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介入式诊断方法

仪器信息网非介入式诊断方法专题为您整合非介入式诊断方法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非介入式诊断方法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非介入式诊断方法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非介入式诊断方法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非介入式诊断方法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非介入式诊断方法相关的耗材

  • 油品诊断系统专用取样瓶 / 净化瓶
    便携式油品诊断系统专用取样瓶 / 净化瓶美国HIAC PODS便携式油品诊断系统 油油污染度检测仪 油颗粒度仪 专用取样瓶 / 净化瓶此取样瓶是美国HIAC PODS便携式油品诊断系统专用的取样瓶,是美国原厂原装的取样瓶,上海有库存。油液颗粒度检测仪、油液颗粒计数器、油液颗粒技术系统、油液粒子计数器、油液颗粒度分析仪,颗粒度检测仪、颗粒计数器、油液激光颗粒计数器、颗粒计数系统、自动颗粒计数器便携式污染检测仪油污染度检测仪 美国 PALL 便携式污染度检测仪HPCA-2 显微镜法颗粒计数器 美国HPCA-2便携式油污染度检测仪 美国颇尔 PALL HPCA-2便携式污染度检测仪 美国PALLHPCA-2油污染度检测仪(黑白箱)
  • 体外诊断用光纤解决方案
    莱尼生产的定制化光纤是采用紫外光传导性石英/石英(高 OH)、 红外光传导性石英/石英(低 OH)、塑料或光学玻璃制成,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光纤来满足不同客户系统对光纤性能的要求。单根光纤涂覆玻璃包层(可经受高达 150°C 高压灭菌)或聚酰亚胺(可在高达 300°C 下使用),以适应组件和温度要求。玻璃光纤束:- 传输波长:380nm~1100nm- 96路光纤光路CV%≤3%;- 单传光束透过率≥60%(550nm)- 耐温:-40℃~150℃- 弯曲率半径≥10D- 断、暗丝率≤2%(参考企标)特性- 模块体积小- 安装易弯折- 结构简单且可定制化- 光学性能稳定- 避免光路干扰- 荧光本底低应用- 病毒检测- 生化诊断- 免疫诊断- 分子生物学诊断- 生物靶标治疗- 荧光定量 PCR- POCT- 酶标仪- 生化仪-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分子影像学- 免疫学
  • 普迈WHEATON 诊断瓶
    WHEATON PC诊断瓶是样本,存储,生产和蒸汽灭菌生物制品包装的理想容器,也是试剂和缓冲液存放和运输的理想容器。提供未灭菌瓶盖独立包装,WHEATON PC诊断瓶可防破碎。PC诊断瓶WPRPC0010WPRPC0005尺寸/容积10mL5mL瓶盖尺寸20-41520-415单位/盒100100

