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分生孢子

仪器信息网真菌分生孢子专题为您整合真菌分生孢子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真菌分生孢子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真菌分生孢子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真菌分生孢子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真菌分生孢子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真菌分生孢子相关的耗材

  • 产黄青霉 百欧博伟生物 微生物菌种
    产黄青霉 百欧博伟生物 微生物菌种 产黄青霉属无性型真菌,一种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从梗孢目)从梗孢科青霉属的真菌。分布于土壤、空气及腐败的有机材料等基物。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C。产生青霉素、多种酶类及有机酸,是重要的工业用真菌,也产生真菌毒素。 一、菌种简介平台编号:bio-52234规格:冻干物拉丁属名:Penicillium chrysogenum Thom菌株名称:产黄青霉属 性:无性型真菌 分 类: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 分 布:土壤、空气及腐败的有机材料 功 能:青霉素、多种酶类及有机酸其它编号:AS3.546培养基编号:15培养温度:25-26℃培养时间:5-7 天用途:产生青霉素、多种酶类及有机酸,是重要的工业用真菌,也产生真菌毒素。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 二、培养基综合马铃薯培养基(PDA)20%马铃薯汁 1L 葡萄糖 20g MgSO4.7H2O 1.5g KH2PO4 3gVitanib B1 (硫胺素) Trace 微量约 8mg Agar (琼脂) 20g pH 自然20%马铃薯汁配制方法:马铃薯洗净去皮,取 200 克切成小块 , 加水 1000 毫升煮沸 20 分钟后滤去马铃薯块,将滤液补足 1000ml。 三、菌种说明产黄青霉属无性型真菌,一种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从梗孢目)从梗孢科青霉属的真菌。分布于土壤、空气及腐败的有机材料等基物。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C。 四、菌种培养菌落在CYA(查氏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上生长,25°C下7天生长至直径21-25 mm,具辐射状皱纹,边缘菌丝体白色,质地绒状,分生孢子结构大量,蓝绿色,有些许浅黄色渗出液和可溶性色素,菌落反面呈浅黄褐色。分生孢子梗发生于基质菌丝,孢梗茎100-300 × 3-4 μm,壁平滑。帚状枝三轮生,偶尔双轮生或四轮生。每个帚状枝有副枝2-3个,14-20 × 3-4 μm。梗基每轮3-5个,10-15 × 2.5-3.5 μm,顶端稍膨大。瓶梗安瓿形,每轮4-7 个,7-10 × 2-2.7 μm,梗颈较短。分生孢子球形、近球形、椭圆形或近椭圆形,2.5-3.6 × 2-3 μm,淡绿色,光滑,分生孢子链稍叉开而成疏松的柱状。 五、菌种的用途产生青霉素、多种酶类及有机酸,是重要的工业用真菌,也产生真菌毒素。用于生产抗生素青霉素;葡萄糖氧化酶;霉腐测验菌;橡胶腐蚀菌;有机酸Gluconic生产菌;杀虫剂降解菌; Ethylene生产菌;氨基酸-谷氨酸生产菌。 六、保藏条件斜面菌种和冻干菌种应在 2-8°C 保存。西林瓶请置于-20°C 保存。 七、注意事项1)冻干首次活化,干粉要全部用完,不能预留,用 0.1-0.2ml 的培养液或无菌水溶解,接种在 2 支斜面上,因冻干粉处于休眠状态,请勿接种多支斜面或平板,以避免因接种量不足而导致复苏不成功;如有不明白之处,请务必先咨询我单位技术人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2)微生物菌种应保藏于低温、清洁干燥的地方,室温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菌种衰退;3)菌种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转种完毕,应经灭菌再做丢弃处理;4)应根据菌种状况及时转接,冻干菌种保藏时间通常为 2-25 年;5)菌种使用过程中如出现杂菌污染或菌种生产性能下降,应及时和中国微生物菌种查询网联系。
  • 杀孢子剂MK-Ⅲ1L
    杀孢子剂MK-Ⅲ1L 即用型过氧化物类杀孢子剂,无需稀释或活化。适用于A/B级洁净区内工作表面(如生物安全柜等)、仪器设备表面或微生物样品意外溢出后受到细菌芽孢、真菌孢子污染的物品表面,无菌车间的拖擦除孢子效果很好。性能特点1、 按GMP要求生产,0.22微米膜过滤,双层无菌包装2、无菌检查符合《中国药典》2020版 通则 1101规定3、用水符合纯化水药典标准4、材料兼容性良好,对不锈钢、塑料、玻璃、彩钢板、环氧树脂、硅胶及橡胶等表面无腐蚀性,且对仪器运行无影响5、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及真菌孢子6、 无需清洗,无有害残留 技术参数主要成分:化学名浓度%(w/w)过氧化氢4.0-6.5%过氧乙酸0.1%理化特性:外观:无色液体气味:醋味密度:1.01/cm3 (20℃)pH:1.5-3.0 (20℃)有效期:2年 应用领域适用于A/B级洁净区内工作表面(如生物安全柜等)、仪器设备表面或微生物样品意外溢出后受到细菌芽孢、真菌孢子污染的物品表面。
  • 维科生物 杀孢子剂 其他生物耗材
    杀孢子剂MK-Ⅲ460ml 即用型过氧化物类杀孢子剂,无需稀释或活化。适用于A/B级洁净区内工作表面(如生物安全柜等)、仪器设备表面或微生物样品意外溢出后受到细菌芽孢、真菌孢子污染的物品表面。性能特点1、 按GMP要求生产,0.22微米膜过滤,双层无菌包装2、无菌检查符合《中国药典》2020版 通则 1101规定3、用水符合纯化水药典标准4、材料兼容性良好,对不锈钢、塑料、玻璃、彩钢板、环氧树脂、硅胶及橡胶等表面无腐蚀性,且对仪器运行无影响5、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及真菌孢子6、 无需清洗,无有害残留 技术参数主要成分:化学名浓度%(w/w)过氧化氢4.0-6.5%过氧乙酸0.1%理化特性:外观:无色液体气味:醋味密度:1.01/cm3 (20℃)pH:1.5-3.0 (20℃)有效期:2年 应用领域适用于A/B级洁净区内工作表面(如生物安全柜等)、仪器设备表面或微生物样品意外溢出后受到细菌芽孢、真菌孢子污染的物品表面。

