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wyu
第1楼2011/02/19
论坛上传文件速度太慢了,我传了一个晚上也没把一个不到10M的本地文件传上,先指向酷6的视频吧。
再补充一些相关的报道:
内地客澳门抢购奶粉 国产奶粉亟待重塑信心指数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1年的春节期间,经常能看见在澳门的酒店门口,国内游客提着大罐小罐的婴儿奶粉,频繁进出的一幕。此前出现在香港的婴儿奶粉被内地游客扫货的现象,已经蔓延到了澳门。
《新闻纵横》值班编辑曹博昨晚采访了一位澳门居民刘女士。作为一名相关从业者,也作为一位母亲,他对澳门奶粉市场十分了解,她向记者介绍说:与大陆不同,澳门的奶粉大多是在药店搭售,并且有专门经销商配送,监管十分严格。此前也有大陆游客从港澳两地带婴儿奶粉回内地的情况,只是最近出现了婴儿奶粉一罐难求的现象,她还向记者讲述了,与一位大陆游客走遍了一条街,也没买到所需品牌婴儿奶粉的经历。
刘女士:遇到一个内地旅客,她逛了一整条街也买不到想要的奶粉品牌。她说她有两个婴儿,比较大的宝宝可以不吃(奶粉),可以吃稀饭,但比较小的婴儿一定要吃奶粉。她就转到另一个供应量比较多的奶粉品牌。
驻澳门记者卢军就此专程走访了几家药店,药店老板指出,现在市场上出现一罐难求的现象主要是经销商供货不足的问题。
澳门奶粉非常缺货,而且市场需求不正常。一家药房负责人说,市面个别奶粉缺货的现象主要是供应量不全。代理商不定时向药房或其他零售商送货,不过每次供货量都非常少。他回忆上次供货已是20天之前。
记者在药店里看到,仅有的其他系列奶粉也只有五六罐。虽然药店没有设定顾客购买上限,但35分钟内这六罐奶粉已全部售完。这位药店负责人表示,不太清楚下一次来货时间。
由于澳门和香港地区本地并没有大型的奶粉制造商,奶粉的进货渠道主要依赖进口,这也导致进口奶粉经销商的供货量决定了市场的存量,供货量的减少也直接导致了奶粉的涨价。
对于从春节前开始,澳门市场各品牌的婴儿奶粉不同程度的涨价和一罐难求的现象,刘女士认为供货不足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刘女士:每个奶粉生产商规定港澳供应量,如果澳门突然增多内地旅客(买奶粉),但没有增加给澳门区域供应量,不是供应不够,而是购买者增多了。
对于大多数进口品牌的来说,香港澳门地区的婴儿奶粉的供应量是一定的,当买的人多了,自然会出现货物紧俏的现象,此前香港就曾推出过奶粉限购政策,来防止大量的大陆游客扫货行为。
为什么大陆顾客这么青睐去港澳购买婴儿奶粉?记者在很多母婴服务网站上都看到,很多网友购买港澳奶粉的原因是便宜。
但在购买操作中,记者发现算上去港澳的路费,或者购买奶粉的运费,原本内地与港澳的奶粉差价,基本被抹去,甚至会超出国内售价。中国之声经济观察员张春蔚指出,主要原因还是大陆顾客对国内婴儿奶粉信任缺失造成的。
张春蔚:目前澳门奶粉短缺只是余波,在此之前,香港奶粉也出现限购。不仅是澳门,凡是中国游客比较容易去到的地方,包括东南亚,也会出现奶粉短缺。这背后跟此前大家对于国产奶粉的信心问题有一定关联。加上国外奶粉基本是原装,到中国内地市场很多经过分装,配方奶粉会针对本地儿童不同需求改变配方。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国产奶粉出现一定危机,出国游在增加,大家顺便捎点奶粉回来很常见。这提醒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国产奶粉信心指数的建立。
zwyu
第2楼2011/02/19
再来看看早在三鹿出事的时候,网上的一个博客文章(数数看这10条建议现在实现了几条??):
逆势而上,打造乳品强国