非介入式诊断方法相关的仪器

  • 仪器简介:HIAC便携式油液诊断系统(PODS)可以测量、存储和报告油中的颗粒含量参数,为现场测试提供了相当于传统实验室分析所具有的同样的准确度和精确性可以监测浓度高达30000个/mL的油液,设备为用户提供了8个通道的颗粒粒径的显示,同时也可以测量黏度和温度来评估油液的情况。PODS可以存储500个测试数据,内置的多种报告格式,包括ISO4406、NAS1638和SAE AS 4059,PODS即可以报告新的MTD&mu m(c)尺寸(4/6/14),也可以报告老的ACFTD&mu m尺寸(2/5/15)。同时PODS完全支持ISO11171标准,可以满足工业要求。设备配有紧固的仪器箱可以确保仪器的耐用性以及携带方便性。 应用: 系统的预防性维护 监测系统的运行 延长系统的可靠性 制造生产中的损失 识别维护周期 提前安排设备的维修周期 监控系统洁净度等级 技术支持与服务 哈希注重技术革新,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高精度的仪器和专家级的服务。在上海,我们建立了独立的校验系统,可完全保证用户所购买的哈希产品的标准校验和维护。 联系方式: Email: 电话:, 主要特点:高效、直观的使用 为现场测试提供即时的实验室分析结果 提供SAE和ISO洁净度等级的报告4/6/14&mu m(c) 使NAS1638与新的MTD校准相协调 完整的ISO11171校准选项 提供标准取样模式和在线模式2种测试方法
    留言咨询
  • 临床前筛选和体外诊断 (IVD) 高通量NMR,用于开发和验证高品质且具有成本效益的IVD-by-NMR研究和临床前的体外筛选分析。 标准化的核磁共振 (NMR) 波谱平台可实现具有成本效益的高性能 NMR 临床筛选,体外诊断 NMR 研究以及创新性的 NMR 分析验证。全新的 AVANCE IVDr 系统(目前仅用于研究)是一种用于 NMR 临床研究和筛选以及体外诊断 NMR 研究的完全、成熟可靠的标准化平台。 它灵敏度极高,在 600 MHz 质子-NMR 频率下可输出丰富的信息,而且还拥有先进的硬件、软件、自动化、谱库以及标准操作规程 (SOP),可用于高性能生物液体筛选和分析验证。与低场 NMR 系统相比,它能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和谱图特征区分,还具有重复性极佳、通量高的特点,大大降低了每个样品的成本,能够更好地用于临床筛选和体外 NMR 研究与验证。 为全球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研究及诊断铺平道路。 AVANCE IVDr 专门用于基于 NMR 的临床筛选和诊断,针对易用性和最高数据质量、可靠性以及可重复性进行了优化(如右侧的图所示)。新型标准化平台可用于条形码分析,由 LIMS 系统控制,配有高通量自动进样器 SampleJet™ ,支持远程访问,还可运行自动分析并提供可定制的分析结果报告 AVANCE IVDr 平台基于经布鲁克验证的 SOP,能够实现对可解决各种医学问题的体液诊断工具的开发。SOP 可确保获得具有高可重复性的临床数据,能够在全球实验室之间交换并验证新型 NMR 分析。在转化临床研究的环境中,这些 NMR 分析所获得的结果能轻易地转化为临床筛选,用于以后的体外诊断。 这一级别的大规模与健康相关的 NMR 筛选为全球流行病学研究以及临床研究和诊断铺平了道路。优势非常明显:该方法单个样品的成本很低,甚至其每个参数的成本比成熟的单参数筛选方法更低。 用于测定疾病原因、提供个体化患者治疗方案的新型 NMR 方法使得许多临床研究者能够开发出预防策略。 非 NMR 方法无法获得的高重复性性能 在帝国理工/圣玛丽临床表型组中心(英国伦敦)使用两台新型 AVANCE 600 MHz NMR 系统的外科医生 “最新一代的布鲁克 NMR 仪器每一天都为我们带来惊喜,谱图采集时具有长期可重复性和可靠性,还可对多个代谢物进行自动数字定量。因此,这一独一无二的 NMR 技术平台可同时在探索和靶向模式下运行。我们完全将 NMR 波谱(连同质谱)当作权威的生物筛选工具,最新的技术发展实现了在工业级的规模上对平台进行部署”Jeremy Nicholson 教授,伦敦帝国理工大学 MRC-NIHR 表型组中心主任、外科及癌症系主任 IVDr仅限于科学研究。
    留言咨询
