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生态

仪器信息网学术生态专题为您整合学术生态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学术生态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学术生态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学术生态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学术生态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学术生态相关的资讯

  • 如何破解学术生态污染怪圈
    刘尧   刘尧   如果没有学术啄木鸟机构依据法规介入学术生态治理,要恢复学术生态平衡,终究难以见到实效。结果可能是,一个造假者倒下,还可能有无数个造假者野蛮生长。   厦门大学教授傅瑾因伪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被辞退,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陆骏履历造假被开除……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网民通过网络曝光学术造假事件呈上升趋势,暴露出我国高校学术生态污染呈愈演愈烈之势。   造假者之所以能持假学术身份在高校谋取职位和利益,高校往往给出的解释是:引进人才的审批程序没有严格执行,才让造假者钻了空子。表面上看,这确实存在审批程序执行不力的问题,但从本质上看,则是高校学术生态污染,且形成了越治理越恶化的怪圈。其结果导致每一次学术打假“成功”的背后,是高校的失职、教授的失信、学术的失范与公众的失望。   污染现状   其实,学术是一个生态,有学术蛀虫必须要有学术啄木鸟,才可以保持生态平衡。学术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古已有之,只不过现在伴随着新媒体发展而多了起来。正如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教授奥费所说:“学术剽窃就像蟑螂一样,厨房地板上每发现一个,意味着壁炉里还藏着一百个。”当傅瑾与陆骏等被揪出来的时候,不知道还有多少造假者在暗自庆幸。实际上,抄袭并非个别国家的问题。2012年《澳大利亚人报》曾发表约翰罗斯(John Ross)的文章《别傻了,抄袭已蔓延全球》,揭示了抄袭现象普遍存在。2012年,《英国医学杂志》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有1/10以上的英国科学家和医生曾目睹同事在研究中故意更改和伪造数据 有6%的科学家称,本单位可能存在未被调查的学术造假行为。2012年8月30日,多家美国媒体报道哈佛大学本科生涉嫌抄袭的事件。2008年,中国科协开展的10城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显示,对于“当前科技工作者中是否存在浮躁心态和行为”的问题,90%的被调查者认为“的确存在”,95.1%认为自己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也显示,55.5%的被调查者表示,确切知道自己周围的研究者有过学术不端行为。对于“如果同行发生论文抄袭、伪造实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你会怎么看?”这一敏感话题的调查显示,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兰州等城市的14所高校和研究所的1903名应届博士毕业生,有39%的被调查者认为“值得同情”,23%的被调查者表示“可以原谅”。从以上数据可见,对学术生态污染,今日的学术界从思想到行为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危害加剧   高校是引进高端人才的最大受益者,却也是高端人才造假的重灾区。“师者,人之模范也。”做出学术造假之事令人不齿。若对其造假行为处理不力,势必会让学术不正之风愈演愈烈。高校教师学术造假不仅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学术创新能力,而且会产生极恶劣的“示范”效应,对学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可是在今天,学术品格的崇高被淡化为“教师职业道德”,且这一职业道德似乎在一些教师和高校那里有退守到底线的趋势。如果说傅瑾与陆骏等造假是为获取一己私欲,纯属个人行为的话,那么,高校疏于对引进人才的甄别,让造假者有空可钻,则是其职责的失守、道德的失陷。时下,有些高校一时找不到人才,就设法私下拉一些著名学者搞虚假兼职,借他们的名声争抢社会资源。若任这种人才泡沫继续膨胀,只能毁了人才、搞乱学术、搞垮高校。早在2000年,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就曾在一项调查中预言,教育道德下滑会成为比犯罪、贫穷、毒品、环境、种族问题更令人担心的国家问题。   