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飞翔
第1楼2010/08/17
央视曝光:广东佛塑用洋垃圾做塑料餐盒内销
从上游加工企业引进用进口洋垃圾制成的废料颗粒,然后再用这些废料颗粒制成发泡餐盒进行内销。昨晚,央视经济频道对上市公司佛塑股份下属鸿基分公司违规使用洋垃圾进行曝光。佛塑股份用这些洋垃圾制作而成的餐盒,每个月的产量高达1千吨,也就是每月大约生产2亿个这样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更令人惊讶的是,佛塑股份甚至将内销与出口区别对待。
原料:上游不法厂商用洋垃圾制成塑料颗粒
生产中用到的洋垃圾塑料
央视记者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威控(塑胶)有限公司采访发现,工人们将从欧洲进口来的洋垃圾放进机器,制造成灰黑色的废料颗粒。这些洋垃圾,通常都是一次性杯子等日常用品。而这些被加工成的塑料颗粒,都会被放在新的聚苯乙烯包装袋里。对此,该公司生产部经理陈学良解释说,现在很多工厂不准使用再生料,这些下游的餐具厂就将新袋子交给他们,然后他们就用新袋子打包装放在那里。这样一来,检查人员抽样的时候,工厂就可以在外围围上一些包有纯正原料的包装袋,从而达到瞒天过海的目的。
对于这些废料颗粒的去向,陈学良坦承,会将这些再生料卖给其他厂家,当作快餐盒的制作原料。每个月,光他一个工厂的4台机器,就可以生产800多吨这样的再生原料。“不光是小厂子,大厂子也用的是这个。”而陈学良所说的大厂,其中就包括在塑料产业赫赫有名的上市公司――佛塑股份。
据这些上游厂家介绍,市场上纯的聚苯乙烯颗粒价格是每吨1万元左右,而再生塑料颗粒的价格在六、七千元之间,一些餐盒厂家为了节约成本,通常就会从他们这里购买再生料,然后再按比例与纯料添加,甚至全用再生料,制造餐具,这样,餐具厂的利润一般都能增加20%或者更多。
而事实上,国家早在20年前就已明确规定:“凡加工塑料食具、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不得使用回收塑料。”
小鸟飞翔
第2楼2010/08/17
生产:佛塑股份竟将出口内销区别对待
究竟佛塑股份是否像上游厂商所说的那样,违规使用废料颗粒呢?7月7日,央视记者来到了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鸿基分公司。在这家公司的橱窗里,摆放着很多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样品,样品的旁边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面对记者的询问,该公司采购进出口部的陈跃文承认,大部分用于内销的发泡餐具,都是拿那些进口回来的垃圾做的。对于这些原料的来源,他表示,“有一个大厂子,同时做我们厂的生意,还做别的厂的生意,应该就是顺德的。”而在该厂的一间库房里,标称为“龙王”、“奇美”的袋子就摆放在库房内,掏出袋子里的原料,果然是灰色的废塑料颗粒。
而在另一间厂房,记者看到,一名工人正用塑料勺舀起什么东西,进行称重。而料斗里的原料看起来很白,但仔细观察,白色的原料中已经掺加了一些灰色塑料颗粒。
在机器的上面,记者发现了几张工艺配方卡,上面详细地标注了再生料的添加比例。F33型号的餐盒,用的是:原料3包,再生料1包;W11、W16、W17型号的碗:原料彻底不用,而是全用再生料4包;标注为F22、F28的降解餐盒:原料2包,再生料2包。
而在F11型号餐盒的外卖出口配方卡上,央视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字:原料4包,再生料不添加。在同样型号但没有标注“出口”字样的餐盒配方卡上,却是:原料1包,再生料3包!
