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作组

仪器信息网生物医学工作组专题为您整合生物医学工作组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生物医学工作组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生物医学工作组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生物医学工作组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生物医学工作组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物医学工作组相关的资讯

  • 河南电镜学会生物医学工作组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议顺利召开
    p   2018年12月20-22日,河南电镜学会生物医学工作组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议,在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一楼报告厅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河南省电子显微学会、河南中药大学主办,河南大学、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协办。来自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新乡医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省内100多名电镜工作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f9fa3e83-f08d-46bc-ba76-62e67cf4391c.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与会专家代表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462b99b1-1c96-413f-8196-785a4235f6a5.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会议现场 /span /p p   大会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科研实验中心副主任杨文胜主持,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徐江雁致欢迎辞,河南省电镜学会副理事长李炎教授致辞,随后举办授牌仪式,授予河南中医药大学为组长单位,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为常务联络单位。会议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病理所戴威研究员与福建中医药大学陈文列教授分别做了特邀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a82b0fa7-64ea-40f9-89cb-979fb38a1e98.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授牌仪式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206d7798-3fff-4c34-9f6e-ddff605ddc9c.jpg" title=" 4.jpg" alt="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病理所戴威研究员作大会报告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e4901559-6b5e-4ae1-9661-3d6c174be2b9.jpg" title=" 5.jpg" alt="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福建中医药大学陈文列教授作大会报告 /span /p p   21日下午,河南省电子显微学会生物医学工作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电镜中心主任孙宁老师主持会议,河南省电镜学会生物医学工作组的代表们作了学术交流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7fa64f69-4206-4682-b730-d2342066112b.jpg" title=" 6.jpg" alt="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中医药大学电镜中心主任孙宁老师主持会议 /span br/ /p p   河南电镜学会生物医学工作组的成立,对整合河南省内生物医学电镜资源,加强省内外生物医学电镜工作的交流,促进河南生物医学电镜研究与应用,将发挥重要作用,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相信通过本次会议,河南电镜事业将会更加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p
  • 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交叉论坛 第三轮通知
    为推进生物医学工程前沿技术创新和发展,加快抢占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科技制高点,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定于2024年5月17日—18日(5月16日报到)以“医工融合协同创新”为主题召开“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交叉论坛”,会议地点:苏州市科技城清山会议中心。大会共设置1个主论坛和5个专题论坛。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学术专家、临床专家、产业专家报告和研讨,展示近年来在生物医学成像、消化健康与显微成像、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医学仪器、康复治疗等方向的新技术、新进展,推动“生-医-工交叉融合”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高质量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交叉论坛大会(2024,苏州),热忱期待从事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莅临参会。大会组委会论坛主席吴成铁 党委书记、所长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樊瑜波 院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论坛执行主席周连群 副所长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特邀嘉宾(按姓氏笔画排序)王振常 院士 首都医科大学张玉奎 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学思 院士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郑海荣 院士 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徐宗本 院士 西安交通大学参会嘉宾(按姓氏笔画排序)丁利军 南京鼓楼医院张周锋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丁建勋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张 炜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所于成功 南京鼓楼医院张思东 南京鼓楼医院万明习 西安交通大学张晓东 天津大学王卫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张雅超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王文学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张道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 均 华南理工大学张鹏飞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王丽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 建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王启飞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陈方圆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王 乾 上海科技大学陈江龙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王常勇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陈 阳 东南大学王强斌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陈 雨 上海大学王 瑜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 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龙 勉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陈洪敏 厦门大学田 捷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所陈 罡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 文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陈新建 苏州大学他得安 复旦大学范怡敏 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吕宏旭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季 