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讨论】“明暗谱线”形成是原子跃迁的结果吗?

  • 63525867123
    2011/01/13
  • 私聊

直读光谱

  • 悬赏金额:100积分状态:已解决
  • “明暗谱线”形成是原子跃迁的结果吗?

    实验仪器如光路图图1所示,它由不同物质安置扳. 不同物质演示片. 热辐射光源(炽热固体发光). 荧光光源(充有稀薄气体发光). 三棱镜. 透镜组组成。



    在热辐射光源下(炽热固体发光),先出现连续色散,当狭缝逐渐缩小,则谱面部分相互叠加,这样在谱面中出现黒色条纹。如下图。









    在荧光光源下(充有稀薄气体发光)先出现的连续色散谱面是一段一段,当狭缝逐渐缩小,则谱面部分相互叠加,这样在谱面中出现明亮条纹。如下图。




    请问各位:
    “明暗谱线”这样形成是拫原子跃迁有关吗?



yushushi 2011/01/17

谱线本身的产生当然不是只有原子跃迁就可以形成的了,,但是各个谱线的不同波长的光是核外电子跃迁形成的。如果光源处本身没有发出适合波长的光,那么,无论你的光路(包括狭缝)如何调节,也不会出现相应的光谱线(即使是塞曼效应,也只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改变光本身的性质,而且塞曼效应当中的磁场是直接对光源产生影响的,而不是光路!)。如果你用的光源是单色光源,那么无论你用什么色散光路,在没有电磁的作用的情况下,也只会产生这一种波长的谱线(有可能有多级次)。相对于你给出的自己做的演示片,我更想看到你在实验中的实际照片或图片。如果你是用看谱仪用肉眼看到的,那可能需要注意一下,肉眼对于光色的感觉并不代表实际的波长,因为眼神经感光的原理在三色论和四色论的原理,因此在你看到的连续光谱中可能会由于狭缝过宽,在重叠部分产生混光的效应。我很欣赏您的坚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做实验区证实的态度和勇气。但是希望对待科学上要有一个相对科学的方法。北京大学的一个教电磁学的教授说过一句话,我认为很经典。对于科学实验和与可以解释实验结果的假设的关系。对于一个定理和规律,其实开始的时候都是假说,都是人们通过一种方式设定实验得到结果后,试图解释结果而创设的理论模型假设。但是,一定要考虑到,事实往往是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从单次的实验中看来,有可能是你猜想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因此要真的想证明您的观点和假设,要想办法改变其他可能产生干扰的因素,如:换光源,换物理感光元件等等。再次做实验,如果多次改变其他所有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条件之后,出现的现象还是可以证明你的假设,那么你的假设却是具有普适性。在这我多说了几句,第一是鼓励您勇于实验,勇于实践的精神和敢于推翻前人所有定论的豪气与自信。第二是希望您在有此豪气的时候,注意正确看待“实验”的意义和价值,正确的看待实验的结果,才能真的让实验结果证实帮助您继续前行,而不是被单种现象误导。我是学物理专业的,很多实验我是亲手做过的,科学的实验设计不是您这样的。因为很多原理性的东西具有普适性,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条件具备,,那么他一定会发生,咱们能不能观测到只是发生之后的影响没有对自身造成刺激或被其他影响淹没而已。如果是真理,,,放在哪都可以说的通的。(虽然都有适用范围,,但是如果仅在您的这个试验中才会出现,那么既是是真的,,这个您发现的“真理”也不具备任何实用价值。)如果您对肉眼感光原理有疑义,您去看看这篇文章,[url]http://wenku.baidu.com/view/0b3ff4f34693daef5ef73d90.html[/url]或者找相关书籍看看,如果仍有疑义,,可以自己做实验,,,其实人们既然已经应用这个原理做出了电视和显示器,证明人们对于这种理论已经提升到了实践层面,经过了多方实践的考验,这个“实践”范围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您做的这个实验,,,,怀疑一切需要非常坚韧的恒心和科学的方法,另建议的就是您看看笛卡尔的《谈谈方法》。或者金海涛的《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

mlb2003 2011/01/13

[quote]原文由 [b]63525867123(63525867123)[/b] 发表: 这都是真实的实验结果,谁需要这些实验方法都可以提供,简单.可靠.直观.[/quote]不太明白这个,能介绍一下试验的过程么?

xzx2009 2011/01/18

可惜,yushushi专家白写了那么多

=牛牛= 2012/04/01

谱线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当然还是原子中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明暗谱线的产生自然跟不同电子\不同能级等到各种跃迁情况不同有着必然的联系

  • 该帖子已被版主-mlb2003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讨论!
    +关注 私聊
  • 63525867123

    第1楼2011/01/13

    这都是真实的实验结果,谁需要这些实验方法都可以提供,简单.可靠.直观.

0
    +关注 私聊
  • mlb2003

    第2楼2011/01/13

    不太明白这个,能介绍一下试验的过程么?

    63525867123(63525867123) 发表:这都是真实的实验结果,谁需要这些实验方法都可以提供,简单.可靠.直观.