  • 一、前言作为物质存在的第四种状态的等离子体通常由电子、离子和处于基态以及各种激发态的原子、分子等中性粒子组成。等离子体中带电离子间库伦相互作用的长程特性,是带电粒子组分的运动状态对等离子体特性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其中的电子是等离子体与电磁波作用过程中最重要的能量与动量传递粒子,因此,等离子体中最重要的基本物理参数是电子密度及其分布以及描述电子能量分布的函数以及相应的电子温度。而对于中高气压环境下产生的非热低温等离子体来说,等离子体中的主要组分是处于各种激发态的中性粒子,此时除了带电粒子外,中性粒子的分布和所处状态对等离子体电离过程和稳定性控制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各种长寿命亚稳态离子的激发。为了可以充分描述等离子体的状态,在实验上不仅要对带电粒子的分布和运动状态进行诊断,如电子温度、电子密度、电离温度等参数,还需要对等离子体中的中性粒子进行必要的实验测量,来获得有关物种的产生、能量分布以及各个激发态布居数分布等信息,如气体温度、转动温度、振动温度、激发温度等参数。基于这种要求,结合相关学科的各种技术形成了一个专门针对等离子体开展诊断研究的技术门类,如对等离子体中电子组分的诊断技术有朗缪尔探针法(Langmuir Probe),干涉度量法(Interferometer),全息法(Holographic Method),汤姆逊散射法(Thomason Scattering, TS),发射光谱法(Optical Emmission Spectroscopy, OES)等,对离子组分的光谱诊断技术有光腔衰减震荡(Cavity Ring-Down Spectroscopy, CRDS)和发射光谱法(OES),而对中性粒子的光谱诊断技术包括了吸收光谱法(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S),发射光谱法(OES),单光子或者双光子激光诱导荧光(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LIF)等。二、汤姆逊散射(Thomson Scattering)基于激光技术发展起来的汤姆逊散射诊断原本用于高温聚变等离子体的测量,借助激光技术和光电探测技术的突飞猛进,汤姆逊散射在近年也大量应用于低温等离子体的密度和电子温度的测量。汤姆逊散射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局域测量),测量值稳定可靠等优点。测量的物理量:电子温度:下限0.1e密度:下限1019m-3.图1. 汤姆逊散射分析系统结构示意图2.1、激光束在等离子体中的束斑大小(束径DLP)激光束经过透镜聚焦,等离子体应该位于透镜的焦点,以达到激光束在等离子体中有最小的束径,最高的功率密度。DLP = f´ q其中f是聚焦透镜的焦距,q是激光束发散角,考虑各种综合因素,实际束径是上述公式的2倍左右。假设使用f=1000mm的聚焦透镜和q=0.5mrad的激光束,DLP大约是1mm。2.2、收集光学系统的光纤的像斑(fP)与等离子体中激光束径DLP的匹配为了有效的收集激光束上的散射光子,光纤的像斑fP应该完全覆盖激光的束径。理想情况是光纤的像斑与DLP尺寸完全相同,并且二者完全重合,这样激光的散射光最大,同时背景非散射光最小。但是考虑到实际的准直的难度,这样的理想条件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下很难实现。建议fP是DLP的两倍,既能有效的收集散射光子,也能比较容易准直。如果DLP =1mm, fP =2mm是比较合适的。2.3、光纤的芯径、布局和光谱仪以及ICCD的选择汤姆逊散射谱线展宽与温度的关系如下:汤姆逊散射角度 Theta=90度;me是电子质量,c是光速,kB是玻尔兹曼常数,公式右边分母下面:是激光的波长 532nm;分子是谱线展宽,不过是1/e展宽因此汤姆逊散射光谱的半高宽△λ1/e(nm)与等离子体温度Te(ev)的关系可以简化为△λ1/e=1.487×Te1/2Te eV0.10.20.30.4124510△λ1/e nm0.470.530.810.941.492.102.973.324.70表1. 电子温度与汤姆逊散射谱半高宽对应值在光谱仪没有入射狭缝或者入射狭缝宽度超过光纤的芯径的情况下,光纤的芯径实际决定了谱仪的实际分辨率(仪器展宽):△λof = fof ´ LSPfof是光纤的芯径,LSP是谱仪的倒线色散率。针对于此应用,可以考虑选择两款光谱仪,分别是:1、Zolix 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的Omni系列 750mm的谱仪,如果使用1200l/mm的光栅,LSP = 1nm/mm。测量电子温度的原则是仪器展宽应该与最低温度的展宽相当,才能有效的测量到最低温度。2、选用207(670mm焦距)光谱仪,在搭配1200l/mm光栅的情况下,LSP=1.24nm/mm,可以满足要求。同时可以考虑搭配1800l/mm光栅,这样的话可以兼容高电子温度和低电子温度的同时测量,以及同时兼顾高分辨和宽光谱。原则上,使用芯径400mm的光纤,△λof=0.4-0.48nm,完全符合0.1eV的测量要求。但是还是建议谱仪安装入射狭缝,靠狭缝来控制分辨率,不仅确保0.1 eV的测量要求,还能实现更低的温度测量。