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
第1楼2010/10/27
质检总局关于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有关监管工作的通知(质检办食监函〔2010〕981号)
质检办食监函〔2010〕981号
关于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有关监管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经查,运城市云天化工有限公司、郑州沃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漯河市天利食化有限公司、山东潍焦集团有限公司、临沂市河东区郑旺昌宏食品添加剂厂和漯河高新技术开发区广源食化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生产的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中检出磺酸盐。总局已通知有关地方局依法给予处理。现就有关监管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及时将上述6家企业生产的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检出磺酸盐的情况公开告知本辖区可能使用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的食品生产企业。要求有关食品生产企业按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国家质检总局2009年第119号公告)立即开展自查,发现有使用上述6家企业生产的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的,立即停止使用该食品添加剂;并对使用上述6家企业生产的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铵生产加工的食品实施自检或委托检验,发现问题及时依法召回并处理,并及时将相关情况报告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二、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按照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要求,对辖区内检查出的不合格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立即依法处理,责令企业停止生产,查明不合格原因,召回问题产品,依法查处无证生产行为。对于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依法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三、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规定做好督查督办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当地政府、食安办和整顿办,并及时报总局食品司。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九日
去年冬天
第2楼2010/10/27
简论《食品级碳酸氢铵中的磺酸盐和植物油防结块剂对人体危害》
首先来看碳酸氢铵的生成过程,也就是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基本反映。
氨水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过程是一个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其反应式如下:
NH3•H2O→NH4OH
2NH3•H2O+CO2=(NH4)2CO3+H2O
当二氧化碳通入过量还会发生如下反应
(NH4)2CO3+CO2+H2O=2NH4HCO3
氨水吸收二氧化碳实际反应很复杂,首先先形成碳酸氢铵结晶中心,然后碳酸氢铵颗粒逐渐增大。碳酸氢铵是白色单斜或斜方晶体,在母液中分离而得的产品。
由上可知,氨水吸收二氧化碳不仅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而且是一种气体在液相中的扩散过程。
一、 碳酸氢铵结块原因分析:
从碳酸氢铵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分析:
分子式NH4HCO3
分子量79.06
比重1.58
熔解热---6.69千卡/克分子
(一) 熔点 35度以上时逐渐分解成NH3、CO2和H2O在适合温度,而NH3、CO2和H2O也会形成NH4HCO3,2NH3•H2O+CO2+H2O=2NH4HCO3是一个可逆反应。碳酸氢铵易吸潮、分解。
(二) 1、颗粒细小
2、受压
3、吸潮分解再结晶
4、会水量和温度等诸多因素影响
二、探索磺酸盐的防结块原理
磺酸盐溶液加入氨水中,氨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可以减少碳酸氢铵结晶中心形成。催使碳酸氢铵结晶颗粒增大。在碳酸氢铵形成过程中,磺酸盐只起到催化作用,而本身不参与反应。碳酸氢铵颗粒大,易从母液中分离,使产品水份含量低,易烘干。而绝大多数磺酸盐分子被带入母液,成品中残留极少。从而可知,磺酸盐防结块原理,主要使碳酸氢铵颗粒增大而不易结块。
三、 再来探讨植物油防结块原理
植物油防结块剂一般不加入氨水中,植物油溶液与氨水不互溶,植物油溶液一般不加入分离过程中,使碳酸氢铵颗粒表面形成一种膜似的,颗粒与颗粒隔离,也就是油包物。防结块原理就是让颗粒与颗粒之间隔离。由此可知,植物油防结块剂在产品中含量远远大于磺酸盐防结块剂。
四、 从社会低碳及节能降耗分析
(一)磺酸盐防结块剂,在碳酸氢铵形成过程中能使碳酸氢铵结晶中心减少,催使碳酸氢铵结晶增大,易从母液中分离出来,使半成品中水份含量低,易烘干,可提高产量。节能降耗。每吨食品级碳酸氢铵可节煤、节电折人民币50—100元。在当今世界人类已进入低碳生活。磺酸盐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 植物油防结块剂,在碳酸氢铵形成过程中,一般不在氨水中加入,而在母液和碳酸氢铵分离时加入,起到油包物作用,用量之多,成本之高,在产品中残留之多。不管从哪一方面的效益考虑都不可取。
五、 从对人体危害分析
(一) 国标附录A中讲到磺酸盐类为有害防结块剂,它与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作用生成 蓝色的离子化合物,并能被1,2二氯烷萃取,该反应对磺酸盐类表面活剂为特效反应。
上述只说明磺酸盐类与某物质反应即作用,并不能认为有害有毒,没有充分证据和理由。
(二)从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来看:
GB1888-1980,GB1888-1989,GB1888-1998,GB1888-2008国标历经20-30年改版,没有一例因食品级碳酸氢铵中含有磺酸盐所得病例。如果 返现应该向联合国人口健康委员会通报,使世界各国标准进行修改。
(三)从2008年国标来看与世界大国指标不一致。第七章中写到“添加防结块剂产品的不挥物指标不大于0.55%,也就是说该指标为防结块剂指标,而不是食品级碳酸氢铵本身的指标,从食品级碳酸氢铵中该指标没有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