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菌

仪器信息网稻瘟病菌专题为您整合稻瘟病菌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稻瘟病菌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稻瘟病菌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稻瘟病菌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稻瘟病菌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稻瘟病菌相关的耗材

  • 致病菌检测条(AOAC)
    致病菌检测条(AOAC) 美国SDIX公司是一家生产微生物致病菌检测条、霉菌毒素、转基因、农药残留、水环境检测的生产商,产品符合AOAC,GB等相应的标准。该公司凭借自己卓越的研发实力,在致病菌、转基因、农药残留、环境等快速检测产品领域在全球获得了全球各大公司及政府实验室的好评。其中致病菌检测产品适合检测食品及环境等样品,并被美国AOAC、FDA、美国农业部、CDC等机构广泛使用。目前现有致病菌检测产品品种如下: 门氏菌检测条(Salmonella test strip)---------------------AOAC认证产品 大肠O157H7检测条(E coli O157H7 test strip)--------------------------AOAC认证产品 单增李斯特检测条(Listeria monocytogenes test strip)--------------AOAC认证产品
  • 致病菌检测试剂卡
    致病菌检测试剂卡详情WOGAO致病菌检测系统,检测系统包括增菌培养基,增菌补充物,微孔卡,本产品检测原理为“双抗体夹心法”,通过抗体特异识别目标菌的表面蛋白,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检测目标菌, 快速准确显示结果,只需15分钟。试纸条上的抗体确保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内置的目测控制线为结果提高了有力的说明。 本卡仅供实验室检测目标菌菌污染时一次性使用。适用于食品、环境中目标菌的初步筛选和快速检测特点 快速方便:一步增菌,方便快速,仅需一天 简便操作:样本处理简单、无需仪器,15min内完成 稳定性好:金标试剂稳定,可长期保存 判读简单:肉眼判定结果 适用性强:携带方便、适于现场使用订购信息 产品名称货号检测时间规格沙门氏菌增菌培养基BEKS50018小时500g/瓶沙门氏菌增菌补充物BEKSB12018小时120粒/盒沙门氏菌检测卡 BEKSK2518小时25条/盒产品名称货号检测时间规格单增李斯特菌增菌培养基BEKL5001天500g/瓶单增李斯特菌增菌补充物BEKHF901天90ML/瓶单增李斯特菌检测卡 BEKLK251天25条/盒 产品名称货号检测时间规格副溶血弧菌增菌培养基BEKP5008小时500g/瓶副溶血弧菌检测卡 BEKLK258小时25条/盒
  • 致病菌检测试剂盒
    致病菌检测试剂盒详情WOGAO致病菌核酸测试试剂盒基于DNA恒温扩增技术,实现对目标DNA 的一步检测、简单快速、灵敏度强,特异性高等优点,包括沙门氏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阪崎肠杆菌 等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筛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检验检疫、进出口、现场即时检测等场景。特点 快速方便:一步增菌,方便快速,仅需一天 简便操作:样本处理简单、恒温扩增,快速判读 灵敏度高:DNA检测原理,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所设计引物特异性强,可有效避免假阳性 判读简单:肉眼判定结果订购信息 产品名称货号检测时间规格沙门氏菌增菌培养基BEKS5001天500g/瓶沙门氏菌增菌补充物BEKSB1201天120粒/盒沙门氏菌检测卡 BEKSH481天48T/盒产品名称货号检测时间规格单增李斯特菌增菌培养基BEKL5001天500g/瓶单增李斯特菌增菌补充物BEKHF901天90ML/瓶单增李斯特菌检测卡 BEKSH481天48T/盒产品名称货号检测时间规格阪崎肠杆菌增菌培养基BEKP5001天500g/瓶阪崎肠杆菌检测试剂盒BEKLH481天248T/盒

