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延伟

仪器信息网丁延伟专题为您整合丁延伟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丁延伟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丁延伟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丁延伟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丁延伟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丁延伟相关的资讯

  • 应用越来越广泛的热分析联用技术——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实验中心副主任丁延伟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联用技术是近年来分析仪器的一个发展趋势,许多常规的分析仪器如色谱、X射线衍射、各类光谱仪等都已实现了与其他分析技术的联用,热分析仪当然也不例外。4月20日,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于合肥召开,借此机会,仪器信息网编辑在会议前夕,采访了会议组织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实验中心副主任丁延伟,谈谈大家关心的热分析联用技术、热分析动力学几个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b1297d23-d5bd-4ccf-bf81-4042b61737ce.jpg" title=" 丁延伟(1).jpg" alt=" 丁延伟(1).jp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281px " width=" 400" vspace=" 0" height=" 281"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会议组织委员会秘书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实验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丁延伟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仪器信息网:由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和贵校承办的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交流会即将举行,您能简要地介绍一下这次会议的情况吗?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丁延伟: /span 2018年11月,成立会务组,正式启动会议的准备工作 12月初,发出第一轮会议通知 2019年2月底,发出第二轮通知 本周一,发出第三轮通知。目前共有已注册的参会代表375人,参会代表遍布除海南、西藏的全国各地。本次会议采取大会特邀报告、专题报告及讨论、墙展、印刷大会论文摘要集等交流形式,以近年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以及热分析和量热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为主题,涵盖理论研究、新仪器设计与分析技术方面的进展,以及在无机、有机、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学术研讨和交流。会议邀请了国内从事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及热化学领域的著名专家、中青年学者和仪器生产厂商参加学术交流和技术探讨。 /p p   在4月20-21日的会议中,大会共邀请了12位专家学者进行大会报告 在主题会场报告中,共有38个主题邀请报告,16个口头报告。 /p p   4月19日下午,在会议开始之前,还特别举办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应用的讲习班。讲习班邀请国内著名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研究人员参与。讲习班由西北大学高胜利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张建军教授和德国耐驰仪器公司和瑞士梅特勒公司的专业技术支持主讲,主要内容包括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方法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分析与研讨。 /p p   会议期间还将展示一批国内外最新热分析仪器及相关产品,提供大量的最新技术、最新测试方法等资料。《物理化学学报》也为本次会议特设专刊,发表关于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的优秀论文 此外本次会议的优秀论文还将推荐给《化学物理学报》(英文版),有望在《物理化学学报》和《化学物理学报》(英文版)正常期刊上发表。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仪器信息网: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近年来,优势互补的热分析联用仪器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请问热分析联用技术有哪些特点和优势?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热分析联用技术有哪些? 在不同的材料领域应用如何?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丁延伟: /span 联用技术是近年来分析仪器的一个发展趋势,热分析仪器也不例外。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在《楚辞· 卜居》中就已指出“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 智有所不明”。这告诉我们每种分析技术均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它们自身也会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只有在实际应用中对每种分析技术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优势,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在许多中文版本的文献资料中,对联用技术的描述通常使用“联用”而不是“连用”来表述,这也充分表明联用技术不是简单地将两种或多种技术连接或拼接在一起,而是要在实际上有机地、合理地将其组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对于由多种技术的联用仪而言,应达到1+1+...+1& gt N的效果。 /p p   在热分析实验过程中,由常规的热分析可以得到研究对象在一定的气氛和程序控制温度下由于其结构、成分变化而引起的质量、热效应、尺寸等性质的变化信息。通过将热分析技术与常规的分析技术联用,如红外光谱技术、质谱、色谱、显微技术、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等,可以得到在物质的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产物的结构、成分、形貌、物相等的变化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使我们了解到物质在一定的气氛和程序控制温度下所发生的各种变化的更深层次信息,更深刻地认识过程中的反应机理、动力学信息。热分析联用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概括为实时、全面、高效,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一些高温分解产生的气体分析时在传输过程中的冷凝现象的影响,一些高温产物在传输管线中的冷凝会导致由红外光谱、色谱和/或质谱进行气体分析时丢失一部分气体产物的信息。 /p p   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热分析联用技术主要有:(1)热重-差热分析、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以及显微热分析等,这属于同时联用的范畴 (2)热分析与红外光谱技术、质谱的联用,这属于串接式联用的范畴 (3)热分析与气相色谱等技术的联用,由于与热分析联用的这类技术自身在分析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通常称该类技术为间歇式联用技术。其实,这类技术也属于串接式联用的范畴。 /p p   热分析联用仪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可以概括地说在凡是与材料相关的研究领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例如,在聚合物领域中,可以用来研究材料在不同温度下气体产物的浓度变化信息,可以通过这些信息用来研究聚合物的形成过程、热解机理、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在高温无机材料研究领域,可以用来研究前驱物以及生成物的信息,也可以用来研究热分解机理以及动力学相关的信息。随着热分析联用技术的日益成熟,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热分析联用仪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泛。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仪器信息网:热分析检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常见与热分析联用的仪器GC、MS、FTIR常常是单个样品检测的模式,请问热分析联用仪的主要技术难点有哪些?各种解决方案的优劣势如何?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丁延伟: /span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与其他分析技术相比,热分析技术可以连续地测量一个或多个过程的性质的实时变化信息。由于性质变化是一个与时间和温度密切相关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热分析本身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时间跨度从几分钟(或者更短)到几小时、几周甚至几个月不等,因此一些热分析技术配置了多个检测通道以提高分析效率。对于常见的与热分析联用的仪器如GC、MS、FTIR等,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通常采用单个样品检测的模式。目前这类热分析联用仪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连接装置的设计上,主要难点在于温度可控、可达到的最高温度和防止气体的涡流现象。由于不同产物的热稳定性差别较大,在设计上传输管线的温度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调整。例如,对于一些稳定性较差的产物应选择较低的传输管线的温度,而对于一些易冷凝的气体产物,则应选择较高的传输管线的温度。一些型号的联用仪为了避免气体产物在管线中的涡流现象,通常采用直径较细的毛细管,而高温产物在传输管线中的冷凝现象经常会导致堵塞现象。一旦毛细管发生堵塞,则通常需要根据堵塞的位置来采用截短毛细管或者更换新的毛细管的方法来保持畅通。现在一些型号的联用仪采用较粗的管线,同时在气体出口处连接一个功率较小的真空泵使气流相对平稳地向一个方向流动的方法来避免气体在管线中的涡流现象。较粗的管线可以较好地避免堵塞现象。一旦发生堵塞,由于管线大多为较为坚固的金属材质,可以通过溶剂清洗、超声清洗以及辅助加热的方法来疏通。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仪器信息网:单一的热分析技术和热分析联用技术,该如何正确认识和选择?面对市场上众多的商品化热分析联用仪,又如何选择?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丁延伟: /span 联用技术不是简单地将两种或多种技术连接或拼接在一起,而是要在实际上要有机地、合理地将其组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对于由多种技术的联用仪而言,通过其不仅仅可以达到1+1+...+1=N的效果,而且应达到1+1+...+1& gt N的效果。当然,对于一些不成功的联用技术而言,优势达到的效果可能为1+1+...+1& lt N。 /p p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许多技术在进行联用时,往往会牺牲每种技术自身的一些指标优势。例如,对于热重-差热分析仪和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而言,与单一的热分析技术相比,其每一组成部分的灵敏度均有所下降。当需要研究一些很微弱的相转变或者质量变化时,此时应优先采用单一的热分析技术。 /p p   大多数热分析厂商均有商品化的联用仪,每家厂商的联用技术各有优势。例如,德国耐驰公司的多级热分析联用仪可以实现热分析仪与红外光谱仪、质谱、气质联用仪的联用仪,可以实现红外光谱仪与质谱、气质联用仪串接式联用和并联式联用的连接形式。瑞士梅特勒公司的热分析/红外光谱/气质联用仪可以实现多段气体的采集与分析功能。美国珀金埃尔默公司的热分析/红外光谱/气质联用仪可以通过八通阀的切换灵活地实现在线分析(即热分析/红外光谱/气质联用模式)和分离模式分析(即热分析/红外光谱/气质联用),对于实验室经费有限且实验室空间有限的用户而言,这种配置可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仪器信息网:理化科学实验中心配备的热分析仪器主要有哪些类型?热分析联用仪器占比有多少?在日常工作中,主要应用在哪些科研领域?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丁延伟: /span 经过多年的工作积累,作为公共实验中心,我中心热分析与吸附组在用的广义上的热分析仪器主要包括热重仪、热重-差热分析仪、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常规的差示扫描量热仪(热流型和功率补偿型)、微量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温微量量热仪、静态热机械分析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热膨胀仪、导热仪、流变仪、热重/红外光谱/气质联用仪、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质谱联用仪共28台套,如果包括同步热分析仪,热分析联用仪共9台,占比大约三分之一。由这个数据也可以看出热分析联用技术的重要性。我们组的热分析应用领域主要与我校各学院的研究方向密切相关,在与材料相关的各个研究领域如无机、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金属材料以及其他材料中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51bfd3e2-1dbf-4623-a561-48ce3c87d6d1.jpg" title=" 实验室照片(中科大丁延伟).jpg" alt=" 实验室照片(中科大丁延伟).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44px " width=" 500" vspace=" 0" height=" 344" border=" 0" /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仪器信息网:理化科学实验中心和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例如,2018年5月,理化科学实验中心和珀金埃尔默公司共建实验室举行了签约、揭牌仪式。请问该实验室中是否配备了相应的热分析联用仪?以该共建试验室平台为例,实验室的热分析联用仪器在中心的实际工作中发挥出哪些的作用?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丁延伟: /span 我校理化科学实验中心组建于1983年,前身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构成分分析中心,是首批建成的高校现代分析测试中心之一 中心于1994年4月首次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并于1999年4月、2006年2月、2009年9月、2012年10月和2016年6月分别通过了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复查换证评审。 