对此,陈跃文表示,“一般出口的,基本上添加的废料都不大,而内销怎么都好糊弄,没人管,卖得出去就行。”他透露,每个月该厂发泡餐具的产量应该有1千吨,也就是大约2亿个发泡餐盒。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属于淘汰类落后产品,一律不得进口、转移、生产、销售、使用和采用。但在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鸿基分公司的厂房门口,记者却看到两辆大货车正准备装货,而库房里,上下两层也都堆满了要发往各地的产品。
在佛山市城北综合批发市场,记者看到了标注为“佛山鸿华聚酯切片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发泡餐盒。而在“佛塑股份”2009年年报显示,“佛山鸿华聚酯切片有限公司”属于“佛塑股份”的分支机构、控股子公司。
小鸟飞翔
第3楼2010/08/17
危害:发泡餐盒遇高温迅速融化
那么,这样的一次性发泡餐盒,会存在怎样的危害呢?央视记者将用这种餐盒装入炒粉放置一晚后,发现出现了泡沫塑料丝。
记者邀请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对餐盒进行鉴定,董金狮说,这些丝是泡沫塑料丝,炒粉时,由于“粉上沾的油不一样,有些地方沾的油多,油温比较高,那它就会把它(餐盒)烫化。所以这个消费者无形中可能就吃进去了,而人体是不会分解这些东西的。”
为更清楚地展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所带来的危害,董金狮做了两个实验。首先他把食用油倒进这个量杯,用微波炉加热到摄氏107度。然后把油倒在两个不同类型的餐盒里。董金狮把食用油倒进央视记者调查中涉及的“佛塑三厂”、“东莞茂盈”、“珠海新富华”生产的发泡餐盒,结果,这些餐盒无一例外地迅速熔化了。可是,另外一边的餐盒也同样倒进了摄氏107度的油,却没有什么事情。
董金狮称,合格的餐盒上面都有个“QS”和编号,这个编号相当于产品的身份证,也是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颁发的。这类产品经过了严格的质量审核,也就是它的原材料、生产环境、生产工艺包括人员的健康要求,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另外产品都有个企业产品的编号,那么就能找到它是哪一家企业的,还有这个三角符号,这个材料可以回收利用的。
董金狮介绍,符合标准的一次性塑料餐盒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再回收利用价值高。即使是燃烧,最后剩下的灰也便于清理;而不符合标准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回收利用价值低不说,还会在最后燃烧过程中造成更多污染。
小鸟飞翔
第4楼2010/08/17
用洋垃圾做餐盒佛塑承认子公司违规
中央电视台日前曝光,佛塑股份旗下的鸿基分公司违规使用洋垃圾制造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佛塑昨日晚间就此发布公告,承认其持股70%的佛山鸿华聚酯切片有限公司(简称“鸿华公司”)的餐具车间涉嫌违规添加再生料生产中低档一次性发泡餐具产品,该车间现已被佛山市质监局查封,佛塑已对子公司进行了处理。记者留意到,受事件影响佛塑股票自8月10日起已连跌两日。
昨日,南方都市报对佛塑上游产业顺德区杏坛镇塑料贸易及加工厂商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地确有大量塑料厂商进口废塑料,以供应当地加工企业及外来采购者。顺德区固体废物管理中心相关人士还告诉记者,在杏坛现存千家塑料企业中,仅2家具有进口固体废物的资质。
同时被央视曝光的顺德威控(塑胶)有限公司经理林伟波称,他们确实是从外国进口废塑料,但加工后都出售给家具、电器和工业材料方面的生产商。
小鸟飞翔
第5楼2010/08/17
[厂方通报]
违规产品产量没那么高
鸿华违规营业收入仅占佛塑1.2%,佛塑将全力追回问题产品
日前媒体报道称,“佛塑股份鸿基分公司违规使用废料制作发泡餐盒,每月产量高达一千吨,也就是每月大约生产2亿个这样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对此,佛塑虽然承认存在违规行为,但却对报道所指的产量提出质疑。佛塑称,今年1-6月鸿华公司生产的发泡制品(包括一次性餐具和包装用片材)总产量为2539吨,其中涉嫌违规产品为1667吨。
此外,佛塑透露2010年1-6月鸿华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共3495万元,其中涉嫌违规产品营业收入为2101万元,仅占整个佛塑股份今年1-6月的营业收入的1.2%。另外,2010年1-6月涉嫌违规产品并未实现营业利润,反而亏损104万元。