真菌分生孢子相关的仪器

  • 奥克泰士/oxytech主要成分过氧化氢 银离子,德国进口,无色无味无残留型,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一款实验仪器设备杀菌消毒剂,由于其独特的作用原理,能够杀灭包括芽孢、细菌孢子、真菌孢子、放射菌、分支杆菌、酵母菌、霉菌、在内的所有类型的微生物。产品经过IFS国际食品标准认证,欧盟EMAS检测认证,ISO9001、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是一款高效广谱的杀菌消毒剂。具有杀菌彻底,不产生微生物耐药性,不造成重复污染等特点。银离子的杀菌作用是基于单价银离子通过共价键和配位键来与细菌蛋白质牢固结合,从而使细菌钝化或沉淀。能在实验室仪器设备消毒中迅速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芽孢)或者抑制微生物繁殖的高效广谱的食品级进口高效杀菌剂。现已十分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实验室仪器设备消毒中。产品优势:l 奥克泰士高效快速杀灭芽孢、霉菌孢子等高抗性微生物,能够全面杀灭细菌、真菌、所有类型微生物;l 无色,无味,无腐蚀性,适用于实验室各种材质包括高敏感度电子材料,精密仪器设备。l 奥克泰士具备无二次污染的特点,奥克泰士是通过释放氢氧键,氧化作用杀菌的,所以残留只有水和氧气。 l 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墙壁、地板、空气、设备表面、器皿、实验用水等各个环节的消毒灭菌工作,可通过喷雾、涂抹、擦拭、浸泡等各种方式工作;l 德国进口,拥有权威、严谨的检测认证l 稳定性强,产品作用时不受温度、PH值、光感,等影响消毒效果l 杀菌对数值5,复合型成分,协同作用,杀菌效力远超普通产品。
    留言咨询
  • SPOREWATCH花粉/孢子/真菌采样器特征:全电子化操作,16个可选择的采样周期,采样结束后的自动关机功能,高性能,可以调节空气流速,强健的发动机驱动(无时钟),优化的低电耗,可锁定样品室,完整的设定水平,结构轻便,便携性好,电源、电池和太阳能供电,灵活的安装选择,可选择三脚架或支架以进行独立操作或固定安装的操作,大气生物学站对湿度和温度数据进行记录,可锁定控制盒,和Hirst孢子捕捉器完全兼容。电子化孢子和花粉采样器是一种新型的孢子采样器,严格按照最早Hirst孢子采样器的规格和方法进行制造。目前Hirst孢子采样器使用于全世界的日常操作中,新一代的孢子采样器成本更少,尺寸更小,更加灵活。SPOREWATCH花粉/孢子/真菌采样器技术参数:采样时间:1, 3, 6, 9, 12, 15, 18, 21, 24小时,2, 3, 4, 5, 6, 7 天鼓移动:2毫米/小时(7天内),发动机由电子控制驱动孔口吞吐量:10升/分钟标准孔口大小:2毫米×14毫米碰撞卷尺:200 标准尺采样总体高度可变采样面积:0.882平方米,半径53厘米电源:12V 直流电(电源、电池或太阳能面板供电)净重:3.5KG包装重量:11.5Kg大约尺寸:240×100×550毫米 SPOREWATCH花粉/孢子/真菌采样器产地:英国
    留言咨询
  • 一、设备简介氙光雾淋传递窗,采用脉冲强光结合化学消杀技术的传递窗,可实现快速杀菌,能够有效破坏各种病原体。瞬间输出相当于普通紫外线灯3000倍以上的能量,与传统传递窗相比,大大缩短了杀菌时间。且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更适合对粗糙表面的消毒。化学消杀弥补了光学消杀的均匀性问题,同时光催化消毒药剂,产生协同作用,大大加强了消毒药剂的氧化性。脉冲强光利用瞬时、高强度的脉冲光能量杀灭各类微生物,从而弥补了传统热杀菌、化学杀菌的缺点。脉冲强光技术出现在80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项强大的工业技术,可应用到水处理、空气杀菌、食品加工、制药、农副产品等众多领域,该技术还可应用于光固化领域以及温室植物助长,其固化效果优于传统紫外线固化,温室中可增加植物光合作用,促进生长以及具有灭虫效果。脉冲强光技术是一种利用瞬间放电的脉冲工程技术和特殊的惰性气体灯管,以脉冲形式激发强烈的白光,光谱分布近似太阳光,光强度相当于到达地球表面太阳光强度的数千乃至数万倍的一种光源技术。脉冲强光是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协同作用于微生物,能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和核酸结构,从而杀死微生物。脉冲强光对霉菌、革兰氏阳性致病菌、革兰氏阴性致病菌、需氧细菌芽孢和真菌分生孢子、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酵母菌等都有明显的杀菌效果。光化作用:由于细菌的细胞中含有细菌的遗传信息核酸,当核酸被脉冲强光照射时会大量吸收紫外光,从而在体内形成一部分的间二氮杂苯和间二氮杂苯的异构体。这种物质会使细菌自身的新陈代谢机能出现障碍,并且会导致细菌的遗传性出现问题,直至死亡。脉冲强光中的200-280nm部分最易被吸收,光化作用主要是UVC。光热作用:虽然光化作用主要来自于UVC,但脉冲强光的UVA和UVB部分也起着一定的杀菌作用。当辐射剂量达到一定的水平,UVA和UVB可以使细胞的表面温度迅速升高至130°C,从而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细胞液蒸发,彻底破坏细胞结构,导致死亡。
    留言咨询