中心现有员工45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1人。 中心现有无机物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有机物成分定性定量及其结构、物理性能分析、物相及相变分析、晶体点阵、取向及精细结构分析、固体表面形貌、浓度及膜厚度分析、元素化学态的测定、热分析等各类理化分析设备78台套,仪器资产总计约2.4亿元人民币。 /p p   多年来,我中心与大多数仪器厂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使我中心的仪器设备充分发挥其功能,厂家的技术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距今为止,我中心已于美国赛默飞、美国珀金埃尔默公司、美国TA公司等6家仪器厂商签订了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去年5月,我中心和珀金埃尔默公司共建实验室举行了签约、揭牌仪式。迄今为止我中心共有该公司的热分析联用仪5台(包括3台同步热分析仪),其中有两台热重/红外光谱/气质联用仪。实验室的热分析联用仪器在中心的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分析由单一的热重曲线时,在对于每一个失重台阶进行分析时,有时会出现无法解释的现象,此时借助联用仪可以很好地解释每一个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和产物的信息。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仪器信息网:下面想请您谈一下关于热分析动力学的一些问题,许多人认为由热分析动力学所得到的结果经常与文献中相差很大,因此许多人认为动力学的结果的可靠性不高,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丁延伟: /span 很多人对于热分析动力学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可以说对它又爱又恨。 /p p   热分析动力学是用热分析技术研究某种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的方法。通过热分析动力学分析,可以判断反应遵循的机理、得到反应的动力学速率参数(反应机理函数、活化能Ea 和指前因子A等,即动力学“三联体”。按照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方式,可以将热分析动力学方法分为等温动力学分析法和非等温动力学分析法 按照动力学方程的形式,可以将热分析动力学方法分为微分动力学分析法和积分动力学分析法 按照温度扫描速率的变化方式,可以将热分析动力学方法分为单个扫描速率法和多重扫描速率法。 /p p   理论上,可以通过热分析动力学分析探讨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反应速率(尤其是非均相、非等温)化合物的脱水、分解、降解(如氧化降解)和配合物的解离过程、金属的相变和金属玻璃的晶化过程、石油的高温裂解和煤的热裂解、高聚物的聚合、固化、结晶、分解等、确定材料的使用寿命和热稳定性。 /p p   在生产上,通过动力学分析可以得到供反应器等设备的设计参数,以及生产工艺控制等信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建立起过程进度、时间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于预测材料的使用寿命和产品的保质稳定期,评估含能材料的危险性,从而提供储存条件。此外可估计造成环境污染物质的分解情况,有利于环境保护。然而,由于在确定动力学方程时通常会采用基于不同的假设的模型来进行处理,在选择合适的模型方面会使许多初学者感到无所适从。另外,由于热分析动力学参数是基于所得到的热分析曲线所得到的,所得到的实验数据在与文献进行对比时需要注意实验条件的差异。另外,由于不同的制样方法和样品前处理条件对热分析曲线也有影响,由此也会导致动力学数据之间存在差异。总之,在进行动力学分析时,必须充分考虑影响热分析曲线的各种因素。 /p p br/ /p
  • 联用技术,点亮创新|第五届全国热分析和联用技术交流会在延吉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初夏时节,第五届珀金埃尔默全国热分析和联用技术交流会在吉林省延吉白山大厦成功举办,会议由安徽省高校分析测试研究会、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热分析专业委员会、河北省化学会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会议围绕热分析和联用技术、最新的应用成果、创新技术和仪器的维护使用等展开交流,吸引一百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热分析技术学者及应用专家代表齐聚延吉。会议现场据介绍,珀金埃尔默全国热分析和联用技术交流会自2016年开始,分别在合肥、西宁、贵阳、银川成功举办四届会议。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就会议背景、热分析联用技术发展情况、应用现状等问题,现场采访了珀金埃尔默副总裁、大中国区销售与服务总经理朱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丁延伟,珀金埃尔默中国区材料产品线应用支持郭然,采访内容欢迎关注仪器信息网后续报道。珀金埃尔默副总裁、大中国区销售与服务总经理朱兵致辞 朱兵博士首先表达了对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回顾了珀金埃尔默自197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发展历程。珀金埃尔默始终致力于推动热分析与联用技术的发展,在中国设立了多个客户体验中心、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非常重视与客户的合作与交流,希望通过此次会议,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热分析与联用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公司将加大对热分析与联用技术的研发投入,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市场和客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丁延伟致辞 丁延伟老师首先感谢了主办方和各位同行的支持。他指出热分析技术已相对成熟,而热分析联用技术则如同数十年前的北大荒,亟待开拓和发展。热分析联用技术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数据可靠性受到质疑。呼吁业内专家和学者共同努力,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丁老师还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创立专注于热分析与联用技术的学术期刊、加强产学研合作等,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将热分析与联用技术推向新的高度。 此次会议汇聚了众多相关领域专家,多位行业内专家做了精彩演讲。会议集中展示了热分析技术在多个学科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未来潜力,从材料科学到环境监测,从生物医药到能源转化,热分析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为科研和产业发展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持。会议深入探讨了热分析联用技术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自上世纪中叶以来,该技术已经从单一的分析方法发展成为一种多技术联动的复杂体系。