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我国食用菌菌种业的发展与检测仪器的微妙关系

食品毒素/微生物检测

  •   目前,种种迹象表明,国外食用菌菌种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大举向我国进军,他们必将会对中国食用菌菌种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一旦发达国家控制和垄断我国菌种市场,我国的食用菌育种领域将很可能会失去话语权。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大国,其菌种行业在世界的地位与食用菌生产大国极不相称。存在着各地菌种企业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而且,我国菌种企业普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无法与大的外国企业进行全面国际竞争。作为食用菌生产大国,我国对食用菌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的保护手段却相当脆弱。食用菌的菌种专利保护问题却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育种科研机构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食用菌菌种业任务还相当艰巨。本文从行业宏观角度来探讨我国食用菌菌种业发展策略。

      我国食用菌菌种业发展最终将走品牌化战略

      提高食用菌产业效益,优化食用菌产品结构,提高食用菌产品竞争力,菌种是关键所在。我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也是一个菌种生产、经销大国,随着《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3月16日经农业部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农业行业标准《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已经修订。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菌种主体多元化、经营品种多样化、菌种管理法制化的新格局。

      尽管如此,目前我国菌种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菌种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生产菌种企业规模小,科技力量相对薄弱,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服务领域不宽,重常规轻特色。加之缺乏生产和成本优势,菌种企业普遍缺乏竞争力。二是食用菌品种多乱杂矛盾日益突出,主栽品种不明显,从而难以形成当地的主栽品种,难以发挥新品种的高产优势。三是食用菌企业经营行为有待规范。低价竞争,标签、包装等不规范以及新品种引进示范程序不完善等也影响了我国菌种业的健康发展。

      加快我国食用菌菌种业发展,亟须加强多方合作,借用他山之石。一方面要促进食用菌企业与食用菌科研院所的合作,走公司、科研联合体之路,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另一方面食用菌企业之间要搞好联营,加强沟通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同时,食用菌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树立食用菌企业良好形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加大食用菌科研开发力量,实施菌种品牌战略。菌种企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经营理念,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品牌产品。要聘用食用菌育种专家,收集先进育种材料,根据市场发展需要,选择有突破性的品种,选育最具竞争力品种;抓高新技术的引进,把高新科技运用到良种繁育上,打好品牌基础。通过创品牌,树品牌,构筑品牌菌种业。

      加大对食用菌菌种业的投入,降低菌种业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扶持食用菌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发展配套的菌种实用加工机械,配置先进的检验检测仪器,提高检测手段,充实检验力量,提高菌种质量。

      适当提高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的准入门槛。通过提高注册资本及硬件、软件设施的要求,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菌种企业小而散、品种多乱杂和主导品种不突出等问题。

      加强食用菌菌种管理,确保生产用种安全。必须按照《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章的要求,以市场准入、品种管理、质量管理为重点,加强菌种质量监督抽查,健全市场准入制度,杜绝未审先推,限制虚假广告;加强对品种引入和推广的管理力度,防止因品种选用不当而造成的损失;进一步加强菌种市场检查力度,规范和整顿菌种市场秩序,引导行业自律和改善服务,培植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食用菌企业主体,着力构建和谐的我国菌种市场。

      我国食用菌育种要走品质化之路

      我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第一大国,在农产品市场中唯一左右全球的也只有食用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压力,食用菌育种目标主要考虑了产量因素,忽视了品质指标,使食用菌单产水平大幅度提高,而品质水平停滞不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菌育种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在今后的食用菌育种工作中,不但要培育高产、稳产、抗病虫害、抗逆的食用菌品种,而且还要求食用菌品质大幅度提高和全面优质化,把改良食用菌品质作为育种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品质育种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从我国食用菌品质育种工作实践来看,食用菌品质育种的总体水平与国外相比也存在着差距:一是优质品种不过硬。二是品质测试手段落后。为了提高品质测试效率,近年来许多国家致力于测试仪器和方法的改进,使之向更加微量、快速、准确、自动化、电脑化方向发展。对比之下我们的食用菌科研部门,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存在较大差距。三是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真正实行以质论价的政策,还没有建立一种完善的对食用菌品质状况的检测报告管理体制。四是品质育种手段单一,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品种大多数还是以常规育种方法育成,采用新技术选育优质品种或对一些优质品系及早、准确的认定还没有及时跟进。

      针对这些问题,食用菌育种单位应根据条件及时把食用菌品质育种纳入育种计划,把品质育种作为食用菌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食用菌育种还应兼顾农艺性状和产量同步提高。 为此,应有目的、有计划地重点加强对国外食用菌优质资源的引种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分工协作,对已征集优异种质资源的品种及其他农艺性状的遗传与生理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准确探明其利用价值,以减少盲目性,为食用菌育种工作提供技术途径和理论依据。与此同时,有关机构应组织技术力量研究快速、准确、简便的食用菌品质分析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引进、研制和创新问题。在品质育种的目标下,除传统的育种途径外,还需大力开拓育种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包括人工诱变育种、倍性育种、远缘杂交育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

      通过科研育种手段培育出优质食用菌的作用是潜在的,其具体的表现还要决定于相应的栽培措施,因而在选育优质食用菌的同时还应加强研究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

