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讨论】北京明年半数人将垃圾分类

  •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
    2010/04/18
  • 私聊

噪声/辐射等检测

  • 前日,北京垃圾分类正式启动。今年北京将在600个居住小区、30%的党政机关实施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市市政市容委昨日消息,根据北京市垃圾分类推进计划,明年50%城镇常住人口将实现垃圾分类达标,也就是说,在北京市4000余小区中,实行垃圾分类小区将达到3000余个。

      据了解,目前北京每天的垃圾产生量是1.84万吨,若用装载量2.5吨、车长7米的清运车辆来运输,装载这些垃圾的卡车若排成一列全长为47.8公里,能够排满三环路一圈。

      市市政市容委负责人表示,由于北京垃圾处理压力日益增大,卫生填埋不仅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垃圾中的可利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威胁。今年,北京将建立分类垃圾运输渠道,今后,试点小区和单位分类后的厨余垃圾可采取就地处理实现垃圾源头减量,也可通过分类运输进入大型生化处理设施进行资源化处理。

      市市政市容委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副处长邓俊表示,目前北京已经制定出垃圾分类考核奖励办法,下一步会请社会第三方——环保组织等社会团体对600个试点小区进行抽查,进行达标和不达标评定,市市政市容委将给各区县下指标,该指标将纳入到各区县工作考核中。

      ■ 对话

      推进垃圾分类“最差钱”

      北京何时普及垃圾分类?推广垃圾分类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昨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市政市容委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副处长邓俊。

      新京报:目前北京市有4000余个小区,什么时候所有小区都实现垃圾分类?

      邓俊:这个时间不太好确定,因为还需要进行一些硬件设施建设。

      新京报:首批600个小区是根据什么选定的?

      邓俊:此次挑选的600个小区覆盖面比较全,包括高档小区、普通小区和单位宿舍。

      新京报:目前推进垃圾分类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邓俊:最大的困难应该是建设系统上、硬件设施上的资金投入。目前北京很多处理设施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的老模式,最典型的就是用人力三轮车运输垃圾,这在一些地方已经不用了。

      新京报:大概需要多少资金投入呢?

      邓俊:这个不好估算,就举个例子,原来传统的混合垃圾楼需要100多万,现在个别小区使用的分类密闭垃圾楼则需要投入200万元。还有现在一辆人力三轮车就需要1500元,而一辆电动车则需要几万块。但这些投入将会换来环境效率的提高。

      ■ 探访

      探访1 西城阜外西社区25号院

      三千居民分类投放率100%

      作为垃圾分类较早的社区之一,2008年起,西城区阜外西社区25号院就开始推动垃圾分类试点。

      试点之初,西城区市政市容委给每个试点小区发放了分类垃圾桶,同时给每户居民发放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和垃圾袋:绿色垃圾袋装纳厨余垃圾、灰白色垃圾袋装纳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则由居民自己分类,小区外有商务部门的废品回收点。

      在政府部门推广试点之前,家在25号院的鲁大爷就已经开始了垃圾分类。“厨房、客厅、卫生间的垃圾进行完全独立的分类,能够回收的塑料瓶、报纸之类的就收集起来卖钱”。

      阜外西社区服务站站长石成龙表示,目前试点范围内1110多户居民、3000多人的垃圾分类投放率已基本达到100%。他表示,分类以来,垃圾减量大约能达到10%左右,但基本都集中在可回收垃圾范围内。其他厨余垃圾和生活垃圾,还看不出明显的减量效果。

      探访2 朝阳枣营北里社区

      收集、运输、处理全程分类

      朝阳区麦子店街道的枣营北里社区是最早开始垃圾分类试点的小区之一。昨日,记者逐一打开小区内的4处垃圾桶,发现在重点分类出来的厨余垃圾桶内,依然有不少明显不属于厨余垃圾的塑料袋、包装纸等。

      居民苏先生介绍,约一个月前,小区给每户发两个垃圾桶,一个绿色一个灰色,每个月还去物业领分类垃圾袋。他认为,目前垃圾分类最大的困难在于年轻人和外来租户,因为白天基本不在家,也不一定拿到了垃圾袋和垃圾桶。

