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强国

仪器信息网世界科技强国专题为您整合世界科技强国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世界科技强国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世界科技强国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世界科技强国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世界科技强国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世界科技强国相关的资讯

  • 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 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号角
    p   2018年5月28日-6月1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京召开。28日上午,两院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p p    strong 中科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的主要任务是: /strong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世界科技前沿发展趋势,聚焦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需求,积极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凝心聚智,开拓进取,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 /p p    strong 中科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的主要议程有: /strong 党和国家领导人作重要讲话和报告 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精神 听取并审议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工作报告 各学部院士听取并审议本学部常委会工作报告 举办第六届学部学术年会 颁发2017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证书 颁发2018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讨论学部工作等。 /p p    strong 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的主要议程有: /strong 党和国家领导人作重要讲话,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作主席团工作报告,组织院士学习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和报告,修订《中国工程院章程》,选举中国工程院院长、副院长、主席团成员,听取各学部常委会工作报告,选举新一届学部常委会,颁发新当选外籍院士证书,颁发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等。 /p p   据了解,中科院现设有6个学部,现有院士796人,外籍院士91人,出席本次院士大会的将有600余位院士和24位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设有9个学部,现有院士872人,外籍院士65位,出席本次院士大会的将有700余位院士和34位外籍院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 抢占先机迎难而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strong /span /p p   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p p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会议。 /p p   习近平在讲话中首先表示,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是党的十九大后我国科技界召开的一次盛会。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总结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实践,观察大势,谋划全局,深化改革,全面发力,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坚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坚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p p   习近平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p p   习近平强调,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p p   习近平指出,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自信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树高叶茂,系于根深。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强化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加快构筑支撑高端引领的先发优势,加强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学问题的研究部署,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尽早取得突破。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p p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科技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要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发挥好组织优势。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改革科技评价制度,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 /p p   习近平指出,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要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共同应对未来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推动全球范围平衡发展。要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高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p p   习近平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要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要通过改革,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p p   习近平指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要继续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同全国科技力量一道,把握好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围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敏锐抓住科技革命方向,大力推动科技跨越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要继续发挥院士群体的智力优势,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战略研究,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意见和建议,为推进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p p   习近平强调,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党和人民对广大院士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广大院士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院士们要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要做好退休院士工作,鼓励他们继续发挥作用。 /p p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万众一心为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科技事业的部署上来,切实抓好落实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科学素养,不断增强领导和推动科技创新的本领。要尊重科研规律,尊重科研管理规律,尊重科研人员意见,为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环境,服务好科技创新。 /p p   习近平强调,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成才铺路搭桥,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e6408e34-893d-4495-bc6b-442ce81792f5.jpg" style=" "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1952752c-aad9-447e-9d40-70c708228a3a.jpg" style=" "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b47eb508-7a0b-41f2-b785-cfb6b7aa2e32.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a8a23c29-bc16-48c3-81ec-b13e8c8cb61d.jpg" style=" "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5c595f2f-0d23-40e9-91f9-3a1e6f904824.jpg" style=" " title="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5c62d09a-1454-49cc-8f49-319335b54a76.jpg" style=" " title="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cad03cbe-ce20-40fb-a193-b0a1c9a4705d.jpg" style=" " title="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dfed5655-c138-4055-b200-6d8a8c14295f.jpg" style=" " title="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4921eaef-e62a-4d6c-8daa-b2a9a2e2eb77.jpg" style=" " title=" 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0d97f63f-e38e-4b49-923c-d3a72966316c.jpg" style=" " title=" 1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7de3f367-c679-4904-860e-c4de345fcc3c.jpg" style=" " title=" 1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历届两院院士大会回眸 /span /strong /p p   2012年12月初,担任总书记后的首次出京考察中,习近平就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中,科技创新在诸多领域中位居前列。他表示,“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 /p p   2014年6月,北京人民大会堂,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强国之路。” /p p   习近平: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 /p p   这次大会上,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p p   习近平: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p p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题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重要讲话,明确了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间表,吹响了前进的号角。 /p p   习近平: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p p   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会上,总书记系统阐述了“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的重要论断。 /p p   习近平:现在,我国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社会发展面临人口老龄化、消除贫困、保障人民健康等多方面挑战,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国防安全等风险压力不断增加,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 /p p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的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他勉励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p p   习近平: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p p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5108cf93-27d6-413f-b720-1ef1536d5c7e.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0529104247.jpg" /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群山之中的FAST工程(2016年9月24日摄) /span /p p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p p   习近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p
  •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科技界引发强烈反响——锐意创新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努力
    p    习近平总书记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科技界引发强烈反响。大家表示,要按照习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和要求,奋发有为、锐意创新,为早日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p p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科技界人士欢欣鼓舞。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所长张学敏院士说:“习总书记关于我国科技发展的论述非常精彩、深刻和全面!我听后深感振奋,感觉我国科技发展正在步入新时代!”中国商飞公司总经理助理、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院长郭博智说:“习近平总书记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标志着中国将迎来科学技术的又一个春天!”“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高瞻远瞩,又非常接地气!”作为出席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代表,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除了强调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支撑引领作用,习总书记还娓娓道来、把科技创新与改善百姓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普通人都能感受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我感觉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是对科技界的动员令,也是对全社会的动员令,一定会激发社会各界行动起来,支持创新、参与创新。” /p p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感受特别深刻。”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院士说,科技创新一定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能说我们写完论文就放在抽屉里面就行了。“科学家固然要努力取得原创成果、发表论文,但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获得的知识为经济社会各方面服务,实现科技创新的最终价值。”“习总书记的讲话非常贴近科技工作者,对我国的创新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中国科协九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执行所长陈赛娟院士说,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惠及广大百姓、推动社会发展,应成为广大科技人员的自觉追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博士表示,作为一位农业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扎根大地,把最好的科技成果奉献给农民和广大消费者。 /p p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的论述,在科技界产生强烈共鸣。中国科协九大代表、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陈志华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释放科技人员活力、破除阻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人员的情况非常了解,对科研人员面对的问题很清楚。”