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laoda199
第5楼2010/04/27
说明:对42010-4-27 12 25 191:对照品溶液图谱;系统32010-4-27 12 49 532为系统适应性溶液3图谱;系统22010-4-27 13 15 353为系统适应性溶液2图谱;系统12010-4-27 14 41 164为系统适应性溶液1图谱;对42010-4-27 14 38 201:对照品溶液图谱。(按进样先后顺序排列)
四种溶液乙二醇和正己醇浓度相同,系统适应性溶液1和对照品溶液二甘醇浓度相同(按10版药典配制),系统适应性溶液2和系统适应性溶液3中二甘醇浓度分别为对照品溶液中二甘醇浓度的12.5和25倍。
柱温:程序升温;自动进样。
前八分钟
后八分钟
后八分钟进一步放大
后八分钟进一步放大
皮皮鱼
第6楼2010/04/27
明白了,你的样品含有甘油,其沸点很高,因此在你毛细管柱的前面形成一层新的液膜,改变了你色谱柱的固定相,因此导致出现如此结果。
请注意,你的柱子是0.53mm的,膜厚却只有0.3um,是一个典型的薄膜柱子。你用宽口径毛细管的目的就是为了大进样量吧?可是却选择一个薄膜的,薄膜却要求进样量小才会有良好的分离效果,我有点不理解你的选择方式。好了,不说这个,你样品中的甘油在这一薄层上形成了新的液膜,而二甘醇在甘油中具有非常好的溶解度,因此保留时间明显增加,跑到了你第二章和第三章图的那三个蓝色矩形那里了。成为甘油峰前面的平台峰了。
你标准品后面可以看清甘油峰,其他样品这个峰都看不到顶。看第二章图是最明显的,除了对照品甘油峰很低明显可见,二甘醇在较前位置外,其他4个样品二甘醇都明显拖后,且甘油峰大到看不到峰顶,也就是说达到溶剂含量水平。
由于你是程序升温,实际上开始分析阶段,甘油在柱头形成新液膜后,由于甘油分子中羟基比例很大,因此分子中羟基比例大的都会产生强吸附,所以甲醇乙二醇和二甘醇都产生了强吸附,发生保留时间增加和拖尾的现象。
首先甲醇的分子量小且含量高,因此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拖尾严重,影响了后面乙二醇的分析。
其次乙二醇发生拖尾和保留时间延长,但由于含量低,所以拖尾表现不明显,并由于已经出现在甲醇拖尾上,难于发现。保留时间延长由于固有保留时间短而不明显,且因为位于拖尾而难于发现。看你仔细看,对照品的乙二醇峰起点终点位置实际是错的,实际峰宽较样品峰宽要小的多,这是发生拖尾的典型特点。
第三正己醇由于羟基少,因此基本不受影响。注意,甘油也是一个强极性固定液,因此正己醇所受极性取向力基本相当,所以出峰情况保持基本良好,仅仅因液膜加厚而产生少量拖尾。这个也可以从峰宽上看到。
第四是二甘醇。由于和甘油分子结构非常接近,沸点高保留时间长,因此受到明显影响,分析时间有显著增加,且严重拖尾。实际上二甘醇和甘油都是在柱头发生保留,在程序升温到一定程度后才被迫离开的。低温下它们基本不往前走。而且由于甘油的强极性特点,甘油本身就拖尾严重。其实你的二甘醇含量增加表现的是很明显的,就是甘油峰前面的平台峰高度啊。可是你没有注意罢了。你的对照品中的甘油峰应该是注射器残留吧?甘油粘度大,洗针比较难的。
。
分析了半天,不知道你看明白了没有。解决办法。。。。。。
1、提高柱箱初始温度吧,我觉得分离度还是可以做到的,这3个峰离得还是挺远的。
2、加大分流比,看你的基线平直度还可以,分流比再大一点,甘油液膜厚度就小了,这样影响就小一点。
3、增加末段程序升温过程,高速升温到合适温度,驱赶柱内残留甘油和其他杂质。注意温度不要过高损害柱子寿命。
4、如果可能,前面增加非极性反吹保护装置,避免甘油进入此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