      但在小区西门外的集中处理站,“收集处理”的分类却井井有条。朝阳区市政市容委环卫基础设施科负责人宋洪祥介绍,这是朝阳区第一个密闭式清洁站,负责周边5个小区的垃圾集中收纳。它在垃圾分类上实现了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分开。

      这里摆放着三个大的密闭式储存罐,分为绿色和灰色,门口则停着绿、灰色的电瓶车,车上装有两种颜色的垃圾桶。枣营北里的分类垃圾桶就是由这些电瓶车去收集,再送到这里集中打包。

      探访3 海淀小泥湾社区

      垃圾分类后易再次混合

      今年春节前,双榆树小泥湾社区的居民便收到了分类垃圾桶和可降解袋,但近3个月过去后,这里的垃圾分类秩序并未建立起来。

      昨日,小泥湾社区每栋楼前都并排放着两个灰色垃圾箱,桶身上标注“厨余垃圾”或“其他垃圾”,记者没能找到“可回收物”垃圾箱。掀开靠近小区北门的一个厨余垃圾箱,里面扔进了一件破旧毛衣,而一些果皮则被抛入“其他垃圾”箱内。停放在垃圾箱附近的一辆垃圾转运车,没有封闭设施,菜叶和塑料袋混杂在一起。

      小区居民黄女士说,春节前居委会便上门发放了分类垃圾桶和可降解的垃圾袋,用完可以去居委会领取。她发现,自己按分类丢弃的垃圾,总会被收废品的小贩抢先处理,可回收卖钱的废弃物被挑拣出来后,剩余垃圾又混在了一起。黄女士家楼下的垃圾箱内,很多原本扎紧的垃圾袋都有破口,洒出来的垃圾再度混合。

      “几十年扔垃圾的习惯很难说改就改。”小泥湾社区北门小卖部的店主李女士说,垃圾分类流程很繁琐,在政府没有强制性分类措施时,北京的老小区很难自觉建立垃圾分类的机制。
    +关注 私聊
  •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

    第1楼2010/04/18

    应助达人

    【回应】

      分类运输避免再次混合

      邓俊表示,小贩的出现不可回避,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过程。从另一个方面看,小贩的存在也帮助实现垃圾资源化,他们把可回收的垃圾流入到资源回收渠道。建议居民从家庭分类好,小贩有针对性地索取可利用的物品,影响不会太大。而在运输环节,北京将建立分类垃圾运输渠道,避免分类垃圾再次混合。

      探访4 东城菊儿小区

      垃圾咋分类居民搞不清

      菊儿小区毗邻南锣鼓巷,是北京楼房四合院的代表性建筑,这个以绿化、节水等环保项目著称的示范区,其垃圾分类实施情况未能走在前面。

      菊儿小区面积不大,三层小楼构成的几进四合院大约有居民200多户。南侧的院落有一组三个分类垃圾箱,分别用绿色、蓝色和灰色区分,用图片和文字标注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但揭开箱子发现,腐乳的玻璃罐成了厨余垃圾、保鲜膜被扔进了“可回收物”……还有一袋未分类垃圾随意搁在了箱外。

      随机受访的3位住户,只有一名长期租户吴先生知道要垃圾分类,其他均表示不知道,也从未领取过分类垃圾桶和可降解垃圾袋。另一位吴姓受访居民则表示,垃圾分类后,要经过小区清洁工的一次分拣,容易再混合,效果不好。对于餐盒等是否属于厨余垃圾,受访居民并不确定。

      对于小区垃圾分类的现状,菊儿社区主任周桂芝表示,小区200多户居民中,超过半数是租户,流动性大,不便垃圾分类设备入户。“今天发了垃圾桶和袋子,明天他就搬走了,新租户就领不到了。”周桂芝说,社区对租户除了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没有更好的办法。

      【回应】

      垃圾回收后将再次分类

      邓俊表示,目前小区里摆放的垃圾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厨余垃圾桶,另一个是其他垃圾。这个对百姓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厨余垃圾之外的任何垃圾都可以投放到其他垃圾桶里,相关部门在回收这些垃圾后会通过后端分选线从粗到细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能够利用的分选出来送到规定的地点。实在不能用的例如残渣等物品将拉去填埋。