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包信和院士说,破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充分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是个非常迫切的大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快深化改革,让科研人员能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而不要把精力再浪费在其它方面。 /p p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赢得了企业科技人员的强烈赞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熊群力表示,中国电科将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放到首要位置,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对主营业务的支撑引领作用。中国科协九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副院长张红文认为,要努力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利根表示,一定要把福清核电5号机组建设成第三代核电技术示范工程,让“华龙一号”为“一带一路”和中国核电“走出去”做出更大贡献。“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企业责无旁贷。”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院士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开辟我国发展的新空间。“我们将抓住创新不放松,为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全力以赴。” /p p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醒我们不要错失发展机遇,让人产生强烈的紧迫感。”中国科协九大代表、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朱希铎说,现在能源、材料、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都在酝酿新的革命,中国的科技人员一定要牢记使命、有所作为。 /p p   当前我们国家科技发展处在历史最好时机,正在由整体上从学习、引进和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向实现原始创新并引领国际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转变。与会代表表示,一定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凝神聚力、只争朝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p p & nbsp /p
  • 深度剖析:建设世界仪器强国的使命与任务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768db3d6-1a7a-4b3d-98f2-f5ef0a028954.jpg" style=" " title=" 2019-05-04_13531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81d1fcf4-a2c6-4432-ade0-c04bd3ab2345.jpg" style=" " title=" 微信图片_20190504135333_副本.jpg" / /p p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提升各界对建设科技强国意义的认识,人民出版社约请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100多名院士编写了《百名院士谈建设科技强国》一书,将广大院士的重要思想和建议汇集起来,作为推进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抓手之一。 /p p   谭久彬院士在其中撰写了“建设世界仪器强国的使命与任务”一文,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首先必须建设世界仪器强国”,作为全文的主要论点。谭久彬院士最早提出并论述了该观点。该文主要内容包括:建设世界仪器强国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我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建设世界仪器强国面临的三大挑战,建设世界仪器强国必须完成的四大任务等。 /p p   注:《百名院士谈建设科技强国》一书出版于2019年2月,“建设世界仪器强国的使命与任务”一文刊登在该书的第447页-458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建设世界仪器强国的使命与任务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哈尔滨工业大学 谭久彬 /p p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首先必须建设世界仪器强国,建设世界仪器强国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备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我国特定条件下,建设世界仪器强国将面临三大挑战,即:计量测试体系不完整 仪器体系呈现碎片化 全民性质量意识差,对测量与仪器的基础性作用和引领性作用认识不清。建设世界仪器强国,必须完成四大重点任务,即:建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完整性的国家计量测试体系,培育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的高精尖仪器企业 建立国家级高精尖仪器研发基地 建立国家级专家咨询中心,统一规划与指导计量测试体系与仪器体系建设发展 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培育专精精神。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no.1 建设世界仪器强国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strong /span /p p   建设世界仪器强国在我国具有十分突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以强大的整体仪器创新能力为支撑,仪器创新必然引领科技创新,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p p strong   (一)重大仪器发明会促进重大科学发现和基础研究突破 /strong /p p   世界科技强国一定是基础研究强国,基础研究强国一定是测量与仪器强国。门捷列夫说:“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至少是没有精确的科学、真正的科学”,“测量是科学的基础”。仪器是测量的载体,是实现科学发现与基础研究突破的手段。截至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项目总数为371项,获奖总人数为594人 直接因测量科学研究成果或直接发明新原理仪器而获奖的项目总数为42项(占11.3%),总人数为64人(占10.8%) ,如电子显微镜、质谱仪、CT断层扫描仪、扫描隧道显微镜、超分辨荧光显微镜、冷冻电镜、激光干涉仪等 同时,72%的物理学奖、81%的化学奖、95%的生理学或医学奖都是借助于相关尖端仪器完成的。 /p p   因发明高分辨率核磁共振仪器而获诺贝尔奖的理查德· 恩斯特(R.R.Ernst)说:“现代科学的进步越来越依靠尖端仪器的发展。” /p p strong   (二)高端精密仪器是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strong /p p   仪器科学与技术对现代科技产业、国家安全、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有序进行与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仪器技术与工程支撑的是整个现代科技产业、国家经济和社会管理。王大珩院士对测量仪器的作用曾有过高度概括:“仪器仪表是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工业生产的倍增器,军事上的战斗力,社会生活中的物化法官。”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商务部所属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统计数据表明:为保证产品制造质量和实施有效控制,每天要进行2.5亿次测量。在制造领域,只有通过测量,才能知道产品哪里不合格 只有通过大量测量数据的积累,才能找到产品不合格的根源 只有建立起基于在线传感与仪器的工业互联网,才能建立起智能装备和智能工厂,才能实现智能制造 只有建立起面向先进制造的完整的计量测试体系和仪器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我国几十年的“四基问题”(即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和质量技术基础),才能从根本上形成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在国防领域,没有侦测仪器,就不能发现和准确定位敌方目标 没有精准的导航制导仪器,就无法实施精确打击。在医疗领域,没有精准的诊疗仪器,就无法实施精准医疗。在环保领域,没有成千上万的分布式传感器,就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环保监测息。同样,没有遍布于城市水、电、气、交通等设施和千家万户的各类网络化传感器,就无法实时获取海量监测信息,平安城市、幸福城市和智慧城市就无法实现。 /p p strong   (三)高端精密仪器的创新是驱动和引领科技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strong /p p   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发展对相关技术领域具有引领与推动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高端精密装备制造领域为例,高端精密装备的精度水平取决于工作母机的精度,按照精度分配原则,工作母机的精度要比高端精密装备的精度高三分之一至一个数量级 而工作母机的精度水平取决于测量仪器的精度,按照精度分配原则,测量仪器的精度要比工作母机的精度高三分之一至一个数量级。从精度角度看,测量仪器处于精度的最顶级,是高端中的高端 从技术角度看,测量仪器使用的共性核心技术更先进、更前沿、更具有先导性,因而更具有技术引领作用。在高端精密装备领域,测量仪器技术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聂荣臻元帅在经历了“两弹一星”发展后,形成的重要认识之一是,“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从另一方面看,仪器产业对相关科技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拉动作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分析报告指出:“美国国内仪器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4%,但对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拉动作用则达到了66% ”。仪器技术“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反映了仪器的内在价值在产业链中具有放大效应。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no.2 我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 /strong /span /p p   我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相关科技的积累作为基础。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仪器科学与技术,起步很晚,经历了初创期,即1949年至1969年的20年间,建立起初步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第三次工业革命阶段,即1970年至2010年的40年间,前20年我国因基础薄弱而仪器科学与技术发展缓慢,后20年我国因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较快,仪器科学与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这期间取得了一大批前沿仪器技术成果,支撑和引领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和重大高新技术工程的发展,如以自主研制的銫原子喷泉钟、光钟、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和约瑟夫森电压基准等为代表的一批尖端计量仪器,支撑了我国北斗系统工程、电力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发展 以自主研制的超精密工程测量仪器为代表的一批大型高端专用测量仪器,支撑了我国战略导弹、核潜艇、航空发动机和航天高分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发展。 /p p   从总体上看,我国仪器科学与技术落后于美国、德国和日本等科技强国,而且落后的幅度较大,但在一些专用仪器领域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个别方向上已经处于国际前列地位。从发展趋势上看,我国仪器科学与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追赶速度在加快,差距在逐渐减小。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no.3 建设仪器强国面临的三大挑战 /strong /span /p p   回顾我国现代工业和仪器工业的发展历程,有利于认清我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特殊性与不平衡性,有利于明确我国建设世界仪器强国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p p   1949—1969年,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建起了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等几个仪器生产厂,可生产量具和中低端测量仪器 在几所大学里设置了精密仪器专业,在一些专业领域,逐渐进入精密级测量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中低端制造业发展规模快速扩大,但精密测量手段并没有跟上,在精密级测量能力上发展不平衡,不成体系,没有形成整体能力,因而没能保证产品质量同步提升。而在航天和国防领域,虽然部分形成超精密测量能力,但也不成体系。总体状况是,精密级测量能力需要整体补齐,超精密级测量能力需要大范围追赶。要想整体上追齐德国工业4.0,将面临如下三大挑战。 /p p strong   (一)计量测试体系不完整 /strong /p p   尽管我国建立起以国家计量院为核心的国家法定计量体系,形成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和工程计量能力。但从国家级、中间级、一直到工厂车间级对产品实现全部参数测量能力的角度考察,会发现我国的计量测试体系不完整。以几何量测量为例,我国国家计量院现有工程参量计量标准80个,而德国有123个。若考虑到德国是有选择的发展制造业,而我国是全面发展制造业,我国缺少的计量标准就更多了。从纵向看,因计量手段不足,使很多参量的量值传递链出现断裂,量值传不到工厂的计量仪器上 即便是有些量值传递到了工厂的计量仪器上,但由于我国现行的年检和周期校准制度,量值不能实时的传递到产品上,测量仪器对产品质量的监控处于失控状态。实际上,我国计量测试体系,从顶级的基准级和标准级仪器到产品级测量仪器的量值传递链上,存在“中间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盲区。在产品质量的层次上,我国的计量测试体系,在很多量值上,不能保证在全国范围内的准确一致。 /p p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有的计量测试体系无法支撑起庞大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和强基工程的发展。 /p p strong   (二)仪器体系呈现碎片化 /strong /p p   高质量产品是如何完成的?从工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可以总结出一般规律,即必须对制造全过程进行严格精密测量,并依据测量数据不断改进和完善工艺、包括材料加工工艺、零件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谁的测量数据更精准、更全面,谁在各个工艺环节上做得更扎实,做得更精益求精,谁的产品质量就更胜一筹。在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阶段,由于主要依赖更加精准、更加全面的长期积累的大数据,以实现更高的质量、更高的效率和更多变的个性化,因而具有完整性和充分性特征的超精密测量的基础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p p   王大珩院士曾总结美、德、日等先进制造国的成功经验,在一次报告中指出:对测量仪器的投入占总装备投入的三分之一。而我国既缺乏这种经验,也缺乏对别人经验的认识。 /p p   考察高端装备制造,其精密制造过程可大致分为四个环节,即零件加工、部件装配、整机装配和整机性能测试实验。每一个环节都有大量的被测参数,需要一批测量仪器。以大型精密回转装备为例,共有约2.5万个零件,其中65%是超精密零件,有20多万个测量参数,加上部件装配中的测量、部件工作特性的测量、整机装配中的测量和整机性能测量与试验,共需要至少500多种专用测量仪器。而实际上,我国现有生产线上的仪器尚不足十分之一,而且测量仪器配置的内在关联性很差,不成体系,表现出严重的碎片化。如考虑到智能制造阶段,制造上升到超精密级,具有精度完整性和充分性特征的超精密测量所需要的参数被细化,被测参数成倍数,或成数量级增加,生产线上缺失的仪器数量就更多了,测量仪器更不成体系,即测量仪器体系碎片化将更严重。 /p p   导致测量仪器体系碎片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真正懂得测量需求和测量技术的专家与工程师非常少 二是对测量仪器体系缺乏整体规划 三是国内对高端测量仪器的研发整体上能力较差,缺少长期系统地研发高精尖仪器的团队与基地,很多项目不是最有优势的人在做,几乎没有生产高端测量仪器的企业,只有少量的科研院所能研发一些专用测量仪器,高端测量仪器95%以上依赖进口。 /p p   可见,测量仪器体系碎片化导致无法构成整体测量能力。没有整体测量能力,就不能支撑产品质量提升,就不能支撑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和强基工程的发展。 /p p strong   (三)质量意识淡薄,缺乏专精精神 /strong /p p   质量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否自觉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二是能否掌握提高质量的方法与手段。质量意识淡薄是我国各个行业发展的最大短板,一方面,人们追求快速成功,快速扩张,心浮气躁,不愿意埋头于需要大量基本功、成效慢的质量提升工作 另一方面,重视产品质量的人又说不清楚产品质量为什么做不上去。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德国学习。 /p p   德国质量与德国品牌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经历过浴火重生的蜕变过程。 /p p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技术领先,产品质量最有竞争力。