同时在调试阶段,靠狭缝来控制通光量,以免532nm的激光杂散光太强,对ICCD造成破坏。另一方面ICCD的尺寸决定了光纤的排布数量。光纤数量越多,对汤姆逊散射这种微弱光测量是越有利的。在信号很弱的时候,可以把几道合成一道使用,以增加信噪比,提高信号质量。因此在波长覆盖范围(CCD的横向尺寸)满足要求的情况下,ICCD的纵向尺寸应该尽量大一些,以便容纳更多的光纤。选用iStar 334T探测器,这款CCD的尺寸是13.3 ´ 13.3 mm,对焦距目前的光谱仪无论是Omni-750还是207在搭配1200l/mm光栅的情况下,波长覆盖范围是13nm左右,同时纵向13.3mm,容纳的光纤数量也更多,可以做更多的多道光谱。如果已有更大面阵的CCDsCMOS或高速相机,可以考虑使用Zolix 卓立汉光的IIM系列镜头耦合像增强模组与之配合,达到类似ICCD的功能和效果,同时获得更大的相机选取自由度;IIM 内部可以选择25mm 尺寸的增强器,1:1耦合到CCD, 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像面,双层增强器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增益;光纤的布局是一字型密集排布,在13mm的长度内,尽量的密布尽可能多的光纤。同时光纤应该严格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整排光纤的偏心距小于20mm。2.4、收集透镜的选择等离子体中心到透镜的距离L和光纤的芯径,及像斑决定了收集透镜的焦距。举例如下:如果像斑要求是fP =2mm,光纤芯径400mm, 则物像比是4,如果L=320mm, 则透镜的焦距就是320/4=80mm。同时如果观测的等离子体范围是50mm,那光纤一字排开的范围就是50mm/4=12.5mm。这个宽度和连接谱仪一侧的光纤束的尺寸很接近了,连接收集透镜一侧光纤也应该是密集排布,这样两端容纳的光纤数量就是匹配的。2.5、瑞利散射的滤除与使用瑞利散射信号通常也可以用来测试重粒子的相关信息比如中性原子。但是相比于瑞利散射法来说,作为弹性散射的汤姆逊散射法更多用于自由电子的测试。和离子与原子相比,由于自由电子的速度更快,质量更轻,因此具备更宽的光谱展宽。比较强的杂散光信号与更强的瑞利散射信号则可以通过例如布儒斯特窗、笼式结构或者黑丝挡板的方式滤除掉。图2 滤除瑞利散射的笼式结构示意光路因此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如何合理地使用这些信号为等离子体诊断服务,则是另一个相关的话题。如图3[1]所示,为实际测试过程中得到的瑞利与汤姆逊散射信号如图4[2]所示,为实际测试过程中得到的滤除瑞利散射后的汤姆逊散射信号图3 包含瑞利散射与汤姆逊散射的实测信号图4 滤除瑞利散射后的汤姆逊信号2.6其他附属部件光电倍增管谱仪第二出射口配宽度可调的狭缝三维调整光学支架,用以调节镜头的方位和方向三、整体解决方案汇总推荐根据用户需求,一般推荐的配置如下:光谱仪:Zolix 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的Omni-500I 或750i光谱仪搭配1200l/mm和1800l/mm的全息光栅高光通量光谱仪,搭配120*140mm 或110*110mm 的大尺寸,高分辨率的1200l/mm光栅和1800l/mm光栅探测器:ICCD, 18mm 增强器,13*13mm 探测面;Zolix卓立汉光 公司的IIM-A系列 镜头耦合像增强模组,配合更大面阵的CCD或sCMOS相机, 18mm或25mm 的大面积增强器,灵活的CCD 相机选择; DG645数字延迟脉冲发生器:用于系统触发控制标准A光源,用于系统强度校准其他的配件:包括多道光纤,收集光路,可以后续一并考虑,先购买标准部件参考文献[1] Yong WANG, Cong LI, Jielin SHI, et al. Measurement of electron density and electron temperature of a cascaded arc plasma using laser Thomson scattering compared to an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ic approach[J]. Plasma Sci. Technol. 19 (2017) 115403 (8pp) [2] Ma P, Su M, Cao S, et al. Influence of heating effect in Thomson scattering diagnosis of laser-produced plasmas in air[J].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留言咨询