利益驱动   高校本是培育人才的净土,为什么频频出现学术造假丑闻呢?这必然有造假者修养与道德方面的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特殊的利益驱动机制。高校引进高端人才一般是政府买单,学校零成本招人,还可以增加“院士”、“长江学者”或者“千人计划”的人数,这些都是学校招生、谈项目合作的资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高校领导都把引进多少海外名校的“洋人才”看做是十分重要的人才政绩。于是,“千人计划”、“长江学者”、“闽江学者”、“泰山学者”、“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各种各样的人才计划纷纷被制造出来。在这种人才政绩观的驱动下,高校人才泡沫持续膨胀,不时爆出“假引进”以及引进“假人才”的丑闻,甚至还存在高校主动与被引进人才一起演双簧的现象。傅瑾与陆骏等看到国内高校唯外国博士、外文论文是从,就投其所好,编造学历、论文以达到目的。学术造假固然可恨,但更可恨的是高校对造假行为的宽容和麻木,这种纵容的态度是形成“学术生态污染怪圈”的重要原因——学术界对造假者见怪不怪,高校遮遮掩掩容留造假者,学术啄木鸟的缺失助长了造假者。更有甚者,有些高校在造假者被揭露出来后,还打压举报者、袒护造假者。从此可以看出,高校的“学术生态污染怪圈”是学术造假的根本原因,造假者的道德问题与学风问题仅仅是表面原因而已。   法制介入   仅仅靠网民与民间“打假斗士”的单打独斗,是难以破解“学术生态污染怪圈”、进而维持学术生态平衡的。如果没有学术啄木鸟机构依据法规介入学术生态治理,要恢复学术生态平衡,终究难以见到实效。结果可能是,一个造假者倒下,还可能有无数个造假者野蛮生长。因此,各级政府、各高校要成为学术啄木鸟,改变长期以来被动应对的态度,积极制定法规,主动防御学术造假与开展打假。国外对于学术造假的防范与处罚很严格。比如,根据美国法律,对于任何获得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高校收到剽窃举报,负有法定义务予以调查处理。美国雅虎公司CEO汤普森就因为计算机文凭造假而辞职,匈牙利前总统施密特帕尔也因博士论文抄袭而辞职,德国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因论文抄袭也被迫下台……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闫希军建议,加强学术诚信的法制化管理,尽快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纳入立法体系。对学术不端实施法制,可以使部分造假者受到法规威慑而不敢造假。   强化学治   “唯文凭是举”思维在中国社会土壤中根深蒂固。有了文凭就有了相应的工作职位、职称以及工资、福利等多方面待遇,也正是有了这些诸多利益,高校才频频出现文凭造假丑闻。近年来,高校在功利化与国际化的双重冲击之下,为赢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学术资源,常常会陷入“文凭崇拜”甚至“迷信洋文凭”的陷阱。高校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衡量标准有很多,但一些高校希望尽可能多地吸纳有海外学术背景的人才,片面地提高了“文凭”这一标准的权重,出现了“唯洋文凭是举”的趋势。以此看来,傅瑾与陆骏等人的“失败”不是个案,改革“迷信洋文凭”的人才选拔机制是一条必经之路。当年,金克木身为“燕园四老”之一,却只有小学文凭 陈寅恪被尊为“教授之教授”,毕生未获任何文凭。没有学校要文凭也没有人造假文凭,没有谁可以否认那是学术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如今高校对“洋文凭”的热衷与崇拜,恐怕不能仅仅寄望于“学术打假”,而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从制度上铲除滋生造假的土壤,方能还高校一方净土,使造假者受到学规约束。   重建诚信   现代社会,诚信不但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更是整个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石之一。从道德范畴来看,不管中西方社会,诚信都是重要的道德准则,而且是公认的美德。从法律角度来看,诚信已经成为交易行为的前置条件。一个人人讲诚信的社会,可以极大降低交易成本 而一个尔虞我诈的社会,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将会相当高。因此,高校在对傅瑾与陆骏等学术造假行为进行处理的同时,也必须反思诚信缺失的原因,尽力关上学术造假之门,找到重建学术诚信之道。2011年7月,在印度数学科学研究院和全球知识共享论坛联合召开的会议上,有学者建议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将学术道德纳入必修课范畴,并在研究机构中设立“道德官”(ethics officers)。学校应建立良好的学术生态,向学生传达“以学术诚信为骄傲”的学术理念,引导每个人积极坚守学术道德底线。我们不妨加强学术道德教育,使造假者道德觉醒、以道德自律。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
