范围相关的推广活动,但不得从事认证活动。[/size][size=16px]境外认证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代表机构的登记,按照有关外商投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size][b][size=16px]第十三条[/size][/b][size=16px] 认证机构不得与行政机关存在利益关系。[/size][size=16px]认证机构不得接受任何可能对认证活动的客观公正产生影响的资助;不得从事任何可能对认证活动的客观公正产生影响的产品开发、营销等活动。[/size][size=16px]认证机构不得与认证委托人存在资产、管理方面的利益关系。[/size][b][size=16px]第十四条[/size][/b][size=16px] 认证人员从事认证活动,应当在一个认证机构执业,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认证机构执业。[/size][b][size=16px]第十五条[/size][/b][size=16px] 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检查机构、实验室,应当具备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并依法经认定后,方可从事相应活动,认定结果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公布。[/size][b][b][color=#ff4c00]第三章 认证[/color][/b][size=16px]第十六条[/size][/b][size=16px] 国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行产品、服务、管理体系认证。[/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十七条[/size][/b][size=16px] 认证机构应当按照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从事认证活动。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涉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职责的,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size][size=16px]属于认证新领域,前款规定的部门尚未制定认证规则的,认证机构可以自行制定认证规则,并报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备案。[/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十八条[/size][/b][size=16px] 任何法人、组织和个人可以自愿委托依法设立的认证机构进行产品、服务、管理体系认证。[/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十九条[/size][/b][size=16px] 认证机构不得以委托人未参加认证咨询或者认证培训等为理由,拒绝提供本认证机构业务范围内的认证服务,也不得向委托人提出与认证活动无关的要求或者限制条件。[/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二十条[/size][/b][size=16px] 认证机构应当公开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收费标准等信息。[/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二十一条[/size][/b][size=16px] 认证机构以及与认证有关的检查机构、实验室从事认证以及与认证有关的检查、检测活动,应当完成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确保认证、检查、检测的完整、客观、真实,不得增加、减少、遗漏程序。[/size][size=16px]认证机构以及与认证有关的检查机构、实验室应当对认证、检查、检测过程作出完整记录,归档留存。[/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二十二条[/size][/b][size=16px] 认证机构及其认证人员应当及时作出认证结论,并保证认证结论的客观、真实。认证结论经认证人员签字后,由认证机构负责人签署。[/size][size=16px]认证机构及其认证人员对认证结果负责。[/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二十三条[/size][/b][size=16px] 认证结论为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认证要求的,认证机构应当及时向委托人出具认证证书。[/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二十四条[/size][/b][size=16px] 获得认证证书的,应当在认证范围内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不得利用产品、服务认证证书、认证标志和相关文字、符号,误导公众认为其管理体系已通过认证,也不得利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认证标志和相关文字、符号,误导公众认为其产品、服务已通过认证。[/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二十五条[/size][/b][size=16px] 认证机构可以自行制定认证标志。认证机构自行制定的认证标志的式样、文字和名称,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与国家推行的认证标志相同或者近似,不得妨碍社会管理,不得有损社会道德风尚。[/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二十六条[/size][/b][size=16px] 认证机构应当对其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跟踪调查,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认证机构应当暂停其使用直至撤销认证证书,并予公布。[/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二十七条[/size][/b][size=16px] 为了保护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体健康或者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或者健康、保护环境,国家规定相关产品必须经过认证的,应当经过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二十八条[/size][/b][size=16px] 国家对必须经过认证的产品,统一产品目录,统一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统一标志,统一收费标准。[/size][size=16px]统一的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调整,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发布,并会同有关方面共同实施。[/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二十九条[/size][/b][size=16px] 列入目录的产品,必须经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认证机构进行认证。[/size][size=16px]列入目录产品的认证标志,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统一规定。[/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三十条[/size][/b][size=16px] 列入目录的产品,涉及进出口商品检验目录的,应当在进出口商品检验时简化检验手续。[/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三十一条[/size][/b][size=16px] 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从事列入目录产品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以及与认证有关的实验室(以下简称指定的认证机构、实验室),应当是长期从事相关业务、无不良记录,且已经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认可、具备从事相关认证活动能力的机构。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指定从事列入目录产品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应当确保在每一列入目录产品领域至少指定两家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机构。[/size][size=16px]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指定前款规定的认证机构、实验室,应当事先公布有关信息,并组织在相关领域公认的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符合前款规定要求的认证机构、实验室进行评审;经评审并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后,按照资源合理利用、公平竞争和便利、有效的原则,在公布的时间内作出决定。[/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三十二条[/size][/b][size=16px] 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布指定的认证机构、实验室名录及指定的业务范围。[/size][size=16px]未经指定的认证机构、实验室不得从事列入目录产品的认证以及与认证有关的检查、检测活动。[/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三十三条[/size][/b][size=16px] 列入目录产品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进口商,均可自行委托指定的认证机构进行认证。[/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三十四条[/size][/b][size=16px] 指定的认证机构、实验室应当在指定业务范围内,为委托人提供方便、及时的认证、检查、检测服务,不得拖延,不得歧视、刁难委托人,不得牟取不当利益。[/size][size=16px]指定的认证机构不得向其他机构转让指定的认证业务。[/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三十五条[/size][/b][size=16px] 指定的认证机构、实验室开展国际互认活动,应当在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经授权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外签署的国际互认协议框架内进行。[/size][b][b][color=#ff4c00]第四章 认可[/color][/b][size=16px]第三十六条[/size][/b][size=16px] 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确定的认可机构(以下简称认可机构),独立开展认可活动。[/size][size=16px]除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确定的认可机构外,其他任何单位不得直接或者变相从事认可活动。其他单位直接或者变相从事认可活动的,其认可结果无效。[/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三十七条[/size][/b][size=16px] 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可以通过认可机构的认可,以保证其认证、检查、检测能力持续、稳定地符合认可条件。[/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三十八条[/size][/b][size=16px] 从事评审、审核等认证活动的人员,应当经认可机构注册后,方可从事相应的认证活动。[/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三十九条[/size][/b][size=16px] 认可机构应当具有与其认可范围相适应的质量体系,并建立内部审核制度,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实施。[/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四十条[/size][/b][size=16px] 认可机构根据认可的需要,可以选聘从事认可评审活动的人员。从事认可评审活动的人员应当是相关领域公认的专家,熟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认可规则和程序,具有评审所需要的良好品德、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四十一条[/size][/b][size=16px] 认可机构委托他人完成与认可有关的具体评审业务的,由认可机构对评审结论负责。[/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四十二条[/size][/b][size=16px] 认可机构应当公开认可条件、认可程序、收费标准等信息。[/size][size=16px]认可机构受理认可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提出与认可活动无关的要求或者限制条件。[/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四十三条[/size][/b][size=16px] 认可机构应当在公布的时间内,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完成对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的评审,作出是否给予认可的决定,并对认可过程作出完整记录,归档留存。认可机构应当确保认可的客观公正和完整有效,并对认可结论负责。[/size][size=16px]认可机构应当向取得认可的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颁发认可证书,并公布取得认可的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名录。[/size][/size][size=16px][b][size=16px]第四十四条[/size][/b][size=16px] 认可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对从事评审、审核等认证活动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予以注册。[/size][/size][/b]

