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称 | 类型 | 型号 | 上市时间 |
东西分析 | 单四级杆气质联用仪 | GC-MS3100 | 2006年 |
普析通用 | 单四极杆气质联用仪 | M6 | 2009年 |
舜宇恒平 | 在线过程质谱仪 | SHP8400pms | 2009年 |
聚光科技 | 便携式气质联用仪 | Mars-400 | 2010年 |
禾信 | 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 | SPAMS 05 | 2010年 |
东西分析 | 车载式气质联用仪 | GC-MS3110 | 2010年 |
聚光科技 | 台式离子阱气质联用仪 | Mars-6100 | 2011年 |
毅新兴业 (与英国科学仪器公司合作) | 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仪 | Clin-TOF | 2011年 |
天瑞仪器 | 单四极杆气质联用仪 | GC-MS 6800 | 2012年 |
天瑞仪器 | 单四极杆液质联用仪 | LC-MS 1000 | 2012年 |
天瑞仪器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 ICP-MS 2000 | 2012年 |
剑
第9楼2012/09/14
这个问题我一直想了很久,现在也还在想,为什么国产的科研仪器跟不上国际水平。
就质谱来说,美国有Thermo Finnegan,Agilent(HP,Varian),加拿大的AB Sciex,德国的Bruker Daltonics,日本也有Shimadzu,英国血统的Micromass (VG)
非主流的LECO, PE和不入流的小厂商等,为什么中国没有能相提并论的东西?
四级杆的专利注册才半个世纪前的事情,商用的四级杆也不过三四十年的历史,中国是因为起步太晚才落后于其他同行吗?完全没有任何能雄霸一方的产品。照说改革开放也有二十年了,Sciex成立也不过二十年吧。
是因为缺少人才吗?缺少精密加工技术?
还有另外一点,中国的企业是不是只有企业做研发?高校基本没有贡献?美国那边很多创新的设计都是从学校、研究所发源的?中国的高校在干什么?ASMS上也能看出来其他国家很多高校也参与仪器开发,当然也能看到中国的高校,但凤毛麟角,而且也没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