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楼2005/01/13
我觉得楼上那位谈的“准确性”更多地涉及到测量的重复性而非解析度。
在重复性方面,即使拿同一个标准样品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连续测两次,我想在几百上千度下两条曲线也不可能达到1.25nm数量级上的吻合性(只要是任何现实中的而非理想化的仪器)。各仪器公司产品出厂时都有重复性的指标,其度量一般用误差的百分比(瞎举举例子,比如1200C重复性控制在0.5%以内)而非nm来表示。现实意义上正是这重复性决定了某温度下线膨胀系数的准确性。但是1.25nm/digit的解析度的意义不在于最终的绝对值,而在于对于某一时刻一个微小的维度变化(比如一个微弱的相变造成了样品长度上一个微小的改变),只要其变化幅度大于等于1.25nm,就能检测的出来。
再拿热重作类比,比如说天平的灵敏度(解析度)是0.1ug,这并不表明在测量的一两千度下热重数值的“准确性”达到了0.1ug以内。由于天平的实际测量信号受到的影响因素太多,比如电子漂移,比如浮力效应的重复性(涉及到吹扫气流稳定性、外界大气压波动等等因素,决定了基线扣除的完美程度),即使拿空坩埚连作两次试验,两条曲线在上千度下的吻合性也不太可能达到0.1ug的数量级。但是0.1ug解析度的意义正在于对于某一时刻一个非常微弱的失重(比如样品内某一含量非常少的成分的分解,再加上样品量本身很小的话),只要其失重量大于等于0.1ug,天平就能检测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