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分享】值得一读:我们还能吃什么? 食品监管患上了媒体依赖症

  • 【四季风】
    2011/04/14
  • 私聊

食品安全/营养与健康

  • 这篇文章值得我们一读:

    我们还能吃什么? 食品监管患上了媒体依赖症

    近来,似乎掀起一场集中披露食品安全问题的“扒粪运动”。继前天上海曝出“过期染色馒头”、广州曝出“过期面包”后,昨天又扎堆曝出三起丑闻:合肥有面馆用“牛肉膏”添加剂,90分钟让猪肉、鸡肉变牛肉;为保鲜防腐,江苏江阴不良商贩将水银注入刀鱼体内;山东有餐馆为吸引顾客,用有毒的化学色素为菜调色。

      这几条新闻,每一条都让人触目惊心,尤其是“90分钟猪肉变牛肉”,简直就是变魔术。盘点近段时间以来,已有很多食品被曝出质量问题,以致有人惊呼,别告诉我什么有问题、什么不能吃了,请告诉我还有什么没有问题,我还能吃什么。

      回望这一系列食品丑闻,一个比食品安全的触目惊心更可怕的是,这些问题很少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而多是媒体报道的结果。比如,除了“牛肉膏”是合肥工商部门发现的,其他毫无例外是媒体暗访的结果:上海染色馒头是央视暗访的结果,江苏“水银刀鱼”是有网友微博直播过程后,媒体跟进调查的……

      也就是说,食品安全问题患上了严重的媒体依赖症。人们难以从食品监管部门那里获取信息,而媒体扮演着曝光的主角,这意味着正常监管制度的失灵。这让消费者很没安全感。

      为什么呢?因为媒体的监督手段、监督资源、监督视野总是有限的,多数只能是个案曝光,无法做到制度性的监管。新闻是易碎的,很容易随着热点的过去而归于平淡。人们之所以愿意纳税供养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就是想让自己吃得放心,获得一种制度保障的安心。可是,如今这么多问题要依赖媒体曝光,又让人担忧监管部门是否在其位不谋其政。

      媒体对食品安全展开“扒粪运动”,这可能不是问题的关键;更关键的,还是先对负有监管之责的部门,开展一场“扒粪运动”,查查他们的懒政和不作为。
    (2011年04月14日08:01 来源:《新京报》
    +关注 私聊
  • 【四季风】

    第1楼2011/04/14

    专家呼吁立体监管

      一位工商执法人员坦言,比较规范的企业会有销毁程序,并且记录台账,但不少超市还是把过期或者即将过期的食品退还给生产企业,至于这些食品是否销毁处理,就只能看企业的自觉性了。

      专家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不是简单的企业责任,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约束来彻底解决,要有专业化的政府机构去管理,有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形成一个完整、立体、多维的监管监督系统,才能真正让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0
    +关注 私聊
  • 【四季风】

    第2楼2011/04/14

    严厉监管虽重要 但食品生产者良心盾牌谁打造?

    严厉的监管固然重要,食品生产者的良心恐怕才是食品安全的最后盾牌。

      或许,随着平凉牛奶中毒事件的初步查明,公众悬着的心可以稍稍放下一些——这只是一起食品投毒刑事案件,与此前的三聚氰胺,以及最近的染色馒头有本质的区别。

      但无论如何,3个孩子无辜殒命、几十个孩子备受煎熬还是让人难以平静。此刻,不知身陷囹圄的投毒者吴某、马某夫妇是何心情;同样作为生产者,仅仅因为过节和利益就向竞争对手的产品两次投毒,这种利令智昏、丧失底线的无良之举,还是令人莫名恐惧。

      “食”字下面是一个良心的“良”。从某种意义上讲,食品生产就是一个良心活,许多食品生产的环境,可谓天知地知良心知。尤其在现代社会大生产中,我们不可能给每个厨房都装上摄像头,也不可能让每一口锅旁边都站上一个监督员。在这个意义上,严厉的监管固然重要,食品生产者的良心恐怕才是食品安全的最后盾牌。

      在平凉牛奶中毒事件背后,谴责投毒者的丧尽天良、禽兽不如很容易,却作用有限。面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中春药、毒药什么都敢加,唯独不加良心的无良生产者,更应该看到,良心虽然对食品安全十分重要,却不能把食品安全的“宝”全部压在上面;良心虽然长在生产者身上,却不能只依靠生产者的自觉。当然,同样靠不住的还有监管者的自觉。

      之所以说良心不是完全靠得住的,一方面是因为有些人容易“利令智昏”进而“丧尽天良”,同时也有人人都闯红灯、你不闯就会落后的“红灯效应”。比如在瘦肉精、染色馒头事件中,如果别人通过添加违禁物品,生产出来的猪肉更瘦、馒头更白,并且总能赢利而不被发现,那些恪守道德与良心的生产者,如果不随波逐流跟上“形势”,在一个信息不透明的专业化生产领域,很容易被淘汰。

      据说,在食品药品生产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吃不死人”潜规则。这些生产者之所以选择这一底线,或许是因为尚存一丝良心,但恐怕更多的还是“经济理性”,毕竟死人不是闹着玩的,谁也不愿意轻易碰这根高压线。从这个角度,如果我们承认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为利润冒险”规律,就必须认识到,公众对食品生产者的道德良心可以无限期许,但监管者必须不断打造严密的制度和无缝的监管。唯此,才能不断矫正食品生产领域异化的利益权衡,才能彻底打消生产者那种一本万利的侥幸心理。

      “企业血管里一定要流淌道德的血液”,这是当前被反复引用的时髦句子。然而应当看到,道德的血液不会自动生成,它同样离不开包括制度监管在内的社会养分。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如果我们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没有检测标准”的制度窘境,消除“这个不归我管”的部门遁词,类似“都不吃自己的馒头,那吃谁的”的尴尬追问就会少一些,我们才不至于被迫选择“自给自足”。

0
    +关注 私聊
  • vanvan

    第3楼2011/04/14

    最好人人当农民,自己种自己吃。

0
    +关注 私聊
  • 阿三

    第4楼2011/04/14

    真的想问一句,到底什么没有问题

0
    +关注 私聊
  • zengzhengce163

    第5楼2011/04/14

    仔细想想,不只是食品监管患上了媒体依赖症

0
    +关注 私聊
  • liupingnian

    第6楼2011/04/14

    现在很多产品都有QS了,但为什么QS了Q还不S呢?
    当初怎么裁定Q是S的?
    又怎么复审Q还是S的?

    今天报纸上说馒头加工地点脏乱差,这种地方Q怎么能认定S呢?

    不知道QS的Q自己是不是S的?

0
    +关注 私聊
  • wsy18

    第7楼2011/04/14

    监管部门有没有被什么潜规则套住?

0
    +关注 私聊
  • 穿越时空

    第8楼2011/04/14

    我们食品的相关部门真是不知除了睡觉还会做什么。

0
    +关注 私聊
  • yuduoling

    第9楼2011/04/15

    现在都在问这一句:我们还能吃什么

0
    +关注 私聊
  • yjshjl

    第10楼2011/04/15

    QS也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QS食品安全,有QS就安全了!一看不对,责任太大,改为QS生产许可,就是让你生产了,安全不安全与我们技术监督部门没有什么关系了!

    三年一换证,几个月下不来,提前办理,年审收费(规定不让收的),立个名目——比对试验,收费三千元,不收刮企业点怎么行?企业就是一块任人宰割的肥羊呀!

    不管质量,收费就行!只有媒体扛起打假大旗,食品监管患上了媒体依赖症!!对呀!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