稻瘟病菌相关的仪器

  • 稻瘟病监测仪 400-860-5168转4986
    一、仪器简介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发生,为害秧苗、叶片、穗、节等,分别称为苗瘟、叶瘟、穗瘟和节瘟,导致水稻产量减少。稻瘟病监测仪是集气象监测和智能孢子捕捉显微成像于一体的新型稻瘟病监测装备。系统通过采集水稻种植区的生长环境情况,并根据系统内建模型进行稻瘟病的发病情况的预测。同时内置的稻瘟病孢子捕捉装置通过采集稻瘟病发病的孢子存量及其扩散动态,为稻瘟病的发生提供了无人化、可视化的验证手段。该设备主要由气象信息采集装置、孢子捕捉装置、孢子承载装置、图像采集装置、网络传输模块、电源与防雷系统组成。实现远程自动捕捉稻瘟病孢子信息,载玻带自动转动,自动采集、自动显微成像拍照,图片数据自动上传,自动运行等功能。同时将环境气象信息和稻瘟病病害图片实时上传到指定网络平台,形成气象环境信息与孢子发生状况动态对比数据库,为研究稻瘟病发生趋势和气象之间的关系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撑。为现代农业提供服务,满足病情预测预报及标本采集的需要,及时防治病害发生。  二、性能特点  1. 不锈钢喷塑外壳,15寸超大高清电容触摸屏,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2. 具有 1200万像素的千倍放大显微成像系统,能够自动对所捕获病菌孢子进行高清显微拍摄,所拍摄图像清晰度能够达到人工识别病菌孢子种类的要求。  3. 设备24小时无间断自动捕捉病菌孢子,对所捕获的病菌孢子自动拍摄,自动选取最优图片上传。  4. 全智能自动显微成像系统,可自动调整相机的拍摄角度,实现载玻带的全方位、无死角成像。  5. 能够实现从载玻带加载、病菌孢子捕捉、显微成像、载玻带回收全过程自动化运行。  6. 配备超长专用载玻带,可满足600天用量。  7. 具备多种工作模式,自动运行模式、定时运行模式、调试运行模式可自由切换使用。  8. 内置北斗/GPS定位功能,可将设备信息实时上传至平台,可在地图上查看当前设备参数。  9. 可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大气压、风速、风向、雨量等多项稻瘟病监测指标,通过系统内部的稻瘟病模型进行发病预测。  10. 可通过平台及APP控制设备进带、采集、显微成像、回收等动作。  11. 远程升级维护:最新程序可直接远程自动更新,无需人工去现场更换。  12. 多种数据访问方式:可通过PC端访问平台,移动APP查看数据,控制设备动作。  13. 标配4G通讯模块,可选配5G通讯模块。  14. 具备故障自诊断机制,设备故障信息可以实时上报至远端服务器。售后人员可通过平台查看设备故障信息。  15. 可搭配智能太阳能供电管理系统,可采集设备用电量、太阳能发电量、电池电压、设备负载、电流等关键信息上传至服务器(选配)。  16. 具备流量报警功能。可通过平台将设备与所属流量卡进行绑定,当流量异常自动推送告警信息。  三、技术参数  1. 材料:GB32080-92不锈钢   2. 数据传输方式:4G/5G网络(可选)、有线网络   3. 电源电压:交流220V±5%   4. 功率:200W   5. 定时:可设5个时间段   6. 载玻带:长度:150M 宽度:0.025M 可满足600天用量   7. 集气口风速:0.3~5 m/s   8. 绝缘电阻:≥2.5MΩ   9. 空气温度:-30~70℃,精度:±0.3℃  10. 空气湿度:0~100%,精度:±3%  11. 风速:0~30m/秒,精度:±0.1m/s  12. 风向:0-359°精度:±1°  13. 雨量:0~4mm/min,误差:±0.1mm  14. 大气压力:0-1100hpa,精度:0.1hpa
    留言咨询
  • 恶苗病监测仪 400-860-5168转4986
    一、仪器简介  水稻病害监测仪通过采集水稻种植区的生长环境情况,并根据系统内建模型进行水稻病害发病情况预测。该设备主要由气象信息采集装置、孢子捕捉装置、孢子承载装置、图像采集装置、网络传输模块、电源与防雷系统组成。实现远程自动捕捉恶苗病孢子信息,载玻带自动转动,自动采集、自动显微成像拍照,图片数据自动上传,自动运行等功能。为现代农业提供服务,满足病情预测预报及标本采集的需要,及时防治病害发生。  二、性能特点  1. 不锈钢喷塑外壳,15寸超大高清电容触摸屏,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2. 具有 1200万像素的千倍放大显微成像系统,能够自动对所捕获病菌孢子进行高清显微拍摄,所拍摄图像清晰度能够达到人工识别病菌孢子种类的要求。  