  • 多余的“牌子”正在压垮学术生态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某某发展中心、某某创新基地、某某重点实验室、某某研究会……现在,科研单位门口挂着金色银色的金属牌子若干,基本算是标配;科研人员写文章,署名后面也常常跟上三四个机构名称,以示重量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各种名目的“牌子”在学界流行开来,一发不可收拾。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牌子多”的现象。在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刘兵看来,目前的“牌子多”,对开展科研工作总体上是弊大于利的。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认为,当牌子带着资源而来,大家都忙着抢“牌子”,其实是在分资源,会严重影响整个学术生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牌子多”并非绝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科技日报:结合您的感受,谈谈“牌子多”现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刘兵:牌子,即机构的合法名称。现在,高校、科研院所里有名目的机构特别多,所以大家普遍感觉到牌子多。但实际上,所谓“牌子多”并非绝对,比如,仍有一些十分有必要存在的机构到现在还没出现。而之所以感觉牌子多,是因为很多机构的存在不一定有那么大的必要性,有些甚至是重复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郑永春:有些时候,是一套人马挂几块牌子,机构本身没有增加。其实,只要牌子与机构、事、人都能联系起来,就不会显得多余。实际上大家说的“牌子多”,主要是带资源的牌子多。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牌子挂钩“名”和“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科技日报:为什么会出现“牌子多”现象,其中有什么利益纠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刘兵:一方面,设了机构,挂了牌子,就有了若干个岗位,特别是带有职务的岗位,从行政角度讲领导就多了,这就满足了一些人员的任职需求;另一方面,这基地、那中心、各种实验室等也是科研单位的重要考核指标,多多益善。所以,“牌子”对于科研单位来说,科研之外的用处很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实际上,挂牌子本身并不是容易的事。但因为有这种刚需,拥有审核、批准设立“牌子”的部门就掌握了控制挂牌的某种权力,随之则是寻租的可能。如此一来,这种“牌子多”的基础就更牢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郑永春:牌子的背后是资源的分配,多一块牌子就等于多一份资源。如果是市场化的机构,牌子多一些也无妨,他们都要自负盈亏,自谋生路。但如果是事业单位和官方机构,牌子多不是好事情,而且会导致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的行政化倾向,个人会追求职务和头衔,机构会追求级别和门面。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多余的“牌子”催生不正当竞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科技日报:“牌子”对科研工作有哪些影响?“牌子多”会带来什么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刘兵:挂牌子有很多种情况,其影响也要分类讨论。比如,因国际合作需要可能会设置一些象征意义的机构,只要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就是合理的。但为解决人员任职安排、或考核需要设置机构,不仅因不必要的行政事务占用了人力物力,增加的管理障碍还不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郑永春:分资源本来也无可厚非,如果资源能对应到与科研相关的事和人,那也没什么问题。但现实情况往往是资源只有那么多,资源分配看似公开公平,但实际上打招呼、递条子的仍然很多,存在不正当竞争,进而影响学术生态。这与国家最近大力倡导的科学精神是矛盾的。做学问要甘坐冷板凳,健康的学术生态,需要科学家静下来、稳下来、慢下来。