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

仪器信息网双一流专题为您整合双一流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双一流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双一流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双一流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双一流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双一流相关的资讯

  • 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 做强“双一流”地方版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教育部等三部委发布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已有一年。“双一流”建设方案,使得名单内的高校获得发展助力,而更多名单外的高校又将何去何从,能在“双一流”建设中获得发展吗?记者日前从上海市教委获悉,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上海正启动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做强“双一流”地方版,激发地方高校改革发展内生动力,从而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双一流”建设没有“主演”与“看客”之分,每所高校都是参与者、践行者,都能实现“各美其美”的理想——在“双一流”建设中,沪上各大高校都展现出生机勃勃、活力奔腾的全新气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部属高校与市属高校联动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今年,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本市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上海高校办学实力和学科水平进步明显,两所左右大学和20个左右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率先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意见》明确,上海将加大“双一流”建设经费保障力度,持续支持部市共建驻沪高校、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业内人士看来,值得关注的是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上海地方高校在发展水平上与在沪部属高校差距较大,发挥“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辐射作用,带动地方高校发展,上海推出“双一流”建设地方版可谓是一大创举,释放出“支持不同高校在各自领域和类型中争创一流”的积极信号。市教委主任陆靖介绍,上海已启动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以“一校一策”方式给予重点支持,通过重点建设特色优势学科引领学校走向高水平。目前,已有八所地方高校纳入试点范围。同时,还将启动高水平应用型高校试点建设,重点支持若干所应用型地方高校加快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开展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也就是说,上海通过设立两个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序列,分类支持研究型和应用型地方高校争创一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坚持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引导高校各安其位、各展所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上海理工大学是最新一批跻身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试点的院校之一。以光学工程学科为例,上海理工大学重点聚焦太赫兹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早在2015年就入选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第三方机构测评显示,在太赫兹技术研发领域,上海理工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促进学科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的“龙头”,上海从2014年开始实施“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目前,本市共有30所高校的121个学科点被纳入建设范围。经过三年一轮持续投入,上海高校学科建设成效逐渐显现。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的上海高校均属于“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高校,在建的52个高峰学科中,有38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为A类学科,占比73.1%;23个I类高峰学科全部为A类学科。同时,26个“A+”学科中,有20个为在建高峰高原学科,占80%以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从近年上海高等教育的布局调整看,对高校实行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是一以贯之的思路。目前,上海把高校分为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应用技能型,坚持对不同类别高校实施不同标准,由此形成“分类规划、分类投入、分类评价”的高等教育治理新格局。据悉,今年已出台高校分类管理指导意见,目前已完成首次分类评价。