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鱼
第2楼2010/01/11
三、第一次到现场解决。
观察:保留时间不稳定严重不正常,从理论上讲此色谱没有保留时间不稳定的理由。现场观察操作人员进样,手法并无问题,但他们要求严格置换15s。自己动手进样,为保证置换充分,置换时间较长。分析发现前面没有O2峰了,直接出N2峰。
分析:进样六通阀进样位置与置换位置混淆。实际上开始置换为进样,进样实际上是复位。因此置换时间长短影响保留时间长短,置换过久导致没有O2峰。
解决:修正进样和置换位置到正确位置。
说明:此错误由安装人员错误接线导致,经检查FID通路接线正确,TCD通路接反。虽然接反了可以使用,但目前FID和TCD两个通路的进样位置正好相反,感觉怪怪的。但由于懒惰,还是重新贴上进样、置换位置标签就算解决了。
效果:六次平行分析出峰时间稳定在0.80-0.81分钟,误差在合理范围内。
。
经此修正后,分析结果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能够稳定在2.1%左右了;但标准气体分析结果仍然在0.65左右,偏差较大。原因分析:显然以前的置换存在一定问题,由于开始置换实际上是进样,因此从样品接色谱仪到原来开始置换为实际置换时间。这一时间的不稳定,导致置换效果差。因此精密度差的问题自动解决,不再烦恼。烦恼的是准确度问题。
。
首先考察采样情况,随分析人员到现场采样,并亲手采样一个。现场采样无采样三通,空气混入可能性很大,由于没有三通,只好亲自动手取样,力争减少空气混入。分析自己采样的结果:1.62%,仍然不合格。
。
对工艺人员进行询问,了解到N2是用制氮机去除空气中O2得到。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Ar,而分子筛无法分开O2和Ar,因此导致O2含量增加。查数据得到空气中Ar大约含量为0.93%,调整到去掉O2,大约1%左右。从分析结果中去掉1%,大约0.62%,仍然说明置换效果不佳。问题遗留:Ar含量需要精确测定以确定实际值。
。
标准气由于生产厂家不很可靠,是否含有Ar不确定,因此也无法相信。本次处理只好结束,需要联系朋友解决标气和实际样品的O2和Ar的含量,以便确定分析准确度。第一次维护结束。
皮皮鱼
第3楼2010/01/11
四、第二次到现场解决。
在此之前,联系其他朋友对标准气和实际样品进行了测试。发现标准气中O2含量为0.49%,Ar含量为0。标准气还是准确的。实际样品中Ar含量为1.1%,几个样品O2含量在0.5-1.2%之间,说明制氮工艺存在问题,氧没有完全去除。但正是因为制氮工艺的不稳定,对此色谱分析的准确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置换N2的纯度需要色谱仪来保证,否则可能出现安全问题。因此第二次去现场解决成为必然。
。
现场解决过程:
首先进行标准样品6次平行性分析,结果稳定可靠,在0.62%。O2色谱峰峰形良好,N2色谱峰有较强拖尾,但可以接受。检查积分峰底,面积积分没问题。
检查实际样品分析谱图,O2色谱峰略带拖尾,怀疑是Ar。N2仍然有较强拖尾。
。
分析:色谱稳定性良好,O2偏大只能是O2峰面积过大或N2峰面积过小造成。采用外标法,或调整O2和N2校正因子应该可以解决问题,但不符合二者校正因子文献值相同这一事实。
由于峰面积过大不合乎TCD原理,因此必然是N2面积过小。原因只能是一个:检测器过载。打开色谱侧面板,发现定量环很粗糙,很大。基本确认为TCD对N2过载超过线性范围,导致N2面积偏小。
。
检验:为了减小进样量,采用从进样位置切回置换位置后马上切回进样位置,不给充足置换时间的办法来减小进样量。测定标准气,此时O2面积在正常进样值的1/10还小一点,面积归一化结果O2含量为0.50%。确定问题为定量环过大,导致N2在TCD超载所致。至此,第二次调试完成。
。
联系厂家减小定量管,由于没有,后更换为50cm 1/16英寸连接线,虽然色谱峰面积减小非常多,但测试结果准确,基线平直度能够满足更低含量要求,能够保证合适的检测限。标准气准确性问题解决。
。
实际样品准确性。采样三通已经买到,所有样品均采用三通取样,取样误差已经消除。由于N2含量都在95%以上,因此决定对所有测试结果按照O2含量减1.1% Ar含量的办法消除Ar影响。并在操作说明中指出本方法仅适用于N2含量大于95%的制氮机氮气中O2含量的测定。实际样品分析准确性问题也算解决了。
chengjingbao
第9楼2010/01/12
这种思想要不得,许多实验室人较多,仪器少且有备用,差点、软点都没什么。可南方许多企业的分析室,人与仪器比往往达到1:30,或1:50,甚至更大,一个点上的问题,影响就是巨大的.所以仪器质量却是第一位的,而价格却是次要的.
过去,我经手的分析室,最多达9个人,主要设备仪器只有28台,现在,工作面扩大了5~10倍,仪器也增长了这么多,而人却减少了一半.我测量过,如果一台表10年中故障一次,那么,你10年中就别指望大休息啦.10年不出故障,有多少表能做到?国产的就更不行啦.人手多,可以拚一下国产设备.人少的话,就要慎重选择.
我调研过我们同类国产企业,一般分析人员配备都在10~15人,且只分担我们三分之一的工作,也就是我们扩大分析面前的工作.且分析深度和广度都不我们大.
最后,感谢皮老师的分享,特别是故障排查思路明晰,很受启发!
个人观点,莫以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