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
第1楼2012/04/13
(5)升温程序:干燥80-140°,灰化300°,原子化1700°,清除2000°;加5微升硝酸镁作为基改液
图-5 Abs= 0.1079 RSD= 4.08% ;改用硝酸镁做基改后,出现了双峰,因此测试结果的灵敏度和重现性要比加磷酸氢二铵的效果差。
(11)升温程序:干燥80-140°,灰化300°,原子化1800°,清除2000°;加5微升硝酸镁作为基改液
图-11 Abs= 0.1265 RSD=1.98%;由于灰化温度降低了而提高了原子化温度,故第一个峰就凸显增加和出峰提前一些了,而第二个峰基本保持在Abs=0.08左右。
(12)升温程序:干燥80-140°,灰化300°,原子化1900°,清除2000°;加5微升硝酸镁作为基改液
图-12 Abs= 0.1354 RSD= 4.21%;由于再次提高原子化温度,所以第一个峰出峰更快和更高了。而第二个峰基本没变化。
小 结:
当使用硝酸镁作为基改时,改变原子化温度(从1700°~1900°)并没有出现所谓的“腰斩峰”;同时,提高原子化温度,对第一个峰而言只是略有提高;而对第二个峰的影响不大,基本维持在0.08Abs附近。
问 题:
a.随着原子化温度的提高,第一个峰也相应提高而第二个峰却基本保持不变;据此现象究竟哪一个是镉的峰?
b.既然硝酸镁的掩蔽效果没有磷酸氢二铵好,为何还要使用硝酸镁做基改呢?这有待版友发表高见。
夕阳
第8楼2012/04/13
至于为何使用硝酸镁做基改后出现双峰?我与您一样,也很费解,所以在本贴的开头,我已经并标明,这个实验只是“客观”的展示而已。
此外使用硝酸镁后的峰形,与PE版内shufengliu专家在PE仪器上做的实验结果一样。
另,为了看清镉的峰形图,我特意取消了背景信号。如有需要,我可以再将带背景信号的图谱上传一次,可否?其实在上传的图片里,关于背景信号(EFR)的结果已经有了,在每张图中的左下角的结果表里。
同时,非常期待着您的实验结果,以便玉宇澄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