3. 设备24小时无间断自动捕捉病菌孢子,对所捕获的病菌孢子自动拍摄,自动选取最优图片上传。  4. 全智能自动显微成像系统,可自动调整相机的拍摄角度,实现载玻带的全方位、无死角成像。  5. 能够实现从载玻带加载、病菌孢子捕捉、显微成像、载玻带回收全过程自动化运行。  6. 配备超长专用载玻带,可满足600天用量。  7. 具备多种工作模式,自动运行模式、定时运行模式、调试运行模式可自由切换使用。  8. 内置北斗/GPS定位功能,可将设备信息实时上传至平台,可在地图上查看当前设备参数。  9. 可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大气压、风速、风向、雨量等多项稻瘟病监测指标,通过系统内部的稻瘟病模型进行发病预测。  10. 可通过平台及APP控制设备进带、采集、显微成像、回收等动作。  11. 远程升级维护:最新程序可直接远程自动更新,无需人工去现场更换。  12. 多种数据访问方式:可通过PC端访问平台,移动APP查看数据,控制设备动作。  13. 标配4G通讯模块,可选配5G通讯模块。  14. 具备故障自诊断机制,设备故障信息可以实时上报至远端服务器。售后人员可通过平台查看设备故障信息。  15. 可搭配智能太阳能供电管理系统,可采集设备用电量、太阳能发电量、电池电压、设备负载、电流等关键信息上传至服务器(选配)。  16. 具备流量报警功能。可通过平台将设备与所属流量卡进行绑定,当流量异常自动推送告警信息。  三、技术参数  1. 材料:GB32080-92不锈钢   2. 数据传输方式:4G/5G网络(可选)、有线网络   3. 电源电压:交流220V±5%   4. 功率:200W   5. 定时:可设5个时间段   6. 载玻带:长度:150M 宽度:0.025M 可满足600天用量   7. 集气口风速:0.3~5 m/s   8. 绝缘电阻:≥2.5MΩ   9. 空气温度:-30~70℃,精度:±0.3℃  10. 空气湿度:0~100%,精度:±3%  11. 风速:0~30m/秒,精度:±0.1m/s  12. 风向:0-359°精度:±1°  13. 雨量:0~4mm/min,误差:±0.1mm  14. 大气压力:0-1100hpa,精度:0.1hpa
    留言咨询
  • 孢子捕捉分析仪 400-860-5168转5113
    孢子捕捉分析仪TH-BZ02 稻瘟病被列为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具有地域分布广、对水稻的品质及产量危害大的特点。能否完成对稻瘟病早期灾害的及时发现和病情程度的准确判断是稻瘟病防治的关键,但由于其病害初期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生产者发现。一、产品简介孢子捕捉分析仪该设备通过高倍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精度限位技术、自动智能化聚焦融合技术、物联网传输控制技术等技术手段,拍摄孢子微小目标体,并实时将图片上传到指定农业云平台。平台采用图像优化算法,精准对上传图片处理分析。二、产品特点1.孢子设备内部有横向及纵向双轴电机2.内置载玻片,载玻片可累计显示当前使用程度,当载玻片即将用完时,平台可到期提醒载玻片更换时间,载玻片可手动清零,且清零有密码保护,载玻片可手动替换3.界面可实时显示载玻片单次采样进度;4.可从界面设定工作模式:分为自动与手动两种模式;5.设备内有高分辨率显微镜,可以清晰拍摄显示5~100um孢子。6.经过特殊风道气流循环设计,进出风口形成风道,确保空气的流通性,有效降低采集重复率,缩短了采样时间,提高了采集效率,单次采样可设置吸气口采样时间。7.可任意设定工作时间,任意设定采样频率;8.孢子捕捉仪内置10.4寸高清大屏显示,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支持本地查看拍摄照片、配置设备参数、控制设备等功能9.统计分析:采用云服务器技术,实现对病菌孢子图片的人工统计与分析,可实时人工远程查看确认,缩短了预测预报周期10.支持与服务器自动校时三、技术参数1.主体结构:喷塑材质2.供电电压:220VAC,可选配480w 200ah太阳能供电3.启动最大功率:≤65W;稳定工作功率:≤50W;待机功率≤26.4W3.整机尺寸:420.0*308.7*787.7mm4.通信方式:4G上传,基于蜂窝网络,TCP/IP方式上传数据,支持动态域名解析DNS,只需插入一张便可将数据上传至远端监控软件平台5.工作环境:-20-70℃,0-95%(相对湿度)、无凝结6.内置载玻带:一次更换最长可以连续使用365天,每天拍3次7.绝缘电阻≥2.5MΩ (漏电保护)8.摄像头:800W像素9.操作系统:WINDOWS10.气体采样:采集时间60~1200分钟(设置范围),可采集面积:长*宽(mm)50*21mm;11.工作时间设置:定时启动,24时制,可以任意设置24小时开启时间;四、云平台1.具有远程实时查看和控制、实时分析孢子的功能2.可实时远程切换孢子自动捕捉分析仪的工作模式,实现自动和远程拍照,实现载波带用量预警功能3.自动模式下可设置孢子自动捕捉分析仪的起始工作时间、工作时长、采样时长、工作间隔、载波带单次运动距离脉冲数等,并可远程下发到设备端4.远程控制模式下可远程控制孢子自动捕捉分析仪的吸气口,排气口,采样口,光源状态、载波带电机状态
