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这个词蕴藏着未解之谜?不许笑,我们很严肃的! “二百五”意味“半疯”? 近日,网友黄紫薇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关于“二百五”来历的说法。她说:为什么傻人被称为“二百五”?百度一下,终于明白。过去银子计量单位除了“两”以外,还有“封”。一封银子等于五百两。所以,250两就等于半封(谐音“半疯”),半疯即傻。以后说人二百五,心里更有底…… 此微博一出,不少网友都赞发微博的人有学问。有网友说:“原来骂人也有文化根源的,不是随随便便创造的。”网友“灰机”则说:“照这个理论,说某人五百岂不是比说二百五更毒?” “二百五”历史源远流长? |
xing-xing
第1楼2010/08/23
据查,网上流传的关于“二百五”来历的说法共有十余种,有些看上去还挺靠谱。比如,有网友提供了一个战国故事,听上去就挺像学术研究。故事说的是苏秦遇刺身亡,齐王用引蛇出洞之计,故意说苏秦是大内奸,悬赏黄金千两,请“为民除害”的义士前来领赏。结果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齐王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这四个人立即回答说:“这好办,每人二百五。”齐王一听,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从此就有了二百五的说法。
但网友“凌晨”做了深入的研究后认为这不是一个很古老的词,《康熙字典》、《辞源》、《辞海》都不见踪迹,《现代汉语词典》收有词条,却也未标明出处。再查1936年商务印书馆版《汉语词典》“二百五”条:“谓愚痴或卤莽之人。”——原来1936年的词典里就收录这个词条了!
网友“JK”则说:“1913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制作了电影短片《二百五白相城隍庙》,丁楚鹤出演主角‘二百五’,这个第一次来上海的农民,由于不懂规矩,傻气四溢,闹剧不断,此后‘二百五’的说法开始流行。”这个结论得到网友们的膜拜:“居然找了1913年的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