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有感于聚光科技利用近红外技术鉴别种子

  • 闲鹤野云
    2013/12/19
  • 私聊

近红外光谱(NIR)

  • 论坛最近有一个关于聚光科技利用近红外技术鉴定玉米种子并有不少设备销售的消息,很受震动,国产设备结合国内现实需要开发相应的设备和模型,完美结合才能打开市场。

    一个问题是,通过该设备和内置的模型可以鉴定种子是哪家的还是可以测定那个品种还是发芽率?

    声明:提到企业名称或产品,并不表明作者支持或反对该技术或设备。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31219/119638.shtml
  • 该帖子已被版主-武灵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发起话题
    +关注 私聊
  • guoguangwei84

    第1楼2013/12/19

    实际情况不得而知 但那句话:测试结果完全满足客户需求
    深刻的表示怀疑。众所周知近红外的模型很难建立,而且外界的干扰很多。我们做过烟草以及谷类方面的实验,前期大量的样品进行模型支撑才可以。到现在还是很难实现非常好的建模效果

    所以,我认为这个新闻广告的成分很大。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武灵加2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怀疑有理
    +关注 私聊
  • athosmi

    第2楼2013/12/19

    首先本人一直对聚光科技近红外有很好的印象,近红外系列产品毕竟融入了严衍禄教授多年的心血和经验。对于聚光科技的发展表示支持。
    不过大概看了一下那篇报道,报道中指出采用 仿生模式识别 技术进行的识别,不过本人对于 非线性理论 应用于近红外有些难以理解。
    并不是说 非线性理论 不好,但是这种理论没办法与近红外结合,给出合理的解释。
    其实感觉现在近红外的地位在中国还是有些尴尬,一部分做化学分析的老师不愿意接受近红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可解读性,如果用采用难以解释的计量学原理去分析解读性较差的近红外,感觉就行是用一个随机模型去买彩票一样。
    纵观一下世界上的近红外研究,好像只有中国人在采用各种NB的算法去发文章,搞科研了。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武灵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积极讨论
    +关注 私聊
  • happy水中月

    第3楼2013/12/19

    王老师好久都没有出来发帖了

0
0
    +关注 私聊
  • 闲鹤野云

    第5楼2013/12/19

    月亮好,新年了,圣诞了,中国登上月亮了,出来透透气. 很想念你们呢,祝节日快乐!

    happy水中月(lianlxh) 发表:王老师好久都没有出来发帖了

0
    +关注 私聊
  • 闲鹤野云

    第6楼2013/12/19

    "测试结果完全满足客户需求": 关键不知道客户的要求是什么, 能满足要求是应该有技术指标的,例如检测准确度\误差了\识别率\......., 期望多了解呢.如果的确有这样的应用模型,对于我国种子行业质量的监管也是个好方向.

    的确模型的建立需要很多的样本量, 不知这个模型是建立在多少的样本基础上?

    guoguangwei84(guoguangwei84) 发表:实际情况不得而知 但那句话:测试结果完全满足客户需求
    深刻的表示怀疑。众所周知近红外的模型很难建立,而且外界的干扰很多。我们做过烟草以及谷类方面的实验,前期大量的样品进行模型支撑才可以。到现在还是很难实现非常好的建模效果

    所以,我认为这个新闻广告的成分很大。

0
    +关注 私聊
  • 闲鹤野云

    第7楼2013/12/19

    也没办法,不使用一些别人看不懂的方法, 看起来不深, 影响因子上不去.多理解吧.

    的确中国众多的科研教学单位买了很多进口或国产的近红外设备, 很多都闲置了. 开发的模型大多也就是预测一下结果,发表一些文章. 其实还是企业的需求大, 如何将科研与企业的需求建立起来,应该是中国近红外研发和应用走出尴尬的一条路径吧. 这需要近红外设备企业与科研单位和应用单位的合作.

    athosmi(athosmi) 发表:首先本人一直对聚光科技近红外有很好的印象,近红外系列产品毕竟融入了严衍禄教授多年的心血和经验。对于聚光科技的发展表示支持。
    不过大概看了一下那篇报道,报道中指出采用 仿生模式识别 技术进行的识别,不过本人对于 非线性理论 应用于近红外有些难以理解。
    并不是说 非线性理论 不好,但是这种理论没办法与近红外结合,给出合理的解释。
    其实感觉现在近红外的地位在中国还是有些尴尬,一部分做化学分析的老师不愿意接受近红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可解读性,如果用采用难以解释的计量学原理去分析解读性较差的近红外,感觉就行是用一个随机模型去买彩票一样。
    纵观一下世界上的近红外研究,好像只有中国人在采用各种NB的算法去发文章,搞科研了。

0
    +关注 私聊
  • 武灵

    第8楼2013/12/20

    应该是可以使用,但完全满足,我也表示怀疑。还有一种理解就是,客户的要求太低?

    guoguangwei84(guoguangwei84) 发表:实际情况不得而知 但那句话:测试结果完全满足客户需求
    深刻的表示怀疑。众所周知近红外的模型很难建立,而且外界的干扰很多。我们做过烟草以及谷类方面的实验,前期大量的样品进行模型支撑才可以。到现在还是很难实现非常好的建模效果
    所以,我认为这个新闻广告的成分很大。

0
    +关注 私聊
  • 武灵

    第9楼2013/12/20

    非线性的话,用ANN算法?不过ANN话说需要特大量的样本。

    athosmi(athosmi) 发表:首先本人一直对聚光科技近红外有很好的印象,近红外系列产品毕竟融入了严衍禄教授多年的心血和经验。对于聚光科技的发展表示支持。
    不过大概看了一下那篇报道,报道中指出采用 仿生模式识别 技术进行的识别,不过本人对于 非线性理论 应用于近红外有些难以理解。
    并不是说 非线性理论 不好,但是这种理论没办法与近红外结合,给出合理的解释。
    其实感觉现在近红外的地位在中国还是有些尴尬,一部分做化学分析的老师不愿意接受近红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可解读性,如果用采用难以解释的计量学原理去分析解读性较差的近红外,感觉就行是用一个随机模型去买彩票一样。
    纵观一下世界上的近红外研究,好像只有中国人在采用各种NB的算法去发文章,搞科研了。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闲鹤野云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给大家讲讲ANN算法的鼓励
    +关注 私聊
  • 武灵

    第10楼2013/12/20

    老师出来支持近红外版面发展

    happy水中月(lianlxh) 发表:王老师好久都没有出来发帖了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