知情人士介绍,做实分类评价“指挥棒”,将有力引导高校各安其位、各展所长、办出特色、创出一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服务国家战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上海高校积极参与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牵头承建了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网、转化医学、活细胞功能成像、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说,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是“双一流”建设的鲜明底色,落实立德树人是所有高校的立身之本。坚持把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从2014年起,上海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启动实施市属高校本科教学激励计划,要求高校所有教授必须为本科生授课,而每位教师都必须安排为学生坐班答疑时间,刚留校的青年教师要先担任2-3年助教后才能独立开课。跟踪调研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激励计划对个人学业起到了推动作用,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 /p
  • 请注意,“双一流”高校并不等于已经是“一流”
    p   刚刚,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据悉,本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95所。 /p p   对于这份名单,舆论高度关注,有媒体这样报道:刚刚,“双一流”名单正式公布!看看有没有你的母校和专业!而河南的媒体则不无骄傲地突出报道的重点:河南大学入围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郑州大学入围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noimg/738b217f-3b73-4df8-b161-ec25f9313155.jpg" / /p p   也许很多关注这份名单的舆论没有注意到,国家有关部门在公布这一名单时,做出重要说明,提醒公众,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 /p p   不要认为入选“双一流”名单,就已经成为“双一流”,更不能把“双一流”作为学校的身份标签,这是关注“双一流”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的。否则,“双一流”建设就可能重蹈之前985、211工程建设的问题,导致学校身份固化、竞争缺失的问题。 /p p   我国之所以要在985、211工程基础之上,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因为985、211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身份固化的问题。本来国家是希望通过重点投入少数学校、学科,促进其提高办学水平,结果却变为入围的学校,把入围本身作为了对学校办学的认可,将其作为学校的荣誉,进而,社会也把我国高校等级化,随之出现用人评价中的学历歧视,非985、211学校毕业的不用,以及基础教育的名校情结——学生都希望能考进985高校、211院校。 /p p   国家在推出“双一流”时,就反复强调,“双一流”不搞终身制,要引入竞争机制。可是,社会舆论还是特别关注入围名单,而在名单一公布后,相关学校就把其作为荣誉来宣传。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一方面是继续985、211工程的思路,把入围作为学校的身份、等级 二是双一流建设,确实还存在行政主导评审的问题,按照传统的行政评审思路,学校是会把入围作为上级部门对高校办学的认可的。这和其他行政评价一样,存在重立项,把立项作为荣誉、政绩,而轻建设的问题。 /p p   为了让“双一流”建设取得实效,我国应该在推进“双一流”建设时,进一步进行改革。首先,应该认真考虑985、211工程的存废问题。 /p p   目前看来,国家在推进“双一流”建设时,是准备继续长期保留985、211的。国家有关部门指出:把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作为遴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要因素,把“211工程”“985工程”等作为重要基础,发挥“双一流”建设对区域、行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而且明确“双一流”建设期末,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及整体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期末评价。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48" height=" 407" title=" 1.jpg" style=" width: 404px height: 295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noimg/18fb31b0-dbb6-4a0f-886f-9042f14b1dbf.jpg" / /p p   (兰州大学举行建校108周年“双一流”建设讲述会。图为校长王乘致辞。来源:中新网 ) /p p   可问题是,如果985、211保留终身制,双一流就是不搞终身制,怎么改变985、211身份固化问题?对于985、211高校来说,有“双一流”是锦上添花,没有“双一流”也关系不大,何况,所有的985高校,都在“双一流”之列(只有3所在B类)。只有彻底取消985、211的学校身份,才能做到高校平等竞争。否则,不管“双一流”建设怎么强调是公平公正的评价所有学校的办学,都难以扭转社会舆论对学校的等级化评价。 /p p   其次,“双一流”建设必须明确要求不能将这作为学校的身份标签。具体而言,政府部门不能把入围“双一流”的学校,用“双一流”概念加以强化,学校在招生宣传时,也不能用所谓“双一流概念”进行宣传,这会在985、211基础上又给学校弄一个身份。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能从建设一开始注意这一问题,就是后来做到不搞终身制,曾经入围的学校还是会把其作为身份。就如长江学者,就不是终身制,可过了聘期后,仍被称为长江学者,这就是在乎身份的结果。 /p p   重建设,而不要重身份,这是“双一流”建设成败的关键。如果舆论期待高校能建设成真正的一流的大学,那么,就应该关注大学的具体办学,在推进“双一流”建设时,有哪些具体的突破性改革措施。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一定要在竞争中产生,政府部门所应该做的,也是在加大投入的同时,促进所有大学平等竞争。固化学校身份,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这不利于竞争,反而会刺激大学追名逐利,欲速而不达。 /p p & nbsp /p