    留言咨询

稻瘟病菌相关的试剂

稻瘟病菌相关的方案

  • 使用 GCxGC 和 Agilent 7200 GC/ Q-TOF 对稻瘟病菌 Magnaporthe oryzae 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全二维气相色谱 (GCxGC) 可提供卓越的色谱分离度,与精确质量高分辨率质谱 (MS) 结合使用时可大大促进复杂基质中的化合物鉴定和结构解析。利用 GCxGC/Q-TOF MS 在配备 Zoex ZX2 热调制器的 Agilent 7890B GC 和 Agilent 7200 GC/Q-TOF 上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可对多种可能在稻瘟病菌 M. oryzae 的致病机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代谢物进行鉴定。
  • 瀚辰光翼助力隆平高科研究院水稻稻瘟病抗性改良研究
    稻瘟病是极具毁灭性的水稻病害之一,俗称“水稻癌症”,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稻瘟病在全球85个水稻种植国家和地区发生,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长期实践证明,培育和推广抗稻瘟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环保和有效的措施,隆科638S与晶4155S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培育出的抗病优质高配合力中籼型两用核不育系。隆平高科研究院通过对2015—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的隆两优和晶两优系列杂交稻品种区试稻瘟病抗性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基于KASP技术开发的针对16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标记组合,对隆两优和晶两优系列杂交稻品种进行基因型检测(检测平台:成都瀚辰光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GeneMatrix高通量基因分型系统),为隆两优和晶两优系列杂交稻品种的布局和进一步改良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结果,发表于作物学报2022.48(05),题为“隆两优与晶两优系列杂交稻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分析”。
  • 模块式植物表型分析技术方案——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与干旱抗性的无损定量检测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作物经常会同时面临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双重影响。水稻作为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从而面临一系列的环境挑战。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稻面临的最主要非生物胁迫就是干旱胁迫,同时如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生物胁迫也会严重降低水稻的产量。全球气候变化模型则预测环境变化将会进一步加重这两类胁迫的发生频率与强度。因此,通过快速、无损、精确的植物表型光学分析技术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就成为了极其迫切的任务。捷克科学院全球变化研究所联合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国际水稻研究所等单位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研究者通过FP100手持式叶绿素荧光仪、FluorCam便携式荧光成像仪和WinePen光谱仪分别测量多种近等基因系水稻在不同胁迫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与植被指数。