申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吕 毅 西安交通大学季敏标 复旦大学朱本鹏 华中科技大学金 晶 华东理工大学朱雪松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少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融融 同济大学郑 健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庄 杰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赵凌霄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刘小龙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胡振华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刘 冉 天美仪拓实验室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施 俊 上海大学刘成波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姚保利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刘 刚 厦门大学秦建忠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 宏 东南大学顾 奇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笑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倪大龙 上海交通大学刘润辉 华东理工大学徐 飞 南京大学刘斯淼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徐圣进 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刘 斌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徐 峰 西安交通大学刘 斌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所徐家科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关柏鸥 暨南大学高长有 浙江大学米 鹏 四川大学高 阳 南京大学孙立宁 苏州大学高明远 苏州大学孙敏轩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高 欣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李 飞 西安交通大学高 峰 天津大学李光林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郭 晴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 伟 苏州高新区科创局陶春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建清 南京医科大学曹国华 上海科技大学李跃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曹殿文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 锐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常 江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杨西斌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崔崤峣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杨 兴 苏州市立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梁兴杰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杨志谋 南开大学尉迟明 华中科技大学杨洪波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屠 娟 南京大学杨健 北京理工大学喻洪流 上海理工大学杨 健 西湖大学程 茜 同济大学肖海华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傅东升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吴方刚 飞依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谢 飞 苏州市政府吴旭翔 苏州高新区政府廖希明 苏州市科技局吴宇奇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端洪菊 苏州高新区科招中心吴练秋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熊 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富根 东南大学缪丽燕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勤峰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苏州科技城医院)缪 鹏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何晖光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樊瑜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谷陆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薛华丹 北京协和医院宋爱国 东南大学穆 宇 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张 丽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戴亚康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会议信息会议主题:医工融合协同创新会议地点:苏州市科技城清山会议中心(苏州市虎丘区科技城稼先路35号)会议日期:2024年5月16-18日 5月16日注册报道 5月17日8:30-18:00大会论坛、分会报告 5月18日9:00-12:00分会报告日程安排论坛会议名称论坛安排时间5月17日开幕式+大会特邀报告主会场四季厅8:30-12:00生物医学成像技术论坛四季厅A14:00-18:00消化健康与显微成像前沿技术论坛半山厅A14:00-18:00生物医用材料前沿交叉论坛阳山厅13:30-18:00生物医学仪器与康复治疗前沿交叉论坛贡山厅14:00-18:00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交叉论坛清山厅14:00-18:00光学显微技术联盟理事会(闭门会议)龙山厅20:30-21:30BMEF编委会(闭门会议)茅山厅20:30-21:305月18日生物医学成像技术论坛四季厅A9:00-12:00消化健康与显微成像前沿技术论坛半山厅A9:00-12:00生物医用材料前沿交叉论坛阳山厅8:30-12:00生物医学仪器与康复治疗前沿交叉论坛贡山厅9:00-12:00开幕式+大会特邀报告时间:2024年5月17日 8:30-12:00地点:四季厅主持人:周连群大会议程时间内容报告人主持人8:30-8:45嘉宾致辞周连群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8:45-8:55全国重点实验室启动8:55-9:05医工融合签约9:05-9:10参会人员合影9:10-9:45外泌体蛋白组技术进展张玉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9:45-10:20智能化推动国产化:我国基础医疗装备自主创研的可行路径徐宗本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10:20-10:30茶歇10:30-11:05基于CT的结直肠癌前病变智能检测系统的创建王振常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都医科大学11:05-11:40生物医用可吸收高分子材料与器件陈学思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1:40-12:00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推介端洪菊苏州高新区科招中心分会场01:生物医学成像技术论坛时间:2024年5月17日 14:00-18:002024年5月18日 9:00 - 12:00主持人:薛华丹、张丽、崔崤峣、高欣时间题目报告人主持人5月17日14:00-14:20磁对生命医学研究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吕毅西安交通大学薛华丹北京协和医院高欣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14:20-14:40AI在医工交叉医学影像中的应用李跃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14:40-15:00胰腺影像领域的潜在科研问题薛华丹北京协和医院15:00-15:20内镜引导手术导航研究与应用杨健北京理工大学15:20-15:40任务驱动的智能X射线成像算法及应用陈阳东南大学15:40-16:00茶歇16:00-16:20超声跨尺度血管成像与高效诊疗万明习西安交通大学张丽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崔崤峣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16:20-16:40多模态超声-光声骨成像方法及仪器他得安复旦大学16:40-17:00光纤光声显微成像徐飞南京大学14:40-15:00超声断层成像技术及产业化尉迟明华中科技大学15:00-15:20