非介入式诊断方法相关的试剂

非介入式诊断方法相关的方案

非介入式诊断方法相关的论坛

  • 血浆外泌体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血浆外泌体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血浆外泌体[/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size][/font][/align][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引言[/size][/font][font='宋体']外泌体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参与肿瘤的发生、进展、转移和化疗耐药等过程,外泌体携带大量的遗传物质,已成为液体活检最理想的分析目标。外泌体也是目前最有前途的非侵入性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之一。目前,超速离心法是外泌体分离的金标准。为了实现外泌体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以超速离心法富集了人血浆中的外泌体,并对健康人及肺腺癌患者的血浆样品做了区分,用于下游的肺癌诊断[/font][font='宋体']。[/font][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血浆外泌体用于肺癌诊断的策略[/size][/font][/align]肺癌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诱因,因为大多数患者被诊断时均为晚期。因此,我们初步评估了超速离心法富集外泌体用于肺癌诊断的潜在适用性。我们收集了6名健康捐赠者和6名肺癌患者的血浆样本。利用超速离心法富集1 mL血浆样本中的外泌体,对比健康捐赠者和肺癌患者的血浆外泌体,结合数据分析,评估血浆外泌体在监测肺癌诊断方面潜在的适用性。[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color=#000000] [/color][/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血浆中外泌体表征[/size][/font][/align]测试了超速离心法对复杂血浆样品的适用性。首先,利用纳米颗粒示踪分析对超速离心法得到的血浆外泌体进行了表征。如图(a)所示, 纳米颗粒示踪分析显示分离的外泌体粒径分布同样较窄,平均粒径为128.8 nm。与细胞上清样品类似,Western blot方法验证了分离外泌体的有效性。如图(b)所示,经富集后,典型的低丰度外泌体标记物同样得到了有效检测。以上结果证明,超速离心法能[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img]够成功的用于血浆中外泌体的富集。[align=center][font='黑体'][size=14px]图[/size][/font][font='黑体'][size=14px] (a)重悬液中血浆外泌体的[/size][/font][font='黑体'][size=14px]纳米颗粒示踪分析技术[/size][/font][font='黑体'][size=14px]表征,(b)[/size][/font][font='黑体'][size=14px]Western blot方法[/size][/font][font='黑体'][size=14px]表征血浆[/size][/font][font='黑体'][size=14px]外泌体标记物HSC70、TSG101、CD63和CD9[/size][/font][font='黑体'][size=14px]蛋白条带[/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血浆外泌体用于肺癌[/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的[/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16px]诊断[/size][/font][/align][font='宋体']我[/font]们收集了6名健康捐赠者和6名肺癌患者的血浆样本。利用超速离心法富集血浆样本中的外泌体。采用纳米颗粒示踪分析技术对血浆外泌体标进行表征。如图所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肺癌患者的血浆外泌体显著上调。对比健康捐赠者和肺癌患者的血浆外泌体,结合数据分析,证明血浆外泌体在监测肺癌诊断方面具有潜在的适用性。[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0/202310171534194891_9083_6197575_3.png[/img][font='黑体'][size=14px]图[/size][/font][font='黑体'][size=14px] [/size][/font][font='黑体'][size=14px]健康人与肺癌患者血浆中外泌体的[/size][/font][font='黑体'][size=14px]纳米颗粒示踪分析[/size][/font][font='黑体'][size=14px]技术[/size][/font][font='黑体'][size=14px]表征[/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18px]小结[/size][/font][/align]超速离心法可以高效、特异性地从人血浆中富集、纯化外泌体,在此我们评估了超速离心法在复杂血浆样品中的适用性。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因为在原发癌症扩散之前进行早期诊断具有挑战性。以6例肺癌患者(6例健康供者为对照)的人血浆为样本,进一步研究超速离心法富集外泌体在肺癌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这些结果证实了血浆外泌体在肺癌筛查和监测中的应用潜力。

  • 【分享】WS 288-2008 肺结核诊断标准

    WS 288-2008 肺结核诊断标准2008-01-16发布,2008-08-01实施,现行有效。该标准实施之日起,GB 15987-1995《传染性肺结核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废止。[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47895]WS 288-2008 肺结核诊断标准[/url]

  • 美开发可快速诊断肺结核的便携纳米设备

    用时不到3小时,同时确定是否存在耐抗生素菌株2013年05月07日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冯卫东 中国科技网讯 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研究人员曾首个开发出癌症诊断便携设备,现在他们又在结核病和其他重要传染病的快速诊断技术上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人员在《自然·通讯》和《自然·纳米技术》分别发表研究成果,该设备融合了微流体技术和核磁共振(NMR)技术,不仅能诊断出这些重要的传染病,还能确定是否存在耐抗生素菌株。 两篇论文的共同高级作者、MGH主任医师拉尔夫·惠斯勒博士表示,快速查明与传染病有关的病原体并对耐药性进行测试,对于诊断疾病和决定是否要对患者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新方法仅需2至3个小时即可完成上述过程,这比动辄需要两周时间才能提供诊断结果的标准培养法有了很大的进步。 MGH研究人员过去曾开发出能检测血液(或非常小的组织样本)中癌症生物标志的便携设备。靶细胞或分子首先由磁性纳米粒子进行标记,然后样本通过一个微型NMR系统,其能检测和量化靶标的量值。但是,要将该系统用于细菌诊断时存在难以找到抗体的问题,在早期研究中,抗体常被用以准确检出特定细菌。于是,研究团队转向将特定核酸序列作为靶标。 在4月23日《自然·通讯》中描述的新设备,可在少量痰标本中检出结核病菌的DNA(脱氧核糖核酸)。DNA从样品中提取后,使用标准程序对靶标序列进行扩增,然后由含有互补核酸序列的聚合物小珠捕获,并由磁性纳米粒子(其序列可与靶标DNA的其他部分进行绑定)进行标记。将微型NMR线圈纳入设备,即可检出样本中存在的任何结核病菌DNA。 对结核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对照样本进行的测试表明,该设备在不到3小时的时间内检出了所有的阳性样本,误报率为零。而现有的诊断程序则需数周时间,且漏报率高达40%。 研究人员在5月5日《自然·纳米技术》上描述了一种类似的新技术。该系统将核糖体RNA(rRNA)作为纳米粒子标记的目标。研究人员开发的普通核酸探针能检测许多细菌种群共有的rRNA区域,开发的另一组探针则将13种临床上常见的重要病原体的特定序列作为靶标,这些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 该设备的灵敏度非常高,能检出10毫升血液试样中仅存的一两个细菌,从而准确地判断出细菌载荷。对感染患者血液样本的测试表明,系统在不到两小时内准确地识别了特定的细菌种类,还发现了标准培养技术无法检出的两个细菌种类。 惠斯勒表示,基于磁相互作用检测病原体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方法,其不用管样品的质量,这意味着在有限资源环境下的大范围净化措施将不再必要。而且,在几个小时内就能检测出细菌,这对控制结核病的扩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冯卫东) 《科技日报》(2013-5-7 二版)

