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正确认识测量不确定度

仪器检定/校准/计量

  • 正 确 认 识 测 量 不 确 定 度


    □刘彦刚

    现行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GUM给出的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VIM给出的为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的量值之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显然两者中心内容是一致的,均是表征赋予被测量之值(或的量值)分散性的参数。作为定义VIM给出的虽然是更近期的,但可能是为了回避些分歧,舍弃过多,显得过于笼统。按专业术语说会导致过大的定义不确定度。要正确认识测量不确度,关键要真正认识该GUM给出的被测量之值,与VIM给出的被测量的量值。在VIM给出该现行定义之前,现行的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宣贯时,《计量标准考核讲义》中说道:要充分理解定义中“被测量之值”这一说法的含义。一般说来,“被测量之值”可以理解为被测量的真值,但在这里不能直接将“被测量之值”理解为“真值”,因为“真值的分散性”这种说法无法理解。由于JJF1001—1998中给出“测量结果”的定义为:“由测量所得到的赋予被测量的值。”将两者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这里的“被测量之值”似乎应该可以理解为“测量结果”,但“被测量之值”与通过测量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仍有差别。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时,最后给出一个测量结果,它是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可以是单次测量的结果,也可以是重复性条件下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而这里“被测量之值”应理解为所有可能出现的测量结果的总和,其中不仅包括通过测量可以得到的测量结果,还应包括测量中得不到的但又可能出现的测量结果。这说明的是测量不确定度的测量结果分散性的属性。
    对于一相对的新事物的认识,不仅要认识该事物是什么。更有必要去认识该事物与现有相关事物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并不亚于认识该事物本身。实际上,认识该事物与现有相关事物的关系,也就是为了真正认识该事物。在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宣贯之初,为了强调测量不确定度与现有误差的区别,刻意地讲它们区别的多,而尽量回避它们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因为当时从某种意义上认为,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解决误差是没法真正得知的尴尬(并大有取代误差,起码是取代最大允许误差之势)。因为一般情况下,真值是不可能得到的,那么误差(=示值-真值)按理是空中楼阁。所以,在测量不确定度的认识与理解中,尽量回避误差和真值,还特别强调与真值无关。
    但从十多年来,测量不确定度应用发现,它不得不与真值、误差、最大允许误差等,有这样和那样的关联。否则也许它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关注 私聊
  • 刘彦刚

    第1楼2015/08/14

    应助达人

    1、《一级注册计量师基础知识及专业实务》之第三章 测量数据处理中,引用了JJF1094—2002《测量仪器特性评定》的规定,对测量仪器特性进行符合性评定时,如果被评定仪器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U95k = 2时的U)与被评定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MPEV)之比不满足小于或等于1:3的要求时,必须要考虑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对符合性评定的影响。
    (1)合格判据
    当被评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 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其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MPEV,与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U95之差时可判为合格。即:
    ≤MPEV-U95 判为合格
    (2)不合格判据
    当被评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 的绝对值,大于其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MPEV,与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U95之和时可判为不合格。即:
    >MPEV+U95 判为不合格
    (3)待定区
    当被评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既不符合合格判据又不符合不合格判据时,为处于待定区,这时不能下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
    2、CNAS—CL08《评价和报告测试结果与规定限量符合性的要求》之第5.5条给出,当没有相应的准则、测试规范、客户要求或实施规则时,建议采用下列方式,评价和报告测试结果与规定限值符合性:
    5.5.1当测试结果以95%的置信概率延伸扩展不确定度半宽度后仍不超过规定限值时,则可以声明符合规范要求。
    5.5.2如果当测试结果向下延伸扩展不确定度半宽度后,仍超出规定限值的上限,则可以声明不符合规范要求。
    5.5.3如果当测试结果向上延伸扩展不确定度半宽度后仍低于规定限值的下限,则可以声明不符合规范要求。
    对于这些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人们都是很认可的。其实在认可这些应用的同时,就认可了测量不确定度是包含被测量的真值存在区间的半宽,而且是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可见人们需要的测量不确定度是与被测量的真值有关的。实际上,不仅仅需要的是与真值有关的;而且人们评定出来的测量不确定度,也是与被测量的真值有关的。因为评定时,不仅评定了测量结果重复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而且也评定了量值溯源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大多数情况下,往往量值溯源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是主要的不确定度分量。而计量溯源性就是通过文件规定的不间断的校准链,将测量结果与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特性,当然校准链中的每项校准均会引入测量不确定度。这进一步说明了,测量不确定度也是包含被测量的真值存在区间的半宽,而且是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还有选定检定和校准方案的原则: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一般均要求小于或等于被检定和校准的仪器,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三分之一。也能说明测量不确定度是包含被测量的真值存在区间的半宽,而且是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1
    +关注 私聊
  • 刘彦刚