而处于当下这种生态,机构抢牌子,个人抢帽子,很可能坐了十年冷板凳,“牌子”和“帽子”早就已经没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切断“牌子的诱惑”,回归科研规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科技日报:“牌子多”如何解决,有什么建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刘兵:其实,无论牌子多与少,关键要看这块牌子到底是为什么而设置、是否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追根溯源,那些多余的、低效的牌子背后基本上是一种不必要的行政化。首先在这方面要下决心、下狠心改革,踏出真正让“牌子”有利于科研工作、服务于学科发展的第一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郑永春:“牌子”问题实际上指向的是资源分配问题,即谁来分配、怎么分配。科研领域的事应按照科研规律来办,科技创新的需求源自社会,科技创新的活力源自民间,科技创新的动力在于基层一线。科研主管部门按照学科领域和方向进行分配,不应介入到具体项目的分配中。要抓好学会、学术委员会的秘书处,让科学家团体发挥作用,就科学事务进行自主决策。 /p p br/ /p
  • 中国生态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胜利召开
    中国生态学学会2012年学术学会于2012年9月12-14日在长春市胜利召开。大会主题为:发展生态科学建设生态文明。本次大会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东北师范大学联合承办。会议安排了大会特邀报告、专题论坛、专题分会场、墙报展示等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全国生态学界的专家学者院士、管理工作者、生态学相关的企业工作者云集长春。 意大利AMS集团联合北京理加等代理商参加了此次盛会,并展出了连续流动分析仪FUTURA和间断化学分析仪SMARTCHEM系列公司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在生态行业,运用先进的连续流动分析仪和间断化学分析仪精确快速检测土壤植物中的氮磷钾和水中参数已经受到众多老师的极大关注,值得提出的是,此次会议的承办方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东北师范大学都是AMS的重要客户,公司仪器为老师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及时的实验数据。 会议期间,我们的技术人员跟参会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分享科学研究和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对AMS的产品的质量,应用广泛性,专业化的售后服务表示了充分的认可。

学术生态相关的方案

学术生态相关的论坛

  • 【新闻】人民日报发表路甬祥署名文章《建设和谐学术生态》

    ●和谐学术生态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是和谐学术生态建设的思想基础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和谐学术生态建设的有力保证 ●科技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是和谐学术生态建设的环境保障 ●严格自律和社会监督是和谐学术生态建设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日前向社会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和《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这是中科院弘扬科学精神、端正科学理念、加强制度建设的又一重要措施。这两个文件连同近年来已经制定实施的有关规定,既有从更深层次对科学价值、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准则以及社会责任等基本理念的阐述,又有分别针对各类科研活动及各类科技人员行为的制度规范,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制度规范体系。 在这里,我着重就和谐学术生态建设谈几点意见: 和谐学术生态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社会各界都在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谐学术生态建设是科技界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就是要高举科学的旗帜,带头弘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积极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承担起向全社会示范创新精神、展示创新成果、传播创新文化的责任,从制度、机制、管理和文化入手,着力构建和谐有序、竞争向上、创新友好的发展环境,形成理念引导、制度保障、严格自律、社会监督的格局,努力成为全社会道德建设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表率,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 学术期刊生态怪圈如何打破