非介入式诊断方法相关的资料

非介入式诊断方法相关的资讯

  • 血液检验法诊断痴呆症:助力痴呆症的早期诊断及有效防治方法的开发
    以国立长寿医疗研究中心为主的研究小组,在使用血液检查方法进行痴呆症的诊断和痴呆症未发病患者发病风险的预测是否可行方面,已着手开展产学联合的多机构共同研究项目--“基于血液生物标志物的痴呆症综合层次化系统开发”(简称BATON项目)。 本项目得到日本医疗研究开发机构的支持,将在东京都健康长寿医疗中心、国立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近畿大学、名古屋大学、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东丽株式会社的联合研究体制下推进。 背 景 据估测,目前日本的老年痴呆症患者达500万人以上,而全世界范围则达到5,000万人以上,其防治方法已成为日本乃至全世界迫在眉睫的课题。为开发出可根治痴呆症的治疗方法和有效的预防办法,必须从众多群类中准确鉴别(层次化)出脑部有引发痴呆症病变的患者。然而,目前现有的PET检查和脑脊液检查均为价格昂贵或创伤性高的方法,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在成本、安全性、简便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基于血液的检测方法。 BATON项目的目标与内容 国立长寿医疗研究中心与岛津制作所近日报道,已成功开发出了可高精度捕捉在痴呆症中占半数以上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脑部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的血液生物标志物[1,2]。此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用药与预防方法的开发上取得重大突破,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的同时,实用化被寄予厚望。因而,早日实现该血液Aβ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是本项目的第一目标。为此,从2020年6月开始,国立长寿医疗研究中心、东京都健康长寿医疗中心、近畿大学医学部三家机构联手,积极投入到研发之中,并与岛津制作所合作,力争在三年内实现实用化。 另一方面,为了全面防治痴呆症,非Aβ血液生物标志物的开发也十分重要。仅从阿尔茨海默症来看,脑部病情发展机理非常复杂,Aβ沉积后,会向Tau蛋白沉积阶段、神经变性阶段发展。所以最近开始通过用“ATN”(Amyloid,Tau,Neurodegeneration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将阿尔茨海默症进行阶段化分类把握病情的发展。目前捕捉Tau蛋白的沉积需要进行PET检查和脑脊液检查,而国立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的德田等在全世界首次报告,可通过血液检测推断脑部的Tau蛋白沉积[3,4],同时伴随神经变性而增加的一种叫NFL(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的蛋白质,用血液检测的技术也在确立中。 另外,东丽株式会社报告称,通过分析血液中的MicroRNA,可以鉴别发病频度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症的神经变性疾病中的路易小体型痴呆。名古屋大学的胜野等正在致力于一项在发病前捕捉到路易小体型痴呆的大规模研究,因此,本项目对有助于路易小体型痴呆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的开发也备受期待。并且,东丽株式会社也在报告中称,血液中MicroRNA分析,有可能对鉴别脑血管性痴呆以及预测从轻度认知障碍向痴呆的发展有所帮助[5]。 图1:基于血液生物标志物的综合层次化系统 本项目的最终目标是验证这些血液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有效性,通过与血液Aβ生物标志物的组合,开发基于血液检测的痴呆症综合层次化系统(图1)。这些验证将利用国立长寿医疗研究中心的生物样本库以及名古屋大学在临床研究中保存下来的已有样品进行,必要时,也考虑与其他大规模研究(机构)开展联合研究,力争在五年内实现实用化。 BATON项目的未来展望及贡献预测 通过本研发,期待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为医疗和社会做贡献(图2)。图2:本研发对医疗、社会的预期贡献 1、治疗用药研发:在目前的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效验中,通过PET检查确认Aβ沉积被定为受试者的入选条件,因成本和疗效方面的原因成为阻碍治疗效验的重要因素。如果通过血液检测筛查事先进行层次化成为可能的话,那么,此类问题可望得到改善,并为治疗用药的开发做出巨大贡献。另外,在监测治疗效果时,可安全地进行反复检测的系统也可望发挥作用。 2、痴呆症诊治:由于仅凭临床症状准确鉴别诊断痴呆症并非易事,所以诊治现场需要有反映病理和病情的生物标志物信息。如果通过血液检测可获得这些信息,会对痴呆症的鉴别诊断有所帮助,也可对确定治疗方针以及根据病情发展预测制定护理计划方案助一臂之力。另外,还可用于进行PET检查和脑脊液检查的初期阶段检查,如此,可减轻患者的负担,节约医疗资源、减少护理成本。 3、预防医疗:以往在开发痴呆症有效预防方法方面的研究开展得很多,但由于通过生物标志物对大规模群集进行层次化实际上未能成功,因此,未能对照脑部的背景病理和病情对介入治疗效果进行仔细评估。