三鹿出事后,中国乳业整体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是,让国民统统购买洋奶粉是不切实际的,就是按现在的价格也很难承受,何况如果国产乳业整体趴下,进口奶粉不可能不涨价。有句话说出来可能会让一些人不舒服,不过我还是想说:大力标榜自己只买洋奶粉以后更不会碰国产奶粉的人,要么是为了显示自家经济条件优越,要么是不知道中国大部分家庭根本就不具备这个消费能力;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奶粉需求总量庞大,奶粉的支出自然庞大,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看,中国政府绝无可能放任洋奶粉独霸中国市场,大国责任首先要对本国国民负责任,对国家经济安全负责任;致病的只是三鹿奶粉,查出三聚氰胺的共22家,其余大多数并未参与到“投毒”行列,我们不能让有良企业跟着受罚。选购洋奶粉还是国产奶粉是你的自由,大可不必在互联网上号召中国人民行动起来将所有国内品牌一脚踩死,真要是国产品牌死光光,买洋奶粉的人同样会受到损害。
但事实上无辜品牌已经遭受了池鱼之殃。现在很多百姓信不过国产奶粉,是因为对国产奶粉失去了信任,使他们丧失信心的,是无良企业,某些黑心人,以及相关主管部门,消费者永远不应该是被指责的对象。经济社会是用两条线搓成的绳子串起来的,一根是钱,另一根是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美国政府斥巨资接管两房,目的就是挽回投资者的信心。要复兴国产乳业,就要从信用入手。曾经也有很多外国奶粉出事,但人家挽回了信,赢得了心,我们为什么不能?中国航天都能超英赶美,怎么就不能复兴中国乳业?本文就一个“信”字提出如下浅见,希望能有些参考价值。
一、虽然田文华倒了,但牌子还挂着,然而,三鹿品牌价值已经是个负数,应该考虑放弃这个沉重包袱,让其他企业兼并。估计庞大的三鹿集团刨去受害者的救治与赔偿费用,只能余下设施和员工,并入其他企业是最好的选项,等到包袱背不动气喘吁吁放下就晚了。
二、对问题奶粉有责任的人和机构要继续追查到底不使漏网,彻底消除责任人的侥幸心理。制假方法的始作俑者与传播者要除恶务尽,视生命安全为无物的管理者要一查到底。
三、国家质检总局的主要领导应该是理工出身为主,政工出身为辅。虽说理工与政工各有妙用,但主管产品质量这一块,理工科出身的显然更合适。每一大块——比如食品卫生,质检总局应该有行家总负责,出事了就找他。
四、规范问责标准,确保主管领导应负的责任不被公关、金钱、政治等因素削弱。李长江以及石家庄相关行政主管的乌纱帽被摘,很明显是因为死了人,但用死人作为问责起点显然过于宽松,这点需要在规范问责标准时重点考虑。不但大错要有大罚,还应该让小错得到相应的处罚,如此,既保护了群众的利益,对政府主管也是一种保护。
五、强制规范乳品质检方法。拙文《谁投放了三聚氰胺? 》中提到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技术成熟,适用范围广,检测速度快,且能进行在线检测,建议作为乳品检测的首选方法。
六、建议用“原生态奶粉”替代“配方奶粉”,以利于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控制,乳品企业只允许将鲜奶干燥、包装,不得添加任何东西。众所周知,最好的乳品是母乳,而母乳是不“配方”的,由此可见,“阶段奶粉”的意义不是很大。确有必要增添什么的,添加剂由药品企业生产,药品的生产条件和质量控制绝非食品可以比拟的。发达国家加拿大就偏向于选购有药厂背景的奶粉。
七、确定奶粉成分合格范围后,定期在媒体上公布中国境内销售的所有乳品(不分国产、合资和进口)抽检结果。为了消除“公关”效应,国家级质检机构收到的样品只有随机编号,送检部门不得透露或暗示生产企业的名称,否则视为刑事犯罪。生产商应保留所有批次原料奶样品若干时间备查。
八、禁止明星代言乳品广告,民众选择乳品的根据只有质量和价格。明星效应多半是非理性的,比如说,丁俊晖有没有喝牛奶的习惯以及是不是喝所代言的那家牛奶都是问题,李宇春入选改革开放30年人物的百名候选能有多少理性成份?处方药就不允许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