稻瘟病菌相关的论坛

  • 烯丙苯噻唑——全球最大的抗病激活剂

    稻瘟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中居于首位。烯丙苯噻唑由日本明治制果1981年上市,该产品因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和一些细菌性病害,一度成为水稻用杀菌剂市场的领导者。烯丙苯噻唑本身没有直接的杀菌活性,但能激发植物的潜能,其性能与先正达的活化酯类似,亦称抗病激活剂(或抗病免疫激活剂)。近年来,随着烯丙苯噻唑复配产品的不断问世,尤其是与氟虫腈、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蚜酮等复配产品的新鲜上市,其销售额持续攀升,并于2011年达到了峰值水平1.2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抗病激活剂,是稻瘟病防治药剂中的优选品种之一。烯丙苯噻唑的成功商品化不但丰富了稻瘟病防治药剂的种类及用药方式,同时也开辟了创制杀菌剂的新思路。烯丙苯噻唑为苯并异噻唑类植物抗病激活剂,又名烯丙异噻唑,英文通用名probenazole,商品名Oryzemate、好米得等。1975年,该产品首获登记,由日本明治制果和北兴化学于1981年联合上市。现由明治制果和Saeryung等公司生产。烯丙苯噻唑刺激以水杨酸为媒介的防御信号传导途径,全面激活寄主植物的天然防御系统。该产品无离体杀微生物活性,通过植物的根部吸收,并迅速渗透、传导至植物体各部位。烯丙苯噻唑用于水稻,防治水稻稻瘟病、细菌性叶枯病和粒腐病等,有效成分用药量为2.4~3.2 kg/hm[sup]2[/sup];也用来防治蔬菜上的细菌性病害,如莴苣细菌性腐烂病、甘蓝黑腐病、大白菜软腐病、大葱细菌性软腐病和黄瓜叶斑病等。烯丙苯噻唑持效期长,现广泛用于水稻育苗箱及水稻田。烯丙苯噻唑为诱导免疫型杀菌剂,通过激发植物本身对病害的免疫(抗性)反应来实现防病效果。在离体条件下,800 μg/mL高浓度的烯丙苯噻唑对稻瘟病菌仍无抗菌活性;但在水稻活体上,10 μg/mL即可抑制稻瘟病菌的侵染,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是水稻植物体内的主要防御酶,受烯丙苯噻唑诱导的影响,这3种防御酶的活性提高,从而促进受病原菌侵染组织的木质化作用,阻止病原菌的进一步穿透和侵染,这种木质化反应是植物抵抗病原菌入侵最有效的手段,从而使植物表现抗病性。从生理生化方面分析,烯丙苯噻唑能显著提高PAL、POD和PPO等3种防御酶的活性,可大大增强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烯丙苯噻唑可诱导水稻对稻瘟病和叶枯病等产生抗性。与其他化学药剂相比,烯丙苯噻唑拥有许多优点。① 它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是一种防治稻瘟病的稳定、高效抗性诱导剂;② 它对病原菌没有直接的作用活性,因此不产生选择压力,病菌不易对其产生抗性;③ 对非病原菌不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利于保护有益微生物种群。因此,烯丙苯噻唑安全,对人畜、环境及非靶标友好,有望成为水稻病害防治的一种重要工具,是发展绿色农业和生产无公害及绿色食品的理想选择之一。抗病激活剂理论的诞生,使人们认识到烯丙苯噻唑的作用机理,确定其为预防性杀菌剂,从而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加之其许多复配产品的上市,使其很快步入超亿美元产品行列。因此,烯丙苯噻唑自问世以来,走出了一条先抑后扬,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市场之路。2016年,烯丙苯噻唑为全球第七大水稻用杀菌剂,日本第一大稻瘟病防治剂。

稻瘟病菌相关的资料

稻瘟病菌相关的资讯

  • 共聚焦成像如何助力水稻病菌稻热病研究?