    第2楼2015/08/14

    应助达人

    3、国际标准ISO/IEC GUIDE 99:2007《国际计量学词汇 基础和通用概念及有关术语》(即VIM第三版),给出的包含区间和包含概率的定义:
    2.36 coverage interval
    interval containing the set of true quantity values of a measurand with a stated probability,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2.37 coverage probability
    probability that the set of true quantity values of a measurand is contained within a
    specified coverage interval.

    可译为:
    2.36包含区间
    基于可获得的信息以宣称的概率包含被测量的真值集合的区间。
    2.36包含概率
    在规定的包含区间内包含被测量的真值集合的概率。

0
    +关注 私聊
  • 刘彦刚

    第3楼2015/08/14

    应助达人

    那么测量不确定度与误差是怎样的关系呢?众所周知测量不确定度和误差都是用来评定测量质量优劣的,但两者又有本质的区别,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是:“表征合理地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我们认为可以理解为测量不确定度是用于确定以测量结果为中心,被测量之值存在的合理区间。其中言及的测量结果的定义是:“由测量所得到的赋予被测量的值。”在给出测量结果时,应说明它是示值、未修正测量结果或已修正测量结果,还应表明它是否为几个值的平均。对于具体的某个测量任务,对于特定的被测量,给出的测量结果是唯一的,被测量之值真是多少一般是不可知的,但它在以测量结果为中心的一定区间内存在,该区间的大小由测量不确定度确定,为了使该测量结果具有给定的置信概率,则该区间由扩展不确定度确定,此时不存在测量结果区间。而误差的定义是:“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在误差理论中,问题的讨论是以被测量的真值为中心,由误差的定义可知,误差表示的是一个量值,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的距离,不是一个区间。但是对于特定的测量仪器,给出了准确度就确定了该测量仪器的允许的误差极限值,即最大允许误差。当用该测量仪器去测量特定的被测量,测量结果会是多少一般是不可知的,但它一定会在以被测量的真值为心的一定区间内存在,该区间的大小由最大允许误差确定,在此情况下才存在测量结果区间。
    可见虽然扩展不确定度和最大允许误差,都是以某个值为中心的一定区间的半宽。但扩展不确定度是用于评定测量的优劣,是以测量结果为中心,合理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的半宽;而最大允许误差是用于评定测量仪器的优劣,是以被测量的真值为中心,用该仪器去测量特定被测量时,测量结果均含于此区间的半宽。
    这便是测量不确定度的另一属性:与真值的关系的属性。
    而且,的确是测量不确定度解决了真知不可知的问题。当以最佳估计值作为被测量的测量结果给出时,被测量的真值是多少,一般情况下还真不知道,但它会以一定的包含概率存于测量结果附近的区间。这正是测量不确定度的巧妙之处,既没有违背真知不可知的客观事实,但又与真值存着一定的关系。否则,测量不确定度会失去存在的意义。而且,人们也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最大允许许误差说的是计量器具的优劣;而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是指测量质量高低,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西瓜猫猫西瓜加10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原创奖励
    +关注 私聊
  • 仙后婧婧(谭思婧)

    第4楼2015/08/14

    这篇文章,真的需要好好收藏、拜读一下~~~~

0
    +关注 私聊
  • zyl3367898

    第5楼2015/08/14

    应助达人

    不确定度一直是个难点。有实际的案例吗?