0
    +关注 私聊
  • 63525867123

    第3楼2011/01/13

    当入射狭缝在一定时,观察到的色散只是一连续谱面,这样来逐渐缩小狭缝口,就可观察到各谱线的产生过程.

0
    +关注 私聊
  • mlb2003

    第4楼2011/01/13

    哦,这个试验有那些意义?

    63525867123(63525867123) 发表:当入射狭缝在一定时,观察到的色散只是一连续谱面,这样来逐渐缩小狭缝口,就可观察到各谱线的产生过程.

0
    +关注 私聊
  • 63525867123

    第5楼2011/01/13

    这个就该问各位应用的朋友了.

    mlb2003(mlb2003) 发表:哦,这个试验有那些意义?

0
    +关注 私聊
  • mlb2003

    第6楼2011/01/13

    呵呵,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研究,等着有人来解答了!

    63525867123(63525867123) 发表:这个就该问各位应用的朋友了.

0
    +关注 私聊
  • 63525867123

    第7楼2011/01/13

    1.谱线来源与原子跃迁无关

    2.在光谱分析中,用谱线做定性分析是否正确

0
    +关注 私聊
  • 63525867123

    第8楼2011/01/15

    不是本版有很多这方面应用专家吗?能否出来讨论一下谱线的产生问题?

0
    +关注 私聊
  • yushushi

    第9楼2011/01/17

    谱线本身的产生当然不是只有原子跃迁就可以形成的了,,但是各个谱线的不同波长的光是核外电子跃迁形成的。如果光源处本身没有发出适合波长的光,那么,无论你的光路(包括狭缝)如何调节,也不会出现相应的光谱线(即使是塞曼效应,也只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改变光本身的性质,而且塞曼效应当中的磁场是直接对光源产生影响的,而不是光路!)。如果你用的光源是单色光源,那么无论你用什么色散光路,在没有电磁的作用的情况下,也只会产生这一种波长的谱线(有可能有多级次)。相对于你给出的自己做的演示片,我更想看到你在实验中的实际照片或图片。如果你是用看谱仪用肉眼看到的,那可能需要注意一下,肉眼对于光色的感觉并不代表实际的波长,因为眼神经感光的原理在三色论和四色论的原理,因此在你看到的连续光谱中可能会由于狭缝过宽,在重叠部分产生混光的效应。我很欣赏您的坚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做实验区证实的态度和勇气。但是希望对待科学上要有一个相对科学的方法。北京大学的一个教电磁学的教授说过一句话,我认为很经典。对于科学实验和与可以解释实验结果的假设的关系。对于一个定理和规律,其实开始的时候都是假说,都是人们通过一种方式设定实验得到结果后,试图解释结果而创设的理论模型假设。但是,一定要考虑到,事实往往是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从单次的实验中看来,有可能是你猜想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因此要真的想证明您的观点和假设,要想办法改变其他可能产生干扰的因素,如:换光源,换物理感光元件等等。再次做实验,如果多次改变其他所有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条件之后,出现的现象还是可以证明你的假设,那么你的假设却是具有普适性。在这我多说了几句,第一是鼓励您勇于实验,勇于实践的精神和敢于推翻前人所有定论的豪气与自信。第二是希望您在有此豪气的时候,注意正确看待“实验”的意义和价值,正确的看待实验的结果,才能真的让实验结果证实帮助您继续前行,而不是被单种现象误导。我是学物理专业的,很多实验我是亲手做过的,科学的实验设计不是您这样的。因为很多原理性的东西具有普适性,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条件具备,,那么他一定会发生,咱们能不能观测到只是发生之后的影响没有对自身造成刺激或被其他影响淹没而已。如果是真理,,,放在哪都可以说的通的。(虽然都有适用范围,,但是如果仅在您的这个试验中才会出现,那么既是是真的,,这个您发现的“真理”也不具备任何实用价值。)如果您对肉眼感光原理有疑义,您去看看这篇文章,http://wenku.baidu.com/view/0b3ff4f34693daef5ef73d90.html或者找相关书籍看看,如果仍有疑义,,可以自己做实验,,,其实人们既然已经应用这个原理做出了电视和显示器,证明人们对于这种理论已经提升到了实践层面,经过了多方实践的考验,这个“实践”范围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您做的这个实验,,,,怀疑一切需要非常坚韧的恒心和科学的方法,另建议的就是您看看笛卡尔的《谈谈方法》。或者金海涛的《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mlb2003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讨论!
    +关注 私聊
  • 63525867123

    第10楼2011/01/17

    谢谢yushushi先生对本帖內容做了全面的分析,
    其实对于谱线形成.色散来源等问题我已研究它二十多年了.在这二十多年中也一至在怀疑实验安置上的错误,但实验结果总是这样,对于肉眼观察及成像都是一至.在这对于各版友的质疑该怎么回答呢?
    其后我想在应用上做一些分析,最近写了一个小帖子“简谈“色散起因与应用”(一)”。望yushushi先生指教,谢谢!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