如果通过血液检测进行层次化成为可能,就会成为促进痴呆症有效预防方法开发方面研究的巨大原动力。同时,如果未来应用到老年人体检上,通过对痴呆症高风险者的早期介入治疗和风险管理、改善生活习惯等,为预防痴呆症提供帮助,则可望为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降低痴呆症的防治成本做出贡献。 关于BATON项目的标志 通过血液检测捕捉淀粉样蛋白、Tau及其他神经病理学变化的生物标志物的开发与合并方面的研究(Blood-based Amyloid,Tau and Other NeuropathologicalBiomarkers Project)简称为BATON。本项目并不是像治疗用药开发那样“直接确定目标”的研究,而是在加速推进痴呆症有效防治方法的开发上不可或缺的一项研究。此外,把握安全、简便、廉价的方法诊断痴呆症和推断痴呆症风险有用的信息,提供给痴呆症诊治现场和普通老年人,也是此研究的一个目标。 如此,从痴呆症研究人员、制药企业、临床诊治医生、普通老年人“连接接力棒”的意义上,将标志设计成了“传递接力棒”的形象。就像田径的接力赛一样,寓意向世界宣扬日本引以为傲的技术和团队合作,为人类的医疗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Kaneko N, Nakamura A, et al. Novel plasmabiomarker surrogating cerebral amyloid deposition. Proc. Jpn. Acad. Ser. BPhys. Biol. Sci. 2014 90:353-364.2. Nakamura A, Kaneko N, et al. High performanceplasma amyloid-β biomarkersfor Alzheimer’s disease. Nature. 2018 554:249-254.3. Tatebe H, Kasai T, et al. Quantification ofplasmaphosphorylated tau to use as a biomarker for brain Alzheimer pathology:pilot case-control studies including patients with Alzheimer' s disease and Downsyndrome. Mol Neurodegener. 2017 12:63.4. Kasai T, Tatebe H, et al. Increased levels ofplasma total tau in adult Down syndrome. PLoS One. 2017 12(11):e0188802.5. Shigemizu D, Akiyama S, et al. Risk predictionmodels for dementia constructed by supervis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using miRNA expression data. Commun Biol. 2019 Feb 25 2:77. doi:10.1038/s42003-019-0324-7. eCollection 2019.
  • 基于半导体芯片测序仪的无创产前诊断方法问世
    5日,美国和中国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上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基于半导体芯片测序仪的无创产前诊断方法,可以根据孕妇血样检测出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等与染色体异常有关的先天缺陷。   对于有必要接受染色体异常检查的孕妇,传统诊断多采用羊膜穿刺或绒毛膜采样的方法,大多在怀孕12周左右进行。这些介入性方法有两大缺点:一是时间长,需要2周到3周才能出结果。二是穿刺针有不到1%的几率扎到胎儿,可能引发感染甚至流产。   由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广州医科大学、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与广州爱健生物技术公司等机构研发的新诊断方法则基于新型高通量测序技术,只需抽取孕妇2毫升血样,就能诊断与染色体异常有关的先天缺陷,包括最常见的唐氏综合征、导致形体和器官多种异常的爱德华氏综合征等。   这种高通量测序技术,能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脱氧核糖核酸)进行序列测定。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遗传医学研究所所长张康教授表示,新诊断方法速度快,可把诊断提前到怀孕第9周,4天便能出结果,准确率也非常高。   张康表示,其所用的测序仪器基于半导体芯片,每次工作只需15个样本,测序时间只有2.5小时,可由医院直接完成所有检测,能提高诊断速度,降低检测成本。   张康还认为,随着大龄母亲越来越多,新生儿出生缺陷几率呈上升趋势。上述新技术利用母亲的少量外周血,就可以把胎儿染色体缺陷准确检测出来,有助于降低出生缺陷对于社会和家庭造成的负担。