    稻热病是最严重的水稻病害。稻热病菌透过分生孢子散播,其分生孢子在植株上萌发后,可形成特化的构造附着器以穿透植物组织,菌丝可经原生质丝在组织间生长蔓延,并再度产生分生孢子,在空气中以气流传播。子囊菌真菌稻热病菌被称为引起稻瘟病的半营养型病原体。稻热病菌感染水稻的叶子、茎和穗,并导致产量严重下降。为了建立对这种疾病的新的控制方法和开发抗性水稻品种,研究稻热病菌与水稻之间基因间和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细节。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个使用CFI Apo Lambda S 40XC 水镜拍摄稻热病菌微分干涉成像(DIC)和共聚焦扫描成像的应用实例,东京农业大学Hiromasa Saitoh 教授研究使用植物病原真菌中差异基因表达鉴定新病原基因。实验概述通过对接种水稻子叶的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悬液的进行 RNA-Seq 分析,发现假设的多个效应蛋白基因表达增加,并在接种12 至 24 小时后 (hours post-inoculation , hpi) 达到峰值(随着渗透和扩散逐渐增长),但在36 或 48 hpi 出现下调。在这些效应蛋白基因中,研究人员选择了7 个高表达基因,并制备了相应的稻瘟病菌干扰突变体。其中一个基因突变的菌株表现出低的致病性,该基因被命名为 MoSVP。为了调查MoSVP 在真菌中表达的时间和位点,稻瘟病菌转染报告质粒(MoSVP::mCherry),在该质粒中mCherry (红色荧光蛋白) 的基因被插入到MoSVP启动子的下游。作为实验对照组,另一个报告质粒(Rp27p::mCherry),插入在稻瘟病菌核糖体蛋白27基因的下游。每一个转化株的孢子悬浊液在盖玻片上孵育或接种在水稻叶鞘内测的上皮,使用DIC 和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感染相关的形态和mCherry荧光的表达进行观察。Figure1. 水稻叶鞘接种和样本准备。Figure2. 表达有MoSVPp::mCherry的水稻瘟病菌的mCherry(红色)和DIC。分生孢子在胚管顶端萌发并发育出附着胞,然后渗透到宿主细胞中并形成侵入性菌丝。通过使用CFI Apo Lambda S 40XC 水镜进行DIC 和荧光观察,发现mCherry 荧光蛋白在玻片孵育18小时后可开始表达,同时接种在水稻叶鞘细胞上的菌丝在接种24小时后可以被观察到。Figure3. 在MoSVPp::mCherry突变菌株中, mCherry荧光的表达在18或24 hpi后在附着胞有明显的增强,然后表达下降。在Rp27p::mCherry 转化菌株中,mCherry荧光的在观察的时间点内表达量稳定。另外, mCherry 荧光在附着胞、分生孢子和胚芽管(12,18,24 hpi)和入侵的菌丝内(30 hpi)内均表达明显. 因此,该文揭示MoSVP 启动子在稻瘟病菌早期渗透到宿主细胞时被激活,表达在附着胞内。实验小结本文制备了一个由 MoSVP 启动子控制的表达mCherry 的稻瘟病菌株,并使用CFI Apo Lambda S 40XC 水镜对其感染相关的形态学进行DIC 和共聚焦观察。 结果证实,MoSVP 表达在稻瘟病菌感染后的早期阶段的附着胞内。这些结果显示,结合高精度的物镜和共聚焦扫描系统可以清晰的对植物致病真菌的荧光信号的定位和表达时间窗进行可视化。参考文献RNA-Seq of in planta-expressed Magnaporthe oryzae genes identifies MoSVP as a highly expressed gene required for pathogenicity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infection.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2019) 20 (12), 1682-1695.