真菌分生孢子相关的试剂

真菌分生孢子相关的方案

真菌分生孢子相关的论坛

  • 【原创大赛】材料中真菌类型鉴定试验分析

    【原创大赛】材料中真菌类型鉴定试验分析

    [align=center][b]材料中真菌类型鉴定试验分析[/b][/align][align=center]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align][align=center]食品事业部:张锐[/align][b]1 检验方法[/b]1.1菌种分离1.1.1 用浸湿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在材料板表面涂抹,放于10mL无菌蒸馏水中,充分混匀备用。取原液1.0mL加入9.0mL无菌蒸馏水中,充分混匀为1:10样液,依次稀释至10[sup]-[/sup][sup]2[/sup]或10[sup]-3[/sup]的样液。1.1.2 取适当稀释度样液100μL于P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涂布,25℃培养,连续观察,对不同形态的菌落进行分离、纯化。1.2 形态学鉴定1.2.1 将分离的不同菌株分别接于PDA培养基25℃培养7d观察菌落形态,并待产孢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孢子、产孢器及其产孢细胞的形态。1.3 分子鉴定1.3.1 DNA提取: 取200g菌丝,液氮研磨,将研磨好的菌至 1.5mL离心管中混匀,加入 0.6 mL TE(pH 8.0)、 250 μL 10% SDS、3 μL 蛋白酶 K(20 ng/μL),轻轻混匀,37℃水浴 1 h;加入 150 μL 5mol/L NaCl、 150 μL 2% CTAB,轻轻混匀,65℃水浴 20 min,12000 rpm 常温离心 20 min;吸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异丙醇,充分混匀,室温放置 30 min,12000 rpm,4℃离心 10 min;吸掉上清液,在吸水纸上空干液体,加 750 μL 70%乙醇,轻弹管壁混匀,12000rpm,4℃离心 2min;加入 30 μl 纯化水溶解沉淀(水中加 Rnase,终浓度 10 ng/μL),用手轻弹管壁,4℃溶解保存。 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5'-CTT GGT CAT TTA GAG GAA GTA A -3')、ITS4(5'-TCC TCC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T TAT TGA TAT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3')和真菌特异性引物5.8s(5'-[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A TCG ATG AAG AAC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A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3')、28s(5'-TCC TCC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T TAT TGA TAT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3')分别对J2和J4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其扩增体系为:3 μLBuffer,2 μLDTP,引物各3 μL,DNA模板1 μL(以加1 μL双蒸水为空白对照),最后用双蒸水定容到30 μL。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3 min;95℃变性30 s,55℃退火30 s,72℃延伸1 min,共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PCR扩增产物用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对具特异性条带的产物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明确其种类。[b]2 结果与分析[/b]2.1 菌种分离2.1.1 经涂布法分离培养,在2种材料上均分离得到5株相同菌株,分别编号为J1、J2、J3、J4和J5。J1在油漆试件和辅助电源板黑色镶嵌模块材料上生长良好,分离频率均最高,表明2种材料均能促进J1菌丝生长,其次为J2;在油漆试件材料上J3分离频率为0,表明油漆试件材料能抑制J3 菌丝的生长;J5在2种材料上的分离频率均最低,表明2种材料对J5菌丝的生长促进缓慢(表1)。[align=center][img=,609,16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111103_01_2904018_3.png[/img] [/align]将菌株在PDA培养基上25℃培养7d后,经形态学比对,将J1鉴定为黑曲霉,将J3鉴定为黄曲霉,将J5为鉴定杂色曲霉,均为试验菌株。J2菌落圆形,7d菌落直径4~6cm,菌丝絮状,初生菌丝白色,后变为黄色、黄绿色,培养基背面淡黄色,分生孢子穗半圆形、圆筒形,小梗1层或2层,顶囊半球形、圆拱形至球形,分生孢子球形;J4菌落圆形,7d菌落直径4~5cm,菌丝细,絮状,白色,不易产孢,产孢器扫帚状,分生孢子梗轮生,分生孢子球形。2.2 形态学鉴定2.3 分子鉴定 利用引物ITS1/ITS4和5.8s/28s分别对J2和J4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图1),以DNA Marker-DL5000为对照,具特异性条带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序列比较,下载相似性高的序列,并用Mega(5.0)软件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J2 ITS基因扩增序列为607 bp,与[i]Aspergillus oryzae[/i] (KF154415.1)相似度达99%,在系统发育树上聚在一起(图2);J4 5.8s/28s扩增序列349 bp,在GenBank中经同源序列比较发现其与[i]Talaromyces macrosporus[/i](KX011505.1)的同源性在98%以上,且在系统发育树上与其聚在一起(图3),即二者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形态特征,将J2鉴定为米曲霉[i]Aspergillus oryzae[/i],将J4鉴定为篮状菌[i]Talaromyces macrosporus[/i]。[align=center][img=,536,47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111105_02_2904018_3.png[/img] [/align][align=left]3 讨论[/align]不同的供试材料能为菌株生长提供养分,该试验对接种5种试验菌株的材料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处理,确定材料在有利于霉菌生长的条件下霉菌对他们产生的有害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种试验材料均能促进黑曲霉菌丝的生长,其次为米曲霉,对篮状菌菌丝生长促进缓慢;均能抑制绳状青霉、球毛壳霉菌丝的生长。菌株是否可以在材料上良好生长取决于供试材料能否提供该菌所需要的营养类型和培养环境是否满足菌株生长。该试验分离得到的菌株分离频率越大,表明该材料越能为菌株生长提供养分,但菌株是否对材料产生有害影响,需观察菌株对材料物理性质的影响。