  • 临床应用丨数字PCR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产前诊断是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在出生前对胚胎或胎儿的发育状态、是否患有疾病等方面进行检测诊断,对可治性疾病可选择适当时机行宫内治疗;不可治疗的疾病做到知情选择。而产前诊断中胎儿组织取材,通过介入性产前诊断时不可避免混入母体成分,容易影响胎儿遗传物质诊断的准确性;无创产前诊断虽可避免流产风险,但孕早期胎儿游离DNA(cfDNA)含量低,大量母体DNA的存在,对核酸提取技术及检验技术提出更高要求。相较于普通荧光定量PCR及其他分子诊断技术,数字PCR 以其超高灵敏度、不受背景信号干扰、绝对定量等特点在产前诊断技术中占有一定优势。 数字PCR在无创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数字PCR用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检测 新羿团队开发了一种实用的基于数字PCR的 NIPT 方法,选择 chr21 上的 20 个基因座和 chr18 上的 20 个基因座并设计了相应的引物对和探针,通过chr21 总拷贝数与chr18 总拷贝数的比值测定胎儿是否为非整倍体[1]。为了验证基于多重数字PCR的 NIPT 的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测试来自 30 名孕妇的血浆 DNA 样本,其中包括 16 名男性胎儿和 14 名女性胎儿。使用 NGS 对所有样本进行三体风险状态分类,数字PCR检测结果与NGS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图 使用数字PCR检测30例临床样本结果 ┃基于重复片段用于无创产前诊断的新方法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李庆阁教授团队与厦门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苏州市立医院合作,基于新羿生物的微滴式数字PCR,提出了创新NIPT方案[2]。文章围绕人类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生物标记物——重复片段(segmental duplication,SD)开发了计算程序ChAPDes筛选靶点,使用多色探针熔解曲线技术和数字PCR技术进行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及临床队列研究,其中,新羿生物数字PCR技术平台在评估SD片段和验证无创产前检测方法学中起到关键作用。 图A 数字PCR方法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 图B 数字PCR方法用于NIPT的理论模型分析与临床评价 收集孕周为 14-20 周的 NIPT 样本进行临床评价,使用基于数字PCR方法进行21三体综合征的无创检测和双盲分析,检测结果与 NGS 完全一致。本研究证实SD片段可作为人类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首选生物标记物,为大规模产前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结合数字PCR技术,类似的检测策略也可用于诊断其他染色体数目异常和遗传疾病。 数字PCR在单基因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SMA)是儿童最常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目前用于SMA相关基因检测和拷贝数确定的方法复杂、耗时或无法同时检测多个靶标。新羿生物基于其自主知识产权的5色荧光流式数字PCR技术,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建立了能够在单管检测,同时提供 SMN1 与 SMN2 拷贝数的方法,具有准确、快速、操作简单、样本用量少和适用于多种类型样本的优势[3]。与现有的检测方法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荧光定量PCR(qPCR)相比,本方法能精准检测更多靶标,且本方法对模板量要求低(≥ 1.5 ng);与金标准方法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相比,本方法检测周期更短(首次出结果由24 h缩短为2.5 h)、操作更简单、对模板量的要求低和适用于更多种类型样本(羊水、绒毛膜、外周血、口腔拭子、干血斑)。为SMA的分子诊断、大规模筛查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参考文献[1] Tan, C. et al. (2019). A multiplex droplet digital PCR assay for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of fetal aneuploidies. Analyst, 144(7):2239-2247.[2] Chen, X. et al. (2021). Segmental duplication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of aneuploidies. Ebiomedicine, 70, 103535.[3] Tan, C. et al. (2022). Single-tube multiplex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 for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prediction of severity of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Analytical Chemistry, 94(8), 3517-3525.新羿生物生殖遗传相关检测试剂盒目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