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与分离

仪器信息网保留与分离专题为您整合保留与分离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保留与分离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保留与分离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保留与分离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保留与分离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保留与分离相关的耗材

  • 肽分离与分析
    肽分离与分析对来自于合成或蛋白酶解的肽的分离与分析,可以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包括:反相、离子交换和分子筛色谱。沃特世肽分离技术(Peptide Separation Technology:PST)包括从纳升级到制备级的BEH 130和BEH 300 C18柱产品,以及BioSuite HPLC柱,这些产品经过设计与测试以确保满足肽分析和实验室级别制备的各种需要。肽分离技术(PST)1、能够满足肽分离任务高要求的独特色谱柱:(1)改善对肽的色谱分离(2)窄的、对称的峰,提供最佳分辨率(3)成功分离广泛范围下的各种肽,无论:大肽还是小肽、酸性肽还是碱性肽、疏水性肽还是亲水性肽(4)在甲酸和TFA体系下都能提供好的峰形与保留,从而获得优化的色谱分离和检测(5)提供两种孔径130和300,以适应不同的样品需求2、具有宽范围的粒径与柱规格,确保从高灵敏蛋白组学分析到高载量制备纯化都能获得持续一致的分离性能3、独特的色谱柱化学结合于亚二微米颗粒技术,提供无以伦比的分辨率反相肽谱用于蛋白表征PST色谱柱的填料来自于有机合成色谱颗粒,确保最高质量和最一致的色谱性能。该色谱颗粒基于沃特世专利的BEH颗粒技术,是沃特世持续投入发展色谱研发的成果。它们不仅满足对BEH技术颗粒的高标准生产过程和性能指标,而且还专门经过肽谱进行产品质控。1、经过良好表征的、先进的键合技术,用于C 18 键合2、颗粒结构与键合相化学在pH 1-12 和较高温度下保持稳定3、使用复杂的蛋白酶解肽谱进行质控测试4、为合成肽或蛋白酶解产物分离提供批与批的持续重现ACQUITY UPLC与XBridge BEH 130 和300 C 18 柱,按特定应用进行质控的产品分析证书每一批ACQUITY UPLC和XBridge BEH 130和300 C 18 柱填料,经过严格测试以确保持续一致的性能。每根色谱柱的产品分析证书,报告了色谱柱的物理、化学和色谱测试结果,包括使用牛细胞色素C的胰蛋白酶解物进行的色谱分离结果。肽分离技术ACQUITY UPLC VanGuard 保护柱产品描述 部件号BEH300, C 18 , 1.7 μm, 2.1 x 5 mm, 3/pk 186004629BEH130, C 18 , 1.7 μm VanGuard 预柱, 2.1 x 5 mm, 3/pk 186003975肽分离技术ACQUITY UPLC柱产品描述 粒径 柱内径 柱长 部件号ACQUITY UPLC BEH130 C 18 1.7 μm 2.1 mm 50 mm 186003554ACQUITY UPLC BEH130 C 18 1.7 μm 2.1 mm 100 mm 186003555ACQUITY UPLC BEH130 C 18 1.7 μm 2.1 mm 150 mm 186003556ACQUITY UPLC BEH300 C 18 1.7 μm 2.1 mm 50 mm 186003685ACQUITY UPLC BEH300 C 18 1.7 μm 2.1 mm 100 mm 186003686ACQUITY UPLC BEH300 C 18 1.7 μm 2.1 mm 150 mm 186003687ACQUITY UPLC BEH300 C 18 1.7 μm 1.0 mm 50 mm 186005592ACQUITY UPLC BEH300 C 18 1.7 μm 1.0 mm 100 mm 186005593ACQUITY UPLC BEH300 C 18 1.7 μm 1.0 mm 150 mm 186005594肽分离技术方法验证包**(UPLC和HPLC柱)产品描述 粒径 柱内径 柱长 部件号ACQUITY UPLC BEH130 C 18 1.7 μm 2.1 mm 100 mm 186004896ACQUITY UPLC BEH300 C 18 1.7 μm 2.1 mm 100 mm 186004897XBridge BEH130 C 18 1.7 μm 2.1 mm 150 mm 186006517XBridge BEH300 C 18 1.7 μm 2.1 mm 150 mm 186006516XBridge BEH130 C 18 3.5 μm 4.6 mm 100 mm 186004904XBridge BEH300 C 18 3.5 μm 4.6 mm 100 mm 186004905**三根柱来自不同批次填粒肽分离技术HPLC分析柱(部分产品节选)产品描述 粒径 柱内径 柱长 部件号XBridge BEH130 C 18 3.5 μm 2.1 mm 100 mm 186003564XBridge BEH130 C 18 3.5 μm 2.1 mm 150 mm 186003565XBridge BEH130 C 18 3.5 μm 2.1 mm 250 mm 186003566XBridge BEH130 C 18 3.5 μm 4.6 mm 100 mm 186003568XBridge BEH130 C 18 3.5 μm 4.6 mm 150 mm 186003569XBridge BEH130 C 18 3.5 μm 4.6 mm 250 mm 186003570XBridge BEH130 C 18 5 μm 2.1 mm 100 mm 186003575XBridge BEH130 C 18 5 μm 2.1 mm 150 mm 186003576XBridge BEH130 C 18 5 μm 2.1 mm 250 mm 186003577XBridge BEH130 C 18 5 μm 4.6 mm 100 mm 186003579XBridge BEH130 C 18 5 μm 4.6 mm 150 mm 186003580XBridge BEH130 C 18 5 μm 4.6 mm 250 mm 186003581XBridge BEH300 C 18 3.5 μm 2.1 mm 100 mm 186003608XBridge BEH300 C 18 3.5 μm 2.1 mm 150 mm 186003609XBridge BEH300 C 18 3.5 μm 2.1 mm 250 mm 186003610XBridge BEH300 C 18 3.5 μm 4.6 mm 100 mm 186003612XBridge BEH300 C 18 3.5 μm 4.6 mm 150 mm 186003613XBridge BEH300 C 18 3.5 μm 4.6 mm 250 mm 186003614XBridge BEH300 C 18 5 μm 2.1 mm 100 mm 186003619XBridge BEH300 C 18 5 μm 2.1 mm 150 mm 186003620XBridge BEH300 C 18 5 μm 2.1 mm 250 mm 186003621XBridge BEH300 C 18 5 μm 4.6 mm 100 mm 186003623XBridge BEH300 C 18 5 μm 4.6 mm 150 mm 186003624XBridge BEH300 C 18 5 μm 4.6 mm 250 mm 186003625注:有更多柱规格,包括1mm内径和50mm柱长,如有需要,敬请垂询。