  • 食品厂如何杀灭真菌及真菌孢子

    [align=left][b]简介[/b][/align]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食品中微生物污染造成的[url=http://www.cnfoodsafety.com/]食品安全[/url]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食品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的关注。食品变质原因90%是由微生物(细菌、真菌等)引起的,在此大环境下,食品加工企业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保证所生产出的产品安全合格。[b]真菌[/b]说到真菌,很容易想到细菌,因为它们都能引起食品变质。其实真菌与细菌有本质上的不同,这种差别显示了生物进化历程:显微镜下可见细菌形态单一,呈球状或棒状;真菌形态比细菌复杂,有菌丝、芽胞等结构。所以真菌比细菌更难杀灭。真菌,是一类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叶茎,以腐生或寄生方式生存,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的真核微生物。真菌中最常见的是各类蕈类,另外还有霉菌和酵母。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约有 1万属12万余种。真菌的危害在食品加工行业中是时时存在的。因为在空气中,水中,原料中都有真菌的孢子存在。遇到适宜的环境,即可繁育。同时,真菌通过产生真菌毒素也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b]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真菌[/b]真菌在过去曾称为霉菌,是微生物中的一个大类,是一群数目庞大的细胞生物,估计全世界已有记载的真菌有10万种以上。它们的个头差别很大,小者用显微镜才能见到,大者可达数十厘米,如茯苓、蘑菇等。以食品行业为例,霉菌会造成食品腐败变质,是造成食品工业巨大经济损失的主要腐败微生物。霉菌污染频繁出现在食品、饮料、海产品、肉制品、熟食和新鲜的蔬菜中,每年都会给生产者和消费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霉菌除了会引起肉眼可见的腐败变质外,还会产生一些真菌毒素类物质,目前研究已经确定有超过200种霉菌在食品中生长时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主要有黄曲霉毒素类、串珠镰刀菌素、赫曲霉毒素、棒曲霉素、单端孢煤烯类和玉米赤霉烯酮六大类。由于这些霉素具有致癌致畸形、同时对神经、肝肾也有毒害作用,因此这些腐败真菌给食品工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对公众的健康构成了极大危害。据统计,25%的农产品都含有霉菌毒素,在烘烤行业,霉菌造成的损失随着季节、产品种类、加工方法的不同在3%—10%之间浮动。假设仅有1%的损失,在英国每年由霉菌造成的污染的面包就有23000吨,价值2.42亿英镑。在澳大利亚每年由霉菌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在1千万美元。在水果行业,水果采摘后的使用杀菌剂的条件下也会有5%—10%的损失,在某些没有使用杀真菌剂的年份,损失达50%甚至更高。[b]食品厂杀灭真菌的方法[/b]食品加工厂生产车间温度、湿度适宜且营养物质丰富,较容易生长繁殖微生物,稍不加注意洁净车间卫生条件,很容易受真菌污染,导致食品腐烂变质。特别是食品厂霉菌因其特性一般的消毒剂很难对付。然而过氧化氢银离子复合型杀菌消毒剂杀孢子剂具有强烈杀灭食品厂真菌的作用,彻底分解不产生耐药性,并且对人健康无害,无色无味,无毒无残留,安全绿色环保,是新一代进口食品级消毒杀菌剂。[b]奥克泰士[/b]奥克泰士是进口德国,专为食品厂设计,奥克泰士配合空间、环境、物表等可达到食品企业消毒灭菌的要求,近来深受食品企业的青睐。奥克泰士杀菌消毒剂是由食品级过氧化氢和银离子组成的复合型溶剂,食品级无色无味无毒无残留型,IFS国际食品标准认证,欧盟EMAS检测认证等。所采用的氧化剂为过氧化氢,它与稳定剂结合形成复合溶液。作为催化剂添加的痕量银离子可以保持长久的效用。银离子的杀菌作用是基于单价银离子通过共价键和配位键来与细菌蛋白质牢固结合,从而使细菌钝化或沉淀。能在食品厂洁净区消毒中迅速杀灭一定空间内的的微生物(包括芽孢)或者抑制微生物繁殖的进口高效消毒剂。德国BUDICH INTERNATIONAL GMBH研制、生产,是目前国际上一款卓越的杀菌消毒剂。由于其独特的作用原理,能够快速杀灭包括芽孢、细菌孢子、真菌孢子、放射菌、分支杆菌、酵母菌、霉菌、病毒在内的所有类型的微生物。做为新一代生态环保的消毒剂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成熟应用。在欧盟食品企业已经完全禁止甲醛的大环境下,奥克泰士是目前众多欧盟食品企业的首选。也代表着过氧化氢银离子复合型杀菌消毒剂发展的新方向。产品技术引进国内短短几年。目前在食品饮料、制药安全、医疗卫生等国内众多高端灭菌领领域顺速推广。奥克泰士己成分中国食品企业杀菌消毒的首选。可用于洁净室空间和生产设备、各类洁净区物表消毒和空间消毒;操作台表面消毒。适用领域包括食品、食品设备、食品企业动态环境、食品企业生产等。也可用于不锈钢、钢、塑料、玻璃、地板、墙壁等各种表面的消毒、灭菌等。[b]奥克泰士特点[/b]1、它能够有效杀灭细菌、病毒、变形虫、真菌及藻类,其十分广泛的应用领域使得用户便于操作处理。只需采用一种产品,便能够达到目前2种、3种甚至多种产品的使用目的。2、由于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因此保证了长久的贮藏时间。产品在高水/气温度下仍能保持稳定;甚至在高温下,其效用还会有所增强。3、由于产品在防止再污染方面具有长久的有效性并且性能卓越,因此,产品非常适合用于饮用水与井水的消毒。4、过氧化氢银离子复合型杀菌消毒剂型产品是生态无害的。对防止水受细菌和病毒的再污染特别有效。其主要成分-过氧化氢-不会污染废水。这是由于它会分解成为水和氧气(H[sub]2[/sub]O和O[sub]2[/sub]),即,其副产物不具毒害性。5、两种基本物质(H[sub]2[/sub]O[sub]2[/sub]和Ag)进一步促进了各自的优势(*协同作用)。两种物质的协同作用比其中任何一种物质单独作用要具有更快、更强的杀菌作用。*协同作用—两种或多种组份用以提高和增强效用6、过氧化氢银离子复合型杀菌消毒剂为在氧化和微动作用相结合的情况下所制成的两相产品——不同于其它消毒剂——具有破坏生物被膜的功效。这是杀菌消毒的一个重要步骤,因为细菌或病毒会产生出这种生物被膜作为自然防护。由过氧化氢所分离出的氧气会破坏生物被膜,使得银离子能够轻易地杀灭细菌或病毒。