      我国野生食用菌菌种质资源保护迫在眉睫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于野生菌生长,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食用菌资源大国并不夸张。现已查明,我国境内有已经清楚1700多种大型真菌,其中已经清楚的食用菌930种。仅吉林省长白山区域就有大型真菌有755种,其中食用菌340种、药用菌192种、有毒菌种102种、木腐菌244种、外生菌根菌183种。这些种类中常见种66种、偶见种124种、罕见种126种。这些丰富的资源为人类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自上个世纪以来,我国已有150多种食用菌已能人工培养,这些为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国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优良品种的培育就更需要野生材料基因的补充,没有野生的基因,育种很难有所突破。以松茸为例,松茸菌肉肥厚、营养丰富、香气浓郁、风味绝佳,素被誉为"菇中之王"、"野菇之冠"。松茸是典型的营养共生型的外生菌根菌,其营养来自赤松等活体树木的根系。由于难以合成代替活树根系的营养和生境,松茸的人工栽培成为菌物界百年未解的世界性难题。松茸是林地中的珍稀菌物,特异的种质资源。松茸的价值是所在林地木材价值的3倍左右。由于林地的破坏,疯狂掠夺式的采收、无序的经营以及病、虫、鸟、兽危害,使得天然松茸的产量逐年锐减。当今市场上的商品松茸几乎全部来自野生产品。在今后相当长的期间松茸的自然繁殖仍是松茸产量的主体。再说一下我国的羊肚菌,其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在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发现羊肚菌的报道,且羊肚菌分布新区不断发现,但由于羊肚菌较高的经济价值,乱采乱挖、破坏资源现象严重。这几年野生羊肚菌数量锐减,因此野生菌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亟待解决。

      规范野生食用菌资源开发,防止食用菌资源过度采摘 力争尽快建立以保护珍稀濒危食用菌种质资源为目的自然保护区,将濒危灭绝的食用菌资源增写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建立采摘许可证制度。要正确处理政府职能部门、生产企业和农民的利益关系,落实保护责任制,建立统一管理、有效保护、限额开发的管理模式。坚决杜绝、禁止毁灭性的掠夺式采集行为。为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树立以野生菌种保护为核心的总体战略,才能确保食用菌产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野生食用菌物资源的保护,防止保护不当造成物种灭绝、基因丧失和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在开发中保护,要求改变单纯保护、片面保护的观念,在资源许可的范围内,提高科技含量,以有限资源创造出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服务于食用菌大产业;根据野生食用菌物资源可再生性的特点,以市场为引导,以政策作保障,大力推动资源培育,开创野生食用菌培植和合理利用的新局面。

      应对国外食用菌菌种进入我国的措施

      据了解:日本千曲化成株式会社将向中国提供原种,派专家现场指导,让中国的客户获得最大利益的菌种及技术;日本菌蕈代表团已来我国有关部门访问,就日本优质菌种进入中国市场探讨。日本人看到中国食用菌菌种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我国菌种市场秩序的混乱,他们想让政府出面他们几家大的菌种公司来华投资,并以低于成本价进行销售。

      中国是世界第一食用菌生产大国,每年需要的菌种量虽无从考证,但数量肯定大的惊人。大种子需求国,上百亿元的市场巨大空间,自然吸引了外国有关机构的虎视眈眈!种种迹象表明,国外菌种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大举向我国进军,他们必将会对中国食用菌菌种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一旦发达国家控制和垄断我国菌种市场,我国的食用菌育种领域将很可能会失去话语权,因为我国食用菌大多的育种单位科研创新、生产加工和推广销售服务能力都不理想。更由于食用菌科研经费投入没有保障,同国外菌种企业竞争显得非常艰难。食用菌产业进步可能会被"洋菌种"掐住命门。日本等食用菌发达国家不是白求恩,他们主要还是看中了中国食用菌菌种庞大的市场,以攫取利润为最主要目的。如果真让外国机构垄断以后,那么价格他们就可以漫天要价,我们的从业者,大批的菇农会为此付出更高的种菇代价,还有一个问题,一旦垄断,食用菌科技进步就停止了。到那时候,那我们回过头来看,当时洋鬼子给我们的甜头,现在看我们会吃大亏了。

      如何顶住压力和考验是我国食用菌菌种业可能面临的问题,食用菌产品要靠品质,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菌种也是如此。凭你菌种的优点去竞争市场。用种着愿意买你的,这就是你的市场。我国菌种领域需要加大科研的投入和时间的付出。政府职能部门在菌种研发上还需出台政策扶持,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的食用菌菌种企业,还应该在一些食用菌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上加大投入。比如食用菌菌种企业如果定位高新技术企业,那对它来说就有很大帮助。

      我国食用菌行业应采用DNA基因重组等现代化技术培育优质、高产、抗病、抗虫、耐贮的菌种。保护已有菌种资源,并通过引进国外新菌种和育种新技术,研究出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菌种。并依托合理的技术策略实现食用菌种源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这对于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用菌菌种产业的"航空母舰",保持国家自主企业对国家菌种产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以应对来自外国的竞争与挑战。
    +关注 私聊
  • qlmkk

    第1楼2012/10/09

    怕什么呢?我们有自己的优势

0
    +关注 私聊
  • ldgfive

    第2楼2012/10/09

    应助工程师

    我们有自己的产品优势
    国外产品不会完全占据我国市场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