  • TC预过滤器 保留过滤器
    货号规格参照货号TC预过滤器TC pre-filter (aerosol trap)402-881.229保留过滤器Filter set402-881.228TC预过滤器和水分捕集器组件Filter set402-881.245
  • 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难分离化合物对称峰形出色保留性能色谱科581302-U Supelco
    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难分离化合物对称峰形出色保留性能色谱科581302-U Supelco581302-U SupelcoAscentis ® C18 HPLC 色谱柱Ascentis® C18 HPLC Column 3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15 cm × 2.1 mm◆产品描述:General description美国色谱科Supelco Ascentis C18液相色谱柱是特别稳定可靠的首选 HPLC 色谱柱,即使对于难以分离的化合物也能提供对称的峰形和出色的保留性能。Ascentis 系列色谱柱是美国色谱科Supelco科学家推出的第四代 HPLC 色谱柱技术。Ascentis 系列色谱柱是以高纯硅胶为基质,孔径 100?,硅胶粒径为 3、5 和 10 微米。该色谱柱用于小分子的应用,柱内径可从微径柱(1.0mm 内径)扩展到制备尺寸(50mm 内径)。该系列包括 C18、C8、苯基、Si 和内嵌极性基团相(反相酰胺)。Features and Benefits出色的保留性能优良的峰形对称性重现性好与 LC-MS 完全兼容Recommended products探索最适于 HPLC 或 LC-MS 分析的 LiChropur 试剂Ascentis 为以下机构的注册商标: Sigma-Aldrich Co. LLC◆订货信息:581325-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5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25 cm × 4.6 mm (Supelco)581311-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3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5 cm × 1 mm (Supelco)581312-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3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2 cm × 2.1 mm (Supelco)581313-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3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3 cm × 2.1 mm (Supelco)581300-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3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5 cm × 2.1 mm (Supelco)581301-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3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10 cm × 2.1 mm (Supelco)581302-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3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15 cm × 2.1 mm (Supelco)581308-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3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10 cm × 3 mm (Supelco)581320-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3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5 cm × 4.6 mm (Supelco)581321-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3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10 cm × 4.6 mm (Supelco)581322-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3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15 cm × 4.6 mm (Supelco)581327-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5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3 cm × 2.1 mm (Supelco)581303-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5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5 cm × 2.1 mm (Supelco)581326-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5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10 