    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3/09/28/649715757_small.jpg一手交钱、一手发论文,收取高额版面费;代写、代发论文“一条龙服务”,形成完整产业链……这些发生在学术期刊间的种种乱象,早已不是新鲜事。近期多家媒体对此问题的关注,再次把这一话题带回公众视野。代写论文产业链有其形成前提,即论文沦为商品,明码标价;期刊收钱发稿,作者编辑默认。长此以往,导致高质论文出走海外,低质期刊充斥市场,形成学术生态恶性循环。版面费处于产业链前端,是万恶之源吗?代写代发行为应该如何看待?如何打破这一怪圈?“版面费”:摇摆在合法与非法之间版面费类似称谓很多,如发表费、出版费、审稿费等。在不少专家学者看来,滥收版面费成就了论文买卖市场,成为论文买卖产业化和学术界乱象丛生的始作俑者。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长秋关注这一领域许久。致力于学术规范法律化的他认为,期刊向作者收取版面费是违法的。著作权法规定,报刊杂志等采用他人稿件必须支付作者稿酬。原新闻出版总署《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也规定:“期刊出版单位不得出卖、出租、转让本单位名称及所出版期刊的刊号、名称、版面。”但刘长秋同时表示,2011年国务院修改《出版管理条例》时,将出租版面的行为从违法行为中除去,这一修改让版面费的法律界定更加模糊。但也有专家学者认为,对版面费不可简单否定。2006年,西安交大期刊中心主任赵大良曾发表文章《科技论文发表费收取的合理性及其规范》,引起学术界的争议。赵大良认为,学术论文作为科研成果,其出版传播也应当属于研究活动,科研经费用于科研成果的出版传播理所应当,况且现在很多研究课题立项时,也包含“出版费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是支持者之一。“版面费并非中国独有,美国顶级期刊《科学》、《自然》等也是收取一定的图表费,第一幅彩图约收600美元。这并不是一项坏政策。”熊丙奇认为,现在之所以出现混乱,主要坏在执行。“发稿收钱”本是论文审核通过后,编辑向作者征收费用,而“收钱发稿”则以版面费为准入门槛,收费与发表挂钩,不看论文质量,把钱当作敲门砖。正是“收钱发稿”现象的盛行,学术界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怪圈在哪一环能被打破没有需求就没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买卖。记者采访发现,良莠不齐的期刊充斥市场,也是导致混乱的原因。据报道,中国每个研究所和大学都有学术期刊,但多数“学术水平不高”。据刘长秋和熊丙奇介绍,美国期刊的收费与中国不尽相同,因为双方生存模式不同。美国学术期刊大多隶属行业协会,每年定期收取会员费用。其主编、编辑多为大学教授或研究员,一般是兼职,所以期刊运营相对容易。反观国内期刊,不少是为了满足论文发表量的要求而存在,难免被利益左右。“经营状况不应成为放任收取版面费的借口。”刘长秋质疑,许多期刊难以生存归根结底是论文质量差,在学界没有口碑,这样的期刊存在价值并不大,可以允许正常的优胜劣汰。熊丙奇认为,归根结底是没有形成独立的学术评价机制,政府主导学术研究,导致缺乏竞争力。他建议逐步减少学术期刊的行政色彩,然后政府成立一些公益基金来支持期刊发展。这样使得期刊资金来源多元化,也能减少对发行量和版面费的依赖。事实上,监管部门不明晰的态度,也侧面促进了收取版面费的盛行。记者调查发现,原新闻出版总署整治两起非法出版物案例后提出要求,将停办片面依赖版面费生存的期刊,非学术期刊不得征收版面费等。表态中并未明确提出:任何学术期刊不得收取版面费。要想实现良好的学术生态循环,依法清理期刊市场是第一步骤,这当然需要监管部门更明确的态度和更有力的措施。这是刘长秋和熊丙奇的一致看法。代写代发带出的法律问题如果说版面费在道德和法律上还有待商榷,那么代写论文的性质则容易界定得多。公司化经营论文买卖的公司多数认定这块灰色市场的安全性,在网站上宣称代写属你情我愿,不涉及法律,无需承担法律责任。对此,刘长秋很无奈,“代写代发是滥收版面费的衍生现象。目前确实没有相关法律明文规定买卖论文属违法。根据著作权法,论文作者有权处置自己撰写的文章。”代写处于法律监管的真空地带,但这并不代表就不牵扯法律问题。刘长秋介绍说,如果代写者有抄袭他人作品的行为,不但自己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可能被追求法律责任,委托人也不能置身事外,同样要担责。同时,委托人自论文发表之日起,就面临被追究法律责任的风险:代写者可以保护自身著作权为由,追究委托人的法律责任。期刊若有联合侵权行为,也会承担相应责任。刘长秋还指出,代写公司也涉嫌非法经营。工商部门许可的经营范围为“文化教育信息咨询服务”,这其中并不包含代写代发行为,随时可被查处。据了解,今年起实施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明确了购买、出售论文,组织论文买卖,找人代写或替他人代写论文等行为,均属于学术论文作假,学生所为则给予开出学籍处分,教师所为则给予开除处分或解聘。这一规定,从产业链前端对论文买卖进行了打击。

