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楼2005/11/05
叠加内标法色谱定量分析
正文
摘要:叠加内标法是指在色谱定量分析中将内标法与叠加法结合而成的一种新的定量方法。本文叙述了叠加内标法定量的理论依据,规定了其操作步骤,并详细说明了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关键词:色谱定量,叠加法,内标法
分类号:O658
1 前言
内标法是经典的色谱定量方法,在配制分析样品时要求加入一个或数个内标物组份,内标物必须是分析样品中不含有的组份,而且要求与样品中的其它组份有良好的分离[1,2]。由于受分离因素制约,很多情况下给内标物的选择带来不便,有时甚至无法选到合适的内标物。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尝试将内标法与叠加法相结合成为一种新的定量方法,称为叠加内标法,用于没有合适内标物的场合。
2 叠加内标法定量原理
已知某样品中含有k,i,x三个组份(可以有更多的组份,x1,x2,x3......),命名k组份为峰面积校正组份,i组分为叠加内标组份,x组分为任意组份,样品经色谱分离后得到三个组份的峰面积分别为Ak,Ai,Ax,上述三个组份相对于i组份的校正因子分别为Fki、1.000和Fxi,样品中三个组份的含量分别为Ck、Ci和Cx。现分别准确称取m克样品和Ws克i组份,然后将二者混合,混合物称为加标样品。加标样品经色谱分离后得到三个组份的峰面积分别是:k组份峰面积为A1,i组份峰面积为A2(A2是样品中原有的i组份和加入的叠加i组份共同构成的峰面积)。x组份或其它组份峰面积与计算无关。求样品中各组份百分含量的步骤如下:
2.1 利用k组份进行峰面积校正
令k组份加标后与加标前的峰面积的比值为K(k组份加标后与加标前的峰面积在理论上是相同的,此处引入校正系数K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进样量误差),则K的表达式为:
K = A1/Ak (1)
再利用K对加标前的k,i,组份的峰面积进行修正如下:
A = K×Ak (2)
B = K×Ai (3)
式(2)、式(3)中的K为加标后与加标前的两次进样的峰面积校正系数,虽然K是从组份k得到的,但亦适合其它组份。A和B分别为Ak和Ai的校正值。
2.2 引入叠加法
引入叠代法的计算公式[1]:
W=Ws×A0/(Ah-A0) (4)
在式(4)中,W 表示样品中原有内标物组份的重量;Ws表示加入的那部分内标物组份的重量;A0表示样品中原有内标物组份的峰面积;Ah 表示加标后内标物组份总的峰面积。
在本文中,A2相当于Ah,B相当于A0,W与Ws含义不变,因此有:
W = B×Ws/(A2-B) (5)
将式(1)及式(3)代入式(5)可得式(6)
W = (A1/Ak)×Ai×Ws/[A2-(A1/Ak)×Ai] (6)
式(6)又可写成:
W = A1×Ai×Ws/(Ak×A2-A1×Ai) (7)
2.3 引入内标法
引入内标法计算公式[1]:
Cx=(Ax/As) ×Fxs×100×W/m (8)
式(8)中,Cx为样品中x组份的含量;W为样品中原有内标物组份s的重量;m为样品的重量;Fxs为被测组份x相对于内标物组份s的校正因子;Ax 、As分别为组份x和内标物组份s的峰面积。
在本文中,叠加内标组份i相当于式(8)中的内标物组份s,其它各项意义相同,因此可导出叠加内标法定量计算公式:
Cx = (Ax/ Ai)×Fxi×100×W /m (9)
2.4 综合结论
综合2及3中的结论式(7)和式(9)可得叠加内标法定量计算公式:
Cx = Ax×Fxi×100×A1×Ws/[(Ak×A2-Ai×A1)×m] (10)
3 叠加内标法与叠加法和内标法的比较
3.1 优点
与内标法比较:
(1)叠加内标法的内标物可以是被测样品中已有的组分,因此,不必考内标物的分离问题,可以选择样品中分离良好的任一组分为内标物;
(2)用于没有合适内标物的场合。
(3)对进样量准确性要求不严格。
与叠加法的比较:在叠加法中,一次加入只能测定一个组份,在对多组份样品进行测定时需要多次加入和多次进样;而叠加内标法只需要一次加入和两次进样即可以同时测定多个组份。
3.2 缺点
与内标法比较:需两次进样,即分别测量一次样品和加标样品。
与叠加法比较:在测定内标物以外的组份时需要知道该组分的校正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