cm × 2.1 mm (Supelco)581304-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5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15 cm × 2.1 mm (Supelco)581305-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5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25 cm × 2.1 mm (Supelco)581328-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5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2 cm × 3 mm (Supelco)581369-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5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3 cm × 3 mm (Supelco)581323-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5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5 cm × 4.6 mm (Supelco)581324-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5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15 cm × 4.6 mm (Supelco)581342-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5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15 cm × 10 mm (Supelco)581343-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5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25 cm × 10 mm (Supelco)581344-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5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5 cm × 21.2 mm (Supelco)581346-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5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15 cm × 21.2 mm (Supelco)581347-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5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25 cm × 21.2 mm (Supelco)581352-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10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5 cm × 10 mm (Supelco)581354-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10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15 cm × 10 mm (Supelco)581356-U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10 μm particle size, L × I.D. 5 cm × 21.2 mm (Supelco)◆北京康林科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美国Supelco公司一级代理商,负责供货美国色谱科Supelco Ascentis C18液相色谱柱。 ◆欢迎联系北京康林科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咨询相关业务。 Ascentis C18 HPLC液相色谱柱难分离化合物对称峰形出色保留性能色谱科581302-U Supelco

保留与分离相关的仪器

  • 建议用途 对于想要实现超群 UHPLC 技术、但仍然需要在四元系统上保持已建立的 LC 方法的实验室而言,本款 UltiMate 3000 快速分离四元系统是一种极佳的选择。它同时适于配合极高分辨率色谱柱和传统色谱柱使用,粒径范围从亚 2 μm 到 10 μm 。它可以处理的分离范围从 2 mm 内径柱到小规模半制备或纯化实验。典型应用领域为药物开发、学术研究、高通量质控、化学品开发和苛刻质谱分析工作流程中所用的快速但具有高分辨率的方法。强烈推荐将 UltiMate 3000 快速分离四元系统用于使用了传统 3-5 μm 或 UHPLC 亚 2 μm 粒径色谱柱的方法中。这些方法为了实现更好的流动相灵活性(例如多溶剂、长时间柱清洗、三元或四元梯度以及方法开发)可以接受中等速度的梯度反应。确保优秀的色谱分析性能高达 8 mL/min 的流速,支持高达 100 MPa (15000 psi/1000 bar) 的反压,灵活适用于各种柱规格和柱粒径。利用范围为从 5°C 到 110°C 的柱加热和冷却(流动相预加热器和附带柱后冷却器)来管理反压并微调分辨率利用 Thermo Scientific™ Dionex™ Viper™ 手拧接头系统,在长时间内实现接近零死体积的最佳峰形。(推荐)采用超低残留自动进样器(进样环和进样针永久保留在流路中)最大程度减少样品之间的交叉污染,带来更加精确的结果利用 Thermo Scientific™ Dionex™ SmartFlow™ 技术,获得精准的流速,实现稳定的保留时间、可靠的峰积分以及可靠的鉴定利用 Thermo Scientific™ Dionex™ SpinFlow 技术,让您通过可调整的梯度延迟体积优化混合效率。放心地在不同系统之间转换方法:UltiMate 3000 快速分离四元系统在设计上与标准四元系统具有相同的系统延迟体积Chromeleon CDS 软件让操作变得容易通过 Thermo Scientific™ Dionex™ Chromeleon™ CDS 版本 6.x 和 7.x 实现集成式服务和验证监控利用 Chromeleon CDS 版本 6.x 和 7.x 实现自动系统启动、待机和关闭兼容 Chromeleon 7.x eWorkflow 解决方案和高级报告功能选择适合您应用的配置配备集成式四通道脱气机的四溶剂通道四元泵(LPG-3400RS)适用于大号流动相瓶的宽敞溶剂架 (SR-3000)恒温或非恒温自动进样器 (WPS-3000TSL/WPS-3000SL)恒温柱温箱,具有多达两个可现场升级的柱交换阀(TCC-3000RS)二极管阵列、多波长、可变波长、荧光、荷电气溶胶、示差或质谱检测器馏分收集器 (AFC-3000)Chromeleon 7.2 CDS 软件包(独立、联网、远程数据处理和/或控制)