德国处于追赶和仿制阶段,此时“德国制造”是价低质劣的代名词。1887年8月,英国议会通过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所有从德国进口的商品必须明确标注“德国制造& quot ,以此将劣质的德国产品与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英国这一侮辱性做法使德国举国震动,引起全民性反思,认识到:不提高产品质量,德国工业就没有出路。强烈的质量意识成为德国全民族的共同认识,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那么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呢?专家们认识到,没有精密的测量,就没有精密的产品。西门子公司创始人出资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德国由此起步,逐渐建起严格完整的工业标准体系、计量测试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支持发展起以蔡司、莱卡为代表的一批世界一流的精密仪器企业,建立起完整的测量仪器体系。一个必然的结果是,德国由“德国制造”成功转向“德国质量”和“德国品牌”。 /p p   相比之下,我们的质量意识和对测量作用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期德国人的水平上。 /p p   专精精神的本质是: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p p   我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家群体,却没有研究出相应数量的世界级基础研究成果 我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各类专家群体,却没有研制出相应数量的世界一流的高精尖装备 我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师和技师群体,却没有制造出相应数量的世界品牌的产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绝大多数人缺乏专精精神,低水平重复,浅尝辄止,不断跟踪热点,终其生也没有做出一个像样的成果来。 /p p   要想实现由”中国制造“向& quot 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转变,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全民族的质量意识“质量第一、测量数据第一 ”的意识要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 “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要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不懈追求,这是我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仪器强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no.4 建设仪器强国必须完成的五大任务 /strong /span /p p   要建设世界仪器强国,就必须应对上述三大挑战,完成如下五大重点任务。 /p p strong   (一)建立完整的国家计量测试体系 /strong /p p   基于国际计量科技和仪器科技前沿的发展趋势,基于未来30年我国科技、工业、国防等各个行业的整体需求,应及时规划国家计量测试体系,该体系必须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对七个基本量,要完善与提升量子化和扁平化量值传递能力与水平,确保在全国范围内的准确一致 在国际比对中处于国际前列地位。对工程计量标准,在向下传递量值时,要与科学实验仪器和工程测量仪器无缝对接,确保量值准确传递到科研院所的科学实验仪器上和企业工程测量仪器上,并通过工程测量仪器准确传递到产品上。该体系可使国家计量体系与科研院所科学实验测量体系和企业工程测量及测试体系融为有机整体,统称为国家计量测试体系。该体系既满足“国家质量基础’框架(国际测量联合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联合倡导),又具有中国特色,有利于解决中国问题。该体系没有工程参量量的缺失,没有“中间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盲区。该体系可有效支撑科学实验测量体系和企业工程测量体系高效率,高性能运行,可有效支撑各个行业标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高效率高性能运行。该体系是“中国创新”“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的基石。 /p p strong   (二)建立完整的仪器体系 /strong /p p   完整的国家计量测试体系必须有完整的仪器体系支撑。面向各个行业,系统规划,培育体系完整的各类科学仪器、各类工程测量仪器、各类专用高精尖仪器和医疗仪器等自主品牌生产企业。在实施过程中,要重点整治仪器市场竞争不规范等阻碍高质量自主品牌仪器发展的市场环境问题。 /p p   没有完整的仪器体系,就无法支撑完整的国家计量测试体系建设,就没有手段和能力支撑“中国创新”“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的实现。 /p p strong   (三)建设一批国家级重大仪器技术创新研发基地 /strong /p p   建立完整的仪器体系不能全靠从国外买,必须主要依靠自主研发和生产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仪器,而创新研发高精尖仪器是关键,必须建设一批国家级重大仪器技术创新研发基地。每个基地面向一个领域,系统规划,组织系列攻关,成体系地研发高精尖仪器。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源源不断地向国家和企业提供成体系的核心技术和成套解决方案,支撑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和强基工程能力与水平可持续提高。 /p p strong   (四)建立统一规划与指导国家计量测试体系和仪器体系建设发展的国家级专家咨询中心 /strong /p p   建立完整的国家计量测试体系和完整的仪器体系,首先必须要做出一个系统完整、科学合理、适合国情的发展规划,以指导完整的国家计量测试体系建设、指导完整的仪器体系建设和指导国家级重大仪器技术创新研发基地建设。该规划应该由一个国家级专家咨询中心组织完成。该规划应该最大限度地集中我国战略科学家、仪器专家、计量科学家、测量科学家和相关领城的专家的集体智慧,使其真正起到建设世界仪器强国高水平蓝图的作用。 /p p strong   (五)提高全民质量意识、专精精神 /strong /p p   建设世界仪器强国,最重要的是人,是千千万万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世界仪器强国为已任的科学家、专家、工程师、工匠、企业家和领导者。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如何能让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产生世界上最大的创新能力和最强有力的质量提升能力,创造出世界上最多的世界品牌.是新时代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p p   因此,不仅要树立全民创新意识,还要树立全民质量意识。“ 质量第一、测量数据第一”的认识必须成为每一位科学家 、专家、工程师、工匠、企业家和领导者的共同理念和工作准则。 /p p   专精精神要求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企业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把这一件事做到极致、做到世界一流,而且,这件事要代代相传。如果每个人都以专精精神做事,最大资源的累积效应就会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中国创新”“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就一定会实现!世界仪器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就一定会实现! /p p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首先建设世界仪器强国。世界仪器强国是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基石,必须优先发展。 /p p   建设世界仪器强国是一项十分艰难、循序渐进、扎扎实实的基础性、系统性工作。建设世界仪器强国中最大的难题是改变人们的观念,自觉坚持“质量第一测量数据第一”必须成为一种民族素质 “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必须成为一种民族秉性。 /p p   世界仪器强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理清思路。既要规划好近期,又要规划好远期。远期规划要重点放在仪器科学基础研究和高端创新性仪器人才培养上。没有仪器科学的重大原始创新,就不会有未来的仪器技术领先 加强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适度扩大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规模,以适应世界仪器强国建设的需求。 /p p   世界仪器强国建设进展缓慢,不是别人卡住了我们的脖子,主要是我们自己不争气,是自己卡住了自己。对测量与仪器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认识不清 对我国计量测试体系和仪器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差距认识不清 对我国测量与仪器领域巨大的智力和人力资源调动、使用不利,都是我们自身的问题。只要深刻认清制约仪器强国建设的关键问题,找到破解问题的方法和正确发展的途径,建设仪器强国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p

