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 告
陆婉珍同志治丧领导小组
2015 年 11 月 17 日
治丧办公室:电 话:010-82368321,13621285950
传 真:010-62311290
联系人:侯明铉 陆婉珍同志治丧领导小组
组 长:龙 军
副组长:刘健生
成 员:李大东 达志坚 王亚民 傅 维 聂 红
汪燮卿 何鸣元 舒兴田
治丧办公室主任:傅 维
工作人员:汪银胜 侯明铉 曹军生 张 昊 孟宪波 房连城
治丧电话:010-82368321,13621288590
陆婉珍院士生平
陆婉珍,分析化学家与石油化学家。
1924年出生于天津塘沽。1946年重庆中央大学工学院化工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49年在美国依利诺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1951年在美国俄亥俄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1952-1953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工作,1953-1955年在美国玉米产品精制公司任研究员。
1956年回国之后在石油化工研究院工作,历任分析室主任、总工程师,现为高级顾问。在此期间建成了包括光谱、色谱、质谱、核磁等门类齐全、人员配套的分析测试中心,成为各石化研究单位的表率。由于陆婉珍的突出贡献曾在1983、1990年两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83-1984年被选为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执行委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陆婉珍院士长期从事分析工作,始终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导思想,因此她所采用的分析仪器十分广泛,并能把握各种新型分析仪器的发展、原理及应用,是分析领域难得的通才。她同时又十分注意深入研究与石油化工有密切关系的几种分析技术如气相色谱、核磁共振、近红外光谱等,使之在中国立足并有所创新。
她曾先后培养了30多名研究生,所从事的课题大都属于石油分析。她希望通过这些研究工作培养他们学会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使分析工作能做到有的放矢,她要求他们要熟悉各个相关的学科,如石油化学、炼油工艺、数据统计、精密仪器等。她所领导的分析中心,每年为各方面提供10万以上数据,但却很少得到高级别的奖励,对此她常以淡泊豁达的态度处之,她常劝一些焦躁的年轻人说:“科学成绩是常年的累加,而不是一朝一夕的辉煌。”
cxq19871003
第7楼2015/11/17
陆婉珍,原籍上海,1924年 9月29日出生于天津市。1946年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现为南京工业大学)毕业,1949年于美国依利诺大学获硕士学位,1951年于美国俄亥俄大学获化学博士学位,并于 1952~1953 年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她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于1956年回国工作,在石油工业部炼制研究所(即现在的石油化工研究院)历任分析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现为该院高级顾问。由于陆婉珍的突出贡献曾在1983、1990年两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83-1984年被选为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执行委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陆婉珍,分析化学家与石油化学家。她创建石油化工研究院的分析中心,建立了从天然气到渣油的整套分析方法,为科研生产提供了大量数据,并多次参与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如大庆喷气燃料引起飞机火焰筒的烧蚀、重整过程催化剂中毒等问题。系统评价中国及进口原油性质,为原油加工提供了科学依据。50年代起即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石油及气体的组成,为中国色谱法的开拓者之一。首先开发成功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研究成功填充毛细管色谱法快速分析炼厂气及新型多孔层毛细管色谱法分析汽油的组成。1995年以后致力于组织近红外光谱仪的研制,已开发出国产CCD近红外光谱仪,其中包括数据计算软件,及近红外光谱法在石油产品分析中的模型,颇受炼厂欢迎。结合原油加工的需要,还开展了胶体化学在原油破乳、柴油脱酸中的应用研究。曾领导冷却水处理剂的研制、评定及基础研究工作。
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技术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总工程师。主持系统评价了中国原油资源,并出版了《中国原油的评价》,为原油合理加工提供了科学依据。多次参加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如大庆喷气燃料的烧蚀作用机理等。指导建立了从天然气到渣油的整套组成分析方法。其中开发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并研究成功新型填充毛细管色谱法快速分析炼厂气及新型多孔层毛细管色谱法分析汽油中不同碳数的烃组成等成果有所创新。
陆婉珍是著名的分析化学与石油化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她的丈夫闵恩泽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94年又当选为工程院院士,是中国34位既是中科院院士、又是工程院院士中的一员。闵恩泽和陆婉珍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院士伉俪。可喜的是,陆婉珍的弟弟冶金热能工程专家,国内工业生态学的开拓者陆钟武,1997年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24年9月29日 生于天津塘沽。
1946年 重庆中央大学工学院化工系毕业,获学士学位。
1949年 美国依利诺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硕士。
1951年 美国俄亥俄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博士。
1952-1953年 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博士后。
1953-1955年 美国玉米产品精制公司研究员。
1956-1964年 石油工业部炼制研究所分析室主任。
1965-1985年 石油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84-1989年 中国石油学会常务理事。
1985-1991年 石油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自1985年起任博士生导师。
1988-1992年 被聘为华东化工学院石油加工研究所兼职教授。
1988年至今 石油化工学会第三届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炼制分会顾问。
1991年11月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1年至今 石油化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顾问。
1992年至今 全国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编委顾问。
1993年至今 石油化学会仪器分析专业组荣誉理事。
1996年至今 石化总公司第二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石油学院兼职教授。曾任《石油炼制》、《石油学报》、《色谱》、《分析化学》等学术期刊的编委。
沉重哀悼!