  • 菌落形态大全

    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转

真菌分生孢子相关的资料

真菌分生孢子相关的资讯

  • 共聚焦成像如何助力水稻病菌稻热病研究?
    稻热病是最严重的水稻病害。稻热病菌透过分生孢子散播,其分生孢子在植株上萌发后,可形成特化的构造附着器以穿透植物组织,菌丝可经原生质丝在组织间生长蔓延,并再度产生分生孢子,在空气中以气流传播。子囊菌真菌稻热病菌被称为引起稻瘟病的半营养型病原体。稻热病菌感染水稻的叶子、茎和穗,并导致产量严重下降。为了建立对这种疾病的新的控制方法和开发抗性水稻品种,研究稻热病菌与水稻之间基因间和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细节。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个使用CFI Apo Lambda S 40XC 水镜拍摄稻热病菌微分干涉成像(DIC)和共聚焦扫描成像的应用实例,东京农业大学Hiromasa Saitoh 教授研究使用植物病原真菌中差异基因表达鉴定新病原基因。实验概述通过对接种水稻子叶的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悬液的进行 RNA-Seq 分析,发现假设的多个效应蛋白基因表达增加,并在接种12 至 24 小时后 (hours post-inoculation , hpi) 达到峰值(随着渗透和扩散逐渐增长),但在36 或 48 hpi 出现下调。在这些效应蛋白基因中,研究人员选择了7 个高表达基因,并制备了相应的稻瘟病菌干扰突变体。其中一个基因突变的菌株表现出低的致病性,该基因被命名为 MoSVP。为了调查MoSVP 在真菌中表达的时间和位点,稻瘟病菌转染报告质粒(MoSVP::mCherry),在该质粒中mCherry (红色荧光蛋白) 的基因被插入到MoSVP启动子的下游。作为实验对照组,另一个报告质粒(Rp27p::mCherry),插入在稻瘟病菌核糖体蛋白27基因的下游。每一个转化株的孢子悬浊液在盖玻片上孵育或接种在水稻叶鞘内测的上皮,使用DIC 和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感染相关的形态和mCherry荧光的表达进行观察。Figure1. 水稻叶鞘接种和样本准备。Figure2. 表达有MoSVPp::mCherry的水稻瘟病菌的mCherry(红色)和DIC。分生孢子在胚管顶端萌发并发育出附着胞,然后渗透到宿主细胞中并形成侵入性菌丝。通过使用CFI Apo Lambda S 40XC 水镜进行DIC 和荧光观察,发现mCherry 荧光蛋白在玻片孵育18小时后可开始表达,同时接种在水稻叶鞘细胞上的菌丝在接种24小时后可以被观察到。Figure3. 在MoSVPp::mCherry突变菌株中, mCherry荧光的表达在18或24 hpi后在附着胞有明显的增强,然后表达下降。在Rp27p::mCherry 转化菌株中,mCherry荧光的在观察的时间点内表达量稳定。另外, mCherry 荧光在附着胞、分生孢子和胚芽管(12,18,24 hpi)和入侵的菌丝内(30 hpi)内均表达明显. 因此,该文揭示MoSVP 启动子在稻瘟病菌早期渗透到宿主细胞时被激活,表达在附着胞内。实验小结本文制备了一个由 MoSVP 启动子控制的表达mCherry 的稻瘟病菌株,并使用CFI Apo Lambda S 40XC 水镜对其感染相关的形态学进行DIC 和共聚焦观察。 结果证实,MoSVP 表达在稻瘟病菌感染后的早期阶段的附着胞内。这些结果显示,结合高精度的物镜和共聚焦扫描系统可以清晰的对植物致病真菌的荧光信号的定位和表达时间窗进行可视化。参考文献RNA-Seq of in planta-expressed Magnaporthe oryzae genes identifies MoSVP as a highly expressed gene required for pathogenicity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infection.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2019) 20 (12), 1682-1695.
  • 涉及质谱法,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
    共识中提到: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路径基本一致,包括直接镜检、培养、血清学检测(G试验、GM试验、曲霉IgG抗体测定等)、分子生物学检测(PCR、mNGS),再通过形态学、质谱、分子生物学鉴定具体菌种,进一步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提出治疗建议。  根据共识文件中的数据显示:质谱对曲霉菌属、毛霉属、淡紫紫孢霉和宛氏拟青霉等均有较高鉴定准确率,有的甚至能达到100%。  摘要  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继发布了重要文件,呼吁提高对侵袭性真菌病的重视程度和认知水平,以应对侵袭性真菌病对全球造成的威胁。霉菌是侵袭性真菌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临床诊断和治疗面临极大挑战。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检验医学研究与转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专业委员会和全国真菌病监测网侵袭性霉菌感染监测项目组组织专家制定该文件,对曲霉菌属、毛霉菌目、镰刀菌属、赛多孢菌属、节荚孢霉属、拟青霉属、暗色霉菌、双相真菌(马尔尼菲篮状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共8种临床重要侵袭性霉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要点形成共识,并对实验室诊断及与临床沟通过程中遇到的六大常见问题形成专家共识,旨在为提升侵袭性霉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能力提供借鉴和指导。  全球每年真菌感染患者超过3亿,因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死亡的患者超过150万[1,2] ,而我国每年有超过500万人受到IFD的威胁,其中侵袭性霉菌是重要病原菌之一,但临床对侵袭性霉菌感染诊断困难,患者预后较差。国内外IFD相关指南均明确指出,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检测在诊断标准中极为重要 [ 3 , 4 ] 。IFD相关实验室检测,除传统的涂片镜检和培养外,血清学检测如真菌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试验和曲霉IgG抗体测定等,质谱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如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等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得到肯定。但目前我国真菌实验室发展非常不均衡,特别是针对霉菌的实验室检测,不管是临床医生对于检测项目的认知,还是霉菌实验室的检出能力均需进一步提高 同时,不同检测方法的送检时机、检测性能以及结果的正确解读仍面临很多问题。鉴于此,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检验医学研究与转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专业委员会和全国真菌病监测网侵袭性霉菌感染监测项目组组织我国真菌感染领域内的多学科专家和学者,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和最新研究数据,结合多学科专家临床经验共同制定本共识,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送检真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提升真菌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助力临床IFD的诊断和治疗。  该共识通过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真菌重点病原体清单”以及全国真菌病监测网最新数据 [ 5 ] ,共筛选出8种临床常见的侵袭性霉菌,即曲霉菌属、毛霉菌目、镰刀菌属、赛多孢菌属、节荚孢霉属、拟青霉属、暗色霉菌、双相真菌(马尔尼菲篮状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共识第一部分围绕不同霉菌感染建议送检标本类型,实验室检测方法(直接镜检、培养、鉴定、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及性能评价,体外药敏试验及治疗建议等要点形成推荐意见 共识第二部分,通过前期问卷调查,筛选出6个霉菌实验室检测最常见问题,并形成专家推荐意见。  本共识适合从事真菌感染相关领域的临床医护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感染控制人员、科研学者等阅读,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广大同仁交流意见。  一、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要点  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路径基本一致,包括直接镜检、培养、血清学检测(G试验、GM试验、曲霉IgG抗体测定等)、分子生物学检测(PCR、mNGS),再通过形态学、质谱、分子生物学鉴定具体菌种,进一步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提出治疗建议( 图1 )。因检测不同霉菌适用的样本类型,以及每种检测方法针对不同霉菌的检测性能及要点有很大差别,故本共识针对8种霉菌感染,建议送检的标本类型以及不同检测方法的操作要点及性能评价分别形成推荐意见。  (一)曲霉菌属  曲霉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临床最常见的感染类型是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和慢性肺曲霉病(chronic pulmonary aspergillosis,CPA),其中IA临床表现和进展速度与患者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 6 , 7 ] 。血液恶性肿瘤、慢性肺病、移植(包括实体器官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糖皮质激素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慢性肝病均是IA的危险因素。