0
    +关注 私聊
  • wccd

    第6楼2015/08/14

    应助达人

    关于讨论不确定度的文章很多,这说明它的概念很泛。

0
    +关注 私聊
  • 刘彦刚

    第7楼2015/08/16

    应助达人

    都成
    分析的不错。只是倒数第二段中的:“是以被测量的真值为中心,。。。。。”似乎不妥,既然知道了区间,中心是真值,那不就知道真值了吗?请三思。
    其实不确定度和误差理论的关系很简单,我也发帖讨论过,看看误差理论的书就知道,不确定度主要就是将误差理论中的随机误差和未定的系统误差的分析与合成部分,采用了“不确定度”的概念,在分析和合成的方法上又进行了细化和统一而已。由于它对于当时检测和校准的重要性,也就是计量学的地位和重要性,单独将其制定成了标准进行统一,同时在误差理论的专著和教材中及时收录相关内容。
    只盯着“误差”和“不确定度”那概念上八九条不同,而看不到他们的联系,那永远也理解不了“不确定度”,永远觉得它高大上,也很难得到正确应用。

0
    +关注 私聊
  • 刘彦刚

    第8楼2015/08/16

    应助达人

    规矩湾锦苑
     赞成5楼的观点,前面分析得都不错,但落脚点是不确定度“是用于确定以被测量的真值为中心,被测量之值存在的合理区间”则不妥。
      “误差”是表征测量结果优劣的参数,定量表述测量结果偏离被测量真值的程度,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差。因此用于表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这是众所周知的,我就不再多说。
      “不确定度”也是表征测量结果优劣的参数,用这个参数定量表述测量结果的“可疑度”,也可称为“可信性”或“可靠性”。不确定度是被测量真值最佳估计值偏离被测量理论真值距离。距离没有正负号,只是包含区间半宽的概念。包含区间是“基于可获得的信息以宣称的概率包含被测量的真值集合的区间”,所谓“宣称的”就不是“客观”计算而是主观估计的,是“基于可获得的信息”估计出来的。估计出来的不是一个值而是一个“集合的区间”,在这个集合的区间中“包含着被测量的真值”。人们就是用这个估计出来的包含着被测量真值的区间半宽定量评判测量结果的可信性。不确定度是被测量真值可能存在着的区间宽度的一半,因此不确定度与误差带有正负号不同,是个“非负参数”。
      “不确定度”与“误差”都表达测量结果的品质,都不可避免地与被测量真值存在着联系。不确定度是被测量真值存在区间的半宽,误差是偏离被测量真值的程度,因此最大误差的绝对值也可视为测量结果存在区间的半宽。
      楼主说“不确定度和最大误差允许值,都是以某个值为中心的一定区间的半宽”,此话非常正确。但,以测量结果为中心最大误差绝对值为半宽的区间是测量结果存在的区间,所有测量结果均包含在这个区间内;以被测量真值最佳估计值为中心不确定度为半宽的区间是被测量真值存在的区间,被测量的唯一真值在这个区间内以包含概率的可能性存在着。试图以不确定度为半宽,以测量结果为中心组合成一个区间,是个不伦不类的区间,既不是测量结果的存在区间,也不是被测量真值的存在区间,其结果只能是起到混淆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越解释越糊涂。

0
    +关注 私聊
  • 刘彦刚

    第9楼2015/08/16

    应助达人

    非常感谢都专家关注我的该帖!特别是因为在仪器信息网参赛,在这里只能是以截图这样不太清楚的形式出现,都专还能帮我看这么长的一帖,真的很感谢!
    倒数第二段中的:“是以被测量的真值为中心,。。。。。”,是指对于最大允许误差而言:

    360截图20150816015818625.jpg (8.6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半小时前 上传
    对于误差现论中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确它是建立在真值是知道了的基础之上哦!都专:你说是吗?