世界科技强国相关的方案

世界科技强国相关的论坛

  • 化学计量:精准感知世界 助力质量强国

    [align=center][b]化学计量:精准感知世界 助力质量强国[/b][/align][align=left][b]编者按[/b]  测量是人类探索世界的钥匙,而计量则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基础。计量伴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检验科学发现、支撑产业发展、保障贸易公平、维护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石。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作为我国的国家计量院,代表着我国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多个学科的最高计量能力,是我国计量科学研究和量值溯源体系的源头与核心。本期特别刊发中国计量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李红梅、长度计量科学与精密机械测量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高思田撰写的文章,以期广大读者从中感受到计量在科技创新、质量提升中的重要作用。[b]化学测量与化学计量[/b]  化学测量无处不在,与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无论是临床医学检验,还是食品药品成分分析,再或大气、土壤、水质监测等,都离不开化学测量,都需要通过化学测量分析物质的结构、含量组成和特性。在全球测量活动中,化学测量已经占60%以上。化学测量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组成和性质,测量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测量方法、测量设备、校准标准、样品处理与试剂、操作者、环境等都可能对测量产生影响,不同医院检验结果不一致,导致检验报告不通用,就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因此,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成为化学测量的巨大挑战。  “测不准”问题存在于各个领域,近十年来引起了全球各国广泛重视。据统计,在临床医学领域,医生的诊断结论80%依赖于临床检验,临床检验结果偏差越大,导致的重复测量和医疗资源的浪费就越大。根据美国国家计量院(NIST)的评估报告,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每年花在医疗方面的费用约为1万亿美元,超过GDP的13%,其中20%以上用于测量。这些测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为防止误测和确认测量结果等进行的重复测量,由此导致的费用约为660亿美元,占美国年医疗费用的6.6%。我国2014年卫生总费用为3.5万亿元人民币,若按上述比例估算,花在重复测量的费用约为2300亿元。  因此,加强化学测量过程及结果的控制和评价,确保化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溯源性和有效性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化学计量的根本任务。化学计量是研究化学测量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为了保证化学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有效而进行的活动。  化学计量主要由标准装置、标准物质和标准方法三个核心要素构成。化学计量源头的基标准装置、基标准方法和基标准物质三位一体,保证化学测量的溯源性,使实际测量量值能够通过不间断的溯源链,溯源至化学计量源头,进而溯源至国际基本单位,保持全球量值一致性和准确度。其中标准物质是量值溯源和传递的主要载体,处于核心关键位置,也被称为“化学测量的砝码”,主要用于校准、质量控制、测量方法与结果评价、确定特性量值等。因此,化学计量的很多工作,是围绕着标准物质的研发和应用相关技术展开的。[/align][align=left] (未完待续)[/align]

  • 方向委员:计量科技 迈向世界一流

    [color=#333333]2018全国两会 [/color][color=#333333]即时新闻:[/color][color=#333333][b]方向委员:计量科技 迈向世界一流[/b][/color][color=#333333]方向委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计量科技快速向世界一流迈进,主要创新指标开始进入世界前列。  计量科技以强国富民为使命,支撑着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建设和民生改善。  根据国际计量局2017年年底公布的数据,我国的国际互认的国家校准和测量能力(CMC)数量达到1523项,国际排名第四,亚洲排名第一,2018年有望进入世界计量强国第一方阵。在若干领域,我国开始成为全球的计量创新引领者,在计量量子化变革和计量单位重新定义中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由中国计量院历经二十多年完成的科研项目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准确度比当时国外最高水平高出10多倍。这一系列技术成果彰显了中国的大国地位和担当,也使中国的计量科技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逐步提升。  作为计量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朝着建成世界一流计量强国奋力前行,为强国富民提供更多保障。[/color]

  • 首份《全球自然出版指数》显示 我国已具备跻身世界前五大科学强国实力

    科技日报北京6月20日电(记者罗晖)北京时间今天凌晨1点,首份全球自然出版指数发布。该《2012全球自然出版指数》根据当年国家和科研机构在18本《自然》和自然子刊上发表的研究类科研论文数量进行排名。在100个国家科学研究产出排名中,美国以明显优势拔得头筹,英、德、日紧随其后。中国直逼法国排名第六,同时被入选“五大重点关注国家”。 该榜单的制作者认为,中国已具备跻身世界前五大科学强国的实力,2013年排名将取代法国位置。 据了解,自然出版集团从2009年开始发布亚太地区自然出版指数,今年首次将目光聚焦全球,并以《自然》增刊形式出版。其中加入了2008年—2011年的数据以表现变化趋势。 2012年,《自然》和自然子刊共发表研究类论文3560篇,其中303篇来自中国的作者,占8.5%,而在2008年,中国只有3.6%的份额。这表明,中国高质量的科研产出提升迅速,正成为科研论文发表和科研产出的国际领先力量。 该指数还对全球200大科研机构进行了排名,美国科研机构占据了前50名中的32个席位。哈佛大学当选为全球第一的科研机构,其2012年在《自然》系列研究期刊上发表了368篇研究类论文。 中国在200大研究机构排名中占据9席,而在2011年这个数字还是3席。其中,中国科学院从2011年排名第22位大幅上升到第12位,跻身全球前20大科研机构。之后是排名第72位的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排名第88位,北京大学排名第93位,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116位,华大基因排名第119位,浙江大学排第163位,华中科技大学排第179位,复旦大学排名第199位。 最新这期自然出版指数增刊还针对政府投资、各科研机构和城市对于中国科研水平快速增长的贡献也进行了深入分析。其中提到,在中国R&D投入中,基础研究只占4.6%,这与最发达国家的15%—25%还有很大差距。同时还认为,中国是物理科学的传统科研强国,而2012年,其在高质量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有了长足进步。 其他“五大重点关注国家”还有巴西、爱尔兰、肯尼亚及沙特阿拉伯,他们目前在《自然》系列研究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量还相对较少,但正不断增加。 自然出版集团出版一系列自然研究期刊与自然评论期刊,同时还提供在线数据库和服务。其中,成立于1869年、面向科学家的《自然》杂志是全球领先的国际科学周刊。而面向普通民众的“科学美国人”系列出版物有超过300万读者。 《科技日报》(2013-06-20 三版)