肺外脏器和组织的曲霉菌感染可为原发感染,也可播散至邻近脏器感染而造成继发感染。除肺部外,鼻窦旁、中枢神经系统、骨骼、皮肤、心脏、眼部及消化系统等部位也可发生曲霉菌感染。临床最常见的曲霉菌为烟曲霉,其次是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和构巢曲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唑类耐药曲霉菌感染病例持续增加。曲霉菌属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血液、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活检组织、分泌物等,怀疑曲霉菌属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1 。  (二)毛霉菌目  毛霉菌目由55个属250多个种组成。引起人类发病最常见的是根霉属、毛霉属和横梗霉属,其次是根毛霉属和小克银汉霉属等。毛霉菌目可引起皮肤、软组织、肺部、鼻-眶-脑、胃肠部位感染,病死率达40%~80% [ 20 ] 。不同种属可能会导致不同感染部位的复发,如横梗霉属易引起皮肤毛霉病复发,而小克银汉霉属常见于肺部或播散性感染患者。毛霉菌目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血液、痰液、BALF、脓液、分泌物、痂皮或活检组织等,怀疑毛霉菌目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2 。  (三)镰刀菌属  镰刀菌属是一类全球性分布的土壤腐生菌,也是植物病原菌,能引起感染和中毒。镰刀菌属可广泛感染人类,包括浅表感染(如角膜炎和甲真菌病等)、局部侵袭性和播散性感染。局部侵袭性和播散性感染主要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特别是长期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或严重T细胞免疫缺陷患者。引起人类感染的镰刀菌种多为茄病镰刀菌复合群、尖孢镰刀菌复合群。此外,摄入镰刀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可引起中毒。镰刀菌属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角膜刮片、眼内容物、指(趾)甲、皮肤组织、呼吸道标本(痰液、BALF、刷取物、肺穿组织)、关节液、胸腹水、脓液、血液等,怀疑镰刀菌属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3 。  (四)赛多孢菌属  赛多孢菌属呈全球性分布,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腐物等环境中,可定植于囊性纤维化患者呼吸道,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真菌。未经有效治疗,6个月病死率达55% [ 3 ] 。感染类型以创伤后局部感染为主,其次为溺水后感染、免疫功能明显受损后感染及呼吸道内定植感染等 [ 36 ] 。临床主要致病菌种为尖端赛多孢和波氏赛多孢。赛多孢菌属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痰液、BALF、脓液、分泌物、痂皮、血液或活检组织等,怀疑赛多孢菌属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4 。  (五)暗色霉菌  暗色霉菌是一大类可产生黑色素的真菌群体,可分离于多种临床感染标本,根据临床表现及其在组织中的分布特征,暗色霉菌所致常见感染性疾病包括着色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孢子丝菌病和足菌肿。暗色霉菌感染常因环境中暗色霉菌经创伤性植入皮肤或皮下组织所致,但肺部感染或播散性感染常为吸入分生孢子所致。虽然暗色霉菌具有相似的生长特征及形态学特征,但部分菌属仍具有明显特征。临床上分离率较高的菌属包括弯孢霉属、离蠕孢属、着色霉属、链格孢霉属、枝孢霉属等。暗色霉菌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组织、脑脊液、脓液、关节腔液、腹水、人工瓣膜、BALF、痰液、骨髓、血液等,怀疑暗色霉菌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5 。  (六)节荚孢霉属  节荚孢霉属包括多育节荚孢霉(原称多育赛多孢)和 L.valparaisensis 2个菌种,其中仅多育节荚孢霉有感染人类的报道。多育节荚孢霉是一种常见的土壤腐生菌,多分布于干旱气候地区。目前,关于多育节荚孢霉的报道以病例报道和小规模队列研究为主,缺乏流行病学数据。感染类型主要是肺部感染、血流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虽然多育节荚孢霉感染罕见,但其易发生播散性感染,并且其固有多重耐药表型的播散性感染致死率高达77% [ 44 ] 。节荚孢霉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血液、痰液、BALF、脓液、分泌物或活检组织等,怀疑节荚孢霉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6 。  (七)拟青霉属  拟青霉属中临床常见的菌种包括宛氏拟青霉和淡紫紫孢霉(淡紫拟青霉)。宛氏拟青霉常见感染类型包括肺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骨髓炎、腹膜炎、真菌血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症状为发热、呼吸困难和咳嗽,其侵袭性感染致死率为16.9% [ 48 ] 。淡紫紫孢霉常引发角膜炎、眼内炎、皮肤感染、肺部感染和真菌血症,疼痛和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其引发的感染致死率为45.5% [ 49 ] 。拟青霉属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角膜组织、眼拭子、血液、痰液、BALF、甲屑、鼻窦组织、脓液和皮肤组织等,怀疑拟青霉属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7 。  (八)双相型真菌(马尔尼菲篮状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  马尔尼菲篮状菌,原名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一种温度依赖性双相型真菌,在我国广西、广东等地,以及东南亚等地流行。目前在世界34个国家、我国21个省/直辖市均有报道。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好发于免疫低下人群,尤其是CD4+T细胞小于100个/μl的艾滋病患者 在亚洲的艾滋病患者中,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总发病率为3.6%。马尔尼菲篮状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导致播散性感染。但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被误诊为肺结核、肿瘤,误诊导致的病死率超过85%。  荚膜组织胞浆菌也是双相型真菌,可引起组织胞浆菌病。该菌常见于被蝙蝠粪和鸟粪污染的土壤中,在建筑、洞穴挖掘和接触鸟类处理等活动中吸入分生孢子可致感染。荚膜组织胞浆菌有3个变种,分别为荚膜变种、杜波变种和鼻疽变种。其中荚膜变种分布最广,主要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拉丁美洲 杜波变种主要分布在乌干达和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 鼻疽变种主要引起马和狗的感染,但也有少数人类感染病例报道。我国引起发病的主要为荚膜变种,呈地区性分布,多雨潮湿的中南、华南和西南地区感染率较高,而干旱的新疆地区感染率低。马尔尼菲篮状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血液、骨髓、体液、痰液、BALF、支刷物、脓液、分泌物、穿刺液(肝、脾、淋巴结)或活检组织等,怀疑马尔尼菲篮状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8 。  二、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常见问题及推荐意见  为更好地提升我国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能力,解决实验室工作中最常见、最困惑以及与临床交流最多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来自全国76位临床和检验医师的共207个问题。经过归纳分类后,整理出6大类最常见问题,并由专家组形成推荐意见。  (一)霉菌检测阳性,如何判断是污染菌、定植菌还是致病菌  1.直接镜检霉菌阳性,如何判断是污染菌、定植菌还是致病菌?  建议1 直接镜检阳性时,应首先区分标本来自无菌部位还是非无菌部位。无菌部位标本(血液标本除外)直接镜检有特征性菌丝和孢子且与组织病理结果、真菌培养结果相符,可确诊为致病霉菌 非无菌部位标本直接镜检到霉菌,要结合培养结果、血清学检测结果、患者流行病学史和临床感染表现等综合分析。  2.培养霉菌阳性时,如何判断是污染菌、定植菌还是致病菌?  建议2 培养霉菌阳性时,重点关注送检标本类型,直接镜检、组织病理检查与霉菌阳性培养的一致性,以及霉菌致病性、感染部位等。无菌标本如血培养为曲霉菌属或毛霉菌目,污染菌的可能性大 如为镰刀菌属、赛多孢菌属和马尔尼菲篮状菌,可能为致病菌。非无菌标本,视情况而定:2个试管有单一形态真菌生长,真菌镜检同时阳性者提示有临床意义 仅1管生长真菌,生长部位为非接种部位,菌落为霉菌样则可能是污染 培养出的真菌与直接镜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相符,连续培养阳性,且真菌具备36~37 ℃生长的能力提示有临床意义。  (二)不同检测结果不一致问题  1.临床怀疑真菌感染,实验室相关检测阴性,可从哪些方面与临床沟通?  建议3 分析前应评估标本留取是否规范并适于特定检验项目 分析过程应评估镜检和/或培养方法检测敏感性是否充分、培养条件是否适宜、所选检测项目是否适于检测疑似真菌类型(如G试验不能检测隐球菌和毛霉菌目) 分析后过程应结合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结果,参考其他感染指标结果(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分析是否存在导致血清学结果假阴性的因素等。  2.如何解释镜检和/或培养结果与血清学检测(G试验、GM试验)结果不一致?  建议4 鉴于真菌体内增殖及血清标志物出现时间不同,不同感染期血清学与镜检和/或培养结果常不一致。