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十一种农药使用误区,别再继续错下去了!!

农残检测




  • 农药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农药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然而由于农民一些不正确的认识,生产中在农药的使用方面出现了种种误区,主要表现在:

    一、重治轻防,不见病虫不施药
    一般情况下,低龄幼虫对农药的抵抗力差,随着虫龄的增长其抗药性也随之加大。因此,对害虫防治的最佳时期应掌握在三龄前的幼龄阶段以及虫量小、尚未开始大 量取食危害之前。而一些农民往往在害虫已大发生时才开始用药,既造成了一定危害,同时药效也难以发挥。在作物病害防治中,应在病害初侵染前或发病中心尚未 蔓延流行之前进行。而有的农民不了解杀菌剂的作用机理,不论保护性杀菌剂,还是治疗性杀菌剂都要等病害发生和流行时才施药,这样既造成了经济损失,又未起 到防病的作用。
    二、见病虫就防,人为增加防治成本
    病虫害的发生都有其规律性,只有达到了防治指标并掌握最佳防治时机用药,才能既节省成本,又能达到最理想的防治效果。如不到防治指标就不必用药剂防治,即 使用药,也有选择,以减少用药次数,降低防治成本,同时保护天敌。而有些农民则形成惯性,到啥时候打啥药,不管它病虫发生轻重,甚至都不管它是否会发生。
    三、随意加大用药浓度或用药量
    农药配制时不按比例,不用专门量具,只用瓶盖和其他非标准器皿;没有数量概念,一般都超过规定浓度,不仅造成浪费,而且易发生药害,同时也加快了病虫的抗药性。
    有的农民甚至本身就存在着误解,认为农药浓度越大,对病虫的防效越高。然而在农药使用中,充足的用水量十分重要,因为虫卵、病菌多集中于叶背面、邻近根系 的土壤中,施药时用水量少,很难做到整株喷施,死角中的残卵、残菌很容易再次爆发,加大使用浓度还能强化病菌、害虫耐药性,超过安全浓度有可能发生药害。 叶面肥在高浓度使用时,不但不能被作物吸收,还使作物体液外渗,造成生理干旱。激素类农药过高时,起反作用或使作物畸形。因此,单纯提高药液浓度,往往适 得其反。
    还有些农民过量施用农药,用量是常用药量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常造成药害,同时也加快了病虫抗药性的产生。
    四、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
    在农药使用中认定某种农药效果好,就长期使用,即使发现了该药对病虫防治效果下降,也不更换品种,而是采取加大用药量的办法,认识不到病虫已经产生抗药性,结果药量越大,病虫抗性越高,造成恶性循环。
    五、追求速效性
    很多农民在选择农药时,总是喜欢选择速效性的,原因是速效性的农药使用后很快便表现出效果。尽管有些生物农药效果不错,但由于效果表现慢,在后期效果才 好,而不为农民所认同。如使用杀虫农药时追求速效性,希望喷药后立即杀死害虫。但某些生物农药如Bt或阿维菌素类杀虫剂等,由于只是杀死虫卵或抑制昆虫蜕 皮或见效慢等,不易表现出效果,而被农民忽视。农民追求速效性最严重的后果是,某些地方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仍然存在,生产出的产品农药残留 量超标。
    六、盲目追新求异或过于相信农药的功效
    目前市场上的农药种类较多,其中还有一部分“三证”不全的农药。有的农民喜欢用较新的农药,新农药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某些病虫害出现抗药性,但因为目 前很多农药以混配剂为主,使用时会使用量加大,而出现药害。同时某些农药产品还未推广,对其效果了解不多,也容易出现问题。
    很多农药的说明中都有适用范围,有的农民在购买农药时,只要是标注作用多的,便会买来使用。如有的农药标明可治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害,便会被当作是好农药而购买。
    七、不能对症下药
    这是目前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很多农民由于缺乏必要的植保知识,出现病状后不能正确诊断,而是盲目用药,从而贻误防治时机。
    八、多种农药混合使用
    目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不少农民用几种杀菌剂与微肥、杀虫剂、杀病毒剂等5~8种混用,不仅影响药效,甚至会产生药害,影响作物生长。
    九、混淆高效与高毒的概念,缺乏安全观念
    目前优质农药正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方向发展,而不少农民认为毒性高效果就好,对低毒高效的农药缺乏了解,在使用时,也不按农药安全标准使用,将禁止在果树、蔬菜及生食作物上使用的农药用于这些农作物,极易造成人畜中毒。
    十、缺乏保护和利用天敌意识
    当害虫较少而天敌较多时,可不喷药,害虫较多,非喷药不可的,尽可能用高效低毒对天敌影响不大的农药。而有的农民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保护和利用天敌,在治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天敌。
    十一、防治一次,一劳永逸

    杀 虫、杀菌剂在病虫害发生盛期,防治一次虽能取得明显效果,但随着农药的流失和分解失效,及受邻近地块的影响,仍有发生的隐患,应间隔7-15天,连续用药 数次,才能达到最佳防效。叶面肥、激素类农药喷施后,植物只能从叶面微量吸收,宜在适用期“少量多次”喷施,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 该帖子已被版主-又又1990加5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感谢分享
    +关注 私聊
  • 又又1990

    第1楼2015/07/22

    感谢楼主分享,帖子的格式很标准,欢迎常来发帖、参与讨论。

0
    +关注 私聊
  • vm88

    第2楼2015/07/22

    有农业技术推广站,由他们向农民进行推广、培训。

0
    +关注 私聊
  • zyl3367898

    第3楼2015/07/22

    应助达人

    这些知识应该向种菜的农民普及,或组织他们培训。

0
    +关注 私聊
  • 雾非雾

    第4楼2015/07/22

    应助达人

    记得前次看报道说目前国内农业种植中水和化肥的利用率好像才百分之三四十,想来农药的利用率也不会太高吧。

0
    +关注 私聊
  • zyl3367898

    第5楼2015/07/22

    应助达人

    喷洒较多农药,效果不好,人吃了也不安全。

0
    +关注 私聊
  • wakinqian

    第6楼2015/07/22

    在农村农民或者大棚蔬菜种植者都是参考农资销售点的人,说下病虫害,卖农资的就会给推荐什么农药,其实没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书本上的,资料上的在基层都不可能用的上,

0
    +关注 私聊
  • zyl3367898

    第7楼2015/07/23

    应助达人

    6楼说的是,卖农药的推销什么就买什么。

0
    +关注 私聊
  • langlang11

    第8楼2015/07/28

    多到百姓生活中去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所在

0
    +关注 私聊
  • zyl3367898

    第9楼2015/07/28

    应助达人

    农民也要进行培训,需要职业农民。

0
    +关注 私聊
  • DeeperBlue

    第10楼2015/07/29

    应助达人

    加强科普教育、培训才是根本之道。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