  • 医工融合协同创新 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交叉论坛成功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4年5月16-18日,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交叉论坛在清山会议中心圆满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命科学仪器专业委员会、首都医科大学友谊医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江苏省高端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中心和江苏省康复医学会为大会的支持单位。大会为期1.5天,以“医工融合协同创新”为主题,80余位科研专家、临床专家、产业专家分享了精彩报告,吸引近30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的专家学者、临床医生以及相关领域企业代表参会。大会现场大会主论坛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周连群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吴成铁、苏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廖希明、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陈江龙、苏州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毛伟为大会致辞。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学思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郑海荣院士、北京友谊医院王振常院士、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谢飞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吕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昕、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院长于成功、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缪丽艳、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所长王强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樊瑜波、苏州市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科技城党工委书记卢潮、苏州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旭翔、苏州市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李伟等专家领导莅临大会现场。吴成铁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廖希明 苏州市科技局副局长陈江龙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毛伟 苏州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本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交叉论坛设置了1个主论坛和5个专题论坛,主论坛环节,四位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院士分享了精彩的大会报告。张玉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外泌体蛋白组技术进展》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尺寸为30-200nm的囊泡,存在于体液、组织及细胞培养液中,携带脂质DNA、RNA、蛋白质等重要功能性成分,其中干细胞外泌体在临床方面有重要应用,如用于治疗脑损伤。但是目前干细胞外泌体用于临床还面临规模化制备的多方面问题,纯度、通量和质控是制约外泌体临床发展的瓶颈。传统的外泌体富集方法主要包括超速离心、膜过滤等,但存在回收率低或者纯度低等问题。张院士团队合成了反向富集微球材料,利用外泌体尺寸差异实现外泌体的反向富集,效果好于传统方法。张院士还详细介绍了鹿茸干细胞外泌体的应用,包括治疗小鼠肠炎、皮肤创伤、骨缺损等。徐宗本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智能化推动国产化:我国基础医疗装备自主创研的可行路径》当前智能化改造是实现我国医疗装备国产化的重大机遇,用AI技术可用来提升医疗装备性能,解决“卡脖子”难题,更优质地服务于人民健康。徐院士介绍了在这一方向上的两大探索,一是分布式微剂量CT,二是快速/超快MRI。徐院士讲到,X射线辐射是一类致癌物,新一代CT系统的核心应该是低剂量,当前的国际专家共识是:真正的低剂量成像时代尚未到来,目标是追求sub-mSv的微剂量成像。其次,分布化是新一代CT系统的发展趋势,分布式CT影像中心有多个应用场景,能够解决院际/院内自由部署、集成度高难以实现低剂量等诸多问题,让CT的商业价值、医疗价值、社会价值更大。目前徐院士团队成功研发分布式微剂量CT已经在有些医院安装,其算法效果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商业化CT系统,同时还在做小型化便携式CT系统。此外,徐院士介绍了新一代MRI的趋势,核心是解决成像速度慢的问题。徐院士最后总结了智能化带动国产化的可行性技术途径:软硬分离、数物融通、用计算换性能、个性化代替菜单式、上下游贯通、大数据与AI技术的深度使用。王振常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基于CT的结直肠癌前病变智能检测系统的创建》王院士介绍了国内外结直肠癌病变筛查的情况,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发193.2万,死亡93.5万,超过93%的结直肠癌源于腺瘤性息肉,从息肉增生到癌变周期5-10年。有数据显示,CTC检出息肉灵敏度≥6mm为80%,≥10mm为88%,结直肠癌灵敏度为96%,CTC≥10mm的癌前病变及结直肠癌的灵敏度可与肠镜媲美。美国2008年将CTC列入指南,2018年将其列入联邦医保。我国结直肠癌新发已上升到全球第二位,由于医疗资源不足、依从性低,肠镜很难用于筛查。结直肠癌缺乏有效防控体系,现有CTC技术存在检测精度低、效率低、无法实现自动识别和定位等问题,急需系统创新。在此背景下,王院士团队开展了智能检测系统的研究工作,核心创新包括三点:基础算法创新、多视角联动技术和病变识别方法创新。目前已经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发表了相关论文,下一阶段重点是降低假阳性。这项工作充分体现了算法、工科和专用系统等多方面的交叉融合。陈学思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生物医用可吸收高分子材料与器件》陈院士介绍了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制备及产业化进展和可吸收医用高分子材料与器件的开发情况。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中,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酸酯类等)的特点是性能可调、成本偏高;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等)特点为从硬塑料到柔性材料,成本可控,应用前景好;和天然高分子材料(淀粉、纤维素等)成本较低、可塑性差,需进行预处理方可塑化加工。陈院士介绍了团队己内酯合成研究进展,对这类材料的表征结果进行了详细介绍,结果表明,合成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聚乙烯、聚丙烯等材料性能一致。己内酯应用场景可拓展至外科医疗、手术缝合线、胶黏剂、航天阻尼、农用地膜等。陈院士还详细介绍了聚乳酸合成研究成果和应用领域。聚乳酸产业市场现状:2022年全球聚乳酸总产能约63万吨,应用领域如制作吸管、3D打印等。目前,陈院士团队已获得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4个,Ⅱ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1个,Ⅰ类器械注备案证24个。陈院士讲到,做科学研究,不仅要发文章,更要产业化,实现应用。苏州市高新区科技招商中心主任端洪菊作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推介苏州市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2.46万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4.43万亿元,全国第二,被网友称为“地表最强地级市。”是经济强市、工业强市、产业强市。苏州高新区于1990年开发建设,1992年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经过30多年发展,占苏州2.5%的土地,创造出近8%的经济总量,综合发展水平走在全国高新区前列。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1835亿元,蝉联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这里创新资源高度聚集,产业集群活力迸发,不仅有多个院所平台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力量,还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和新能源、光子及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及大健康等新兴产业。主论坛主持人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周连群研究员主论坛后,大会特别设置了“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前沿论坛”、“消化健康与显微成像前沿技术论坛”、“生物医用材料前沿交叉论坛”、“生物医学仪器与康复治疗前沿交叉论坛”、“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交叉论坛”5个专题论坛,80余位科研专家、临床专家、产业专家分享了报告,其中不乏领域学术带头人,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在上述方向的新技术、新进展,论坛的成功召开为推动“生-医-工交叉融合”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分论坛掠影茶歇交流企业风采