  • 刘庆生:我国发表学术论文“不多”

    作者:刘 庆生 前二天一位教授在我办公室对我说,一位国家领导人在这次院士会议期间发问:我们发表SCI论文的总数世界第二,科技创新成果呢?这位教授进一步诠释说:你看领导都说嘛,发表这么多论文有什么用?我回答他,第一,我没有亲自聆听国家领导的这个即席讲话,他的具体表述怎样不得而知。此外,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从来不把领导的即席讲话当成金口玉言;第二,作为一个大学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发表学术论文是天经地义,是硬道理,国内外大学(至少是研究型或我国的研教型大学)概莫能外。对于学术论文的意义,我引用两个表述:1、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前主编D.Kennedy博士说:我们所有的思考、分析、实验和数据收集工作,在撰写论文之前,就什么也不算;在学术领域,我们的成果是以写出的东西来体现的,出版物就像硬通货,是学术成果的基本表现形式,,,,。引自“科学时报”2007年8月10日A4版。2、国际著名生态学家Ricgard Karban在他的著作“如何做生态学”的(王德华教授翻译,2010年出版)内封(?)上一句话“学术论文是学术界的硬通货”。关于发表学术论文的科学意义及其在单位及个人科学评价中的作用,我在两篇博文中进行了适当阐述,这些博文是:发表论文究竟是为什么?,也谈科学评价(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533767.html )。因此,本文不去讨论这个问题,而是结合我的学科,谈谈我国发表的学术论文是多了,还是少了。我以美国地球物理研究-固体地球(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JGR)-Solid Earth)为例来阐述这个问题。JGR隶属于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AGU)。AGU不一定是全球最大的专业学术共同体的学术机构,但它每年秋季在旧金山(基本上是固定时间、固体地点-双固)召开的学术会议(Fall Meeting)恐怕就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了。最近几年每年出席会议的人数超万人,我们学校每年组团参加。会议专题几乎涵盖地球科学所有领域,是货真价实的学术同行盛大聚会,会上大家交流当年最新研究成果。AGU目前公开出版约有13种学术刊物,其中最富盛名的首当JGR。该刊首创于1899年,开始以固体地球和大气科学成果为主,后来逐渐扩充为一个拥有7个子刊的系列刊物:Atmospheres, Biogeosciences, Earth Surface, Ocean, Planets, Solid Earth, Space Physics。美国地球物理研究杂志是我们领域同行公认的领头学术刊物。我曾经统计过这个刊物2006-2009期间我国作者(包括合作者)发表论文情况,平均每年发表论文数占该刊的比例低于5%。前些日子,有博友提供2001-2011年10年间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SCI刊物发表数据,我国学者(包括共同作者)在JGR-Soli Earth发表论文数只占所有刊物发表论文总数的3.039%,而中国地球物理学报中文版(为SCI收录)则占34.209%。

学术生态相关的资料

学术生态相关的仪器

  • 服务内容:1.SCI论文发表服务 SCI论文发表是展现研究成果的手段,而高质量的SCI论文撰写是研究成果能否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的最关键环节。为此,竟远生物特开设了SCI论文发表服务,包括SCI论文内容撰写和图表标准化处理、投稿期刊选择、投稿、审稿意见回答,直至论文接收见刊的一条龙服务。2.专业中译英服务 A.中文翻译成英文,在忠实于原文的情况下对文章的结构、逻辑作适当的调整。 B.母语化润色,包括:校正论文的单词拼写、语法及标点错误 检査论文的用词造句、时态和动词使用的问题,増强论文的逻辑性 去掉论文中不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不恰当的修辞 使论文整体更加母语化和专业化 使论文的语言描述水平达到国际期刊投稿要求的标准。3.学术论著结构标准化整理 根据期刊的要求,对论著的结构进行调整,包括结构重建,摘要改写,逻辑结构改写,参考文献重排,图重排等,以符合期刊投稿指南的要求。同时,会给出研究数据合理化呈现的建议。但是不涉及:论著内容质量的修改、论著中任何数据的修改、论著语言的修改等。 4.图表标准化处理。 图表是SCIi论文的核心部分,图表质量的高低极有可能导致论文发表的成败。为此,竞远生物特设置图表标准化处理服务,祝您的文论更上一层楼。根据客户的需求,以客户提供的原始数据或原始图片(像素不能小于<150bp)绘制高质量的图表,并制作成TIF格式或PPT格式,并对图片进行标注,排版,到达期刊投稿的要求。但不涉及:原始图片和统计数据的修改 5.学术稿件排版编辑支持。 美化图表,按杂志要求进行标准化处理,但作者必需提前提供原始图片、表格和数据。美化过程中不会更改任何原始数据,资料和文字。参考文献整理。按投稿杂志要求排版。 cover letterf修改。但不涉及:代为投稿。论文的文字内容修改。参考文獻的核对以及修改。 figure legend写。选择投稿的目标期刊等