  • 从“双一流”看科研人才之乱象
    p   “我所在的研究团队近几年已经有两位‘杰青’去了北京的高校。”电话中传来老院士的无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郑兰荪说,他理解他们离开厦大的理由,“在北京子女进入好学校的机会更大”。 /p p   但理解并不意味着能坦然接受。 /p p   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人才是除高楼、设备等硬件条件外最关键的“软实力”,也成为各大高校竞争的资源。“挖来挖去”的人才乱象,让很多高校不堪其扰。现在,更有部分代表委员担心,当下如火如荼的“双一流”建设会让人才竞争的池水越搅越浑。 /p p strong   遍地开花 何处留香 /strong /p p   在去年两会期间,郑兰荪就十分关注高校人才无序流动的问题。他在会上表达了人才流动有可能会像“足球队员转会”的观点,引起当时在场委员的一致认同。 /p p   一年过去,郑兰荪从自身观察和与科教界同仁的沟通来看,上述情况并没有得到大的改观。他还担心,这样的趋势可能会在“双一流”建设中愈演愈烈。 /p p   “‘双一流’建设过几年是要考核的。如果引进的优秀人才多一些,考核结果自然更有保障。”郑兰荪说。 /p p   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厦门大学入选,该校化学学科也入选一流学科。不过,郑兰荪目前还没看到国内其他高校的高端人才流入。他坦言,同样是“双一流”高校,厦大的魅力目前还很难与北上广等大城市的一些高校相媲美。 /p p   “人才流动是好事,但如今高校竞相引进人才导致待遇不断提高。这种待遇不仅指收入,还包括住房、子女就学等条件,不利于人才的有序流动和各地区高校的均衡发展。”郑兰荪认为。 /p p   事实上,此类现象已非个案。过去一年间,高校吸引人才的办法花样翻新:上海某高校给领军人才开出百万元年薪,并配套800万元购房补贴;杭州某高校和天津某高校为吸引院士开出了500万元年薪的价码;河北某高校为首席科学家提供30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p p   然而,无论是收入待遇、周边配套,乃至科研环境,欠发达地区高校相较于发达地区高校都是缺乏竞争力的。这也导致在这一轮人才大战中,更需要人才支撑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成了人才流失的重灾区。 /p p strong   一所高校 两种光景 /strong /p p   身处中西部地区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并未进入教育部的一流高校名单。然而,其在人才流入与流出过程中呈现出的不均衡现象,同样值得思考。 /p p   该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这在校内形成了一流学科与非一流学科的鲜明对比。进入一流学科的专业,人才流入相对较多,而未进入一流学科的专业,人才流失却有些严重。甚至,有未进入一流学科的学院院长,在“双一流”名单公布后,经过权衡利弊,最终选择了离开。 /p p   人才流动“不平衡、不协调”,让全国政协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副校长郝跃最担心的问题出现了。 /p p   “双一流”对于人才的虹吸效应明显,而为了应对“一流”几年后的考查,进入一流学科名单的,学校在资源投入上也会有所倾斜。“国家、学校等资源的多重叠加,带来的是高校自身学科发展的不均衡。”郝跃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这对那些未进入一流学科的院系打击较大,恐怕并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p p   如今,“双一流”这根指挥棒,正在引导优秀人才流向一流大学的一流学科,其中包含了多大程度的功利因素,又有多少是现行规则下人才的自然选择,估计很难一一甄别。 /p p   然而,“双一流”建设有可能加剧人才恶性竞争的问题,或许并不是一个伪命题。 /p p strong   追溯本源 教育回归 /strong /p p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学校长高岭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由于经费、工作环境、子女教育等配套的欠缺,中西部高校吸引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或海外高端人才比较困难。这种唯“待遇”论的人才引进模式,让当下的人才流动陷入“越有钱越集聚人才,越没钱越留不住人才”的死循环。 /p p   “我们不应当把高校分成两极,而应当强调它们各自在国民经济建设、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和使命。”高岭建议,对于中西部高校而言,不妨探讨柔性引进,也就是人才共享的策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此缓解当下的人才窘局。 /p p   事实上,为防止高校人才两极分化,教育部于2017年1月发布了《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明确提出“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 /p p   但这样的行政举措,不仅实施起来存在困难,也很难从根本上发挥引导人才健康流动的作用。 /p p   郝跃提醒,该政策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行政手段对高校发展干预过多,只会适得其反。只有将发展权交回高校自身,让高校回归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才能真正消除当下人才流动的乱象,助力中国高校真正走向世界一流。 /p