事件发生后,佛塑表示已经采取措施,使鸿华公司立即终止全部一次性发泡餐具的生产经营,并将全力追回已发出的问题产品予以销毁。而佛塑亦对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进行了全面排查,并未发现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根据2009年年报,在佛塑主要的15家控股公司中,鸿华公司并不算特别显眼的一家。资料显示,其主要经营业务为塑料新材料制造,主要产品为聚酯功能母料及相关制品,2009年共实现净利润40.8万元。
有佛山证券分析师指出,近年佛塑股份通过与比亚迪合作,成为新能源板块的股份,被资本市场看好。“虽然本次被曝光的控股子公司不是佛塑重要的子公司,但对佛塑仍会造成一定伤害。”
小鸟飞翔
第6楼2010/08/17
[记者调查]工业区黑水横流味道刺鼻
南方都市报昨天对央视报道中涉及的佛塑上游产业顺德区杏坛镇塑料贸易及加工厂商进行了调查。当地确有大量塑料厂商进口废塑料,以供应当地加工企业及外来采购者。这些做进口的企业绝大部分没有环保资质,而加工企业也大多对产品去向睁只眼闭只眼。
300家贸企每月进口废塑料
杏坛塑料商会秘书长何杞源告诉记者,杏坛目前有300多家塑料贸易企业,他们从国内外市场采购各种废塑料,转手出售给本地的塑料加工企业。大多数企业都是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式,租或建个仓库就开始经营。记者在杏坛看到,几乎举目皆是大大小小的塑料厂,街道上不时看见村内的塑料原材料堆放在厂门口,一辆辆大货车运载着废塑料在狭窄的村路上穿梭。
昨日18时,杏坛的吕地、雁园等塑料厂商集中地仍一片繁忙。一企业经营者告诉记者,他们厂每月都要进口几个货柜的废塑料,大约100吨,记者采访的另一家情况也差不多。何杞源掌握的情况是大多数塑料贸易企业每月只进口20到40吨,这项生意最近不好做,远不如前几年的盛况。
进口前无人按规申报
顺德区固体废物管理中心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杏坛现存千家塑料企业中,仅2家具有进口固体废物的资质,而且这两家每次进口废塑料,按规定都要事前先向固废中心申报,到货后还要尽快让固废中心去仓库检查。但近段时间,固废中心没接到任何申报,也没接到企业的到货通知。
“他们没申报,我们也不知具体情况。”该人士表示,企业到杏坛经营废塑料,一般都是只办理工商等执照,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进口还要办环境方面的审批,政府对此的监管还存在漏洞,目前当地镇政府已经专门成立了塑料整治办专门负责。
小鸟飞翔
第7楼2010/08/17
加工企业不问产品流向
央视报道指这些企业明知再生料不可用于餐具,却对买者大开方便之门。昨天记者在杏坛吕地村采访的多家企业都表示,他们只管卖出产品,但是客户是要用来做什么,却不是加工企业能够制约的。被央视曝光的顺德威控(塑胶)有限公司经理林伟波却表示,央视报道的不是事实,他们确实从外国进口废塑料,但加工后都是出售给家具、电器和工业材料方面的生产商。
当地已关掉一半塑料企业
昨天下午,记者到杏坛吕地的工业区走访。未进工业区就闻到空气里充斥着像燃烧塑料发出的刺鼻气味,当天刚下过雨,街道上积满黑色的污水,不走几步白色的运动鞋就被弄脏。
在200多米的东康路上,大小塑料厂一家接着一家,除了几家士多、饭店,整个路段都是塑料厂。有些路段不到5米的街面就挤着3家塑料厂。在这些塑料厂仓库里,或捆绑好或随意堆放的塑料,摞到四五米高,直顶仓库顶部,像一座座塑料山。
实际上,塑料企业造成的污染已让杏坛镇政府和当地居民难以忍受,从去年开始政府已针对塑料企业进行多次大规模整治。杏坛塑料商会秘书长何杞源介绍说,现在加工企业已从1500多家减少到700多家。这700家加工企业,与各地来此采购原料的企业一样,都要靠当地300家塑料贸易企业供应塑料,贸易企业的废塑料则是通过进口和在国内塑料市场广泛采购而获得。
小鸟飞翔
第8楼2010/08/17
洋垃圾曝光佛塑表歉意并将彻查事件
广佛都市网讯 佛山日报见习记者陈颖报道:昨天傍晚,佛塑股份就其下属公司违规使用洋垃圾事件发表澄清公告并向社会道歉。
据悉,目前涉嫌违规添加再生料生产一次性发泡餐具的设备和产品已于10日被佛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查封。公司已经成立事件调查处理专责小组,彻查事件。
受此利空影响,昨天佛塑股份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下跌1%。
消息一出,各大网站上佛塑股份的股吧都出现了较大的讨论。股民非常关心该利空消息会不会对佛塑隔天的股价产生影响。
分析师认为,尽管上述消息会对佛塑的商誉造成一定影响,但由于目前佛塑正积极向LED和房地产项目转型,传统的塑料项目已经逐渐减少,事件或将促使转型加速,对于长期持有者影响不大。
从昨天的佛塑股份的走势上看,佛塑股份受到的影响并不明显,早市开盘低开12.6元,之后出现震荡上行,最高涨至13.04元。之后继续上下震荡,以12.84元收盘,较前一天的交易价微跌1%。