血清学检测方法敏感性常高于传统镜检、培养方法,而单纯培养结果常难区分感染、定植或污染。此外,应考量是否存在导致血清学结果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因素以及宿主免疫功能。  (三)血清学检测相关问题  1.血清学检测常见干扰因素有哪些?  建议5 血清学检测假阳性因素包括药物因素(血液制品如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等)、医疗因素(纤维素膜血液透析)、宿主因素(细菌菌血症)、样本因素(如采血管污染或过度操作)、方法学因素(传统鲎试剂法干扰因素多) [ 65 , 66 ] 等 假阴性因素包括使用抗真菌药物、脂血或黄疸样本 [ 65 , 66 ] 等。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尽量排除干扰因素的存在,并谨慎评估对结果的干扰影响。  2.如何解释血清G试验与GM试验结果不一致?  建议6 G试验与GM试验检测标志物不同,G试验是泛真菌检测,而GM试验为曲霉菌特异性抗原检测 另外,2种标志物的释放时间和释放量的不同也可能导致二者结果不一致,例如1,3-β-D葡聚糖只有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后才被释放出来,而GM是表达在曲霉菌细胞壁表面的一种多糖成分,在曲霉菌繁殖生长时由菌丝释放出来。因此,在感染早期,曲霉菌的生长分泌强于死亡消化裂解,可出现GM试验阳性,而G试验未达到阳性水平 粒细胞缺乏患者,不能将1,3-β-D葡聚糖从真菌中释放出来,也可导致二者检测结果不一致。  3.如何解释血清与BALF的GM试验结果不一致?  建议7 二者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不同,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不一致。GM试验对免疫抑制患者IA检测敏感性高,BALF样本敏感性优于血清样本 [ 9 ] 。另外BALF样本采样和处理的标准化问题(灌洗量、回收量、血性、痰性、灌洗技术等)对GM试验结果的影响很大。  (四)mNGS检测相关问题  1.mNGS检测霉菌相比于传统检测方法的优势有哪些?  mNGS检测敏感性高,更适合混合感染病例的病原学检测,多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研究表明mNGS检测阳性率高于传统检测,且对免疫缺陷患者和混合感染时较传统检测更具优势 [ 67 , 68 , 69 ] 。外周血可作为深部组织器官真菌感染的mNGS检测样本:侵袭性真菌感染可累及多种组织和器官。当感染部位样本获取困难时,外周血可作为替代样本进行检测。mNGS可作为少见真菌或培养困难真菌的平行检测手段,如毛霉菌目、组织胞浆菌、拟青霉等。  建议8 对免疫功能低下、疑似混合感染、传统检测阴性或疑似少见真菌感染患者,在进行传统微生物学检测的同时留取样本进行mNGS检测。外周血样本检测敏感性低于感染部位样本,因此在不能获得感染部位样本时可进行替代检测,检出真菌应结合临床谨慎评估。  2.mNGS检测有哪些局限性?  真菌的细胞壁相对较厚,mNGS可因破壁效率低而影响核酸提取效率,且检测性能可因真菌类型、临床样本种类及实验流程差异而有所不同。有研究显示IA患者的BALF样本其mNGS检测敏感性低于GM检测 [ 15 ] 。公共数据库中真菌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度低于细菌及病毒,已有的核酸序列质量参差不一,可导致结果假阴性或真菌鉴定准确率降低。对于检出的非常见真菌类型,应进行其他方法的验证,如一代测序或靶向PCR检测。mNGS假阳性较常见,主要原因为湿试验过程引入微生物核酸及生信分析错配,前者更常见。湿试验所致假阳性原因包括样本采集环节、实验室环境背景菌以及样本间污染 [ 70 ] 。  建议9 mNGS假阳性率高于传统微生物学检测,仅mNGS检出真菌不应作为真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应对检出真菌进行其他方法验证,并需结合临床谨慎评估。与此同时,因真菌结构特点及数据库原因,mNGS可存在假阴性结果,mNGS阴性不应作为排除真菌感染的标准。  3.当临床考虑IFD时,如何解释镜检、培养、血清学检测与mNGS检测结果不一致?  不同方法学的诊断性能存在较大差异。(1)传统微生物学未检出真菌,而mNGS检出:与培养、镜检方法相比,mNGS的敏感性较高,需结合临床考虑检出真菌是否为致病菌,同时应考虑送检其他真菌相关检测以验证mNGS结果。(2)传统微生物学检出真菌,而mNGS未检出:无菌样本培养和/或镜检检出霉菌,应充分考虑致病菌可能,mNGS可因真菌细胞壁较厚、人源背景高等原因造成漏检。  建议10 当临床考虑IFD时,应充分考虑阳性结果检出,结合未检出的检测方法性能特征考虑漏检可能,有条件情况下进行重复检测或重新采集样本检测。  (五)霉菌体外药敏试验相关问题  1.霉菌是否均需常规开展体外药敏试验?  建议11 微生物实验室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尽量开展重要病原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具体用药原则建议由临床相关科室、微生物实验室、药剂科、感控部门共同讨论决定。特别是下列情况,实验室应该开展体外药敏试验:(1)建立致病性霉菌抗菌谱和耐药性监测。(2)使用标准剂量的抗霉菌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3)临床上已有临床耐药菌株报道。(4)曾接触过抗真菌类药物或正在接受长期抗真菌治疗的患者。  接受抗真菌治疗的患者发生深度感染、治疗失败的情况下,若无菌部位分离出霉菌菌种为罕见或新出现的菌种,或怀疑特定菌种可能对所使用的抗真菌药物耐药的情况下,应优化患者个体化治疗,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等情况,建议进行体外药敏试验。  2.对无判定折点的药敏结果,如何向临床发送报告?  建议12 如分离出高度疑似或确诊为病原体的霉菌,应尽量向临床提供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药敏试验暂无判定折点的霉菌也需提供体外药敏试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  由于诸多因素,目前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欧洲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委员会(European Committee o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EUCAST)以及我国对多数霉菌缺乏临床药敏试验判读折点。对已有规范化体外药敏试验方法的霉菌(如曲霉、毛霉、镰刀菌、赛多孢、孢子丝菌、皮肤癣菌等),可按照抗丝状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肉汤稀释法标准(WS/T411-2024) [ 71 ] 向临床提供体外药敏试验MIC值,临床可结合抗真菌药物的血药谷浓度和峰浓度值,选择相应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对于尚无规范化体外药敏试验方法的霉菌(如暗色真菌等),可参考类似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测定其MIC值,报告临床,并注明体外药敏试验非标准化方法操作,此结果仅供参考。  (六)如何保证侵袭性霉菌实验室检测的生物安全,避免实验室污染?  建议13 霉菌实验室不应与细菌、结核实验室共用,应单独设置 霉菌检测需在Ⅱ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特别是可疑高致病性病原真菌 紫外线仍然是必备的空气消毒设备 定期使用高锰酸钾或甲醛熏蒸24 h,对空气进行消杀 每天实验完成后用0.5%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500 mg/L)消毒。如遇操作台被真菌或标本污染,应立即覆盖纸巾,并用含氯消毒液(500 mg/L)消毒20 min。一旦实验室环境或培养箱发生污染,应立即停止实验操作,对实验室或培养箱进行彻底消毒,可用含氯消毒液(500 mg/L)进行表面消毒擦拭,然后进行过氧乙酸或甲醛熏蒸,熏蒸后再进行表面消毒,连续3 d监测实验室或培养箱空气质量和表面染菌量,确认无污染后方可重新启用。  执笔人(按姓氏拼音排序):曹存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杜君洋(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范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辜依海(三二〇一医院微生物免疫科),黄晶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检验科),刘亚丽(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王贺(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王俊瑞(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徐春晖(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临床检测中心),徐和平(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曹存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曹俊敏(浙江省中医院检验科),褚云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杜君洋(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范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辜依海(三二〇一医院微生物免疫科),郭大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韩崇旭(苏北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胡付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临床微生物室),黄晶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检验科),贾伟(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金炎(山东省立医院检验科),康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李轶(河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梁伟(