    留言咨询
  • 最大限度地提高高分辨 LC 和 UHPLC 工作流程的分析效率,而不需要重新开发现有方法。例如,Thermo Scientific™ UltiMate™ 3000 快速分离双系统可将同一样品进样至 2 个流路和色谱柱中。该系统凭借两个完全集成的独立操作梯度泵和智能色谱柱切换功能,快速配置在线 SPE、并行或串联(UHP)LC,并进行反梯度操作和快速应用切换。快速分离系统完全支持更长的(长达 250 mm)亚 2 μm 粒径色谱柱技术,在默认情况下,还可以作为常规单流路系统使用。建议用途该系统推荐用于主要使用 UHPLC 兼容系统但仍需要运行传统 LC 方法的实验室。如果您计划提高样品通量并缩短从采集样品到出报告的时间,则快速分离双系统是您的最佳选择。快速分离双系统用户可以降低检测限,提高峰分辨率,延长色谱柱使用寿命,应用先进的 2D UHPLC 方法,并通过单个系统设置开发更强大的方法。并行运行反梯度的能力通过向分离后的喷雾器源提供一致的流动相混合物确保获得准确的结果,解决了基于雾化器的检测技术(例如,LC/ESI-MS 或电雾式检测)的固有挑战。重要功能/特色两台独立运行的三元梯度 UHPLC 泵(集成式模块)在高达 8 mL/min 流速下运行,支持高达 100 MPa(15000 psi/1000 bar)的压力,带来出众的色谱柱规格和粒径灵活性使用宽敞的共用柱温箱将色谱柱和样品保持在恒定的温度 (5 ℃–110 ℃)下, 从而提高了保留时间精度使用可共享的超低残留自动进样器,尽可能减少了样品之间的污染,从而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定量环和进样针始终保持在流路中)利用 Thermo Scientific™ Dionex™ Viper™ 手拧接头系统,在长时间内实现接近零死体积的最佳峰形采用 Thermo Scientific™ Dionex™ SmartFlow™ 技术确保流速精密准确,从而获得稳定的保留时间,强大的峰积分和可靠的化合物识别利用 Thermo Scientific™ Dionex™ SpinFlow™ 技术,通过可调整的梯度延迟体积优化混合效率Chromeleon CDS 软件让操作变得容易通过 Thermo Scientific™ Dionex™ Chromeleon™ CDS 版本 6.x 和 7.x 实现集成式服务和验证监控利用 Chromeleon CDS 版本 6.x 和 7.x 实现自动系统启动、待机和关闭兼容 Chromeleon 7.x eWorkflow 解决方案和高级报告功能选择适合您应用的配置适用于多功能梯度方法的两台 3 溶剂通道泵 (DGP-3600RS)含集成 6 通道脱气装置的溶剂架(SRD-3600)恒温或非恒温自动进样器 (WPS-3000TRS/WPS-3000RS)最多含两个现场可升级色谱柱切换阀的恒温柱温箱(TCC-3000RS)。各种阀芯可供选择二极管阵列,多波长,可变波长,荧光,电雾式,示差或质谱检测器基于 Viper 手紧式系统技术的解决方案/应用套件可用于在线 SPE、并行(UHP)LC、串联(UHP)LC、反梯度操作和快速应用切换馏分收集器 (AFC-3000)Chromeleon 7.2 软件包(独立、联网、远程数据处理和/或控制)
    留言咨询
  • 建议用途 适用于需要利用高端 UHPLC 技术支持新型色谱分析工作流程、但仍需要继续使用既定传统 LC 方法的实验室。典型应用领域为药物开发、学术研究、高通量质控、化学品开发和高要求质谱分析工作流程中所用的快速、高分辨率方法。此外,本系统在针对非常复杂和未表征样品(生命科学、食品营养研究、来源验证和图谱比较实验)的极高分辨率色谱分析中具有独特优势。本系统的灵活性使其成为学术、食品/饮料和制药研究的良好选择。确保优秀的色谱分析性能高达 8 mL/min 的流速,支持高达 100 MPa (15000 psi/1000 bar) 的反压,灵活适用于各种柱规格和柱粒径为高达 110 ℃(383 K)的高温色谱分析提供支持,以减少来自流动相加热器以及附带柱后冷却器带来的系统反压利用 Thermo Scientific™ Dionex™ Viper™ 手拧接头系统,在长时间内实现接近零死体积连接的最佳峰形采用超低残留自动进样器(进样环和进样针永久保留在流路中)最大程度减少样品之间的交叉污染,带来更加精确的结果利用 Thermo Scientific™ Dionex™ SmartFlow™ 技术,获得精准的流速,实现稳定的保留时间、可靠的峰积分及峰识别利用 Thermo Scientific™ Dionex™ SpinFlow™ 技术,通过可调整的梯度延迟体积优化混合效率利用范围为从 5°C 到 110°C 的柱加热和冷却(流动相预加热器和附带柱后冷却器)来管理反压并微调分辨率放心地在不同系统之间转换方法:UltiMate 3000 二元快速分离系统的系统延迟体积设计与标准二元系统相同Chromeleon CDS 软件让操作变得容易通过 Thermo Scientific™ Dionex™ Chromeleon™ CDS 版本 6.x 和 7.x 实现集成式服务和验证监控利用 Chromeleon CDS 软件(版本 6.x 和 7.x)实现自动系统启动、待机和关闭兼容 Chromeleon 7.x eWorkflow™ 解决方案和高级报告功能选择适合您应用的配置2 或 4 溶剂通道泵设计,一次仅 2 种溶剂(HPG-3200RS 或 HPG-3400RS)集成于溶剂架子的 2 或 4 通道脱气机(SRD-3200 或 SRD-34002)恒温或非恒温自动进样器 (WPS-3000TRS/WPS-3000RS)恒温柱温箱,具有多达 2 个可现场升级的柱交换阀(TCC-3000RS)二极管阵列、多波长、可变波长、荧光、荷电气溶胶、示差或质谱检测器[全部都已链接,RS 型(若适用)]馏分收集器 (AFC-3000)Chromeleon 7.2 CDS 软件包(联网、单机、远程数据处理和/或控制)
    留言咨询

保留与分离相关的试剂

保留与分离相关的方案

保留与分离相关的论坛

  • PAHs的保留时间和分离

    我现在使用GC-MS监测环境中的PAHs。GC-MS型号:GC-17A;GC-MS QP5050Column: Rtx-5MS; 低极性,5% diphenyl/95% dimethyl polysiloxane,30m 0.25mm 0.25温度程序:70度(4分钟),升温至300度(10度/分),300度(10分钟)PAHs:16种问题:1.分子质量和沸点相同或相似的物质无法分离,出现在一个波峰中2. 同一种物质出现两个保留时间,其中有一种物质的保留时间相差将近1分钟,其他物质的保留时间相差不大希望得到高手的指教,谢谢!

  • 保留时间和分离度发生很大变化,请问是什么原因?