生物医学工作组相关的方案

生物医学工作组相关的论坛

  • 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科研博士后及项目负责人招聘

    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科研博士后及项目负责人招聘 中山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以中山大学医学院和工学院为背景,具有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 以医疗和检测仪器、靶向输药、骨关节工程为重点研究方向(详见http://202.116.28.11/index.aspx)。现因科研工作需要,现面向国内招聘博士后及项目负责人多名,具体情况如下:一、研究方向生物医学工程,分析化学,化学,化工,生物,材料,制药等二、工作时间与待遇按照中山大学相关人事聘用规定,提供五险一金,并安排学校租赁住房。 博士后在享受中山大学规定的博士后待遇(详见http://rsc.sysu.edu.cn/PostDoctor/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76)的基础上,根据工作业绩享受一定津贴待遇。如果研究成绩突出者,可为其争取短期出国进修和合作研究机会。项目负责人配备科研助理和科研人员,合理调用团队资源,并得到团队成员的大力配合。三、应聘条件1)已经获得博士学位;有工作经历者优先。2)具有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学科背景、技术技能或科研经历;3)具有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四、应聘材料个人简历及代表性论文电子版;邮件标题请注明“求职—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科研博士后”。应聘材料代为保密,恕不退还。五、出站考核博士后出站考核优秀者,可双向选择留校工作。六、联系方式联系人:周老师电子邮件:zhoujh04@mails.tsinghua.edu.cn联系电话/传真:020-39387890 联系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中山大学工学院大楼中山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以骨关节工程、靶向输药、医疗电子仪器为重点研究方向,具有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可接收博士后。 团队学术带头人蒋庆教授是中组部“千人计划”的首批引进人才,目前,团队有3名教授,5名副教授,10名讲师(包括师资博士后)。其中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人才1人和“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团队核心成员均具有海外留学或科研工作背景,形成了一只具有进取精神的创新科研团队。 生物医学工程团队的建设受到国家、省、市及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团队获得了2009年广东省引进首批创新科研团队和“中山大学‘985工程’三期建设”等重大重点项目支持,目前团队科研建设和科研经费累计达8000万元。生物医学工程团队设有5个科研实验室,建筑面积约1500m2,配备了国际一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 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广东的战略发展需要,团队力争将生物医学工程打造成为“背靠工科、面向医科”的优势学科,并正在努力打造省、市、校共建的一流的生物医学工程产学研创新平台,加大产学研合作,以此推动学科发展,服务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广东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国家经济建设和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作出更大的贡献。

  • 请问有人了解生物医学工程这个专业吗?