认证认可条例相关的资料

认证认可条例相关的仪器

  • 安捷伦认证翻新仪器, 专业翻新 全面保障Agilent 1100 系列从1995 年问世以来,已经成为该行业最畅销的液相色谱系统。世界上有50,000多套系统每天在运行,为用户提供了分离效率、可靠性和灵活性的独一无二的结合。从常规QA/QC到尖端的蛋白质组学研究,1100 系列液相色谱广泛应用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翻新后的1100唯有安捷伦能够提供安捷伦的卓越品质由负责设计和制造仪器的专家,将仪器翻新达到原始出厂标准,绝对值得信赖!购买认证翻新机,伴随全面的服务:每台仪器的翻新均依照安捷伦严格的标准,包括全面的机电和操作性能验证。●享受与安捷伦新仪器相同的一年保修期。●提供安捷伦服务协议、技术支持、色谱柱等备件、软件、配件和维修部件资源。●通过安捷伦的仪器设计和向下兼容性(某些型号)可提供额外的升级选项。●安捷伦服务工程师所具备的专业技能、资质与经验能够确保快速安装。●安捷伦认证翻新仪器将以极高性价比为您提供需要的技术与资源。●翻新仪器配备全新机壳、包装、固件,并兼容最新版本软件。
    留言咨询
  • 安捷伦认证翻新仪器, 专业翻新 全面保障Agilent 6890N 气相色谱仪是我们经典的色谱仪,可为各种应用提供卓越的性能。翻新后的6890N唯有安捷伦能够提供安捷伦的卓越品质由负责设计和制造仪器的专家,将仪器翻新达到原始出厂标准,绝对值得信赖!购买认证翻新机,伴随全面的服务:每台仪器的翻新均依照安捷伦严格的标准,包括全面的机电和操作性能验证。?享受与安捷伦新仪器相同的一年保修期。?提供安捷伦服务协议、技术支持、色谱柱等备件、软件、配件和维修部件资源。?通过安捷伦的仪器设计和向下兼容性(某些型号)可提供额外的升级选项。?安捷伦服务工程师所具备的专业技能、资质与经验能够确保快速安装。?安捷伦认证翻新仪器将以极高性价比为您提供需要的技术与资源。?翻新仪器配备全新机壳、包装、固件,并兼容最新版本软件。
    留言咨询
  • 如今的实验室面临着复杂的科学和业务挑战,需要一个真正的服务合作伙伴提供支持帮助您解决棘手的技术难题,并可以显著提高本地性、区域性或全球性实验室企业的科学与业务成果。安捷伦就是这样一位合作伙伴,通过关注您机构的科学和业务目标提供一系列全面的安捷伦服务和支持。凭借安捷伦于实验室领域的 60 多年的宝贵经验, CrossLab 为安捷伦及多厂商的设备维护、仪器认证、员工培训、库存设备管理的最佳服务和支持模式,并给出业务见解与建议。可使您: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性能、降低成本,最终助力客户实现更高效的经济、运营与科学成果。在您的实验室里,可能放满了不同型号、不同厂商的LC、GC 仪器,并且每台仪器都带有各自的设备认证方案。这意味着法规认证程序更侧重报告流程,却忽视了认证程序的一致性。这将会导致您的质量认证 ( QA) 、质量控制 ( QC) 部门,管理者以及技术人员在不同程度上完成更多的工作并耗费更多的时间, 并在面临监管审查的时候存在相当的风险。现在只要通过安捷伦 Crosslab 多厂商仪器服务,无论您使用哪个品牌的仪器,都可以使实验室中所有色谱与光谱系统得到统一优质的维修,保养,法规认证和搬迁服务。一份安捷伦交付的自动化、无纸化认证方案包括整个实验室统一的电子报告和记录的简化审查过程减少的仪器认证总成本
    留言咨询