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林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检验科),刘亚丽(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罗燕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办公室),马筱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逄崇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科),王贺(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王俊瑞(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王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魏莲花(甘肃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肖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徐春晖(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临床检测中心),徐和平(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许建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检验科),徐雪松(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检验科),徐英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喻华(四川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张丽(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张利侠(陕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张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检验医学中心),朱镭(山西省儿童医院临床检验中心)
  • 中国科学家在垃圾堆中发现吃塑料的真菌
    p   塑料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塑料的合成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人类正在生产着大量的塑料,其中大部分最终成为垃圾。塑料废弃物通过阻塞水路和污染土壤,释放有害物质,甚至对动物造成威胁,这些动物会把塑料碎片误认为食物。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最近发现并鉴定出一种真菌,其可以通过使用酶快速分解塑料,从而帮助解决我们环境中的塑料污染问题。 /p p   在人类工业化合成塑料之前,塑料聚合物在自然界并不存在,因此塑料不容易被细菌、真菌和其它生物所降解。塑料的生物降解是全球环境污染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全球科学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研究塑料的生物降解,先后发现了几十种具有降解塑料的真菌,但是由于其降解效率低、降解不彻底而作罢。这次昆明植物所许建初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能够高效降解聚氨酯(PU)塑料的新菌种,是近几年来科学家在塑料生物降解领域的重大突破。 /p p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研究团队从垃圾堆中发现吃塑料的真菌——一种了不起眼的土壤小型真菌。该真菌首先是来自巴基斯坦的Sehroon Khan博士从伊斯兰堡一处垃圾处理场土壤中分离出来的。研究团队在实验室发现它可以在塑料表面生长,并通过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酶和塑料发生生物反应,破坏塑料分子间或聚合物间的化学键。研究团队中来自斯里兰卡的Samantha Karunarathna博士把该真菌鉴定命名为塔宾曲霉菌(Aspergillus tubingensis)。 /p p   研究团队发现在自然环境中的难以降解的塑料,在塔宾曲霉菌作用下两周就可以明显看到生物降解过程,两个月后其培养基上的塑料聚合物基本消失。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e35c7ffc-efe8-475e-95d1-bfab01f76830.jp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561px height: 261px "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261" border=" 0" width=" 561"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塔宾曲霉菌对聚氨基甲酸酯的降解过程 /span /strong /p p   曲霉真菌和人类合成的塑料聚合物相生相克的关系也为土壤污染处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线索。该研究为处理塑料垃圾开辟了新途径,例如在垃圾填埋场喷洒生物降解的真菌剂可以大大加速垃圾中塑料聚合物的降解速度和效率。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为人类认识并科学描述的真菌不到其总数的10%,这意味着仍有大量潜在有用的真菌可被发现。可惜的是自然界中包括热带雨林中许多物种在没有被科学描述之前就消失了。我们可能会越来越依赖在人造环境里寻找那些物种,更多的科学家可能会尴尬地发现是在人类自己产生的垃圾场进行研究,而不是在热带雨林之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3cacf9c4-a9bd-4787-8058-c5564da84faa.jpg" title=" 2.jpg" style=" width: 541px height: 404px "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04" border=" 0" width=" 541"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多 /strong strong 个塔宾曲霉菌孢子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b34a72ab-68c2-4597-b513-c5144616fc0a.jpg" title=" 3.jpg" style=" width: 535px height: 405px "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05" border=" 0" width=" 535"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塔宾曲霉菌孢子. Sehroon Khan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efbea33a-7002-417f-94f3-785ac730640d.jpg" title=" 4.jpg" style=" width: 537px height: 404px "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04" border=" 0" width=" 537"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塑料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了由于真菌生长而引发的裂纹. Sehroon Khan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a8730318-39a4-4a3c-b7ec-a4a956de2099.jpg" title=" 5.jpg" style=" width: 538px height: 405px "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05" border=" 0" width=" 538"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废塑料通常最终会被堆放在垃圾填埋场里. Alan Levine_flickr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5a9df19d-9348-4ed2-b8b6-39dde0ce1d47.jpg" title=" 6.jpg" style=" width: 537px height: 356px "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356" border=" 0" width=" 537"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废塑料通常最终会被堆放在垃圾填埋场里. Justin Ritchie_flickr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a112dd4e-1da2-436f-b648-368992666902.jpg" title=" 7.jpg" style=" width: 538px height: 376px "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376" border=" 0" width=" 538"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洋流可将塑料带到远离其起源地的海岸线. Bo Eide_flick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bae8cc2d-1931-4173-bec7-47a2985036e6.jpg" title=" 8.jpg" style=" width: 538px height: 405px "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05" border=" 0" width=" 538"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一块塑料,显示了其被黑色真菌生长而吞噬出的孔洞. Sehroon Khan /strong /span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