    (1)生物医学工程这个专业毕业后主要能从事什么职业?在国内发展比较好的医疗器械公司和事业单位有哪些?我已经知道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毕业后一般去向主要有以下:医院设备科医疗仪器公司销售/售后、培训、安装工程师(2)研究生毕业和本科生毕业选择的职位种类差别大吗?(3)生物医学工程有好几个方向,从开始时间来说,哪几个方向是开展比较早的?谢谢各位的回答。

生物医学工作组相关的资料

生物医学工作组相关的仪器

  • 主要功能及特点· 一种非模块式、基本型、全电脑控制的电化学工作站,具有低电流、低噪声的特点;· 可以测量或施加± 100mA的最大电流,精度为电流值的0.2%,电流分辨率达30fA;· 采取二、三、四电极方式进行测量;· 包含一个内置积分器,可以直接进行计时库仑法测量;· 包括一个数模转换模块,控制模拟信号的输入或输出,以控制或测量一个外部(电压或电流)信号;· 恒电位仪带宽1MHz;· 具备iR补偿功能;· 内置模拟电化学池;· 输入阻抗大于100GOhm;· 只支持NOVA软件主要技术参数· 最大输出电流:± 100mA· 最大输出电压:± 10V· 电位范围:± 10V· 施加电位精度:设定± 2mV之± 0.2%· 施加电位分辨率:150&mu V· 测量电位分辨率:300,30或3&mu V· 电流范围:10nA-10mA,七档· 施加和测量电流精度:电流之± 0.2%和电流范围值± 0.2%· 测量电流分辨率:电流范围值0.0003%&mdash &mdash 在10nA电流时:30fA· 恒电位仪频宽:1MHz· 恒电位仪上升/下降时间(1V阶跃,10-90%):<250ns· 电量计输入阻抗:>100GOhm//<8pF· 输入偏差电流/25℃:<1pA· 电量计频宽:>4MHz· 模拟积分器:内置应用领域· 医学领域· 生物传感器· 伏安分析· 教学等订货信息AUT 101:PGSTAT101电化学工作站
    留言咨询
  • 瑞士万通旗下品牌DropSens于2022年正式推出了μStat-i MultiX 多通道电化学工作站。μStat-i MultiX 多通道电化学工作站不仅仅是一台恒电流仪,也是一台双恒电位仪,由于加入了 MultiplEIS 技术,更是一台阻抗分析仪。μStat-i MultiX 多通道电化学工作站最多可配置16个独立通道。通道间可实现独立测量,方法间互不干扰。另外,可令多达16个不同的用户同时在 μStat-i MultiX 上工作,事半功倍。
    留言咨询
  • 全自动生物医学照明系统ML8500是用途蕞广泛的体外研究照明设备。ML8500 可同时支持多达 7 种不同的波长,可灵活控制照明参数,并内置培养箱,用于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进行细胞研究。ML8500 是用于多孔样品板顺序照明和可选荧光成像/测量的绝佳工具。准备样品,装入 ML8500,全自动系统将完成剩下的工作。通过直观的触摸屏界面和Modulight的云,操作生物医学照明系统非常容易。该系统支持多个照明站,可照亮样品中不同大小的区域。例如,一个工位可用于直径达 95 mm 的培养皿,另一个工位可用于 96 孔板,分别以特定的持续时间和强度照亮每个孔。可以为各种孔板(24、96、384、1536 孔)提供不同的照明站,一个系统中总共可以安装 4 个照明站。该设备还可以配备环境控制装置,以优化基于细胞的检测。缺氧功能还允许在生理相关条件下进行细胞实验,因为肿瘤通常是缺氧的,这会影响光动力疗法等氧依赖性疗法的疗效。ML8500 支持单个孔的照明以及孔板上的较大区域照明。这既可以灵活地控制样品之间的参数,又可以在对多个样品运行照明方案时节省大量时间。