  • ASD | ASD FieldSpec 4 Hi-Res光谱仪在小农户田块稻瘟病发生时空动态遥感监测
    水稻作为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种植地在南北方皆有分布。为了在有限的耕地上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减少病害,提高稻米产量。稻瘟病被称为“水稻癌症”,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稻区,而且有可能发病于水稻的各生育期,是一种毁灭性的真菌病害,全球每年因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达数千万吨,威胁着全球的粮食安全。江苏省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作为我国水稻种植大省,早在古代就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现如今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粳稻生产省份。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一组研究团队,在2018-2021年在江苏省对稻瘟病的检测展开了相关研究。稻瘟病(RB,由稻瘟病原菌引起)是全球水稻生产中最具破坏性的疾病,其可造成重大产量损失,并日益威胁着全球粮食安全,且这一问题在2公顷的亚洲小农系统中更加严重。据统计,稻瘟病侵染每年引起的水稻产量损失能够养活全球6000万人。因此,用通用指标准确检测稻瘟病的发生对于早期病害预防和蔓延控制至关重要,但迄今尚未得到解决,且改善这种病害的早期预警在大多数亚洲小农户田块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仍未得到充分实现。现有的检测RB发生的方法主要依赖于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的目视检查,这需要较高的时间和劳动成本。最近,已证明反射光谱在揭示多空间尺度上由病原体侵染引起的复杂生理和光谱变化方面,以及在早期阶段检测症状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是否可以开发一种多空间尺度上RB检测的通用方法仍然知之甚少,利用卫星图像揭示小农户田块稻瘟病扩散潜在热点的研究报道有限。且现存的病害检测模型大多忽略了空间相关性,在表征病原体侵染的时间动态方面缺少合理性。基于此,在本研究中,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一组研究团队在2018-2021年以中国东部的江苏省3个地点(以水稻和冬小麦轮作种植为特征的农业平原地区)为例,进行了7个实验,开展室内接种侵染试验、田间自然侵染试验、及实地调查测量,使用ASD FieldSpec 4 Hi-Res光谱仪测量感染及健康样品叶片和冠层的光谱反射率。基于实测的高光谱数据和哨兵-2图像数据,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DA)、简单线性回归及热点分析,确定两年(2018年和2019年)中单波段对健康和感染叶片的可分性、构建稻瘟病敏感植被指数(RIBI)、建立回归模型以评估RIBI在不同尺度对稻瘟病发生的识别精度和对病情指数(DI)的估算能力、及进行RB的时空动态监测。研究区和采样位置;彩色方块表示采样点的位置;彩色圆点表示现场采样点本研究方法流程图水稻叶片(A)和冠层(B)反射率对病原菌侵染的响应。(A)表示接种后不同天数收集的健康叶片和RB感染叶片的平均反射率(DAIs),(B)在400-2400nm范围内显示水稻近冠层反射率【结果】 在近地冠层尺度上RIBI(A:RIBInir,B:RIBIred)与DI之间的关系散点图 (A) 基于哨兵-2A数据的健康水稻和具有不同病害指数(DI)的感染植株的冠层光谱特征。(B)DI与RIBInir(来自哨兵-2A的664.6 nm、782.8 nm和1614 nm波段)的关系散点图。2020年不同天数(DOY)受侵染(橙色)和健康(绿色)水稻植株之间的RIBInir(a,c)和NDVI(b,d)的雨云图,位于两个地点(第一行:Tangcao,第二行:Taiping)。