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gxliy1 2008/10/19
对沸点相差不远的混合物来说,分流比大小对歧视影响不大,但相差较大时,首先是提高进样器的温度,使混合物快速气化,加装特殊的衬管,玻璃毛可填充1-1.5cm,还有最好是减少分流比,这样可使沸点高的物质尽可能均匀的进入毛细管柱,也可以减少分流歧视带来的误差
KEN 2008/10/19
个人觉得,分流比越大,样品分流出去的部分就越多,当样品中的部分组分汽化得较慢时,会有部分以液态粒子的形式分流出去。这样歧视效应就越大。当分流比小时,载气在汽化室内衬管的流速要相对低一些,此时样品可以有比较长的时间汽化。这样歧视效应就要小一些。 以上只是从一个方面来说,还有其它因素也会影响歧视效应。 需要说明的是,歧视效应与重复性是两个概念。并不是重复性好的时候歧视效应就小。有时候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当重复进样时,峰面积的重复性很好,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此时歧视效应很小,这是错误的。
happyjyl 2008/10/19
请问什么是歧视效应?[em0804]
duqycj 2008/10/20
[quote]原文由 [B]baicmdicp[/B] 发表: 分流比大,歧视效应相对变小.[/quote] 好像不对吧 应该说分流比越大时 而由于歧视效应主要是由于非均匀汽化引起的则相对分流产生的进入柱子实际流量岂不更不准确 不知楼主本意是 ?
jiangli_sh 2008/10/23
还没有结论吗? 我做的一个产品,按照标准即可以稀释200倍进样,也可以不稀释,用分流比200:1进样。如果真的有歧视效应,那不是差别会很大吗?
xy200609
第1楼2008/10/18
不均匀汽化是分流歧视的上要原因之一,即由于样品中各组分的极性不同,沸点各异,因而汽化速度各不相同。理论上讲,只要汽化温度足够高,就能使样品的全部组分迅速汽化。只要汽化室内样品处于均相气体状态,分流歧视就是可以忽略的。然而,实际上样品在汽化室是处于一种运动状态,即必须随载气流动。从汽化室汽化到进入色谱柱的时间很短(以秒计),沸点不同的组分到达分流点时,汽化状态可能不完全相同。这样,由于分流流最远大于柱内流量,汽化不太完全的组分就比完全汽化的组分可能多分流掉一些样品。造成分流歧视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不同样品组分在载气中的扩散速度不同。而扩散速度与温度是成正比的。所以。尽量使样品快速汽化是消除分流歧视的重要措施,包括采用较高的汽化温度,也包括使用合适的衬管。
分流比的大小也会影响分流歧视口一般地讲,分流比越大,越有可能造成分流歧视口所以,在样品浓度和柱容量允许的条件下,分流比小一些有利。至于分流比的测定定是很简单的,只要在分流出口用皂膜流量计测定分流流量,再测定柱内流量(因为柱内流量很小,用皂膜流量计测定时误差较大,故常用测定死时间的办法进行流量计算)。二者之比即为分流比。严格地讲,两个流量值应校正到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才能获得准确的分流比。实际工作中人们更关心的是分流比的重现性,分流比则常用整数之比表示,故一般不需要很准确地测定。
具体分析中要消除分流歧视,还应注意色谱柱的初始温度尽可能高一些。这样,汽化温度和柱箱温度之差就会小一些,因而样品在汽化室经历的温度梯度就会小一些,可避免汽化后的样品发生部分冷凝。最后一个问题是色谱柱的安装,一是要保证柱入口端超过了分流点。二是保证柱入口端处于汽化室衬管的中央,即汽化室内色谱柱与衬管是同轴的(参看上一章有关色谱柱安装的内容)。
尽管分流进样有歧视间题,但它仍然是毛细管GC中最常用的进样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分流歧视是很难完全消除的,但只要操作是重现的,一定程度的歧视是重现的。就可以通过标准样品的校准来消除歧视效应对定量精度的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分流进样给检测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样品浓度太低时。分流进样并不总是合适的选择。除了进行样品预处理(如浓缩)外。读者很容易想到不分流进样。既然分流进样是因为柱容量小、样品浓度高而不得不采用的方法。那么低浓度样品采用不分流进样,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就是理所当然的选择了。
――选自《气相色谱方法及应用》
阿du
第5楼2008/10/19
恩,重复性与歧视效应是两码事,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