全自动生物医学照明系统应用案例:用于缺氧背景:缺氧是一种在组织水平上氧气不足的状态。理想情况下,体外研究条件应尽可能接近生理条件(例如,肿瘤中心通常是缺氧的)采用 ML8500 的 Modulight 解决方案:ML8500 是针对缺氧实验优化的培养箱。对缺氧动力学、蕞佳气体流速和不同氧浓度进行了优化,以用于 ML8500 的药物研究热休克蛋白90靶向太平洋夏季时间治疗炎症性乳腺癌的开发背景:一种新型光活化药物HS 在这里,通过将临床批准的维替泊芬与热休克蛋白 90 的小分子抑制剂联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治疗乳腺癌的新型靶向药物。Modulight的ML8500解决方案:ML8500用于研究药物高通量活化的蕞佳参数。将高侵袭性 MDA-MB-231 乳腺癌细胞接种在 96 孔板上,用不同浓度 (0-3 μM) 的维替泊芬或 HS201 孵育,并在不同孔中以不同剂量 (0-30 J/cm2) 用 689 nm 波长激光照射。此外,还研究了不同的药物光照间隔(0、3 和 6 小时),并增加了光剂量 (0-120 J/cm2)。蕞高缺氧活性的锇基抗癌光敏剂背景:缺氧是癌症治疗的一大挑战,因为低氧条件使恶性组织同时更具侵袭性,并且不易接受标准治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发了一种用于治疗缺氧肿瘤的新型缺氧活性光敏药物。Modulight 的 ML8500 解决方案:ML8500 为使用 525 nm 和 630 nm 波长表征药物提供了蕞佳条件。在实验中,辐照度恒定在 300 mW/cm2 处,通量在 10-300 J/cm2 之间变化,而在第二个实验中,辐照度在 100 J/cm2 处变化,辐照度在 25-300 mW/cm2 mW/cm2mW/cm2 之间变化。用于现代癌症药物开发的全自动照明研究系列背景:光活化药物的研究需要受控和系统的样品照明过程。制药公司使用连接到 ML7710 医用激光器的 ML8500 自动照明系统对新型光敏药物进行了表征。目的是研究辐照度和光剂量对癌细胞系的影响,同时保持光敏药物剂量恒定。用吲哚菁绿脂质体进行光诱导药物递送动机:脂质体的被动药物释放不稳定且效率低下,因此光触发释放为在所需地点和时间有效释放药物提供了有吸引力的可能性。Modulight 的 ML8500 解决方案:将光敏分子吲哚菁绿掺入脂质体中,在激光照射下释放内容物。通过用ML8500照射脂质体来研究光触发释放,并通过照明强度和持续时间进行精确控制。全自动生物医学照明系统支持宽波长范围Modulight Cloud 连接可实现实时连接、治疗监控、远程支持和诊断。互联网连接可通过云服务平台流畅地传输和查看数据以及远程诊断。照明协议可以从计算机下载到云端,荧光测量值实时存储在那里,以便进一步分析。此外,云连接允许对仪器软件进行远程故障排除和更新。可以从 cloud.modulight.com 查看诊断数据有保障的服务设备安装人员现场培训定期预防性维护软件更新和硬件升级现场或远程技术支持支持应用程序测试生命周期管理/回收更多详情请联系昊量光电/欢迎直接联系昊量光电关于昊量光电: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是光电产品专业代理商,产品包括各类激光器、光电调制器、光学测量设备、光学元件等,涉及应用涵盖了材料加工、光通讯、生物医疗、科学研究、国防、量子光学、生物显微、物联传感、激光制造等;可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设备安装,培训,硬件开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服务。
    留言咨询