认证认可条例相关的耗材

  • 沃特世经过LC/GC认证的样品瓶
    沃特世样品瓶通过降低成本、节约时间,改善您实验室的产量,这些产品是目前市场上最干净的产品,减少测定结果中鬼峰出现的可能性,降低针损伤或密封垫脱落、减少分析食物和样品重新运行的次数。经HPLC验证的样品瓶是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唯一符合紧密空间需要的,经测试确保无残留的样品瓶。经LCMS验证的样品瓶是通过MS在高质量范围全部离子点数和簇测试的产品。主要特性和优点唯一经过LCMS洁净度测试的样品瓶/盖/密封垫业界内最紧密的空间耐受对每包产品进行MS扫描验证沃特世认可的样品瓶意味着:玻璃-洁净玻璃样品瓶由I型、33号膨胀玻璃制成,游离离子含量低。尺寸-样品瓶紧密空间耐受,避免对针或仪器的损伤。盖子/密封垫-经GC顶空测试确保适当的硅聚合物固化。洁净度-HPLC技术进行测试和验证,采用Symmetry反相色谱柱和紫外检测器,数据用Empower软件进行处理。注意: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所有资料请以沃特世官方网站为准。
  • 新!经认证的沃特世溶剂瓶
    新!经认证的沃特世溶剂瓶- 性能可靠、兼容溶剂和流动相的试剂瓶经认证的沃特世溶剂瓶采用与备受推崇的低TOC样品瓶完全相同的独特方式进行加工、处理和认证。??适用于多种仪器超洁净溶剂瓶可用于任何LC系统,包括UPLC?、LC/UV和LC/MS等。??稳定性更高在TOC低于10 ppb的情况下,经认证的沃特世溶剂瓶可以大大减少由于高TOC造成的假峰和基线噪音。在所有对玻璃器皿的洁净度具有严格要求的处理中,认证溶剂瓶是您唯一的理想选择。为了防止污染以及更方便地使用和维护,每个溶剂瓶均附带经沃特世认证的标志,以便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区分。产品包装内随附分析证书,以说明这批产品的TOC含量。采用便捷式包装采用便捷式包装经认证的沃特世溶剂瓶可以单独销售,或者以便捷套件的形式销售。每个套件包括4个一升的试剂瓶和3个半升的试剂瓶,均带有LC瓶盖。每个试剂瓶单独密封于聚酯薄膜袋中,以免储存过程中发生颗粒物污染。每个单独的袋装容器均放在单独的包装盒内以确保其完整性。套件包装在更大的二次包装内,以增加安全性并且便于搬运。每个包装盒内带有分析证书以及维护和使用说明书。订货信息:说明部件编号经认证溶剂瓶套件 套件中包括:4个一升试剂瓶,3个半升试剂瓶,1个溶剂瓶盖套件186007088经认证溶剂瓶1 L186007089经认证溶剂瓶500 mL186007090洁净容器瓶盖套件205000642经认证溶剂瓶套件 包括:5个250 ml溶剂瓶,1个500 ml溶剂瓶,1个溶剂瓶盖套件186007278
  • 用于USP认证的的1404认证参比标样
    标样和试剂 我们的化学标样和附件组件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认证和性能验证(OQ/PV)提供了一种价廉省时的解决方案。这些工具专为紫外-可见测量需要严格遵守质量和法规要求的分析工作者而设计。 它们可以与任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配合使用,是密封在安瓿中预配好的溶液。这些溶液是美国药典(USP)和欧洲药典(EP)所指定的试剂,包括用于波长准确度测量的氧化钬、用于光度准确度测量的重铬酸钾、用于杂散光测量(在波长为340、220 和198 nm 处)的亚硝酸钠、碘化钠和氯化钾以及用于分辨率测量的甲苯的正己烷溶液。每个标样都有分析合格证书可以追溯。订货信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