    前一段时间找出了比较好的方法,可是一段时间不测后,再用这个方法,保留时间和分离度都变了很多,请问是什么原因?做的是2,5-二羟基苯甲酸和水杨酸的分离,前一段时间已经做出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方法了,中间有4天不做,一直用95%的乙醇泡着柱子,再做的时候发现保留时间和分离度都一致地变了。就是说新做的这一批样保留时间和分离度都比较一致,可是跟之前做的数据完全不同。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保留与分离相关的资料

保留与分离相关的资讯

  • 5根Ascentis色谱柱,帮你搞定极性化合物从保留到样品制备
    我是一个从事液相色谱分析的实验猿,近期在我升职加薪的路上遇到了一些困难,使我夜不能寐… 一直以来,我对色谱柱的要求简简单单:保留目标化合物 满足分离度宽pH耐受 完美峰形高柱效 长寿命 但是近期我发现:放眼望去,实验室都是C18,换了一根又一根的C18,分不开还是分不开;遇到极性化合物,C18上难保留;碱性化合物,峰拖尾;色谱柱过载峰平头… … 在宝贵的人生旅程中,为了这些问题夜不能寐也太得不偿失了(保护好我方发量)。其实解决极性化合物从保留和样品制备并不难!我们可以针对化合物种类和所面对的不同分离目标和挑战,选择合适固定相的Ascentis系列色谱柱即可!瞧,这里就有5种供您选择:固定相化学美国药典USP代号主要竞争特征方式主要应用Ascentis C18L1高表面积惰性表面反相小分子和多肽Ascentis RP-Amide(反相-酰胺)L60化学相稳定,低固定相流失反相在常规反相方法开发中是C18柱的优选替代柱,用于极性分子,特别是酚类和其它氢键给予体,酸类,碱类(不带电荷),苯胺Ascentis Phenyl(苯基)L11化学相稳定,低固定相流失反相,HILIC环状化合物和强偶极子,π-酸类,π-电子接受体,芳杂环,硝基芳烃类Ascentis Silica(硅胶)L3高的装载容量,可控和一致的表面活性正相(非水),HILIC非极性化合物(在正相方式下)高极性化合物(在HILIC方式下),核苷类,氨基酸类Ascentis C8L7高表面积,惰性表面反相小分子和多肽Ascentis系列的HPLC色谱柱一般特征:1、高纯,B型硅胶,具有高惰性,重复性和稳定性 2、现代键合反应过程优化了键合相的覆盖率和稳定性,同时也减少了键合相的流失和降低了不需要的二级相互作用 3、多种键合相化学柱和硅胶柱提供了较宽的选择性 4、具有增强极性化合物保留的键合相化学 5、适用于LC-MS等当今所用的高灵敏仪器和方法 6、可选择从分析柱到制备柱的不同柱类型 7、高表面积硅胶拥有高的柱载量,有利于制备色谱Ascentis提供从分析柱到制备柱的放大分离硅胶基质的高比表面积可以提高色谱柱的载样量,用于样品的纯化制备,并且硅胶和键合相在不同粒径上完全一致。这样就使得分析柱上开发的方法可以放大到制备柱上进行分离;同样,制备柱上开发的方法也可以转移到分析柱上进行快速分析。 Ascentis系列色谱柱兼容通用型检测器(比如质谱检测器或CAD检测器)在使用通用型检测器时,固定相和键合相流失都会带来很大的背景干扰,引起检测灵敏度的下降,也会增加仪器维护成本。Ascentis系列色谱柱通过采用硅胶处理工艺和现代键合方法,降低了固定相的流失,能够很好得兼容通用型检测器。 不知道这一期Ascentis系列色谱柱有没有打动您呢?下一期我们将为您分别介绍每一个系列的应用和选择性,尽请期待哦。 如果您对Ascentis系列色谱柱有需求,扫描下方二维码简单登记,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感谢您对默克分析化学的支持!
  • 快来看看吧,峰值保留时间不稳定要这么做
    在实验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保留时间不稳定的问题,我们也总接触到相关问题的技术咨询。我们的技术工程师深知大家的痛点,特根据大家的反馈,梳理了一个从发现问题到处理问题的解决思路。以后再遇到保留时间不稳定的问题,就可以轻松搞定啦。 保留时间不稳定,会是什么问题?首先要找出变化的模式,这个会帮助我们找到很多潜在的原因。 #1 保留时间在同一天变化大,同一瓶流动相,同一根色谱柱,同一台仪器 1)首先检查泵和混合器。使用秒表和量筒来检测流速(设置仪器流速1ml/min,用10ml量筒收集流出液10分钟,应该得到液体约10ml±0.5ml,量筒有误差,使用的试剂与仪器厂家标定泵流速时试剂不一样,最终体积也有些差异,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再分开通道检测,以找到流速不正确的原因,并排除); 2)检查流动相组成是否变化,可以在流动相中加入跟踪剂来观察基线的变化,例如:反相条件,UV检测器,在有机相中加入0.1%丙酮,监测254nm下的基线变化,还有一种方法人工配制流动相,然后通过混合器,这时候保留时间稳定了,不再波动,那就是混合器工作不正常,或者混合不均匀,进行排除。 #2 保留时间一天之内正常,不同天数之间变化 1)仪器本身不太可能有问题,可能是流动相的组成变化引起的,在反相色谱中,保留因子k和流动相中的有机溶剂的体积含量成指数关系,根据经验,如果有机溶剂含量误差在1%,那保留时间的变化在5%-15%之间,大部分变化在10%左右,意味着用称量有机溶剂的方式配置流动相能得到更稳定的保留时间; 2)流动相的脱气方式也可能导致,最好的脱气方式是使用真空超声脱气大约1分钟左右,非真空条件下超声脱气5分钟,这样会Z大程度的减少溶剂的挥发,还有一种方法是流动相中通过氦气,流动相被氦气平衡后,氦气流立刻关闭,避免氦气带走溶剂蒸汽,而导致溶剂组成改变; 3)流动相的抽滤方式,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使用有机溶剂和水相混合流动相时,会先将流动相配置混匀好后,再进行抽滤,这样的好处是流动相混合更均匀,但是对于流动相中沸点较低的部分,在抽滤过程中会损失更大,导致流动相溶剂组成改变,建议有机相和水相分开抽滤,再进行混合,超声脱气; 4)检测目标物是离子状态或者离子化的,那么控制流动相的pH就非常重要,就算是0.1单位pH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保留时间漂移10%左右,所以准确称量pH值并保证pH仪被很好的校正了,在反相色谱柱中,随着pH值的升高,酸的保留会减少,碱的保留会增加。 反相色谱中,分离离子或离子化的样品,保留时间会受到正确缓冲溶液的离子强度的影响,但影响会很小,可以不计,典型状况是缓冲盐的摩尔数改变20%,保留时间的变化是1%,缓冲盐的组成通常是称量的,那么大的误差是不会发生的。 #3 保留时间漂移 还有影响保留时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保留时间漂移(一直延长或一直缩短)。 1)大部分工作者认为漂移是平衡的问题,如果使用的是未修饰硅胶柱做正相色谱,这是最有可能的原因,使用半饱和流动相改善。反相色谱中,平衡通常会很快,5-10个柱体积的流动相通常就足够平衡了,但不全是如此,典型的就是离子对色谱中,使用离子对试剂平衡色谱柱,由于离子对试剂的浓度在2-5mmol/L甚至更低的浓度,它们要吸附在反相色谱柱填料表面,表面浓度在0.5-2μmol/m2,1根4.6*250mm的色谱柱大约有3g填料,需要2mmol的离子对试剂进行完全的柱平衡,流动相浓度为2mmol时,那需要1L流动相进行平衡,这个虽然是J端条件,但是用几百毫升的流动相去平衡色谱柱也是正常的,因此离子对色谱中,使用了有机溶剂清除了离子对试剂,这样第二天需要更长的时间平衡色谱柱。这两个现象都是流动相中有低浓度的强吸附试剂导致的,这是保留时间漂移最常见的原因,也还有别的原因。2)样品中含有强吸附剂,在重复进样中会慢慢累积,从而改变色谱柱的化学性质,如:药品的赋形剂。可以通过观察保留时间变化的速率来得知杂质是从流动相中引入还是样品中引入。实验如下:● 进样几次,如:进样四次,共使用了1个小时;● 走相同量的流动相,不进样;● 重复第一步;● 做一个关系图;保留时间:▲ 对时间的关系 ▲ 对进样次数的关系如果第一个图得到一条平滑的曲线,那么流动相是引入杂质的原因,如果第二个图得到一条平滑的曲线,那么杂质的来源是样品。3)键合相水解,色谱柱制造商会制定一个pH范围,超出范围可能导致键合相不稳定,然而,很多情况下使用者不得不在接近这个pH极限,但是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线,因为水解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如:温度,有机溶剂,缓冲盐的浓度和种类,样品的化学性质等,因此这个水解也可能发生在这个pH范围内。要保存固定相的水解稳定性,最好是在中性pH值(3-5左右)和低温下。等度条件稳定性优于梯度条件,在等度条件下发生水解的过程中,键合相通常会发生自我吸附,并达成一种区域平衡,在使用高浓度的有机溶剂时,在梯度时或者冲洗色谱柱时,这种平衡会被打破,键合相被冲出色谱柱。4)温度的变化,如果样品是自动分析过夜或者过了周末,那保留时间的漂移可能和实验室的温度变化有关,在很多地方,室温的设置在晚上或者周末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1℃的变化导致保留时间的漂移大约在1%到2%。这个可以联系最后一个导致保留时间漂移的原因--柱压的增加,柱压的异常升高,表明色谱柱被污染,仅仅是筛板被堵塞就可能导致保留时间漂移,这是因为,为了使流动相通过筛板,需要额外的压力来促使流动相通过筛板,这会使流动相在摩擦的过程中受热,从而导致保留时间的漂移。5)反相色谱键合相发生了“相塌陷”,由于流动相中有机溶剂比例太少,高键合覆盖率、“完全封端”的C18没有很好的被流动相浸润,这会使得流动相和固定相没有很好的接触,造成键合相卷曲,固定相之间相互吸附,从而导致固定相可以和样品相互作用的表面积减少,使得保留时间逐渐变短。这时候立即用一定量的有机溶剂(建议40%乙腈水)冲洗色谱柱可以使键合相恢复,这种现象在短链烷烃结合,未封尾的反相键合相上则很少发生,或者是不发生。
  • 食药检测机构:保留国家队?拥抱第三方?