九、乳品质量应当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统一管理,质检、工商、防疫等机构共管,责任反而被稀释了。婴幼儿奶粉由于特有的广泛性以及与健康高度的关联性,应该像药品一样归入特殊商品的范畴。
十、国家建立母乳库,高价收购哺乳期妇女剩余的乳汁,统一消毒后出售,或者低温干燥后将其添加到婴幼儿奶粉中提升品质。个人认为,婴幼儿每天获得至少300ml母乳对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将母乳这块作为一个产业发展,确保乳汁质量的技术是足够的。
母乳产业化有单独探讨的必要。中国自古就有请奶妈的传统,不论官宦之家还是黎民百姓,但如今的中国,能请得起专业奶妈的毕竟只限于极少数富豪之家,产业化不但可以让中国普通妇女有了一个高收入的选择(理论上,其吸纳的人数是不受限制的),也能将婴幼儿奶粉质量提升到洋奶粉难以企及的高度。不用说,此举可以极大地增强中国宝宝的健康水平。我做过小小的调查,只要收入达到全国平均工资的10倍,除了少数富裕之家,大多数妇女乐意从事这个“职业”。月薪1万元(广东奶妈月薪在1.8万元左右),是中国很多家庭脱贫致富的起点。以前老家那边,小孩两三岁还在吃奶很正常,我隔壁的一个吃到5岁,小朋友后来因为不堪玩伴的嘲笑而断奶了。一个哺乳期妇女,可以选择分娩一年后将乳汁出售给母乳库。非哺乳期妇女是否允许通过医学手段加入产业大军另行研究,但任何一个人从事这一职业的应该有时间上限,比如累计不得超过3年,时间从第一次出售乳汁算起,年龄也应该受到限制。累计时间和年龄的上限有利于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不受家庭变态成员的伤害。 ..
zwyu
第3楼2011/02/19
看看一些网友的评论(洋奶粉要钱,国产奶粉要命?):
网友关注洋奶粉蚕食中国市场 呼吁国产奶粉重塑诚信形象
农业部日前透露,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国有品牌奶粉的市场占有率被逐步蚕食,2010年,进口奶粉已经与国产奶粉平分秋色,2011年,洋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可能超过50%。网友对此普遍感到无奈和痛心,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直接原因是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缺失,国内消费者不信任国内奶粉质量,本质是消费者和奶粉公司在为中国奶业监管不力和缺乏诚信埋单。国有品牌奶粉只有靠诚信才能重新赢回市场,只有重塑形象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赖。网友们期待有关部门深刻反思,重视并实践“监管也是生产力”的经济原理,不断完善监管机制,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洋奶粉蚕食中国市场的直接原因在于国内奶业信任的丧失。一位辽宁省大连市网易网友说,是国人自己把自己的生意做没了,这就是没诚信的结果,现在谁还敢让自己家的孩子吃国产奶粉,虽然说经历了三鹿奶粉事件之后企业有所收敛,但奶粉尤其是婴幼儿奶粉市场需要靠长时间的信任去建立。腾讯网友“Cynosure”说,失去了信任,丢掉的何止是市场,连未来也一并丢了。新浪网友“浩瀚”说,之所以选择洋奶粉,因为国产货不可信,外国产品垄断暴利是自然的,是因为用户认可。腾讯网友“╃射手座╃”说,其实这怪中国企业自己,今天三氯氰胺,明天性早熟的,搞得人心惶惶,现在一家都一个孩子,谁敢拿孩子乱开玩笑?网易山东省德州市网友“神马河蟹”甚至说:“洋奶粉要钱,国产奶粉要命啊!”