双一流相关的方案

双一流相关的论坛

  • 从“双一流”名单看高校中的三对“欢喜冤家”

    [color=#2d374b]近日,为媒体炒作很久的“双一流”名单终于尘埃落定,正式公布。这也意味着“双一流”建设进入实施操作阶段。细读公布的名单,其中颇有耐人寻味之处。。。[/color][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922/229874.shtml[/url]

  • 【讨论】全国一流,世界标准——请问您的检测水平达到全国一流了么?!

    离广州亚运会还有4个月的时间,负责广州亚运会的广州市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也专门购买了1900万检测设备,主要对亚运期间的农产品展开严密监控。该中心主任声称——广州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在硬件上已经达到了“全国一流,世界标准”,其中绝大部分应该都是进口的仪器吧!但,不知道其检测水平是否达到全国一流?不要又出现类似砒霜门事件!另外一个疑问,亚运之后,该中心1900万仪器又能做啥子?闲置么?银子就是这样装进别人的口袋!唉,自己躲在角落里感慨去了~[img]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08.gif[/img]

  • 【原创】一本好书之——用柔软的心:发现一流企业的本真

    用柔软的心:发现一流企业的本真罗丹说,"你一定会发现美,因为你有了真"。发现本真需要有极其敏锐的头脑和极其柔软的心,去觉知和把握一刻接一刻的企业真实。只要我们心静,不受干扰地觉知企业的真问题和可能的出路,就可以获得更多有关企业和企业家的知识与景象。本书通过对12个征服世界一流的企业案例的深度剖析,揭示了那个活动着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本真。中国企业人要想保持住自己的冲锋势头,惟有不从概念出发,不从已知的模式出发,不从切身的经验出发,不闭目塞听,不自说自话,而要像赤子那样拥有一双童真的眼睛,敢于直面那些令人愉快的和令人不爽的真实之中,拥抱一个接一个的变化,就会生生不息地创造出伟大的产品和品牌,提升人类的福祉。 作 者:王育琨 出 版:商务印书馆