随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融入,热分析技术的操作变得更加简便和高效,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在纺织纤维鉴别领域,热重联用技术通过结合热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手段,提供了一种更为准确的鉴别方法。这不仅简化了传统繁琐的鉴别流程,还提高了鉴别的准确性,为纺织行业带来了创新的解决方案。环境保护方面,热分析技术在土壤微塑料分析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而热分析技术在快速、准确地识别和测定微塑料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医药领域中,热分析技术的应用同样令人瞩目。从药物的纯度测定到晶型鉴定,从稳定性研究到新药研发,热分析技术为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保障。会议涉及了热分析技术在新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热分析联用软件的使用技巧。这些内容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指导,也为热分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会议中特别设立的圆桌会议互动研讨环节,为与会者搭建了面对面深入交流的桥梁,共同探讨热分析技术在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医学、石化等领域的最新突破。这种直接的交流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与思想的碰撞。珀金埃尔默全国热分析与联用技术交流会是一个展示技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平台。众多来自于中国用户的论文涵盖了热分析及联用技术的创新方法、国内外最新发展趋势的研究,以及在实际检测与分析中的案例分析。这些优秀论文的展示,不仅赢得了同行的高度评价,更深化了大家对该领域最新科研成果的认识。通过交流,与会者对热分析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其在未来科研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充满了期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热分析技术必将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此次会议已圆满落幕,其带来的深远影响将持续发酵。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不远的将来,热分析领域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春种一粒粟,秋获千钟米”,我们满怀期待,迎接硕果累累的明天。
  • 智能化与功能化双提升:珀金埃尔默揭幕多款前沿分析仪器新品
    仪器信息网讯 2024年5月15日,珀金埃尔默 “创新不止 探索无界”新品发布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活动集中展示了其在分析仪器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包括NexION 1100/2200 系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Pyris STA 9/TGA 9/ DSC 9热分析系统以及 GCMS 2400 气相色谱质谱仪与 LC 300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新品悉数亮相。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汪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丁延伟等多位业内专家学者参与,珀金埃尔默副总裁/大中国区销售与服务总经理朱兵,全球无机产品经理Erica Cahoon、全球气相色谱产品经理Alessandro Baldi Talini等多位公司高层及相关产品负责人出席活动,现场还有近百位合作伙伴、用户代表等共同见证本次新品发布。发布会现场珀金埃尔默大中国区无机产品经理魏攀主持会议珀金埃尔默副总裁/大中国区销售与服务总经理朱兵博士致辞发布会伊始,珀金埃尔默副总裁/大中国区销售与服务总经理朱兵博士致辞。在致辞中,朱兵首先回顾了公司的创新历史,作为全球分析仪器的领军企业之一,从创始以来,珀金埃尔默不断创新,创造了科学仪器史上的多个第一。而从1978年进入中国以来,珀金埃尔默始终坚持为中国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产品足迹已遍布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此次新品发布会将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珀金埃尔默将持续以创新技术和更好的服务,为中国用户带来更多价值。揭幕仪式致辞过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汪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丁延伟、珀金埃尔默副总裁/大中国区销售与服务总经理朱兵,全球无机产品经理Erica Cahoon、全球气相色谱产品经理Alessandro Baldi Talini以及珀金埃尔默大中国区产品管理及技术支持总监陈潇共同为新品揭幕。本次新品发布会,珀金埃尔默发布了多个品类的重磅新品。NexION 1100/2200 ICP-MS,具有独特的三组四极杆设计,独有的四极杆通用池技术,既支持使用氦气碰撞模式,也支持纯反应性气体(如纯氨气)反应模式,实现高效精准的干扰去除。除技术升级之外,包括现代化的软件工作流、便捷的LCD 触摸屏及独特的LED 状态指示灯等功能均在用户体验上有大幅提升。该仪器具有灵活高效、抗干扰能力强、基质耐受性高等特点,并能提升检测通量,降低设备运营成本。Pyris STA 9/TGA 9/ DSC 9热分析仪则整合了最先进的热重分析(TGA)和同步热分析(STA)技术,在温度控制方面进行了升级,缩短加热、冷却时间;模块化设计,可在TGA和STA仪器之间互换炉体,为预算紧张的实验室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同时触摸屏操作更加人性化。为科研人员在材料表征、反应动力学研究、质量控制等方面提供更为精密和全面的数据支持。GCMS 2400 气相色谱质谱仪搭载了分体式触摸屏设计,可实现远程操控和诊断,提升操作便利性;配备智能液体进样系统,可灵活满足各种样品通量需求;工作站全新设计,更加简洁高效;已拆卸的检测器设计使得仪器能够灵活应用于不同的实验需求,方便更换及维护;仪器在提升分析速度和性能的同时简化操作流程。LC 300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则提供了多种泵和检测器的选择,使其能够满足不同实验室的多样化需求。独特设计使得从正相色谱切换至反相色谱的过程得以简化,从而显著提高实验效率。配备的SimplicityChrom软件具备直观且灵活的用户界面,进一步简化操作流程,助力研究人员快速获取高质量数据。揭幕仪式后的技术交流环节中,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汪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丁延伟、珀金埃尔默全球无机产品经理Erica Cahoon、全球气相色谱产品经理Alessandro Baldi Talini以及大中国区热分析产品经理华诚、大中国区色谱产品经理韩志强以及全球高级应用科学家刘秋丽等多位专家就ICP-MS、热分析及相关联用技术、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以及实验室智能化等技术进展及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分享。技术交流圆桌讨论发布会最后还举行了圆桌讨论环节。特邀专家学者与珀金埃尔默高层及相关产品专家,一同畅聊了当下科学仪器市场的机遇、挑战以及技术发展脉络。此次新品发布会是珀金埃尔默时隔数年第一次举行线下新品发布,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学者及合作伙伴齐聚一堂。随着多系列新品的发布,珀金埃尔默将携最新产品及细分领域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技术及服务支持。