中国奶粉行业现状其实是为中国奶业乃至中国食品之前的监管不力埋单。一位新浪网友留言说,相关部门应该深入检讨、想方设法恢复国人对国产奶粉的信心才行,现在“忧心忡忡”地担心“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蚕食,国产奶粉产业链遭到破坏”,殊不知这正是此前因为监管不力带来的巨大负面后果。知名网友“五岳散人”认为,三聚氰胺事件前,我们的奶业产业链原本已经相当稳固,这是自己把自己给弄残的。现在支付的这份暴利,其实是为中国奶业与中国的食品监管埋单。买洋奶粉买的不光是那一罐罐奶粉,还有随之而来的安心。固然经常也会看到关于洋奶粉的负面新闻,但为什么我们会对这些东西还有基本的信任?这就是他们背后所代表的东西:质量,以及他们监管部门为了维护质量而做出的努力。
国有品牌奶粉重新振作需要以实际行动向消费者证明自己的诚信。新浪浙江绍兴网友“久爷缺钱不缺德”提出,奶粉业自身所造成的后果不应该由国人来埋单,这不是爱国不爱国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问题。国产品牌要想重新让国人相信就必须把所存在的问题彻底解决让国人重新认可才行。搜狐网友“平添许多愁”说,重树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没有其它的办法,唯一能做的只有在加大政府职能部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整个奶制品产业链以实际行动向消费者证明自己的诚信。
有关部门应从“洋奶粉入侵”深刻反思“监管也是生产力”,尽心应对,不断完善监管机制。 腾讯天津网友“白羽悲秋”说,洋品牌奶粉之所以能够蚕食中国市场并获取暴利无非是因为国货不可靠。由此可见,食品安全出问题无异于动摇国本。一位新浪网友心痛地说,自从毒奶粉事件曝光并被“严厉”查处以来,不断又被曝光毒奶粉再次流入市场。当前奶业的窘状是一个无奈的现实,关键是如何在诚信的基础上让广大消费者重拾对国产能制品的信心。对此,有关部门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在深刻反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监管机制,让利欲熏心者无机可趁。
搜狐网友“宣华华”说,“三聚氰胺”事件成为中国奶业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在这种背景下,才会有洋奶粉长驱直入的大举侵袭,大多数人正在为少数人的错误埋单。由此,我们该重新反思一条长期被忽视的经济原理,即“监管也是生产力”。回顾“三聚氰胺”事件始末,以免检制度为代表的放松监管举措,无疑是一个最为根本的机制漏洞,纵容了奶粉企业集体舞弊。讽刺的是,那些享受最多放松监管“红利”的企业,也是“三聚氰胺”事件中受伤最大的企业。所以,相信“监管也是生产力”,在质量、安全、环保等领域,支持监管,拥抱监管,理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们要以最严格的监管,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zwyu
第4楼2011/02/19
看一下这两天热议的“皮革奶”:
神奇的皮革奶,"第五大发明"让谁汗颜?
"第五大发明"是什么?这两天,一条新闻刺激着我们,也让我们回忆起曾经引以为荣的四大发明。这就是:"皮革奶"的出现!何谓"皮革奶"?学名叫皮革水解蛋白,就是利用已经废弃的动物皮革制品甚至动物毛发水解之后制成粉状,再混入到牛奶中,以提高其蛋白质含量。长期食用"皮革奶",会导致中毒甚至造成儿童死亡。看看,多么"伟大的发明"啊!废物利用,既环保又低碳,多么"造福"国人子孙的事儿啊!
其实早在2009年四月,"皮革奶"就出现了。但是直到2011年2月12日,农业部才在《2011年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和《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两个文件中提出,所有抽检样品都必须检测三聚氰胺,30%的样品检测皮革水解蛋白和碱类物质。正是由于如此慢半拍,不,是慢两年的节奏,才会让三聚氰胺拉还没从国人肚子里清理干净,"皮革水解蛋白"就急匆匆的出来恶心人。讽刺么?可如今国人的智慧都是从不断造假的行为中体现出来的:从"地沟油", "一滴香"到"霉大米","石灰面粉","人造鸡蛋",让人防不胜防。淡然处之后,全当"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免疫力"吧。
如果单单只是造假也还罢了,可更讽刺的是:国人一边对这些造假痛恨至极,一边却没停下继续支持造假的勾当。从津津乐道的支持着各种假证件,假论文以及市场上泛滥着各种各样的"山寨货",到为了房子那点事儿的"假离婚","假材料",甚至连抱你腿强卖花的可怜小女孩都是造假租来的……
如今,造假已成为习惯,充斥着整个社会和我们的生活,谁来保护我们?当造假成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时,谁又能来捍卫"四大发明"的辉煌?"相关部门"的监管与查处缺失,没有严格的惩处机制,造假成本太低,总是事后再"严查","处理","指示"的工作作风都是"养育"这种乱象的"沃土"。我们当然有权利要求政府部门立刻改之,但重要的还是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决不姑息也不参与任何造假行为。
zwyu
第5楼2011/02/19
无休止的“XX门”,哪个是序曲,哪个是终章??