    留言咨询
  • 产品详情英国Glovebox学术手套箱Academic 我们的学术™ 手套箱是高规格的“最新技术”系统,专为先进经济体的专业使用而设计。简单地说,我们的专业手套箱系列是为提高生产力而设计的。 为什么?你的时间。你的时间是在操作手套箱控制系统和设施中消耗的商品,任何将时间最小化的改进都会让你有更多的机会专注于你的核心活动。 在平均每天,一个手套箱用户将节省10分钟在每小时使用先进的系统设计与基本的手动手套箱设计下的最低价格标准。这相当于每天8小时工作1小时20分钟,或者一年工作2个月。 这一年非生产性使用劳动力的成本,远远超过一个提高生产力的制度与一个基本制度相比的额外支出。在运营的第一年之后,一切都是盈利的。换句话说,一个更高规格手套箱的额外成本在一年内就会有回报。但还有更多。操作效率与手套箱性能的效率相匹配。 如何?通过优先考虑手套箱的功能,确保使用高质量的部件,并优先考虑卓越的设计能力,而不是购买价格。 学术手套箱关键功能Academic™ 手套箱特别适用于需要安装在手套箱地板上的设施。这是由于气体净化器的位置是在手套箱的结束墙上。这一特点使它成为一个非常适合的手套箱系统,特别适合从事研究和开发的学术机构。
    留言咨询
  • 1 背景1966年澳大利亚著名水文与土壤物理学家Philip提出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oil-Plant-Atmosphere Cotinuum,简称SPAC)的概念。主要内容是:水分经由土壤到达植物根系,进入根系,通过细胞传输进入木质部,由植物的木质部到达叶片,再由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最后参与大气的湍流交换,形成一个统一、动态的互反馈连续系统,即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系统。在这一连续体中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土壤、植物和大气是我们研究的对象,而水分在土壤、植物和大气中的传输更是研究的核心内容。这个早期的SPAC系统的一个较大缺陷是没有考虑地下水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在地下水埋深较浅的地区,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的水分因自然的和人为的作用必然要和地下水发生联系,不同埋深地下水对土壤水分分布和农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著名水文水资源学家刘昌明院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ldquo 五水&rdquo 系统的相互作用问题即大气、植物、地表、土壤和地下水层中的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也称之为五水转化。土壤-植物-大气(SPAC)系统中的水分因自然的和人为的作用必然要和地下水和地表水相联系。从土壤系统来看,土壤水的来源是大气降水、地下水的上升和人为输入地表水(如灌溉)等等;土壤水的散失,则包括直接由土面逸向大气,通过根系吸水进入植物体后蒸腾到大气中去以及由土壤层下渗到地下水层之中。因此这套&ldquo 五水&rdquo 转化理论不仅包括Philip提出的SPAC的内涵,而且有了一定程度的延伸。SPAC系统的提出不仅指明了全球水问题的微观研究方向,而且加强了水文学跨学科的研究,对国际学术界关于水循环及水分能量平衡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代研究土壤水分循环和平衡、土壤-植物水分关系以及地下水-土壤水-地表水-植物水-大气转化水都是以SPAC为基础的。从国际上看,SPAC系统中的水分传输属于国际前沿课题之一。20世纪90年初期,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将水文循环生物圈(Biospheric Aspect of Hydrological Cycle)研究做为其四大核心课题之一,极大地促进了国际上对SPAC系统的深入研究。对SPAC系统的研究始终是国际学术届的焦点。研究水分在地下水-土壤-地表水-植物-大气中的转化过程,已在我国的农业水文水资源、森林生态水文、环境水文、节水农业、灌溉决策、农林气象预报等领域深入展开。