丁延伟相关的方案

丁延伟相关的论坛

  • 直播预告: 详解日立新一代热分析产品、热分析实验方案设计和曲线解析的问题分析

    直播预告: 详解日立新一代热分析产品、热分析实验方案设计和曲线解析的问题分析

    [align=center] [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tadsc20220617/][img=详解日立新一代热分析产品、热分析实验方案设计和曲线解析的问题分析,690,15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5/202205311059080514_2528_3295121_3.png!w690x151.jpg[/img][/url][/align]直播预告:详解日立新一代热分析产品、热分析实验方案设计和曲线解析的问题分析两轮抽奖,参会有机会得品胜移动电源、小米无线鼠标1、大久保信明(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科学 资深应用工程师):日立热分析系列的新产品、新技术详解2、丁延伟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材料研究领域热分析实验方案设计及曲线解析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免费参会:[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tadsc20220617/[/url]

  • 63.7 盐酸丁卡因注射液中盐酸丁卡因的含量测定

    63.7 盐酸丁卡因注射液中盐酸丁卡因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昂; 胡翮; 郭丙炎;(湖南省湘潭市药品检验所;)摘要:目的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盐酸丁卡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水-甲醇-乙腈(45∶45∶10,v/v,含0.02%庚烷磺酸钠,0.34%磷酸二氢钾,三乙胺调pH至7.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14nm,柱温为室温。结果盐酸丁卡因质量浓度在5.034~161.1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5.6572×105X-9.2039×105(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76%,RSD为0.41%(n=6)。结论RP-HPLC法简便、可靠、准确,可作为盐酸丁卡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71103_386360_1606903_3.jpg