质问:皮革奶检测缺席的理由究竟是什么?
我们实在不能理解只对30%的抽检样品进行皮革水解蛋白检测,费用大更不是“缺席”检测的理由,三聚氰胺的阴魂不散以及“皮革奶”的“相煎太急”,不能不说与国家的整治和处罚力度“人性化”有关,板子高高举起却是轻轻放下。
日前,农业部下发“2011年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计划)和“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两个文件。此次安全监测计划提出,除所有抽检样品都必须检测三聚氰胺外,其中30%的样品还要检测皮革水解蛋白和碱类物质。而且,据有关人士透露,“这次监管计划更具体,要求更严格”。
据报道中说所谓“皮革水解蛋白”,即利用皮革下脚料或是动物的皮毛、脏器等,经水解技术而生成的一种蛋白粉,将其掺入牛奶或奶粉中可提高蛋白质的含量。根据资料显示,这类“皮革水解蛋白”中含有重金属铬,如果被人体吸收、蓄积,可导致关节疏松、关节肿大,造成人体重金属中毒。
自从“三鹿”事件发生后,国产奶粉的质量在孩子家长们心里蒙上了很厚一层阴影;按说,通过严厉的处罚过后,国产奶粉厂家应该深刻吸取三鹿教训,以新的面貌为婴幼儿奉上高质量的“口粮”,应该说一些厂家也是这样做的,但是,架不住“一个耗子坏一锅汤”,仍有个别无良厂商利益熏心,三聚氰胺阴魂不曾散尽,所谓“皮革奶”又悄然登场,无疑是国产乳品雪上加霜。今天又有报道说,由于国内家长大量抢购澳门市场上的进口奶粉,致使当地奶粉脱销,澳门官方不得不采取临时限购政策,这更让更多家长们都对国产奶粉心存疑虑,也让国产品牌奶粉处境尴尬。
说实话。同很多网友一样,看到这些新闻心理很不是滋味,一方面为很多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苦心寄予同情,也为我们国产奶粉的处境感到忧心,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说心里说,很多家长不愿买国产奶粉,除了有经济能力,更多的是对国产奶粉的质量缺乏信任,这一点也不能怪家长们,三聚氰胺前脚还没有完全离开,皮革奶便又迫不及待而来,尽管可以断定,含“皮革奶”的乳制品极少,正规品牌国产奶粉质量还是有保证,但是,谁有情愿拿自己宝宝的健康去冒险,况且,人们习惯了对食品安全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毕竟三聚氰胺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太深。
其实,我们也没必要太“迷信”外国奶粉,据媒体报道,去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信息表明,有14批次的进口乳制品不合格。其中包括25.25吨新西兰公司出品的全脂奶粉,149.875吨新加坡全脂奶粉检出阪崎肠杆菌,1吨来自美国的牛初乳检出亚硝酸盐。资料显示,0.3—0.5克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可见,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并不是中国独有,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存在。
同时,我们也要理性的看待国产奶粉,不必要对“皮革奶”诚惶诚恐,要相信经过一连串的整治后,国内的品牌乳制品厂家无论是质量意识和道德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从媒体报道中,我们也能看到,自从“三鹿事件”后,有质量问题的基本都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杂牌厂家,名牌厂家再没出过问题。不过理性之余,还是希望国家对食品安全出台更严厉的整治措施,三聚氰胺的阴魂不散以及“皮革奶”的“相煎太急”,不能不说与国家的整治和处罚力度“人性化”有关,板子高高举起却是轻轻放下,致使一些无良企业和商家东方不亮西方亮,甚至变本加厉造假害人,因此,国家一方面要加强和从严进行监管,另一方面要施以重拳,既不能给害人者留有喘息的资本,更不能给其留有喘息的机会,进行“毁灭”性的打击,绝其后患。
我们实在不能理解只对30%的抽检样品进行皮革水解蛋白检测,费用大更不是“缺席”检测的理由,生命健康无价,一旦因为漏检或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给群众造成的生命健康损失,岂能是区区检测费可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