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逆流色谱技术

  • free_siemens
    2006/03/14
  • 私聊

液相色谱(LC)

  • 逆流色谱技术Countercurrent Chromatigraphy(ccc)是当今国际分离技术的一个新颖的分支。它的突出特点是用很长的软管(如聚四氟乙烯管)绕制成的色谱柱内不加入任何固态支撑体或填料。使用时有使用人根据被分离混合物的理化特性.选择某一种有机/水两相溶剂体系或双水相溶剂体系,此体系可以是二元的或多元的。用此体系的上层或下层作为色谱过程的固定相,首先将其注满管柱内,然后让此管柱作特定的旋转运动,用由此形成的离心力场来支撑住柱内的液态相。这时,若用溶剂体系中的另一层作为流动相,带着混合样品由泵的压力推入分离管柱,样品就会穿过两个液相对流的整个管柱空间,各个组分也就会按其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即某一化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溶解度同它在固定相中的溶液解度的比值)分离开来。

    一、逆流色谱技术的特点

    1.逆流色谱不用固态支撑体,完全排除了支撑体对样品组分的吸附、玷染、变性、失活等不良影响。所以,能避免不可逆吸附所造成的溶质色谱峰拖尾现象能实现很高的回收率。例如,对于黄酮等易被填料吸附的物质的分离与制备就具有明显的优势。
    2.逆流色谱的分配分离是在旋转运动中完成的,两相溶剂都被剧烈振动的离心力场依其界面特征见成极微小的颗粒,样品各组分会在两相微粒的极大表面上分配,并且能在颗粒振荡与对流的环境中有效地传递。所以,它就象是把通常的溶剂萃取过程成千上万次地、高效地、自动连续地予以完成。
    3.没有填料在柱内的占空体积,逆流色谱的分离柱又容易做得容积大些,柱内空间全部是有效空面。所以,它的样品负载能力很强,制备量很大,而且重视性很好。
    4.逆流色谱不用填料,分离过程不是淋洗或洗脱过程,而是对流穿透过程。所以,能节省昂贵的材料消耗和溶剂消耗,运行使用的后续投入较低。

    逆流色谱的分离效率比不上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不适宜用它去完成组成复杂的混合物的全谱分离分析。而它对于样品预处理条件的放松,以及它的回收率高,制备量大的优点,作为特定部位和特定组分的分离纯化与制备则是十分可取的。

    二、 逆流色谱技术的发展概况

    逆流色谱的基本模型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由Dr 。Yoichiro Ito创立,经过数10年在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刚(NIH)的实验室研究,特别是在近20年,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igh-Speed CCC,HSCCC)的出现,使它进入了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的阶段。每年一度的美国匹兹堡国际分析化学与应用光谱学学术会议上,都设有CCC的专题组:“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等重要学术刊物曾多次出版这一技术的论文专辑。近10年间,HSCCC在生物化学、医药学、农业、环境、材料、化工、海洋生物以及无机离子等众多领域的成功应用,使之成为一种引入注目的技术手段。1996年,在美国由John Wiley&Sons,Inc出版了《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一书,笔者应邀撰写了该书的HSCCC onMedicinal Herbs一章,此书被选编为著名的分析化学丛书第132卷,作为一项新技术向世界传播。2000年9月,逆流色谱技术国际委员会在英国Brunel大学召开了此技术的第一届国际学术会议CCC-2000,笔者参加了会议的组织领导工作并作了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方面的特邀报告。受该国际委员长会的委托,我们将于2002年4月在北京召开此项新技术的第二届国际学术会议,CCC-2002将突出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的主题。
    1978年,当时任我国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的周海韵教授,从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中获知Dr。Ito正在美国NIH研究开发实现逆流色谱的设备,并已用于抗生素异构体的分离。周先生建议笔者研制此种设备以配合我国的抗生素质检工作。1980年,我们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逆流色谱仪,并由检定所抗生素室用于抗生素成分的分离与分析检定。在蔡定国教授等植物药学专家的帮助与合作下,完成了首打批生物学碱、黄酮等类中药成分的分离应用研究,其结果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这些工作,确立了我国在CCC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1987年,笔者应美国NIH邀请,赴美同Dr。Ito合作从事CCC技术及相关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共同推进了HSCCC技术的发展并获得美国发明专利。在美期间,笔者还同蔡定国教授、中国医学院药物所方起程教授、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消悼英教授、消蓉教授等密切合作,发表了一批用HSCCC分离制备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论文,为形成我国CCC技术在这一应用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优势和技术特色打下了基础。近10年来,我国关于CCC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始终同天然产物的研究开发工作密切地结合着。

    三、逆流色谱技术为中药
    现代化服务的设想

    我们经过20余年的科研实践,已经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分析型HSCCC、半制备型HSCCC、PH区带制备型HSCCC和大分子蛋白质分离用的CCC等系化的技术成果。应用这些技术成果,我们开发出了数10种常用中草药和茶叶等农产品中数百种单体成分的分离纯化与制备的工艺技术。这些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蒽醌类、皂苷类、大环内酯类、多酚类、儿茶素类、多糖类、糖蛋白类等不同类别的物质。例如对于银杏黄酮苷元、异鼠李素、山奈酚、茶叶中儿茶素ECCE、EC、GCG、红豆杉中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甙、番茄红素等等,都已建立了制备纯度达到98%以上的工艺技术。
    不论是从中医药的理论基础和思维体系,还是从中药的功能主治和临床效果来看,中药都不会象西药那样采用单纯的成分入药,我们利用先进的技术,制备药物中活性部位和活性成分的主要目的是一种技术表达,绝不是企图违背中药的根本法则。恰恰相反,我们希望利用这一手段,从标准物质、检定方法、活性研究、功效阐述、生产和产品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去演绎中医药的精髓,丰富国际交流和促进理解的技术语言,推动传统中药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我国正在中药行业推广CO2超临界萃取、大孔树脂层析和膜分离等技术。逆流色谱技术同前三者比较,其制备规格较小,但是选择性和分离、分辨能力较强。因此,逆流色谱可以作为前三者的后续步骤,用以完成进一步的分离纯化。美国NIH曾经支持过这样一个技术方法学的研究课题,即是针对象紫杉醇等价值较高的物质的分离制备,采用CO2超临界萃取做前期提取,高速逆流色谱做分离纯化,高效液相色谱做最终的分离分析与鉴定。以这样的技术架构,来表达一种天然纯净的、高回收率低消耗的、高效率的技术制程。
    +关注 私聊
  • 紫烟雨梦

    第1楼2006/03/15

    先顶了再学习

0
    +关注 私聊
  • 紫烟雨梦

    第2楼2006/03/15

    先顶了再学习

0
    +关注 私聊
  • tyzxmht

    第3楼2006/03/15

    单位刚订购了一台,是上海同田的300A

0
    +关注 私聊
  • roger_west

    第4楼2006/03/17

    个人很看好逆流技术的发展。

0
    +关注 私聊
  • wzhua52

    第5楼2006/04/08

    在适当选择的温度条件下实现逆流色谱,会得到许多益处:

    1、使亲水性溶剂体系的流体动力学特征翻转成为正向特征;

    2、提高固定相的保留值、从而能改善色谱峰分辨度;

    3、减少质点的传递阻力,从而能提高分辨效率;

    4、提高溶质的溶解度,从而能加大进样量。

    因此,设置温度控制系统的高速逆流色谱仪,其分离功能能够获得多方面的改善。


    以上内容见《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及应用》,化工出版社,曹学丽,P37页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