双一流相关的资料

双一流相关的仪器

  • 设备简介东方天净TJF溢流微粉机-刀式研磨仪是天津东方天净生产的简易刀式研磨仪,其转刀在高速旋转时,会形成负压中心,通过气流分级将样品物料带离粉碎腔室,达到粉碎粒度要求的物料会进入收集仓,剩余物料停留在粉碎仓继续粉碎。TJF溢流微粉机-刀式研磨仪由投料口、集料罐、粉碎室、高速电机等部位组成。样品物料从投料口进入粉碎室,被高速旋转的刀片(每分钟可达22000转)撞击并粉碎,另外刀片的高速旋转也引起空气气流的流动,从而把粉碎后的物料带到粉碎罐中,气流经滤袋排出,完成样品的粉碎。应用领域TJF溢流微粉机-刀式研磨仪可用于中药材、矿石、珍珠、农药、生物、化妆品、食品、饲料、化工、陶瓷等多个行业干性物料的细粉碎需求。产品特点1、将机械式粉碎、旋风粉碎结合与一体,特殊结构的刀型,扩大了粉碎范围,适应多种不同物料的粉碎需求。2、样品出料粒度细,纤维物料的粉碎粒度可小于100μm,硬脆性物料的粉碎粒度可小于44μm。3、仪器体积小,重量轻,可放置在台面上使用。4、操控性好,透明腔体便于观察,可连续投料。5、清理方便,无需过筛。由于采用全密闭结构,操作人员不与粉碎室直接接触,安全性能好。性能参数
    留言咨询
  • F1-13溢流堰 400-860-5168转4727
    溢流堰由五个基本元件组成,与流道一起使用,位于液压工作台的模制工作台顶部。提供了两个不同形状的堰板,以便熟悉和与理论进行比较。拧下通道底部的快速释放连接器,并在其位置拧紧输送喷嘴。静止挡板位于通道壁的槽中。入口喷嘴和静止挡板的组合促进了通道中的平稳流动条件。游标钩和点规安装在仪器托架上,该托架位于模制顶部的侧通道上。载体可以沿着通道移动到所需的测量位置。待测矩形槽口堰或V形槽口堰通过蝶形螺母夹在通道内的堰架上。不锈钢堰板包含固定螺柱以帮助组装。 演示: 展示流体经过矩形槽口时的特征 展示流体经过三角槽口时的特征 确定排量系数&bull 两个不锈钢堰板位于水力学工作台水渠内&bull 带有支座的游标钩和测针 &bull 蒸馏釜&bull 备选的教学软件
    留言咨询
  • CSI-018YL非织造布溢流量测定仪描述非织造布溢流量测定仪是一种用于测定非织造布材料的溢流量的仪器。它主要用于评估非织造布材料的液体吸收性能和渗透性能。测定过程中,将待测试的非织造布样品置于测定仪的测试台上,并将一定量的液体(通常是水)注入样品上方的容器中。随着液体渗透进样品中,仪器会自动记录流入样品的液体量和时间。当液体开始从样品底部溢出时,仪器会停止记录。通过测定溢流量,可以评估非织造布材料的吸液性能和渗透性能。较高的溢流量通常表示材料具有较好的吸液性能和渗透性能,而较低的溢流量则表示材料的吸液性能和渗透性能较差。执行标准GBT 24218.11-2012 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溢流量的测定Edana152.0-99;ISO9073-11标准测试原理如下: 试样与吸液垫重叠放置在具有--定倾斜角度的试验台上。在规定时间内,将一定质量的模拟尿液倾注到标准吸液垫上的试样上,放置于试样下端的标准接收垫收集经试样流出的剩余模拟尿液。称量并计算标准接收垫收集到的流出液体的质量。技术指标1、具有符合标准要求的试验台和试样夹具;2、具有能在(4±0.1)s内以连续液流给出25mL试验液的剂量装置;3、试验液流出时间可操作、自动记录、数码显示;4、流速控制范围:6.10mL/s~6.41 mL/s。可调节速度5、试验台倾角控制:25°和10°---0-90度可以任意调节;6、试验台上参考线间距长度:250±0.2mm。7、触摸屏显示计时:0-99.99s/m/h,精度:±0.01s;8,控制系统:PLC 9,操作界面:彩色7寸,触摸屏控制,中英文切换;10,打印功能:嵌入式微型打印机;
    留言咨询

双一流相关的耗材

  • 溢流杯 | 700009505
    Cup, Overflow溢流杯订货号:700009505
  • ET418654德国Lovibond罗威邦BOD专用定量【7个装】溢流瓶套装
    ET418654德国Lovibond罗威邦BOD专用定量【7个装】溢流瓶套装专用溢流瓶,规格:21.7mL,适用BOD测量范围:0 to 4000 mg/L专用溢流瓶,规格:56mL,适用BOD测量范围:0 to 2000 mg/L专用溢流瓶,规格:94mL,适用BOD测量范围:0 to 800 mg/L专用溢流瓶,规格:157mL,适用BOD测量范围:0 to 400 mg/L专用溢流瓶,规格:244mL,适用BOD测量范围:0 to 200 mg/L专用溢流瓶,规格:360mL,适用BOD测量范围:0 to 80 mg/L专用溢流瓶,规格:428mL,适用BOD测量范围:0 to 40 mg/LET418654BOD专用定量溢流瓶套装,规格:21.7mL、56mL、94mL、157mL、244mL、360mL、428mL,包装:7个/套
  • ET418657德国Lovibond罗威邦BOD专用定量【规格:157mL】溢流瓶
    ET418657德国Lovibond罗威邦BOD专用定量【规格:157mL】溢流瓶专用溢流瓶,规格:157mL适用BOD测量范围:0 to 400 mg/L,确保快速准确取样,确保测量精度和结果可靠性ET418657BOD专用定量溢流瓶,规格:157mL,适用BOD测量范围:0 to 400 mg/L,单个包装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