记者从本地市场了解到,昨天早市,不少股民因担心抛掉手中原持有的佛塑股份。不过,也有股民信心满满地表示还将继续持有佛塑股份。股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从目前公布的信息看,佛塑此次负面信息并不是十分严重,从业绩上对佛塑的影响不会很大,昨天只下跌1%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不会因为该信息抛出佛塑。
佛塑股份公告称,其下属鸿华公司的发泡制品涉嫌违规产品1667吨,营业收入3495万元,其中涉嫌违规产品营业收入2101万元,涉嫌违规产品营业收入占本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2%。
小鸟飞翔
第9楼2010/08/17
有毒饭盒:被曝光生产企业原来另有他厂
题目:《央视曝光:佛塑用洋垃圾做餐盒》
本报讯 (记者陈丽莉)昨日下午6时30分许,顺德区市场安全监管局经过一天的走访摸查后正式对涉嫌曝光的快餐盒制作原料生产企业威灿塑料制品厂进行查封。
昨日,记者了解到,央视曝光的企业并非陈学良所在的企业,而是陈学良自己开的威灿塑料制品厂,两天来这家企业的老板和老板娘已经失去踪影,手机也关机,整个企业里仅仅只剩下3名工人。据了解,工厂已经有好多天没有生产了。经过顺德区市场安全监管局的摸底调查后,昨日下午,执法人员在现场查获了一批半成品材料以及制造设备等。执法人员表示,现场虽然用来制作快餐盒的原材料很少,但是经过一天的取证,已经对这家企业进行立案处理,核查后,可能吊销这家生产企业的执照。
被曝光生产企业原来另有他厂
经过前天央视的曝光,生产发泡饭盒原料的佛山市顺德威控(塑胶)有限公司成为关注的焦点。顺德威控(塑胶)有限公司的业务经理林伟波告诉记者,其实曝光的不是他们,而是另一家公司,他们只是生产一些电器包装材料,与陈学良所介绍的那种材料截然不同。至于陈学良为何向央视记者出示该企业的名片,林伟波称:“以前陈学良在威控(塑胶)有限公司干过,应该是拿着旧卡片给记者看的。”
为了澄清事件,企业相关负责人给记者展示仓库的材料,他从包装袋内取出的塑料颗粒呈奶白色,据说是用于制作灯具的。
生产改苯原料的负责人已走佬
随后,本报记者通过相关渠道了解到位于威控(塑胶)有限公司附近的小工厂威灿塑料制品厂,才是陈学良自己开的企业。这家工厂位于百安路南郎工业区中路8号A,但是记者却扑了空,这家工厂实际上早在前两天已经人去楼空。记者了解到,这家工厂已经停止生产,而且陈学良也已经闻风走佬,而且拨打陈学良的手机号时,电话里传来“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整个工厂里只有3个工人,其中一个是看门的门卫。就连工人也不知道老板的去向。
昨日下午5时许,顺德区市场安全监管局的执法人员从威控(塑胶)有限公司出来后,经过摸查来到近在咫尺的威灿塑料制品厂。现场执法人员核实了解到,陈学良才是威灿塑料制品厂的老板,而且工厂的另一负责人陈学良的老婆也不见了。执法人员立即进入工厂进行检查,发现仓库存放一批用来制造保暖、隔热用的原材料,而用来制造餐盒的原材料则相当少。
6时30分许,执法人员围绕整个工厂进行检查取证,而后将厂内的半成品以及制造设备全部封存。顺德区市场安全监管局局务委员杨西学告诉记者,已经对这家企业进行立案处理,核查后可能吊销生产企业的执照。
小鸟飞翔
第10楼2010/08/17
大洋网-广州日报8月12日报道 佛塑股份旗下控股子公司被央视曝光用洋垃圾制作餐盒之后,立即引起一片哗然。记者昨日获悉,央视前晚节目播出后,当晚10时许,佛山市质监局即赶赴被曝光的佛塑股份鸿华聚酯切片有限公司,查封其餐具生产车间。
昨日晚间,佛塑股份发布公告,确认被曝光的餐具车间存在涉嫌违规添加再生料,生产部分中低档一次性发泡餐具产品的情况。公告表示,将立即终止全部一次性发泡餐具的生产经营,全力追回已发出的问题产品予以销毁,并就此事件向社会公众致歉。
现场一:佛山鸿华公司
工厂停产 原料产品被查封
昨日,记者在佛山鸿华聚酯切片有限公司看到,厂区内依然有叉车在运行,时不时还有货车进出,不过生产餐盒的车间已经停产,车间大门贴上了封条,不过里面依然堆放着做餐盒用的泡沫材料。在成品仓库,记者见到了大批发泡餐盒,上面贴着广东省佛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封条。除了餐盒外,还有大量泡沫圆盘。餐盒的包装上用繁体字印着“佛山鸿华聚酯切片有限公司”,有的还标注“降解环保餐具”,标注了回收标志和卫生许可证号。
而原料仓库却大门洞开,用作生产餐盒的原料聚苯乙烯成堆地摆放着,聚苯乙烯都用白色袋子装着,记者在几个打开了口子的袋子里看到,有的装着白色的聚苯乙烯,这是新料;有的装的则是灰黑色聚苯乙烯,这就是再生料。
仓库的最里面,一袋袋聚苯乙烯上都贴了封条。但记者正在查看时,却看到有工人开着叉车把十几袋聚苯乙烯运走,匆忙当中还丢下了两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