丁延伟相关的资料

丁延伟相关的仪器

  • 钢研纳克{氧氮氢分析仪},1977年研发了真空熔融气体分析仪,1991年脉冲红外定氧仪在这里实现产业化,打破国外垄断。通过40年的技术沉积,钢研纳克氧氮氢分析仪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和客户认同。 O5500型氧分析仪,是钢研纳克在2020年推出的全新氧分析仪,具有高效小流量气路、智能软件系统等突出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钢铁、金属粉末、有色金属、陶瓷、矿产等固体无机材料中氧元素的全量程范围测定,是钢研纳克气体分析仪器品牌的又一力作。 O5500仪器规格参数:1、分析范围低氧:0.1ppm~0.5%* 高氧:0.5%~20%*注:*改变称样量可改变测量范围2、分析精度氧:1ppm或RSD≤1.0%注:* 以不大于试样标准偏差或不确定度为准。3、灵敏度 :0.01ppm4、脉冲炉 :电流0~1500A,功率8.5KVA, 温度可达3500℃5、分析时间 :一般为 3 分钟6、称样量 :一般为 1g,可以根据样品含量改变称样量7、载 气: 高纯氩气,纯度≥99.9995%8、整机尺寸及重量 :63cm(宽)*76cm(深)*76cm(高);约 180kgO5500仪器特点: 1、采用非色散红外技术(NDIR)测氧2、高效率简洁的分析气路,节省昂贵的 氩载气,降低分析成本3、人性化软件操作模式,仪器各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可实现软件控制自动检漏等丰富的自诊断功能4、软件方法设置灵活5、高稳定性流量控制系统,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6、关键部位采用进口器件,性能优越,寿命长
    留言咨询
  • 安研4位全自动定容型干式氮吹仪AYAN-AUTOM-4G样品浓缩仪产品介绍: 全自动定容型干式氮吹仪是我司结合实验室使用需求,从使用者方便安全快捷稳定等多角度升级的新型浓缩定容产品,具有无人值守、准确定容、大批量浓缩的特点,可多组数据储存功能,实现了全自动化的定量及批量浓缩,浓缩全程,一手掌握,让繁琐的浓缩过程变得灵活、省心、高效和安全。 安研4位全自动定容型干式氮吹仪AYAN-AUTOM-4G样品浓缩仪产品特征:1.7英寸大液晶触摸屏控制,同时可以处理1-12支大容量样品2.采用进口光学传感器进行jing准定容,可jing准定容至0.5ml/1ML/2ML3.采用独立定容调节装置,确保不同颜色溶剂的定容jing准性4.浓缩至预设容量时,系统自动停止相应通道的氮气吹扫,并一直报警提示,提示报 警功能可选择关或开5.加热方式采用干式加热,防止样品收到水气污染,确保样品的安全性与准确性6.加热模块采用纯航空铝材质,升温速度快且均匀性好,且模块可任意更换7采用自动调压装置,保证各个气路的气压均匀性8.内置多组数据存储功能,可及时查看机器运行数据9.采用液压式双重密封门镜保护系统,采用内置循环风机系统,确保无挥发物泄漏10.氮气预热功能,通入的气体都是热气(温度:45度左右)加快了样品的浓缩反应,也防止了挥发的浓缩液与吹针之间冷凝,保证样品不会受到污染和交叉感染11.氮气预热功能以及独立节流电磁阀控制,保证了气路的气密性,大大节约氮气用量。安研4位全自动定容型干式氮吹仪AYAN-AUTOM-4G样品浓缩仪产品参数:型号AYAN-AUTOM-4GAYAN-AUTOM-12G显示方式7英寸大液晶触摸屏7英寸大液晶触摸屏模 式33样品数4位12位处理量(ml)50/100/150/200 (可选)50/100/150/200 (可选)定容规格(ml)近干/0.5/1/2(可选)近干/0.5/1/2(可选)定时功能(min)0-9990-999透光率调节方式4位独立调节12独立调节气压调节(mpa)0-0.80-0.8气压操作方式4位独立控制12位独立控制温度℃室温-100℃室温-100℃)加热方式干式统一控制干式统一控制控温精度℃±1±1超温报警有有内置抽风机系统有有双重密封门系统有有计时功能有有定容提示开关有有电源220V 50HZ220V 50HZ重量(kg)1022外形尺寸(cm)44*30*2462*40*33安研4位全自动定容型干式氮吹仪AYAN-AUTOM-4G样品浓缩仪  全自动氮吹仪采用独特的浓缩方式,大大提高了浓缩率。同时,该设备利用自带的排风机将废气管道中蒸发的废气定向排出,使通风厨房必须放置的吹氮浓缩装置可以安全地安装在通用实验平台上。不仅移动方便,节省实验室成本,而且减少有毒有害溶剂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它是实验室样品前处理仪器。