    食品企业几乎都遭遇过跟检测相关的乌龙事件。行政整合和推向市场被认为是提升检测能力的两剂猛药。然而行政主导的食药检测机构整合遇阻,全面第三方也存在争议。   因为历史上药品审批检测中存在的乌龙和丑闻,大多数发达国家存在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并行的机构提供检测服务。政府通过自建检测机构或购买第三方服务来满足公益性的检测需求。经营性机构则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寻求市场化。   检测机构的&ldquo 乌龙&rdquo 罚单   一家来自欧洲的乳制品企业不久前收到罚单。   处罚依据是北京一家检测机构对该企业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抽检结果&mdash &mdash 微量元素和添加剂等多项指标不合格。企业因此被相关部门&ldquo 约谈&rdquo ,要求&ldquo 立刻在内地和香港下架,连电视广告都得停播&rdquo 。   然而两家大型检测中心随后对同批次奶粉的检测结果却显示,相关指标正常。这时人们才发现,出具第一份检测报告的机构,连检测奶粉的资质都没有。   随着中国的食品药品向现代化监管迈进,人们愈发意识到,以检验检测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为代表的技术支撑体系,是食药监管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当下的短板。   &ldquo 几乎每家食品企业都遭遇过跟检测相关的乌龙事件。&rdquo 前述乳品企业一位负责人说。   2012年7月,河南三门峡市疾控中心的检测结果指称今麦郎方便面的酸价超标,但随后该中心又自认&ldquo 资质不全&rdquo ,收回检测报告并向企业公开道歉。几乎同一时期,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声明,&ldquo 由于工作人员失误&rdquo ,对美赞臣等奶粉&ldquo 香兰素超标&rdquo 的检测结果无效。   食药检测是专业的技术活儿,然而检测机构的设置却并不专业。以食品检测为例,全国共有一千多家与食品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散落于农业、质监、卫生、食药等多个系统。食品企业会不定期接受各级各类管理部门的多项检测,结果却不共享、不互认。这既增加了行政成本,又加大了企业负担,同时还存在某些企业多次受检、而某些企业却总被漏检的弊端。   不仅如此,各级检测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一些检测机构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甚至将行业推荐标准作为强制标准(国家标准)执行。   &ldquo 食品检测结果有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检测方法不当。&rdquo 前述乳制品企业法规部人士说。但出了&ldquo 乌龙事件&rdquo ,由于检测机构的官办背景,企业往往选择&ldquo 息事宁人&rdquo 。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最新一轮食药监管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就是要整合食药检测资源。与此同时,检测机构市场化的大幕,也在2014年正式拉开。   整合模式五花八门   检测机构的整合并不顺利。   &ldquo 一个字,乱!&rdquo 考察了全国17个省份食药改革情况的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总结道。与其他检测机构不同,食药系统的检测体系从食品安全危机年&mdash &mdash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才逐步建立。一些地方检测机构还在建设中,就开始了新一轮改革。   根据2013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整合的思路是将工商、质检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划转到食药监管部门,包括人员、设备和经费。   但改革推进过程中,整合模式却是五花八门。   据安徽省食药监局办公室主任许伏新介绍,安徽整合了原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原省药物研究所、原安徽国家农副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统一成立了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下设三个所,分别是食品检验所、药品检验与研究所、医疗器械与药品包装材料检验所。   这是省级层面公认划转较为成功的例子。山西省则在市县级都建立了综合检测机构。   但在绝大部分省市,检测机构的整合实质上没有推进,仅划转了少量人员。这就导致专业执法人员和检验检测设备的缺乏成为建立基层食药检测机构的突出矛盾。   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市级食品药品检测所只有二十多人。&ldquo 只能完成省里下发的检测任务,日常检测根本顾不上。&rdquo 孝感市食药监局一位工作人员说。为迅速划转到位,在湖北一些地市,甚至划转了一些较大年纪的护士、助产士到食药监管部门或检测机构,有技术能力的微乎其微。   在山东菏泽,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上万家,实际检测机构不足规划要求的1/10。   &ldquo 广州市没有划转检测机构,因为质监部门不同意。&rdquo 广州市食药系统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对此,广州食药监局采取了变通方式,从轻工集团划转一个小型食品检验所,又从经贸委处划转一个酒类检测中心。   在一些划转难的地方,食药监管机构只能重新购买设备,以打造自己的技术平台。但胡颖廉担心,这将造成大量的&ldquo 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rdquo 。   &ldquo 食药技术支撑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平台。&rdquo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一位内部人士对各自为政的地方整合并不看好。作为国家食药总局的直属单位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中检院多次向食药总局递交报告,希望食药检测机构统一垂直管理,自上而下地成立一套相对独立的技术体系,形成数据共享和学术交流平台,同时不受地方行政因素干扰。但情况并未有任何变化。   目前,中检院与各省级检验机构之间并没有隶属关系,各省所和市、县所也是同样状况。中检院副院长李波在2014年全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工作座谈会上,把这种架构称之为&ldquo 发挥(检测)系统整体力量的一种障碍&rdquo 。   检测机构市场化破冰   在行政力量主导的整合之外,推动检测机构第三方化被认为是提升食药技术支撑能力的另一个思路。事实上,业界讨论多年的检测机构市场化已于2014年正式破冰。   根据质检总局发布的数据,目前,中国国有检验检测机构数占检测机构总数近80%,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约占19.5%,外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仅占0.5%,占比悬殊。   