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项目,最终产品为3-氨基-2-甲基苯甲酸,这个产品用的中控方法是等梯度,产品出峰3.1min,异构体出峰2.8min
前不久开发出来成品的放行方法,走梯度的,产品出峰5.3min,异构体出峰约6min
但是最近第一批成品出来,实验员用中控方法走完了以后给我这边提交了成品全检申请。
我用成品的方法走了以下,发现纯度与中控的方法略有不同。
而最大的问题在于,中控方法中明显有一个2.8min的峰,这个时间是异构体保留时间的位置,占比0.3%,比例相当大。
而我这边用成品方法中走的产品6min并没有异构体的峰,是一点都没有。
这样导致纯度相差了至少3个点。
(两者波长略有不同,但是并不影响结果,因为两者吸收在210与220下基本一致)
请问这可能有什么原因导致的?
等梯度方法:A:0.1%磷酸,B:乙腈:甲醇=55%:45%,A:B=60:40等梯度
梯度方法:
流动相A:取1.38g磷酸二氢钾溶于1000ml水中,完全溶解后加入0.5ml磷酸,配制成0.01M的磷酸盐缓冲液,混匀,超声脱气。
流动相B:乙腈:甲醇=70:30
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min) | 流动相A(%) | 流动相B(%) |
0.01 | 90 | 10 |
5.00 | 90 | 10 |
10.00 | 50 | 50 |
15.00 | 50 | 50 |
18.00 | 20 | 80 |
23.00 | 20 | 80 |
23.01 | 90 | 10 |
32.0 | Stop |
以下为中控方法的图:
成品方法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