1、同时浓缩单个或多个样品,无需人工操作:全自动氮气浓缩仪采用多个光学传感器监控每个样品的浓缩过程。当蒸发浓度达到预设体积时,系统会自动停止相应通道的氮气吹扫并报警。整个浓缩过程不需要人工监督;2、气流吹扫轨迹及缓冲设计:可加速溶剂蒸发浓缩,防止溶剂飞溅流失;3、工作参数任意设定、控制和实时显示:主要工作参数:吹氮压力、水浴温度、工作时间可根据需要设置。4、吹氮气流压力稳定恒定:仪器配有自动调压装置,可自动控制气流压力并保持恒定,不受工作通道突然开启、关闭或数量影响(样本) 5、对样品无污染影响:所有气路及相关装置均采用经过验证的零污染材料制成,避免了仪器对样品的污染;6、全自动氮吹仪操作简单安全:工作参数设置灵活,样品放置/取出过程方便,易学易用;仪器的全封闭设计和配备的排气系统配置,可有效避免水浴蒸汽和有机挥发成分对仪器和操作人员的影响。 安研4位全自动定容型干式氮吹仪AYAN-AUTOM-4G样品浓缩仪尊敬的客户:  本公司安研仪器还有全自动氮吹仪、分子蒸馏仪、气体发生器等等,您可以通过网页拨打本公司的服务电话了解更多产品的详细信息,至善至美的服务是我们的追求,欢迎新老客户放心选购自己心仪产品,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儿力气的大小,一起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就明白了一个人的心地。  时间,才是zui好的试金石。
    留言咨询
  • 安研12位定容定量氮吹仪AYAN-AUTOM-12G安研12位定容定量氮吹仪AYAN-AUTOM-12G ?产品特征:1.7英寸大液晶触摸屏控制,同时可以处理1-24支大容量样品2.采用进口光学传感器进行定容,可定容至0.5ml/1ML/2ML3.采用独立定容调节装置,确保不同颜色溶剂的定容性4.浓缩至预设容量时,系统自动停止相应通道的氮气吹扫,并一直报警提示,提示报 警功能可选择关或开5.加热方式采用干式加热,防止样品收到水气污染,确保样品的安全性与准确性6.加热模块采用纯航空铝材质,升温速度快且均匀性好,且模块可任意更换7采用自动调压装置,保证各个气路的气压均匀性8.内置多组数据存储功能,可及时查看机器运行数据9.采用液压式双重密封门镜保护系统,采用内置循环风机系统,确保无挥发物泄漏10.氮气预热功能,通入的气体都是热气(温度:45度左右)加快了样品的浓缩反应,也防止了挥发的浓缩液与吹针之间冷凝,保证样品不会受到污染和交叉感染11.氮气预热功能以及独立节流电磁阀控制,保证了气路的气密性,大大节约氮气用量。 安研12位定容定量氮吹仪AYAN-AUTOM-12G ?技术参数:型号AYAN-AUTOM-4GAYAN-AUTOM-12G显示方式7英寸大液晶触摸屏7英寸大液晶触摸屏模 式33样品数4位12位处理量(ml)50/100/150/200 (可选)50/100/150/200 (可选)定容规格(ml)近干/0.5/1/2(可选)近干/0.5/1/2(可选)定时功能(min)0-9990-999透光率调节方式4位独立调节12独立调节气压调节(mpa)0-0.80-0.8气压操作方式4位独立控制12位独立控制温度℃室温-100℃室温-100℃加热方式干式加热干式加热控温精度℃±0.5±0.5超温报警有有自动补水有有排水及溢水口有有内置抽风机系统有有双重密封门系统有有计时功能有有定容提示开关有有 安研12位定容定量氮吹仪AYAN-AUTOM-12G全自动氮吹仪,是近来几年国内几家仪器公司各自开发创新、有别与传统氮吹仪的一种智能型氮吹浓缩仪。与传统氮吹仪比较,主要区别是氮吹针能自动下降、能自动结束氮吹过程、、氮吹方法可设置及调用、免除人工看护。氮吹原理,氮吹原理,主要是通过加热提高溶剂温度、氮吹加快溶剂表面气流速度这两个要素,使溶剂快速蒸发。全自动氮吹仪,操作人员通过设定或调用氮吹方法条件,启动氮吹程序。全自动氮吹仪将开启氮吹、启动加热至设定温度,随氮吹的进度,氮吹针能自动下降,可免除传统氮吹仪需要人工不断调整氮吹针高度的工作。当氮吹进程万成后,全自动氮吹仪自动停止氮吹、停止加热。当氮吹进程完成后能将样品盘从水浴锅内升起来;氮吹针的自动下降,有的型号是通过时间控制,有些型号是通过红外感应方式控制,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全自动氮吹仪的每次处理的样品量比较大,从24位到100位的都有,如何选择,就看实际使用来定。氮吹类型,主要分两种,1.全干型:将溶剂全部吹干;2.近干型:将溶剂吹至快干,还剩下一小滴溶剂。
    留言咨询