今年以来,国务院至少在五份文件中明确对检测机构改革提出要求,关键词便是&ldquo 市场化&rdquo 和&ldquo 检管分离&rdquo 。最新的一份文件宣布,到2015年基本完成多个部门的检验检测业务整合。政府原则上不再开办一般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这意味着,政府检测机构整合完毕后,下一步将进入市场化进程。   &ldquo 目前国内检测还是一个柠檬市场(经济学术语:指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劣胜优汰现象),大量检验机构处于小散乱的状态。&rdquo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张继宏说。   在张继宏看来,现在中国有2万多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条块分割明显,缺乏统一规划、有效监管,不同部门甚至会出具完全相反的检测结果。   在2010年的湖南&ldquo 金浩茶油&rdquo 致癌物超标事件中,最初,江苏省产品监督检验院检出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茶子油苯并(a)芘含量超标。但湖南省质监局却对外出示了检测合格的结果。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行政垄断造成的行业壁垒。   一个专业做蜂蜜检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总经理抱怨,现在对于检测机构的招标、抽检模式就像是为国有机构量身设计的。譬如政府不接受项目分包,这对于他们只擅长做某类检测的机构就很吃亏。机构成立5年,他没有承接过任何政府项目。   尽管技术实力较强,外资食品药品检测企业想要进入中国市场更加困难重重。   据欧盟商会相关人士介绍,在华运营的第三方实验室机构即使已通过国际认证和认可,也必须通过中国本土的认证和认可程序,同一公司不同实验室的每一项检测服务和产品都需进行行政审批,这给他们带来极大困扰。   &ldquo 我们很清楚中国检测市场的潜力之大,但政府的限制太多。&rdquo 总部设在法国的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的一位管理人员很无奈。   SGS集团中国区(即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裁申屠献忠也在几个月前的国际会议上表达了类似观点。在他看来,目前检测机构的整合会带来合作、收购等各种机会,但不会有想象的那么快。   &ldquo 食药检测行业已经到了必须市场化改革的阶段。&rdquo 张继宏说。   要不要保留&ldquo 国家队&rdquo ?   在机构整合和推向市场的两股力量并行下,一个不得不提出的问题是:食药检测机构是不是要毫无保留地市场化?   一方的观点是,应该把所有的检测机构都推向市场,优胜劣汰,整合自然而然就完成了,不需要行政主导。而另一方则认为,在市场化之外,还应该保留一些&ldquo 国家队&rdquo 。因为一旦进去市场,企业会因为逐利忽视食品药品监管的公共安全属性和社会责任感。   发达国家的&ldquo 药害&rdquo 被认为是前车之鉴。199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FDA)内部出现系统性失灵,药品的审批检测出现巨大漏洞,严重依赖外部评审专家而不是内部专业人员,多个药品因安全性问题撤市,最大的当属&ldquo 瑞素灵&rdquo 事件,该药适用于降低血糖的口服药物,但是,治疗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肝脏损害,最终造成了94人肝脏完全衰竭、66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ldquo 过去财政有经费拨给检测中心。如果有紧急任务交给检测中心,送多少都检。如果变成第三方了,送去能那么痛快地检测吗?&rdquo 安徽食药监局办公室主任许伏新担心在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时,使用第三方机构不一定能得心应手。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有两种并行的机构提供检验检测服务&mdash &mdash 公益性和经营性。政府通过建立政府检测机构或购买第三方机构的政府服务来满足公益性的检测服务。而经营性机构则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寻求市场化。   拿美国FDA来说,该机构在全美下设150多个办公室和实验室,有数以千计的医学、化学和食品工程学博士做技术支撑。   &ldquo 美国有非常成熟的检测机构市场,但所有的药品审批检测、食品的添加剂、颜色剂检测全部归属FDA总部,并没有下放地方或推向市场。&rdquo 胡颖廉指出,日本和欧盟的情况差不多。   美国FDA局长玛格丽特· 汉贝格此前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曾表示,FDA管理模式已经转向风险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政府利用新的检验和执行工具来确保&ldquo 事前预防&rdquo ,而不是&ldquo 事后反应&rdquo 。他们会投入大量资金研发&ldquo 预测&rdquo 系统(PREDICT)&mdash &mdash 使用基于产品完整生命周期的新型数据分析方法,在产品进入国家之前就对高危产品进行较好的定位&mdash &mdash 显然,这需要政府主导。   另外在一些常规检测之外,有政府背景的机构往往会在一些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上增加投入,而这恰恰可能是市场化机构的短板。   2013年8月,轰动全球的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就是因为新西兰一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做出了肉毒杆菌的误判。之后,新西兰和美国独立实验室进行了195次检测,并未发现肉毒杆菌。同时,上海市质监局所属的检测机构也做出了相同的判断。   在一些学者看来,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法则并不能完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政府需要有一支&ldquo 国家队&rdquo ,专门负责那些关系到战略层面和高风险的食品检测。   &ldquo 比如疫苗、奶粉等重要的食品药品的检测还是需要政府来做,但日常性、较为普通、没有战略意义的检测项目和机构全都应该放归市场。&rdquo 胡颖廉说,公益性检测机构不应该参与商业项目。他建议,国家层面确立一个公益性的研究机构,譬如中检院,各大区域中心也分别设立类似的派出机构,保证一定的独立性。   &ldquo 实验很重要的目的是为科研提供基础,而不是效益至上。&rdquo 华东某省级食品药品检验院院长承认市场化是趋势,但药品的评价性检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国家重大风险评估项目应该由政府主导的机构承担。在她看来,市场化的机构往往会以&ldquo 出价&rdquo 高低来选择项目的优先级。   &ldquo 检测机构整合和市场化的目的是加强监管专业性和能力。如果改革之后,监管部门都失去了专业技术力量支撑,单纯推市场化又有什么意义?&rdquo 胡颖廉说。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