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我两天的灯盏花
前言 最近实验室来了一批灯盏花素原料药,实验室几个同事做了好几次含量测定都不符合要求。上级领导吩咐让我接手,展开实验室内部调查。于是乎一场和灯盏花素的“较量”正式开始了。
我所使用的主要的仪器有:Agilent 1260 --VWD 液相色谱仪 赛多利斯 BS-125D 电子分析天平
首先从检验的标准依据开始,打开药典灯盏花素的页面。如下图所示:
刚开始感觉这个方法很普通,就是一个简单的液相色谱方法,没这么在意。按部就班的配制流动相,称取对照品和样品稀释超声出理等一系列的过程忙活起来,两个小时后样品盒对照品都处理好了,上机测试开始,打第一针后问题就来了。
第一个问题是理论踏板数不符合要求。标准要求不得低于5000,(下图中红圈部分,明确要求要达到5000)。
而我们的测定结果只有3000多。没办法我找来了三根色谱柱开始,选一个符合要求的使用。三根柱子分别编号1, 2,3号。
使用1号柱子的色谱图如下:
很明显1号柱子的色谱峰严重拖尾,不能用来定量。只好更换第2号柱子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由上图可知色谱峰的峰型大有改善,峰很好看,关键的是理论塔板数只有 3576,仍然不能满足5000的要求。只好使用3号根住子,3号是150mm的短柱,分析结果如下:
由3号柱子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色谱峰的峰型较2号柱的峰型胖了点。峰宽由0.1985变成了0.4723,保留时间有5.043min变成了14.956min.而理论塔板数由3576,变成了5555。终于符合了标准系统适应性理论塔板数不低于5000的要求。苦逼的自己,忙活了一整个下午终于把测定条件搞定了,抬头一看早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了,急急忙忙把仪器序列运行上。期待第二天的测定结果。
第二天一上班,就赶紧处理昨天晚上分析结果,结果除掉水分的含量只有88.5%。还是低于90%的标准要求。检测结果还是不是很满意,上报领导检测结果。领导指示看看是不是前处理出问题了,于是一个细节性的问题出来了,药典样品前处理中明确要求要是用300W,50KHz的超声波超声处理45分钟。而我们的超声波清洗器的超声频率只300W,40KHz,超声的频率不够吗?样品没有超好,主要成分没有完全溶解吗?马上行动,更换一台300W,50KHz的超声处理样品和照品溶液。上机分析测试,匆匆忙忙大半天又过去了,好在吃完午饭后,分析结果终于出来了。除掉水分后的含量还是只有88.4%。确认检测结果没问题后,赶紧上报领导,领导看完结果后,很不情愿的说:“下不合格报告吧”。我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总结 本次试验的整个过程,难点在于系统适应性理论塔板数的要求。影响塔板数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保留时间,另一个是峰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塔板数与保留时间成正比,与峰宽成反比。所以保留时间越长,塔板数越大,峰宽越小塔板数越大。
三号柱是短柱保留时间应该更短,而三号柱的保留时间却变长了,原因是我改变了流动相的比例,增加了水相的比例。
值得我们探讨的是为什么很多中药的检测塔板数要求都很高,按照标准的流动相很难满足要求的?如我的峰型很好, 塔板数达不到标准要求,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吗?
流动相的比例调节的范围一般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