基于哨兵-2A卫星图像检测到的小农户田块潜在的RB扩散趋势的热点图【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两种RIBI,即RIBInir =(R753-R1102)/(R665+R1102)和RIBIred =(R753-R1102)/(R665+R1102),用于健康和受感染叶片的分类和疾病指数的冠层尺度量化。叶片尺度测量结果表明,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田间条件下,RIBInir和RIBIred在温室条件下对感染和健康样本分类的总体准确性较高(2018:RIBInir: 81.41% RIBIred:84.62%,2019:RIBInir:81.30% RIBIred:90.37%,2020:RIBInir:86.36% RIBIred:89.39%)。RIBIred对两年内RB发生和RB感染发作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此外,在多尺度评估了DI-RIBInir关系。与传统的VIs(近地:R20.47,卫星:R20.54)相比,所提出的RIBInir与地面光谱(R2=0.73)和哨兵-2A图像(R2=0.78)的DI的相关性更显著,更强的DI-RIBInir关系归因于使用了两个近红外(NIR)波段,这有助于增强由病原体侵染诱导的NIR区域的独特光谱响应,与广泛研究的可见区域相反。多时间分析结果表明,卫星衍生的RIBInir(R2=0.78)与DI的相关性始终强于传统VIs(R20.54),并成功捕获RB侵染和恢复的时间动态。另外,RIBInir和热点分析的结合成功地捕捉到了小农户田块潜在的稻瘟病扩散的田内热点。总之,本研究扩展了叶片对RB的光谱响应,为星载探测RB的发生提供了有希望的结果。且这些结果支持使用RIBInir和公开可获得的卫星图像来跟踪区域病原体侵染情况,并促进亚洲小农农场关于病害控制和干预的决策,为量化野外病害发生和检测潜在热点提供新的机遇。
  • 与病原菌“斗智斗勇” 我国科学家最新发现水稻“聪明的生存之道”
    与病原菌“斗智斗勇” 我国科学家最新发现水稻“聪明的生存之道”2021-10-01 16:57:2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上海10月1日电(记者张建松)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是保障我国粮食高产稳产的一个关键,但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往往生长发育受到限制,难以高产。  为了既能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又能保障高产稳产,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祖华研究团队经过15年不懈追踪,最新发现水稻与病原菌“斗智斗勇”的聪明生存之道。这一重要发现为设计新的抗病基因、开发高产抗病水稻提供了新的思路。9月30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相关论文。  据何祖华研究员介绍,这一研究最新发现水稻的“钙离子感应子ROD1”,是一个新的植物免疫抑制中枢。当没有病原菌侵染时,ROD1可将水稻的基础免疫维持在较低水平,以有利于水稻生长,提高产量。但当遭遇病原菌侵染时,水稻就进化出免疫激发新途径:通过降解ROD1,减弱其功能,从而保证植物在抵御病原菌时,产生有效的防卫反应,不至于迅速发病枯死,并能繁殖后代。  研究还发现,病原菌和水稻长期处于“斗智斗勇”的协调进化过程中。稻瘟病菌是一个高明的“伪装者”,能进化出模拟ROD1结构的毒性蛋白,在植物体内“盗用”ROD1的免疫抑制途径,达到侵染水稻的目的。而水稻由于无法逃避病原菌的侵染,进化出“带菌共存”的策略:通过适当减弱抗病能力,来保证自己继续生长繁殖,将抗病性与繁殖力维持在相对平衡的水平。  目前,何祖华研究团队正进一步挖掘ROD1的育种应用价值。他们通过对3000多种不同水稻品种的基因序列分析,发现ROD1单个氨基酸的改变,可以影响其抗性和地理分布,地理不同,抗病性也不一样。此外,还发现ROD1的功能在禾谷类作物中是保守的,从而提出通过编辑或操纵这类新的感病基因,可以实现广谱抗病的新策略。  业内专家认为,这一最新研究不仅为设计新的抗病基因、开发高产抗病作物品种提供了新的研发思路,也拓宽了人们对于作物抗病性基础理论的认知,对促进我国“绿色育种”等农业科学发展、提升国际前沿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