生物医学工作组相关的耗材

  • 欧罗拉自动化微生物DNA纯化系统试剂盒
    MagPure纯化技术介绍MagPure(磁珠法)纯化技术是专门为自动化核核酸提取设计的。该技术采用超顺磁性粒子为基质, 在其表面包被硅醇基或羧基基团,使得微粒与核酸发生特异性的吸附作用,从而达到纯化核酸的目的。 MagPure技术配合自动化核酸提取工作站,可将核酸分离纯化,从手工变成机械自动化操作,可大大 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和通量,并减少操作人员接触危险样品的机会。MagPure Microbial DNA Kit (自动化微生物DNA纯化系统)采用磁珠法纯化方式从生物样品中抽提高纯度的微生物总DNA(包括细菌和真菌)MagPure Bacterial DNA Kit采用磁珠法纯化技术,适用于从各种不同的样品中(如环境样品、法医样品、食品等)提取高纯度的微生物 总DNA。得到的DNA可直接用于PCR、荧光定量PCR、酶切、Southern杂交等实验。该产品可成功在VERSA 10,VERSA 1100,VERSA HT等设备上运用。可兼容液体处理系统VERSA 10 PCR/NAP 自动化核酸提取-PCR建立工作站VERSA HT 高通量自动化液体处理工作站VERSA 1100 NGLP 下一代测序工作组VERSA 1100 4ch Independent 独立四通道液体处理工作站VERSA 1100 PCR/NAP 自动化核酸提取-PCR建立工作站Aurora在核酸分离纯化领域拥有完整和先进的技术,MagPure试 剂盒为不同样品提供不同粒径或不同官能基团的磁性粒子,以达到 最佳的纯化效果。在满足产品精确性及可重现性的要求,实现高通 量自动化核酸纯化的同时 保证产品绝对的兼容性。
  • 原料酶系列:品牌名:广东国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10月28日,第88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秋季)博览会(CMEF)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CMEF是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盛会,IVD企业也是重要参展商之一,在深圳宝安国际会展中心的13号馆人流如潮、万头攒动。国盛医学携HDL血脂亚组份微流控分析平台、泌尿系统肿瘤解决方案、分子保鲜系列耗材、原料酶等产品亮相展会! 作为中小企业代表的国盛医学展位也火爆空前,备受瞩目,展位吸引了国内外客户的目光,前来的参观了解的专家客户络绎不绝。国盛医学微流控HDL亚组分分型检测系统吸引了专家、代理商代表及行业人士的驻足参观。这款产品是国盛医学利用自主专利技术开发出全球第一款微流控芯片HDL亚组份精准分型仪器和试剂盒,用于精准筛查评估人类头号—早早期(45岁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拥有国际领先的血脂蛋白分型技术,比常规血脂检测提高28%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可靠性,实现更精准有效的血脂检测,帮助受检者发现早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国盛医学分子保鲜采样整套产品也大受欢迎,凭借性能优异、常温保鲜时间长、应用场景广等特点,赢得检验所、第三方实验室及国内外代理商客户的关注,有来自欧美、中东、日韩、东南亚以及国内山东、河北、广东、广西等客户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进一步合作的需求。在此次展会中,国盛医学还特别推出了分子诊断原料酶系列产品,包括实时荧光PCR用酶、恒温扩增用酶、CRISPR检测用酶、高通量测序建库用酶、提取用酶等六大产品线,为分子诊断上游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即使国内外客户爆满,国盛医学的员工也没有因为工作的繁忙怠慢每一位客户,现场工作人员都精神饱满地给客户热情讲解。后疫情时代,国盛医学愈发重视类似CMEF这种国际型展会,这些线下活动提供了一个与精准客户面对面交流的重要平台。目前展会正在火热进行中,持续到10月31日,欢迎大家莅临国盛医学展台(13M39)洽谈,国盛医学与您不见不散!
  • 柏恒科技 耗材 冻存条/冻存盒
    产品特性iIcePan u BIO-GENER 的 iIcePan 冰盘为食品级无毒无味材料制作而成,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冰盘。u 本产品具有无气味、密度高、绝缘性能优异,良好的惰性等特点,在生物医学工程上广泛应用,例如医药和试剂、化学、液体、易发生反应的化学品的输送装置使用。u 本产品弹性好且坚固、不变形、防水、防漏、不结水珠、可堆叠,不易碎, 重量轻,产品底部的方块纹理,可防止在台面上打滑。u 本产品适合于冰,干冰(-78℃),液态氮(-196℃),醇或盐水溶液,具有抗化学腐蚀性,并且不会发生反应。u 温度范围:-196℃到+60℃,保冷性能和保暖性能好、持久性超强。u 本产品也是铝合金 PCR 管架、离心管架、冰存管架、低温管架的重要辅助产品。基本参数订货号型号尺寸(cm)容量重量颜色10300001IP-1L15.8L×15.8W×9.2H1 升160g橙色注:20 个一箱,外箱尺寸(cm)为 85L×34W×20H。对比优势iIcePan传统 PE/PP 材料冰盘 无毒无味有气味弹性好且坚固、不变形、防水、防漏、不结水珠无弹性,易变形保冷性能和保暖性能好、持久性超强保冷性能和保暖性能差、持久性短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