世界科技强国相关的资料

世界科技强国相关的仪器

  • 产品概述 聚光科技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采用了世界领先的X荧光分析技术,能快速、精确及无损的分析多种材质。MiX5系列具备优异的金属分析能力,能在1-2秒钟内判定金属牌号,若延长检测时间即可获得接近实验室级别的分析结果。在您扣动聚光科技MiX5系列分析仪扳机的刹那间,可轻松实现快速准确分析、大幅降低实验室分析成本、快速制定重大决策等目标。  ◆ 材料可行性(PMI) ◆ 金属机加工 ◆废旧金属回收 ◆ 生产制造QA/QC控制产品特点 优化的校准方法获得值得您信任的结果 MiX5完美结合了强大的基本参数(FP)经验系数法(可溯源的标准物质),提供超高的分析精密度和准确度。您只需选择符合您需要的应用,即可在数秒内完成合金分析; 现场无损检测 拥有广泛、可自定义牌号库,保证精确合金鉴别:MiX5内含有最全面的牌号库,其中包括AISI、DIN、JIS和GB牌号库,覆盖超过1600种合金。用户可对现有牌号库进行修改,添加新牌号(例如某个厂商、产地特定牌号),或者创建自己的牌号库(例如特定的焊接材料牌号库);  预装牌号库包括:镍合金、低合金钢、不锈钢、工具钢、铜合金、钛合金、铝合金、锆合金、钴合金等; 优异的性能,适用于安全攸关的应用 MiX5将高性能X光管和大面积硅漂移探测器(SDD)完美地耦合在一起,能够满足客户严苛的材质管控需求; 出众的轻元素(镁铝硅磷硫)分析可对组件及系统进行严格控制; 检测限制低,可准确分析微量元素/残存元素; 快速准确的元素分析和牌号鉴定(自带全面牌号库); 效率最佳:重量轻(1.5千克),体积小,人体工程学设计,电池具有10-12小时的续航能力; 数秒内完成开机并进行检测; 最小的仪器头部:可轻松检测弯曲或拐角部位(如焊缝); 减少实验室检测成本 MiX5系列可帮助客户现场快速无损地完成材料筛选工作,减少客户实验室检测样品数量,从而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 坚固耐用,低成本采购 专为最恶劣环境而设计; IP54防护等级(相当于NEMA3),具有超高的防尘和防水性能; 大面积散热器,即便在高温环境下也能提供理想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备选防护窗口(MiX5 900及MiX5 600)和高强度Kapton防轧膜窗口(MiX5 500),可防止探头和X射线管在测试小部件或尖锐物品时受损; 易于操作 图标式直观用户界面:操作者几乎不需培训; 大面积4.3英寸彩色触摸屏,即使在阳光直射下也能清晰地看到检测结果。操作简单方便,带上手套也不受影响; 可按客户要求定制检测结果显示模式,以便于快速做出判断:即显示您所需的重要信息,例如合金牌号、元素成分、合格/不合格通知,以及元素的显示顺序; 可快速更换的防护窗口:无需使用任何工具便可更换已损坏或玷污的窗口; 可选配相机,有助于准确定位测量; 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 可存储多达十万个检测结果,包括光谱谱图和样品图像(配备相机); 结果和报告可直接下载到U盘,或通过USB数据线传到电脑上,也可利用WiFi或蓝牙实现共享;可保存成CSV格式或PDF格式以确保数据完整性; 使用X-MET报告生成器(无需安装软件)创建客户自定义格式的专业报告:包括公司LOGO、样品图像、检测结果、光谱谱图及其他样品信息(如产品描述、产地、批号等);  现场检测合金元素成分,快速无损;  2秒即可显示牌号及化学成分;  50kV,4W的铑靶优质X光管,最优的轻元素及重元素分析能力;  智能手机式界面,配有4.3英寸超大屏幕,可在任何光线及角度下操作;  IP54防护等级,超高的防尘防水性能;  拥有双重安全防护以及密码锁功能;  电池使用时间长达10-12小时;  可存储10万组数据,能通过U盘直接导出并打印报告。应用领域  电力、石化、压力容器、航空航天、金属加工、废旧金属回收、矿石、土壤、考古等可分析元素范围仪器型号可分析元素(标准配置)MIX5 500Ti,V,Cr,Mn,Fe,Co,Ni,Cu,Zn,Se,Nb,Zr,Mo,Pd,Ag,Cd,Sn,Sb,Ta,Hf,Re,W,Au,Pb,Bi,In,Ir,Y,Pt,AsMIX5 600Ti,V,Cr,Mn,Fe,Co,Ni,Cu,Zn,Se,Nb,Zr,Mo,Pd,Ag,Cd,Sn,Sb,Ta,Hf,Re,W,Au,Pb,Bi,Mg,Al,Si,P,S,Ru,In,Ir,Y,Pt,AsMix 900Ti,V,Cr,Mn,Fe,Co,Ni,Cu,Zn,Se,Nb,Zr,Mo,Pd,Ag,Cd,Sn,Sb,Ta,Hf,Re,W,Au,Pb,Bi,Mg,Al,Si,P,S,Ru,In,Ir,Y,Pt,As
    留言咨询
  • 连华科技COD智能回流消解仪LH-6F型 仪器简介: LH-6F化学需氧量(COD)智能回流消解仪是完全按照国家新标准《HJ 828-2017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原理设计制造,同时该仪器兼顾原国标。仪器采用独特的黑晶加热组件及保温措施,每个加热单元均可独立控温,加热效率更高,控温能力更强,节能的同时,使仪器安全性能大大提高。智能化的操作模式,实验操作一键完成,易学易用。回流冷凝采用风冷和水冷相结合的方式,经济节能。消解结束后,加强风冷系统持续降温,节约检测时间。 连华科技为您提供了一整套(COD)回流消解实验操作解决方案。您可以根据需求为LH-6F型化学需氧量(COD)智能回流消解仪选购不同的配套设备,如:半自动滴定仪、电磁搅拌器、强制水冷循环系统、定量器等配合本仪器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效率。 LH-6F智能回流消解仪功能特点:1)符合标准:依据环境标准《HJ 828-2017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的原理设计制造,同时兼顾原国标;2)可根据水样特性自由选择加热功率,准确调控沸腾温度。保证在标准冷凝状态下以低功耗达到沸腾效果;3)黑晶加热面板:耐高温、耐腐蚀、易清理,美观可靠,安全系数高;4)智能化程度高:根据国标操作要求,内置智能操作模式,一键完成消解冷却过程;5)节能环保:完全遵循国标法并采用水冷风冷相结合的散热方式,保证回流效果的同时节省水资源6)风冷却系统:可快速降低消解瓶温度,方便取出进行后续测试,大大节约了检测时间。LH-6F智能回流消解仪性能参数: 性能参数仪器名称化学需氧量(COD)智能回流消解仪仪器型号LH-6F批处理量 6个定时精度0.2秒/小时定时范围1分钟-10小时温度范围 室温~400℃测定方法《HJ 828-2017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GB/T11914-1989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 》物理参数显示屏LCD液晶屏仪器重量16.5Kg仪器尺寸(404×434×507)mm工作环境 环境温度(5~40)℃环境湿度≤85%RH(无冷凝)额定电压AC220V±10%/50Hz额定功率1800W
    留言咨询
  • iXon Ultra 888是目前世界上百万像素级别中速度快的背照式EMCCD相机,它使用了目前的EMCCD芯片,并将USB3.0接口技术运用到EMCCD上,使得该相机拥有视野大、单光子敏感性、满分辨率速度可达26帧等特性,综合性能高于市场中统计产品3倍之多。 iXon Ultra 888采用全新设计,并集成了iXon系列的先进属性,在确保定量稳定性的同事,像素读出速度达到30MHz。另外Andor独特的Crop Mode支持中心开窗,可以让用户选择ROI区域,因而大大提高帧速率。例如,512×512像素时帧速率为93fps,而128×128像素时帧速率为697fps。产品特性:高灵敏度 高速度 首创U3接口 高时间精度 Crop Mode主要应用:目标跟踪弱光探测自适应光学天文探测分辨率显微成像
    留言咨询