丁延伟相关的耗材

  • 日本北川211U丁基丙烯酸盐
    测量气体化学分子式型号测量范围(ppm)颜色的变化有效期(年)试管数量/盒变化前变化后丁基丙烯酸盐CH2=CHCO2(CH2)CH3211U2--60黄色浅蓝色210
  • 滴定头延长板,30毫米 6.2058.020
    滴定头延长板,30毫米,用于样品处理器订货号: 6.2058.020滴定头的延长板,30毫米,用于789,815型样品处理系统
  • VWR无粉检验丁腈手套100支每盒
    VWR无粉检验丁腈手套:这些检查手套使用非常灵活,适合用于工业和实验室应用,防止受到生物危害和各种化学品的影响。 采用高级合成丁腈制造,具有很高的制造质量和产品一致性。 未灭菌,无粉、纹理饰面非常柔软和舒适,可日常使用卷曲、串珠袖口,可轻松穿戴非常柔软舒适100%无乳胶,消除了与天胶乳胶有关的过敏VWR无粉检验丁腈手套规格:手套尺寸 颜色 长度 包装规格 包装规格 VWR目录号S 蓝色 229 mm 100个/盒 100VWRU82026-424 M 蓝色 229 mm 100个/盒 100VWRU82026-426 L 蓝色 229 mm 100个/盒 100VWRU82026-428 XL 蓝色 229 mm 100个/盒 100VWRU82026-430 为什么选择无份检验手套?有粉和无粉的区别是什么?有粉,一般是加了滑石粉,为的是在穿戴的时候更容易穿。但是粉不会环境和产品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无粉手套(Powderfree)穿戴更方便的!

丁延伟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