    刘彦刚(pxsjlslyg) 发表:都成
    分析的不错。只是倒数第二段中的:“是以被测量的真值为中心,。。。。。”似乎不妥,既然知道了区间,中心是真值,那不就知道真值了吗?请三思。
    其实不确定度和误差理论的关系很简单,我也发帖讨论过,看看误差理论的书就知道,不确定度主要就是将误差理论中的随机误差和未定的系统误差的分析与合成部分,采用了“不确定度”的概念,在分析和合成的方法上又进行了细化和统一而已。由于它对于当时检测和校准的重要性,也就是计量学的地位和重要性,单独将其制定成了标准进行统一,同时在误差理论的专著和教材中及时收录相关内容。
    只盯着“误差”和“不确定度”那概念上八九条不同,而看不到他们的联系,那永远也理解不了“不确定度”,永远觉得它高大上,也很难得到正确应用。

0
    +关注 私聊
  • 刘彦刚

    第10楼2015/08/16

    应助达人

    同样非常感谢规版!只是让规版仅觉得:文稿的落脚点是不确定度“是用于确定以被测量的真值为中心,被测量之值存在的合理区间”。可能是我没说好,而误导了规版。
    事情本是这样:我觉得人们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认识,总不能完全包容实际应用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功能。起初我觉得也许是现行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有问题,但不管自已怎么绞尽脑汁给出的定义仍都是蹩足的。所以让我意识到:不是现行的定义有问题,而是我们对其的理解不全面。我现在的观点是:测量不确定度有两重属性:一是反映测量结果中测得值的分散性,再是与真值关系的属性。
    测量不确定度不仅解决了真知不可知的问题。当以最佳估计值作为被测量的测量结果给出时,被测量的真值是多少,一般情况下是不知道。但它会以一定的包含概率存于测量结果附近的区间。这的确是测量不确定度的巧妙之处,既没有违背真知不可知的客观事实,但又与真值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否则,测量不确定度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刘彦刚(pxsjlslyg) 发表:规矩湾锦苑
     赞成5楼的观点,前面分析得都不错,但落脚点是不确定度“是用于确定以被测量的真值为中心,被测量之值存在的合理区间”则不妥。
      “误差”是表征测量结果优劣的参数,定量表述测量结果偏离被测量真值的程度,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差。因此用于表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这是众所周知的,我就不再多说。
      “不确定度”也是表征测量结果优劣的参数,用这个参数定量表述测量结果的“可疑度”,也可称为“可信性”或“可靠性”。不确定度是被测量真值最佳估计值偏离被测量理论真值距离。距离没有正负号,只是包含区间半宽的概念。包含区间是“基于可获得的信息以宣称的概率包含被测量的真值集合的区间”,所谓“宣称的”就不是“客观”计算而是主观估计的,是“基于可获得的信息”估计出来的。估计出来的不是一个值而是一个“集合的区间”,在这个集合的区间中“包含着被测量的真值”。人们就是用这个估计出来的包含着被测量真值的区间半宽定量评判测量结果的可信性。不确定度是被测量真值可能存在着的区间宽度的一半,因此不确定度与误差带有正负号不同,是个“非负参数”。
      “不确定度”与“误差”都表达测量结果的品质,都不可避免地与被测量真值存在着联系。不确定度是被测量真值存在区间的半宽,误差是偏离被测量真值的程度,因此最大误差的绝对值也可视为测量结果存在区间的半宽。
      楼主说“不确定度和最大误差允许值,都是以某个值为中心的一定区间的半宽”,此话非常正确。但,以测量结果为中心最大误差绝对值为半宽的区间是测量结果存在的区间,所有测量结果均包含在这个区间内;以被测量真值最佳估计值为中心不确定度为半宽的区间是被测量真值存在的区间,被测量的唯一真值在这个区间内以包含概率的可能性存在着。试图以不确定度为半宽,以测量结果为中心组合成一个区间,是个不伦不类的区间,既不是测量结果的存在区间,也不是被测量真值的存在区间,其结果只能是起到混淆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越解释越糊涂。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