世界科技强国相关的耗材

  • 和润科技 一次性灭活采样管
    和润科技 一次性灭活采样管(病毒灭活)产品用途复工检测,大范围人群筛查疑似病例检测,疾控检测样本的收集、运输和储存产品优势可灭活病毒,杜绝二次传播感染,保障运输及检测人员安全采用非胍盐成分的保存液,可常温运输,病毒RNA在常温下保存1周不降解,确保检测准确率的同时节省运输成本操作简单,可居家自采样,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同时避免采样人群聚集产品详情 该产品为独立包装,包含采样拭子(1支/2支/10支);一次性病毒采样管(含保存液)1支(1mL/支或2mL/支或3mL/支或6mL/支)
  • 绿百草科技专业提供SBS系列填料
    绿百草科技专业提供SBS系列填料 关键词:绿百草科技,SBS填料,有机溶剂,氯苯,环己酮,甲醇 绿百草科技专业提供SBS系列填料。SBS系列填料有SBS-100,SBS-120, SBS-200和SBS-300. SBS系列填料可用于分析空气中的有机溶剂,如氯苯、环己酮、甲醇等。绿百草科技可提供详细的操作条件和谱图。 需要详细的信息请和绿百草科技联系:010-51659766 登录网站获得更多产品信息: www.greenherbs.com.cn
  • 绿百草科技专业提供Sunpak A填料
    绿百草科技专业提供Sunpak A填料 关键词:绿百草科技,Sunpak A,低碳水化合物,低醇,二氧化碳 绿百草科技专业提供Sunpak A填料。Sunpak A是一种独创的高效高交叉耦合的多孔聚合物填料。采用Sunpak A填料分析可以得到比其它产品更高的分辨力、有效性和稳定性。Sunpak A是一种乙基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多孔聚合物微球,为美国专利代码。Sunpak A填料可用于分析低碳水化合物、低醇、二氧化碳(无机气体)。绿百草科技可提供详细的操作条件和谱图。 需要详细的信息请和绿百草科技联系:010-51659766 登录网站获得更多产品信息: www.greenherbs.com.c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