泽泉生态开放实验室为协助广大科研工作者更好的开展工作,提出了一套SPAC研究的系统解决方案,希望能对上述领域的科研人员有所帮助。2 SPAC系统解决方案2.1 方案目的以水在大气、植物、地表、土壤和地下水层中的传递为核心,充分考虑植物与大气、土壤与大气、土壤与根系、土壤水与地下水等之间的多个界面过程,提出系统的测量方式,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SPAC系统提供解决方案。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系统的主要界面过程2.2 方案功能 * 系统研究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中的水分运动 * 系统研究植物-大气、土壤-大气、土壤-根系、土壤水-地下水等之间的界面过程 * 长期监测气象指标、植物生理指标、土壤水分指标和地下水指标 * 测量结果可用于指导灌溉、农业节水、进行农林气象预报等领域 * 系统的为农业水文水资源、森林生态水文、环境水文等领域服务2.3 测量指标1)气象指标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净辐射、紫外辐射、CO2、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降雨、蒸发等。2)植物指标叶片温度、叶片湿度、茎流、茎杆变化、果实变化、叶片水势、茎杆水势、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气压饱和亏等)、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 F/Fm 、qL、qP、qN、NPQ、Y(NO)、Y(NPQ)、ETR等)、叶面积指数、植被指数、冠层参数、株高、根水势、根长、根量、根体表面积、根体积、根角、根深、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等。3)土壤指标土壤水分、土壤水势、土壤温度、土壤盐分、土壤热通量、土壤蒸散、土壤紧实度、土壤粒径、土壤导水率等。4)地下水指标水位、水温、pH、电导率、溶解氧、浊度等。3 方案所需设备和技术参数请与我司联系获取详细信息!4 展望方案所涉及的测量方法涵盖了SPAC研究的植物与大气、土壤与大气、土壤与根系、土壤水与地下水等之间的多个界面过程,为进行SPAC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本方案中的SPAC集成监测系统能够对包括大气、植物、土壤、地下水等在内的近30个常用指标进行连续监测,并在实验室内实时分析数据。其它提到的设备都是特别适合野外使用的便携式设备,是植物生理和土壤水分研究的代表性技术,并在国际学术界得到了广泛应用。无论科研人员是集中于某一个界面研究,还是涉及所有的界面,都可以在这套方案中找到需要的技术。相信随着本方案的普及和SPAC研究的逐步深入,科研人员在农业水文水资源、森林生态水文、环境水文、节水农业、灌溉决策、农林气象预报等领域的工作会取得越来越大的成果。请与我司联系获取方案详细信息!
    留言咨询

学术生态相关的耗材

  • 针路清洗器
    本产品借鉴安捷伦的独特技术视角,融和本公司工程师的集体智慧与创意,开发成功的创新式液相用配件。专门针对进样器针路残留样品的疑难问题,有强大的清洗功能,是国外较流行采用的维护装置。 我公司特引进此装置,旨在更好的为客户服务,并推动民族分析产业和学术的快速发展。我方热烈的希求同行、前辈来电、来函咨询与指导,期望大家不吝赐教,以期共同受益。
  • 美国VICAM赭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
    VICAM赭曲霉毒素亲和柱的优势为:(1)不用冷藏运输和保存,说明产品的稳定性非常好。(2)做红酒的回收率均在90%以上,重复性也非常好。其它品牌亲和柱回收率很低,而且变化大,重复性差。(3)做熟咖啡,亲和柱前用了苯基硅烷SPE柱,再用亲和柱,所以回收率70-85%,两次净化有损失,回收率低些。但就有VICAM亲和柱才能做到。其它品牌的回收率更差。(4)VICAM的稳定性好,回收率高、重复性也很好。中检维康是VICAM中国总代理,从1997年来,为1000家实验室提供了免费的上门培训,接待了许多来京学习的朋友(中检维康实验室)。参与建立了20多个应用亲和柱的中国标准,支持发表了几百篇学术论文,推动中国在真菌毒素分析和免疫亲和柱开发领域成为了国际顶级先进国家。中检维康是您永远的朋友。联系人:北区薛经理15010301983 QQ1609095159南区孙经理010-57178133 QQ1312344631
  • 低阈值风速传感器
    VF-1型低阈值风速传感器 产品简介 这种传感器专门为需要低风速阀值的农业、林业、环境评价和生态研究而设计 产品详细信息 VF-1型低阈值风速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专门为需要低风速阀值的农业、林业、环境评价和生态研究而设计。 技术参数: 测量范围:0至20m/s,起动风速0.15m/s 输出信号:脉冲频率,输出信号水平:与TTL相容,功耗:8mA,抗风程度:25m/s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