      ■ 综述

      北京垃圾分类14年未竟路

      昨日下午,崇文区东四块玉南街4号院厨余垃圾处理机房内,传出嗡嗡的机器低鸣声。玉南街4号院系北京2003年设的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机房内厨余垃圾处理器已经运转了7年。与其同时上岗、在其他小区工作的“同伴”,多已停工。

      前日,北京再次推出“小区垃圾分类回收”全市性行动——本年内,600个居民小区实现垃圾分类。据不完全统计,自1996年北京首设“西城大乘巷垃圾分类试点”至今,这是第五道市级“小区垃圾分类回收招募令”。

      社区分类试点收效甚微

      作为全国首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1996年,西城区大乘巷垃圾分类试点“挂牌运行”。4年后,北京成为全国八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之一。

      之后,北京连年推出垃圾分类居住小区、社会单位试点,2002年达265个;2003年达280个;2005年达406个。2005年前后,宣武区、西城区部分社区,为实行垃圾分类,甚至免收居民每户每月3元的传统垃圾清运费。2000年至2007年,官方一度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补助居民小区的厨余垃圾处理机。

      但是,官方虽然倾注了大量财力、物力,垃圾分类在各个社区却未掀起波澜。

      2007年7月至9月,中国人民大学学生邓啸明调查小组,专项调查了恩济里、建功南里等13个垃圾分类示范区,其出具的调查报告显示,生活垃圾分类还未达到政府宣传、公众预期的效果,“如恩济里小区,28组垃圾桶,半数以上只用了1个桶。”

      去年1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调查了北京144个垃圾分类示范单位,结论仍为:分类试点工作效果甚微。

      此次吸取教训分类运输

      “环保秀”,对于此前的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北京市政府参事、垃圾对策专家王维平直言,前期走了一段弯路,分类投放,却未分类运输,“垃圾车一来,一股脑把所有垃圾都堆进去了,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的垃圾分类处理手段和设施”。而不少小区的分类回收垃圾桶,形同虚设,“一个小区,470多个垃圾桶,98%的桶内垃圾没按规定分,废纸、剩饭、塑料袋全在一块儿。”

      “就跟学走路一样,总要摔跤的”,王维平形容说,本年推出的600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矫正了垃圾分类方向,“吸取了原来的教训,规避了原来的问题,最起码做到了分类投放、分类运输”。

      玉南街4号院物业公司朱经理表示,历经两年,该小区90%的居民才接受了垃圾分类,“开始的时候很难,完全靠清洁员二次拣拾,两年后才有好转”,他坦言,直至今日,仍有一些居民拒绝垃圾分类。

      “物业执行、居民配合、法规立法,一个不能少”,崇文区市政管委工作人员说,官方倡导、推广试点,只是居民垃圾分类的一个方面,“为能使东花市一社区物业公司安装厨余垃圾处理器,我们跑了25趟,如果能通过立法量化小区的垃圾分类标准,情况会有根本转变”。

      王维平同样寄希望于已纳入本年立法规划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但他同时表示,居民垃圾分类无法一蹴而就,“如果达到日本、德国的标准,垃圾分十几种回收,北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
    +关注 私聊
  •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

    第2楼2010/04/18

    应助达人

    垃圾分类小常识

      厨余垃圾:包括剩饭、骨头、果皮等。

      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和渣土、卫生间废纸等。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玻璃、塑料、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此外,废电池、废灯管、废弃温度计、过期药品等为有害垃圾,需特殊安全处理。

      数字:

      1.84万

      去年以来,北京市居民和单位生活垃圾产生量日均达到1.84万吨,厨余垃圾占全市生活垃圾的60%。

      8%

      垃圾产生量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将在4年内全部填满。

      1.74万

      目前北京市垃圾处理厂设计的日处理能力仅为1.04万吨,实际日处理量为1.74万吨。

      500

      北京每年填埋垃圾至少需要占用500亩的土地,几乎要消耗掉两个小村庄。

      17万

      北京有17万余人靠垃圾为生。他们帮助北京实现了废旧物资再利用,也减少了最终的垃圾处理量。

0
    +关注 私聊
  • wsy18

    第3楼2010/04/19

    垃圾分类势在必行,垃圾分类必须大力宣传,加强教育必须从儿童做起。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